作为在大同这种明朝最重要的军镇生活过多年的孙承宗,如何不知道大明今天这炒蛋的后勤制度。所以,刘綎说三个月内绝对赶不到木邦,他当然不会做恼,反而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呵呵,刘帅,本官这次来,还给刘帅带了一点小礼物。”
“哟呵,稀罕啊,庶吉士给末将送东西,本朝没几个总兵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啊。”
“刘帅可能刚才没听清楚,本官是带东西的人,送东西的人,是太孙殿下。”
咋然听到太孙殿下四个字,刘綎立刻收起了刚才戏谑的表情,很是郑重的站起身来:“末将的贱名,太孙殿下也知道么?”
“呵呵,不但知道,应该说还很了解。刘帅想听听殿下是怎么评价刘帅的么?”
“末将洗耳恭听。”
“殿下说,刘帅这个人,对国家是忠诚的,打仗呢,个人武艺很厉害,也极得军心,所以他率领的部队上了战场,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不过呢,刘帅的兵啊,这军纪实在是糟糕了一点,以前援朝抗倭,着实把朝鲜的百姓祸害得不浅……殿下还说,一支军队要保持士气,纵容士兵祸害百姓当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很难持久。而且这样的军队,一旦陷入绝境,往往就会突然崩溃……”
“殿下,殿下所言……实在是让末将,惶恐~”
“呵呵,刘帅请安坐。还请刘帅下令,把本官带来的那个铁皮箱子搬进来。”
……
“刘帅,这是太孙殿下送给你的望远镜。”
“望远镜?”
“呵呵,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看到很远地方的镜子,刘帅要不要试一下?嗯,对,就是直接把眼睛贴上去就行了。”
生涩的把眼睛贴到镜筒之后,刘綎迅速的把望远镜放了下来。然后再一次贴上去看了一下,又放了下来。之后他眨了眨眼睛,稍稍思考一下后,迅速的起身,跑出了正厅,在厅堂外的空地上用望远镜四处观察后,方才一脸狂热的跑了回来:“孙大人!神器!神器啊!有了此物,敌军休想隐藏,也休想伏击我军!”
说完这句话后刘綎又匆匆的辨别了一下方向,找到东北方北京城的方向后干脆的直接大礼跪拜:“末将感谢太孙殿下如此体恤我等武人,殿下厚爱,臣实在无以为报!唯有奋力杀敌,不负太孙厚望!”
然后刘綎就把这支单筒望远镜交给了宴席上的几位麾下大将,顿时又是一片惊叹和拜谢声。
“孙大人,这次太孙赐下的这个,呃,这个望远镜有多少?”
“不多,只有三架,这已经是本官从京师出发前,红河庄的所有合格产品了。”
在历史本位面,西方人先拿出了可以工业化生产的玻璃,然后磨镜工人这个职业应运而生,到了17世纪初期,西欧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相关产业人,能够制作各种度数的凸镜和凹镜。但是,一直到了1608年,才由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西欧的工匠们认识到,把两块透镜重叠在一起,可以看得更远或者看得更微小。由此,望远镜和显微镜才得以发明。
在这个位面,西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肯定会提前出现。不过朱由栋管不了那么多,他在得到利玛窦给他找来的磨镜师傅后,立刻让他们开始研磨各种透镜,然后再将其组装起来。不过到底是时间有限,所以一直到孙承宗出发那天,才堪堪装配好三支望远镜。
“为了这三支望远镜,殿下可是花了大价钱啊。请耶稣会给红河庄运送泰西匠人,先后贴进去五六千两白银。这两名泰西匠人来到庄里后,太孙又开出了高额的佣金。不如此,本官南下的时候,可拿不到这样的东西。”
“末将等感谢太孙如此关爱我等,此去木邦,定要扫清缅贼,扬我大明国威。”
“呵呵,刘帅,诸位将军,这望远镜呢,产能有限,只有三支。不过这偃月刀嘛,可是足足三十把,足够在座诸位使用哦。”
“偃月刀?”
所谓偃月刀,其造型和明代普通偃月刀的是差不多的。但得益于温度计的使用,新式高炉的建立,水力机械的普及,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红河庄出产的偃月刀其锋利程度、坚硬度以及防锈度,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当然,红河庄现在要打造板甲其实也就跟玩儿一样,但是一方面朱由栋到底只是太孙而不是皇帝,打造军用物资还得顾忌一下皇帝的反应,红河庄的刀具、铠甲更多的是科研性质,只有少量样品而不会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刘綎是要率军去热带雨林里作战,你给人家配板甲?怕不用缅军来打,个个都成了铁板烧?
所以,送点高质量的刀具也就是了。南方军队还是穿皮甲或者布甲比较好。
“哎呀,这刀,真是好刀!”在座的武人都是跟着刘綎身经百战的,刀好不好自然一上手就清楚了。
“殿下如此厚待我等,照理末将是不该再提什么困难了。只是孙大人,这国朝的法度如此,末将麾下的本镇兵每日能行三十里已经是很不错了。便是为了太孙殿下,每日行四十里呢?三月之内,还是赶不到木邦啊。”
“呵呵,刘帅勿忧。本官先请问,若是一路上不必担心吃食,那刘帅的兵每日能行进多少里?”
