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对于什么生物学之类的玩意其实没什么概念,而有这个概念的杨少峰杨大少爷却又半懂不懂,大概知道物种入侵是怎么回事儿,却又不太放在心上。
好吃不?能吃不?能入药不?如果不能吃也不能入药,能拿来做肥料不?
想想在澳洲泛滥成灾的兔子,想想在阿妹你看肆虐的鲤鱼,想想在欧罗巴横行的大闸蟹和小龙虾。
这些横行一地的狠角色在中原堂口混成什么样子了?小龙虾和牛蛙已经变成了物种入侵界之耻,再加上剩下的哥几个,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养殖的货色。
再想想后世已经有厨师向清道夫下手,杨少峰忽然就觉得与其担心会发生什么物种入侵,倒不如提前担心这些玩意会被吃到人工养殖或者干脆被吃到绝种。
笑眯眯的又劝着郑和饮了几杯之后,杨少峰才笑眯眯的道:“对了,边市城后天就要给第一批正式入住边市城的鞑靼人和瓦剌人颁发入籍文书了,郑公公要不要留下来瞧瞧?”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郑和顿时就来了兴趣。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拥有大明的户籍,拥有读书和分配土地的权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中原堂口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真正要说到大明的户籍的价值,估计除了杨少峰之外,整个大明都没有人比郑和认识的更清楚。
因为郑和出海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开眼的货色想要截杀大明的舰队。
虽然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作死的勇气,但是人家都敢死了,难道郑和还不敢埋?
然后呢?这些地方总得有个能信得过人来管理吧?咱堂堂天兵总不能管杀不管埋吧,那不成了山大王了?
通常情况下,郑和会看看当地有没有什么名门望族,然后从这些当地的名门望族里面挑一个出来代管,等回头再找朱老四要个正式的册封文书就算齐活了。
而具体的标准执行下来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有没有大明户籍。
有大明户籍的算是自己人,能信得过,哪怕是家境够不上名门望族的标准也无所谓,反正背后这么大个舰队摆在这儿,有敢说不服的就送海里去。
当然,郑和也敢拿着苏干剌的人头发誓,自己前前后后这么干的次数加一起也没几回,出海三次,这种事儿就只干了三回,反正官面上的记载就只有三次。
不过,海外的情况跟边市城这边的情况还不一样。
海外是土人多,那些被舰队扶植起来管理土人的还要指望着舰队给他们撑腰,所以轻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边市城这里的情况却要复杂的多,尤其是鞑靼和瓦剌,这两家可是跟大明有旧仇的,万一哪天这些人拿到大明的户籍之后又作乱,搞不好杨少峰还有可能受到牵连。
琢磨了半晌之后,郑和才开口问道:“状元公给他们大明的户籍,就不怕他们事后再行反叛?
另外,鞑靼和瓦剌与我大明也是多年的世仇,如今让他们这般轻易的入籍归化,那大明的百姓会怎么想?与鞑靼和瓦剌互相征战了多年的卫所将士们又会怎么想?”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外面,笑着道:“郑公公多虑了,入籍文书还不是真正的大明户籍,后面还有一些流程需要走。
另外,只要边市城还在,只要边市不关,学堂不关,这些人就没有反叛的可能,哪怕是阿鲁台和马哈木要作乱,城里的这些人轻易也不会跟着他们作乱。
更重要的是,户部准备迁移一批百姓到边市城定居,到时候边市城的人口比例就会完全变个样,再不是像现在这样儿。
到时候大明百姓跟鞑靼人和瓦剌人混居在一起,只要不出大乱子,过上个几十年,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沉吟了半晌,杨少峰又接着道:“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喜欢用这种法子来解决鞑靼和瓦剌与我大明之间的事情。
但是从百姓的角度来看,这种法子却能够将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影响和伤亡降到最低,甚至于零,所以我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法子。”
郑和点了点对,叹了一声之后端起酒杯道:“和,敬状元公!”
……
杨少峰端坐在提举司衙门的大堂,接过程汉递过来的册子,然后笑眯眯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鞑靼汉子,正色道:“莫日根?”
