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的首都机场,显得有些无序。
面对大量的港台商人和游客,这个时期的机场承压很大,有些应接不暇。
往往几个不同的班次先后到达,可出口只有一个,通道只有一条。
出站的人流永远是乱哄哄的,得人挤人往外走。
不过这样有限的条件,反倒方便了卓群。
因为他再次回到1996年之后,最想见的人那就是康妮。
带着对曾经美好和歉疚的追寻,卓群一有时间就会打电话查询康妮的航班,然后往机场跑。
只要康妮和苏继红有航班到京,他守株待兔的等在出口,几乎都会等到她们走出通道,从没有错失过。
而每一次发现了她们,他就会退到一边,默默跟着她们一直走到机场之外。
直到亲眼看着她们上了机组车或是出租车,他的目光随之延伸到了看不见的远方,才会心满意足的打道回府。
在差不多两周的时间之内,像这样的守望就发生了六次。
卓群甚至还借用了同学相机,偷偷拍摄了康妮的照片。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渴望再续前缘,他渴望弥补亏欠。
尤其是看着康妮和苏继红就像当年初见时那样年轻、漂亮。
听着她们充满活力的说笑,看着她们青春四射的举止。
卓群便充分感受到了生活重启给他的爱情带来的希望。
只是很可惜,他还没有勇气,就这样光明正大走到康妮的面前,和她重新开始一段恋情。
因为与赏心悦目,靓丽养眼的康妮相比,他身上的衣着寒酸得要命。
现在的他什么也不是,他还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根本不像个白马王子。
所以他不得不先用一段的时间来积累自己。
以便以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更好的契机来介入康妮的生活。
而这一次,他不会因为任何事再辜负她。
就这样,从第七次尾随过后,卓群就不再经常跑到首都机场来了。
他的生活规律开始恢复正常,他很理智的又开始规划未来,把努力目标重新聚焦在挣钱上了。
这既是为自己赚取追求康妮的资本,也为了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和减轻父母的负担。
何况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卓群的前世今生的强烈反差来看,这种感受尤甚。
至于说到具体该怎么赚钱。
这样实际操作的技术问题,对卓群来说,那当然没什么难度。
还别看邮市经过如火如荼的炒作,此时行情已经进入了中途。
主流品种、热门品种的价格均已经被推得高高的。
以卓群现有的资本入市似乎迟了一大步。
他如果再去碰田村卡的话,顶多也就买两三张猪卡的,连一套“梅兰芳”都买不起。
哪怕最高点翻个十倍脱手,也就赚个几千块钱到头了,似乎没什么暴富的可能了。
可别忘了,既然已经亲身经历过一次了。
那就和第一次仅凭着记忆,照本宣科的炒作完全不一样。
什么事儿都是讲实际经验的,熟能生巧是任何行业都能通行的规律。
由于卓群对邮市行情的演变过程、品种交替更加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这拨行情最后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知道最后就连不起眼的垃圾品种也能疯长到让人不可置信的价码。
所以对他而言,还是有许多大漏儿可捡的。
就比如说价廉物美的邮资封和邮资片。
所谓邮资封和邮资片,都是国家发行的法定邮预付凭证。
通俗的讲,就是将邮票图案直接印在信封或者明信片的右上角。
用户直接写上字不用贴邮票就可以寄出去的那种纸片儿。
邮资封一般都是装在一个纸盒里面,五百个一箱。
邮资片一般都是一千张一包。
所以这两种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价值低。
往往一万元的货就能堆老高,摆上满满一柜台。
偏偏炒作这两样东西,还讲究原箱原盒,不能拆开封条。
结果因为流通性极差,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好。
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垃圾品种。
平日里,基本得打个六七折才卖的动。
往往只有在牛市的最末期,实在别无可炒的时候,才会作为最后的品种补涨。
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这两种东西最受散户青睐,真要涨起来比什么都快。
要知道牛市末期的时候,大量散户被财富效应吸引而来。
贵的东西他们可炒不起,就只能买得起这些邮资封、邮资片。
那自然就构成了引爆行情的中坚力量,为最后的疯狂创造了条件。
卓群就清楚的记得,1997年的3月,散户大量集结入市,就成了垃圾邮资封、邮资片的黄金时间。
最后崩盘前的半个月,票面价格两毛的邮资片都变成十元了,票面一元的邮资封能涨到五十元。
唯独要注意的一点是,既然邮资片、邮资封因此具有启动快的特点,那么反过来说,跌速也是一样快。
挣钱的时间就这么几天,一个犹豫不决,砸在手里的就成一堆“纸片”了。
当然,这一点对卓群肯定不会形成杀伤力。
实际上,当他以四百五十元的全部身家,吃进了三包最垃圾的邮资片。
就等于他已经手拿把攥,在四个月后赚到了三万块。
虽然看起来,这点钱还远远比不上他上一世疯狂攥取的七百万的利润。
可别忘了,不是还有股市呢吗?