“嗯,这次朝廷要末将统御滇黔蜀三地一镇三卫共一万两千人南下。本将的本镇兵若是不考虑粮食,每天可以行进六十到八十里。重庆卫出兵主要就是马宣抚(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的石柱白杆兵吧,每天也可以走这个里程。至于广南卫和洱海卫嘛,他们离木邦比末将近得多,便是每天爬二十里,三月之期,也是足够了。”
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对全国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其基本组织架构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都指挥使。卫所兵平时耕耘军屯,战时由朝廷派遣高级军官,在卫所各级官员组织下,集中起来出兵作战。按照老朱的构想便是,一方面是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粮,可以大大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则是防止武将长期镇守一方,从而形成藩镇。
但是大明朝运转了两百多年,卫所制度其实已经濒临崩溃。先不说卫所的官员纷纷由中下级军官退化为地主老财,也不说卫所兵要么逃亡要么沦为佃农。单是外敌入侵,朝廷才临时派遣高级将领这一条就在北方边境不适用。
所以到了宣德年间,面对恢复了元气的蒙古,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在陕西、山西设置常任总兵——这是明朝军镇制度的发端。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东南沿海,几十个卫所一片糜烂,完全无法有效抵御倭寇。明朝政府不得已在东南沿海也推行军镇制度。
所谓军镇,其兵源,一部分来自卫所兵,一部分来自招募。军镇兵和卫所兵最大的区别是:卫所兵是自带干粮去打仗,而军镇兵国家是要发军饷的。而且军镇的各级军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其将领是常设的。
这样做,战斗力是提高了,但是国家的负担也增加了,同时,也容易形成兵为将有的局面。
(附带说一句,天启年间,由于东北局势越来越恶劣,国家财政越来越吃紧,九千岁为了收支平衡,就把东南方的军镇给取消了。然后这些军镇里的精兵悍将全都去做了海盗,成就了郑芝龙的威名。)
总体而言,现在的大明,是军镇与卫所制度并存的。一般情况下,军镇兵比卫所兵的战斗力要强一些。
但是卫所兵也有例外,比如石柱的白杆兵。
但是不管怎样的强兵,总是要吃饭的。在持续长时间的强行军中,更要吃饭。
“刘帅,还请让诸位将军暂且在帐外等候,本官有密语相告。”
“呵呵,刘帅,本官这次来,还给刘帅带了一点小礼物。”
“哟呵,稀罕啊,庶吉士给末将送东西,本朝没几个总兵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啊。”
“刘帅可能刚才没听清楚,本官是带东西的人,送东西的人,是太孙殿下。”
咋然听到太孙殿下四个字,刘綎立刻收起了刚才戏谑的表情,很是郑重的站起身来:“末将的贱名,太孙殿下也知道么?”
“呵呵,不但知道,应该说还很了解。刘帅想听听殿下是怎么评价刘帅的么?”
“末将洗耳恭听。”
“殿下说,刘帅这个人,对国家是忠诚的,打仗呢,个人武艺很厉害,也极得军心,所以他率领的部队上了战场,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不过呢,刘帅的兵啊,这军纪实在是糟糕了一点,以前援朝抗倭,着实把朝鲜的百姓祸害得不浅……殿下还说,一支军队要保持士气,纵容士兵祸害百姓当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很难持久。而且这样的军队,一旦陷入绝境,往往就会突然崩溃……”
“殿下,殿下所言……实在是让末将,惶恐~”
“呵呵,刘帅请安坐。还请刘帅下令,把本官带来的那个铁皮箱子搬进来。”
……
“刘帅,这是太孙殿下送给你的望远镜。”
“望远镜?”
“呵呵,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看到很远地方的镜子,刘帅要不要试一下?嗯,对,就是直接把眼睛贴上去就行了。”
生涩的把眼睛贴到镜筒之后,刘綎迅速的把望远镜放了下来。然后再一次贴上去看了一下,又放了下来。之后他眨了眨眼睛,稍稍思考一下后,迅速的起身,跑出了正厅,在厅堂外的空地上用望远镜四处观察后,方才一脸狂热的跑了回来:“孙大人!神器!神器啊!有了此物,敌军休想隐藏,也休想伏击我军!”
说完这句话后刘綎又匆匆的辨别了一下方向,找到东北方北京城的方向后干脆的直接大礼跪拜:“末将感谢太孙殿下如此体恤我等武人,殿下厚爱,臣实在无以为报!唯有奋力杀敌,不负太孙厚望!”
然后刘綎就把这支单筒望远镜交给了宴席上的几位麾下大将,顿时又是一片惊叹和拜谢声。
“孙大人,这次太孙赐下的这个,呃,这个望远镜有多少?”