莫日根这个第一个开始进行入籍流程的汉子显然有些紧张,听到杨少峰喊自己的名字,当即就跪在地上,高声应道:“小人在!”
杨少峰摇了摇头,示意旁边的衙役将莫日根扶起,同时自己也站了起来,朗声问道:“莫日根,你是否愿意成为大明百姓的一员,从此以后效忠大明皇帝?”
莫日根搓了搓手,紧张的道:“俺愿意。”
杨少峰点了点头,又接着道:“从今以后,你将受到大明皇帝和大明律的保护,而你同时也将负担起交赋纳税的义务,需要承担起响应大明征召的义务,无论是从军或是徭役,一旦帝国有需要,你将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些你都清楚么?”
莫日根越发的紧张,哆哆嗦嗦的道:“俺,俺清楚!”
杨少峰点了点头,笑道:“恭喜你,莫日根,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明的百姓一员,这是你的入籍文书,千万记得收好。
同时,本官要提醒你,入籍文书并不是真正的户籍册子,仅仅是代表你拥有了和大明百姓一样权利和义务。
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学堂中考中秀才,或者你加入大明的卫所服役五年,或者你在三十年内没有任何违反大明律的记录,那这个入籍文书就能换成正式的户籍册子了。”
莫日根紧紧的捏着这张薄薄的入籍文书,就连指关节都有些发白有了这份文书,就意味着自家的娃子可以去参加大明的科举,自己在边市城所要交的税也和那些大明人一样,自己在城里的一切都会受到大明军队的保护,再不用管什么头人老爷之类的玩意了!
杨少峰见眼前的汉子有些紧张,忍不住笑了笑,指了指旁边一大串的桌子,笑道:“后面还有许多要登记的流程,去吧。”
莫日根用力的点了点头,正打算转身往下一个桌子走去,却又站住了脚步,颤声道:“小人,小人想取个汉名!想从军!”
莫日根刚才听的很明白,自家娃子考中秀才,或者自己能替大明皇帝立下军功,或者三十年内没有违反大明律才有能换成正式的户籍册子自家儿子什么德性,自己还不了解?能会写会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难道还真指望他考中秀才?
与其如此,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从军,就算是五年内不幸战死了,也能替自己的妻儿换来正式的户籍文书,岂不比等上三十年要好的多?
更何况,现在所在的鞑靼部和瓦剌部,跟边市城已经牢牢的捆在了一起,也没有打起来的可能性,说不定连打仗都不用,只要安安稳稳的混过五年就好。
杨少峰意外的瞧了一眼这个看似真爽却有些小狡诈的汉子,笑道:“想要从军,去卫所报名,本官这里不受理。
另外,你要是想改个名字的话,最好是择日再来,否则你后面还有这许多人等着,等办完他们这些入籍的事情之后估计就天黑了。”
事实上,直到天黑,莫日根也没能办理改名的手续,因为后面排着的鞑靼人和瓦剌人实在太多,而画像和登记需要的时间又太长就算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杨少峰就这么忙了一整天,朱瞻基和郑和两个人也就这么坐在提举司的大堂上面看了一整天。
直到了晚上的晚宴,朱瞻基才望着杨少峰道:“难怪你当初将这套入籍程序搞的如此复杂,如今看来,却当真能凝聚人心。”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如果没有这么一套流程,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入籍证明给了他们,你觉得会怎么样?”
不待朱瞻基回答,杨少峰就接着说了下去:“如果没有这套流程,他们就不会重视那张入籍文书,因为得来的太过于容易,所以就不会珍惜。
之所以这么麻烦,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明白他们需要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要让他们知晓他们的权利,以及以后将要面对的情况。
而在办理这套入籍流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向他们灌输他们从今之后就是大明百姓,应该效忠大明皇帝这么一个概念。
像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会按照入籍时说的那样儿效忠,也没办法保证他们就有了交赋纳税的觉悟,但是时间长了,总会慢慢习惯这一切。”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朵颜三卫呢?别忘了,他们之中可是有很多人跟着陛下征战过的,而且有些人从军的年头也不止五年,最长的大概从永乐元年之前就已经从军,到现在已经足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
好吃不?能吃不?能入药不?如果不能吃也不能入药,能拿来做肥料不?