炒股和炒邮票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上辈子卓群最大的精力就是沉浸在股市上了,他在股市里有更多的好机会能够把握。
所以说,一旦有了这笔钱,他就有了去股市淘金的入场券,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吹牛,如果真的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手一搏,他甚至有把握把当上世界首富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更何况话说回来,邮资片和邮资封还有个热门品种比不了的好处呢。
那就是不到最后关口,价格始终会保持着低迷。
这就让卓群仍旧有时间去聚敛资金,以便最后进行终极围猎,扩大战果。
不过说的这里,卓群重大的人生抉择改变出现了。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鉴于上辈子的教训、遗憾和心里始终难以释怀的负罪感。
他不愿意再犯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毛病了。
这一次,他换了正大光明可以摆在台面上的方式来获取额外的资金。
那就是在不上课的时间跑到中关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出色的口舌,为攒电脑的商家打短工揽客挣佣金。
至于对于402的哥儿几个,他其实也没忘了。
但和以前尤为不同的是,这是把投资邮资片的事儿,彻头彻尾摆在402几个室友的面前。
不再有任何忽悠成分,只用合理的市场分析和历史数据,来说服几个哥们儿参与这件事。
还留给他们相当充裕的考虑时间。
说要么他们自己投资,最终盈亏自负。
要么他负责保本包赔,但得分走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最终能否抓住这次发财的机会,那就看他们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做,至少有一点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那就是卓群可以把自己的三捆“金砖”放进了柜子里郑重保存。
而室友们都成了他的义务警卫了,谁都知道那是他的宝贝,万万碰不得。
面对大量的港台商人和游客,这个时期的机场承压很大,有些应接不暇。
往往几个不同的班次先后到达,可出口只有一个,通道只有一条。
出站的人流永远是乱哄哄的,得人挤人往外走。
不过这样有限的条件,反倒方便了卓群。
因为他再次回到1996年之后,最想见的人那就是康妮。
带着对曾经美好和歉疚的追寻,卓群一有时间就会打电话查询康妮的航班,然后往机场跑。
只要康妮和苏继红有航班到京,他守株待兔的等在出口,几乎都会等到她们走出通道,从没有错失过。
而每一次发现了她们,他就会退到一边,默默跟着她们一直走到机场之外。
直到亲眼看着她们上了机组车或是出租车,他的目光随之延伸到了看不见的远方,才会心满意足的打道回府。
在差不多两周的时间之内,像这样的守望就发生了六次。
卓群甚至还借用了同学相机,偷偷拍摄了康妮的照片。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渴望再续前缘,他渴望弥补亏欠。
尤其是看着康妮和苏继红就像当年初见时那样年轻、漂亮。
听着她们充满活力的说笑,看着她们青春四射的举止。
卓群便充分感受到了生活重启给他的爱情带来的希望。
只是很可惜,他还没有勇气,就这样光明正大走到康妮的面前,和她重新开始一段恋情。
因为与赏心悦目,靓丽养眼的康妮相比,他身上的衣着寒酸得要命。
现在的他什么也不是,他还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根本不像个白马王子。
所以他不得不先用一段的时间来积累自己。
以便以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更好的契机来介入康妮的生活。
而这一次,他不会因为任何事再辜负她。
就这样,从第七次尾随过后,卓群就不再经常跑到首都机场来了。
他的生活规律开始恢复正常,他很理智的又开始规划未来,把努力目标重新聚焦在挣钱上了。
这既是为自己赚取追求康妮的资本,也为了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和减轻父母的负担。
何况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卓群的前世今生的强烈反差来看,这种感受尤甚。
至于说到具体该怎么赚钱。
这样实际操作的技术问题,对卓群来说,那当然没什么难度。
还别看邮市经过如火如荼的炒作,此时行情已经进入了中途。
主流品种、热门品种的价格均已经被推得高高的。
以卓群现有的资本入市似乎迟了一大步。
他如果再去碰田村卡的话,顶多也就买两三张猪卡的,连一套“梅兰芳”都买不起。
哪怕最高点翻个十倍脱手,也就赚个几千块钱到头了,似乎没什么暴富的可能了。