“不多,只有三架,这已经是本官从京师出发前,红河庄的所有合格产品了。”
在历史本位面,西方人先拿出了可以工业化生产的玻璃,然后磨镜工人这个职业应运而生,到了17世纪初期,西欧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相关产业人,能够制作各种度数的凸镜和凹镜。但是,一直到了1608年,才由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西欧的工匠们认识到,把两块透镜重叠在一起,可以看得更远或者看得更微小。由此,望远镜和显微镜才得以发明。
在这个位面,西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肯定会提前出现。不过朱由栋管不了那么多,他在得到利玛窦给他找来的磨镜师傅后,立刻让他们开始研磨各种透镜,然后再将其组装起来。不过到底是时间有限,所以一直到孙承宗出发那天,才堪堪装配好三支望远镜。
“为了这三支望远镜,殿下可是花了大价钱啊。请耶稣会给红河庄运送泰西匠人,先后贴进去五六千两白银。这两名泰西匠人来到庄里后,太孙又开出了高额的佣金。不如此,本官南下的时候,可拿不到这样的东西。”
“末将等感谢太孙如此关爱我等,此去木邦,定要扫清缅贼,扬我大明国威。”
“呵呵,刘帅,诸位将军,这望远镜呢,产能有限,只有三支。不过这偃月刀嘛,可是足足三十把,足够在座诸位使用哦。”
“偃月刀?”
所谓偃月刀,其造型和明代普通偃月刀的是差不多的。但得益于温度计的使用,新式高炉的建立,水力机械的普及,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红河庄出产的偃月刀其锋利程度、坚硬度以及防锈度,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当然,红河庄现在要打造板甲其实也就跟玩儿一样,但是一方面朱由栋到底只是太孙而不是皇帝,打造军用物资还得顾忌一下皇帝的反应,红河庄的刀具、铠甲更多的是科研性质,只有少量样品而不会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刘綎是要率军去热带雨林里作战,你给人家配板甲?怕不用缅军来打,个个都成了铁板烧?
所以,送点高质量的刀具也就是了。南方军队还是穿皮甲或者布甲比较好。
“哎呀,这刀,真是好刀!”在座的武人都是跟着刘綎身经百战的,刀好不好自然一上手就清楚了。
“殿下如此厚待我等,照理末将是不该再提什么困难了。只是孙大人,这国朝的法度如此,末将麾下的本镇兵每日能行三十里已经是很不错了。便是为了太孙殿下,每日行四十里呢?三月之内,还是赶不到木邦啊。”
“呵呵,刘帅勿忧。本官先请问,若是一路上不必担心吃食,那刘帅的兵每日能行进多少里?”
“嗯,这次朝廷要末将统御滇黔蜀三地一镇三卫共一万两千人南下。本将的本镇兵若是不考虑粮食,每天可以行进六十到八十里。重庆卫出兵主要就是马宣抚(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的石柱白杆兵吧,每天也可以走这个里程。至于广南卫和洱海卫嘛,他们离木邦比末将近得多,便是每天爬二十里,三月之期,也是足够了。”
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对全国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其基本组织架构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都指挥使。卫所兵平时耕耘军屯,战时由朝廷派遣高级军官,在卫所各级官员组织下,集中起来出兵作战。按照老朱的构想便是,一方面是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粮,可以大大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则是防止武将长期镇守一方,从而形成藩镇。
但是大明朝运转了两百多年,卫所制度其实已经濒临崩溃。先不说卫所的官员纷纷由中下级军官退化为地主老财,也不说卫所兵要么逃亡要么沦为佃农。单是外敌入侵,朝廷才临时派遣高级将领这一条就在北方边境不适用。
所以到了宣德年间,面对恢复了元气的蒙古,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在陕西、山西设置常任总兵——这是明朝军镇制度的发端。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东南沿海,几十个卫所一片糜烂,完全无法有效抵御倭寇。明朝政府不得已在东南沿海也推行军镇制度。
所谓军镇,其兵源,一部分来自卫所兵,一部分来自招募。军镇兵和卫所兵最大的区别是:卫所兵是自带干粮去打仗,而军镇兵国家是要发军饷的。而且军镇的各级军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其将领是常设的。
这样做,战斗力是提高了,但是国家的负担也增加了,同时,也容易形成兵为将有的局面。
(附带说一句,天启年间,由于东北局势越来越恶劣,国家财政越来越吃紧,九千岁为了收支平衡,就把东南方的军镇给取消了。然后这些军镇里的精兵悍将全都去做了海盗,成就了郑芝龙的威名。)
总体而言,现在的大明,是军镇与卫所制度并存的。一般情况下,军镇兵比卫所兵的战斗力要强一些。
但是卫所兵也有例外,比如石柱的白杆兵。
但是不管怎样的强兵,总是要吃饭的。在持续长时间的强行军中,更要吃饭。
“刘帅,还请让诸位将军暂且在帐外等候,本官有密语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