想想在澳洲泛滥成灾的兔子,想想在阿妹你看肆虐的鲤鱼,想想在欧罗巴横行的大闸蟹和小龙虾。
这些横行一地的狠角色在中原堂口混成什么样子了?小龙虾和牛蛙已经变成了物种入侵界之耻,再加上剩下的哥几个,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养殖的货色。
再想想后世已经有厨师向清道夫下手,杨少峰忽然就觉得与其担心会发生什么物种入侵,倒不如提前担心这些玩意会被吃到人工养殖或者干脆被吃到绝种。
笑眯眯的又劝着郑和饮了几杯之后,杨少峰才笑眯眯的道:“对了,边市城后天就要给第一批正式入住边市城的鞑靼人和瓦剌人颁发入籍文书了,郑公公要不要留下来瞧瞧?”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郑和顿时就来了兴趣。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拥有大明的户籍,拥有读书和分配土地的权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中原堂口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真正要说到大明的户籍的价值,估计除了杨少峰之外,整个大明都没有人比郑和认识的更清楚。
因为郑和出海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开眼的货色想要截杀大明的舰队。
虽然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作死的勇气,但是人家都敢死了,难道郑和还不敢埋?
然后呢?这些地方总得有个能信得过人来管理吧?咱堂堂天兵总不能管杀不管埋吧,那不成了山大王了?
通常情况下,郑和会看看当地有没有什么名门望族,然后从这些当地的名门望族里面挑一个出来代管,等回头再找朱老四要个正式的册封文书就算齐活了。
而具体的标准执行下来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有没有大明户籍。
有大明户籍的算是自己人,能信得过,哪怕是家境够不上名门望族的标准也无所谓,反正背后这么大个舰队摆在这儿,有敢说不服的就送海里去。
当然,郑和也敢拿着苏干剌的人头发誓,自己前前后后这么干的次数加一起也没几回,出海三次,这种事儿就只干了三回,反正官面上的记载就只有三次。
不过,海外的情况跟边市城这边的情况还不一样。
海外是土人多,那些被舰队扶植起来管理土人的还要指望着舰队给他们撑腰,所以轻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边市城这里的情况却要复杂的多,尤其是鞑靼和瓦剌,这两家可是跟大明有旧仇的,万一哪天这些人拿到大明的户籍之后又作乱,搞不好杨少峰还有可能受到牵连。
琢磨了半晌之后,郑和才开口问道:“状元公给他们大明的户籍,就不怕他们事后再行反叛?
另外,鞑靼和瓦剌与我大明也是多年的世仇,如今让他们这般轻易的入籍归化,那大明的百姓会怎么想?与鞑靼和瓦剌互相征战了多年的卫所将士们又会怎么想?”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外面,笑着道:“郑公公多虑了,入籍文书还不是真正的大明户籍,后面还有一些流程需要走。
另外,只要边市城还在,只要边市不关,学堂不关,这些人就没有反叛的可能,哪怕是阿鲁台和马哈木要作乱,城里的这些人轻易也不会跟着他们作乱。
更重要的是,户部准备迁移一批百姓到边市城定居,到时候边市城的人口比例就会完全变个样,再不是像现在这样儿。
到时候大明百姓跟鞑靼人和瓦剌人混居在一起,只要不出大乱子,过上个几十年,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沉吟了半晌,杨少峰又接着道:“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喜欢用这种法子来解决鞑靼和瓦剌与我大明之间的事情。
但是从百姓的角度来看,这种法子却能够将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影响和伤亡降到最低,甚至于零,所以我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法子。”
郑和点了点对,叹了一声之后端起酒杯道:“和,敬状元公!”
……
杨少峰端坐在提举司衙门的大堂,接过程汉递过来的册子,然后笑眯眯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鞑靼汉子,正色道:“莫日根?”