可别忘了,既然已经亲身经历过一次了。
那就和第一次仅凭着记忆,照本宣科的炒作完全不一样。
什么事儿都是讲实际经验的,熟能生巧是任何行业都能通行的规律。
由于卓群对邮市行情的演变过程、品种交替更加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这拨行情最后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知道最后就连不起眼的垃圾品种也能疯长到让人不可置信的价码。
所以对他而言,还是有许多大漏儿可捡的。
就比如说价廉物美的邮资封和邮资片。
所谓邮资封和邮资片,都是国家发行的法定邮预付凭证。
通俗的讲,就是将邮票图案直接印在信封或者明信片的右上角。
用户直接写上字不用贴邮票就可以寄出去的那种纸片儿。
邮资封一般都是装在一个纸盒里面,五百个一箱。
邮资片一般都是一千张一包。
所以这两种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价值低。
往往一万元的货就能堆老高,摆上满满一柜台。
偏偏炒作这两样东西,还讲究原箱原盒,不能拆开封条。
结果因为流通性极差,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好。
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垃圾品种。
平日里,基本得打个六七折才卖的动。
往往只有在牛市的最末期,实在别无可炒的时候,才会作为最后的品种补涨。
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这两种东西最受散户青睐,真要涨起来比什么都快。
要知道牛市末期的时候,大量散户被财富效应吸引而来。
贵的东西他们可炒不起,就只能买得起这些邮资封、邮资片。
那自然就构成了引爆行情的中坚力量,为最后的疯狂创造了条件。
卓群就清楚的记得,1997年的3月,散户大量集结入市,就成了垃圾邮资封、邮资片的黄金时间。
最后崩盘前的半个月,票面价格两毛的邮资片都变成十元了,票面一元的邮资封能涨到五十元。
唯独要注意的一点是,既然邮资片、邮资封因此具有启动快的特点,那么反过来说,跌速也是一样快。
挣钱的时间就这么几天,一个犹豫不决,砸在手里的就成一堆“纸片”了。
当然,这一点对卓群肯定不会形成杀伤力。
实际上,当他以四百五十元的全部身家,吃进了三包最垃圾的邮资片。
就等于他已经手拿把攥,在四个月后赚到了三万块。
虽然看起来,这点钱还远远比不上他上一世疯狂攥取的七百万的利润。
可别忘了,不是还有股市呢吗?
炒股和炒邮票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上辈子卓群最大的精力就是沉浸在股市上了,他在股市里有更多的好机会能够把握。
所以说,一旦有了这笔钱,他就有了去股市淘金的入场券,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吹牛,如果真的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手一搏,他甚至有把握把当上世界首富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更何况话说回来,邮资片和邮资封还有个热门品种比不了的好处呢。
那就是不到最后关口,价格始终会保持着低迷。
这就让卓群仍旧有时间去聚敛资金,以便最后进行终极围猎,扩大战果。
不过说的这里,卓群重大的人生抉择改变出现了。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鉴于上辈子的教训、遗憾和心里始终难以释怀的负罪感。
他不愿意再犯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毛病了。
这一次,他换了正大光明可以摆在台面上的方式来获取额外的资金。
那就是在不上课的时间跑到中关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出色的口舌,为攒电脑的商家打短工揽客挣佣金。
至于对于402的哥儿几个,他其实也没忘了。
但和以前尤为不同的是,这是把投资邮资片的事儿,彻头彻尾摆在402几个室友的面前。
不再有任何忽悠成分,只用合理的市场分析和历史数据,来说服几个哥们儿参与这件事。
还留给他们相当充裕的考虑时间。
说要么他们自己投资,最终盈亏自负。
要么他负责保本包赔,但得分走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最终能否抓住这次发财的机会,那就看他们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做,至少有一点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那就是卓群可以把自己的三捆“金砖”放进了柜子里郑重保存。
而室友们都成了他的义务警卫了,谁都知道那是他的宝贝,万万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