莫日根这个第一个开始进行入籍流程的汉子显然有些紧张,听到杨少峰喊自己的名字,当即就跪在地上,高声应道:“小人在!”
杨少峰摇了摇头,示意旁边的衙役将莫日根扶起,同时自己也站了起来,朗声问道:“莫日根,你是否愿意成为大明百姓的一员,从此以后效忠大明皇帝?”
莫日根搓了搓手,紧张的道:“俺愿意。”
杨少峰点了点头,又接着道:“从今以后,你将受到大明皇帝和大明律的保护,而你同时也将负担起交赋纳税的义务,需要承担起响应大明征召的义务,无论是从军或是徭役,一旦帝国有需要,你将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些你都清楚么?”
莫日根越发的紧张,哆哆嗦嗦的道:“俺,俺清楚!”
杨少峰点了点头,笑道:“恭喜你,莫日根,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明的百姓一员,这是你的入籍文书,千万记得收好。
同时,本官要提醒你,入籍文书并不是真正的户籍册子,仅仅是代表你拥有了和大明百姓一样权利和义务。
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学堂中考中秀才,或者你加入大明的卫所服役五年,或者你在三十年内没有任何违反大明律的记录,那这个入籍文书就能换成正式的户籍册子了。”
莫日根紧紧的捏着这张薄薄的入籍文书,就连指关节都有些发白有了这份文书,就意味着自家的娃子可以去参加大明的科举,自己在边市城所要交的税也和那些大明人一样,自己在城里的一切都会受到大明军队的保护,再不用管什么头人老爷之类的玩意了!
杨少峰见眼前的汉子有些紧张,忍不住笑了笑,指了指旁边一大串的桌子,笑道:“后面还有许多要登记的流程,去吧。”
莫日根用力的点了点头,正打算转身往下一个桌子走去,却又站住了脚步,颤声道:“小人,小人想取个汉名!想从军!”
莫日根刚才听的很明白,自家娃子考中秀才,或者自己能替大明皇帝立下军功,或者三十年内没有违反大明律才有能换成正式的户籍册子自家儿子什么德性,自己还不了解?能会写会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难道还真指望他考中秀才?
与其如此,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从军,就算是五年内不幸战死了,也能替自己的妻儿换来正式的户籍文书,岂不比等上三十年要好的多?
更何况,现在所在的鞑靼部和瓦剌部,跟边市城已经牢牢的捆在了一起,也没有打起来的可能性,说不定连打仗都不用,只要安安稳稳的混过五年就好。
杨少峰意外的瞧了一眼这个看似真爽却有些小狡诈的汉子,笑道:“想要从军,去卫所报名,本官这里不受理。
另外,你要是想改个名字的话,最好是择日再来,否则你后面还有这许多人等着,等办完他们这些入籍的事情之后估计就天黑了。”
事实上,直到天黑,莫日根也没能办理改名的手续,因为后面排着的鞑靼人和瓦剌人实在太多,而画像和登记需要的时间又太长就算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杨少峰就这么忙了一整天,朱瞻基和郑和两个人也就这么坐在提举司的大堂上面看了一整天。
直到了晚上的晚宴,朱瞻基才望着杨少峰道:“难怪你当初将这套入籍程序搞的如此复杂,如今看来,却当真能凝聚人心。”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如果没有这么一套流程,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入籍证明给了他们,你觉得会怎么样?”
不待朱瞻基回答,杨少峰就接着说了下去:“如果没有这套流程,他们就不会重视那张入籍文书,因为得来的太过于容易,所以就不会珍惜。
之所以这么麻烦,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明白他们需要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要让他们知晓他们的权利,以及以后将要面对的情况。
而在办理这套入籍流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向他们灌输他们从今之后就是大明百姓,应该效忠大明皇帝这么一个概念。
像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会按照入籍时说的那样儿效忠,也没办法保证他们就有了交赋纳税的觉悟,但是时间长了,总会慢慢习惯这一切。”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朵颜三卫呢?别忘了,他们之中可是有很多人跟着陛下征战过的,而且有些人从军的年头也不止五年,最长的大概从永乐元年之前就已经从军,到现在已经足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