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爷今年五十五了,在成山卫瓦房庄这一带的船匠里,就数他年纪最大。
坐在半山腰自家小院儿里,明爷一边吧嗒吧嗒吸着旱烟,一边眯眼瞅着山脚海湾里那小小的船台。
船台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了――这些年鱼价太贱,好些渔民都转行干其他的去了。
明爷仰头想了想,嘀咕道,“上次造渔船,还是去年年初喽……唉!”
明爷姓罗,本名罗建明。罗家三代都是船匠,家传的手艺,和瓦房庄其他船匠一样,为周围十乡八里的乡亲们打造修理渔船。到了明爷这一辈儿,他更是成了这附近船匠的头儿,一来他年纪大,二来他可是见过大世面、学了不少造船手艺的人。
这片儿的船匠们都知道,明爷窝在瓦房庄这儿造渔船实在是屈才了,要知道,早年的时候明爷为了学造船的手艺可没少在外面跑,最远的地方都到了广东海面的澳门了。
就在前几年,登州建水营,五军都督府和登莱布政使司衙门联署下文抽调山东各卫所的船匠,明爷排名榜首,光是这份荣耀,让瓦房庄的船匠们在其他卫所的人面前,腰板儿挺得直直的。
本来嘛,明爷这样的人才就该去打造战船,窝在这小小的瓦房庄算什么事儿?
船匠们这么想,登州的大老爷们可不这么想,明爷忙活了一年多,登州各水营的船只齐备后,就被打发回了瓦房庄,连路费都是自个儿掏得腰包。
银钱上吃点亏明爷也都算了,可这趟登州之行,愣是让他赔了个儿子进去。
想着想着一口气没顺,明爷被烟呛得咳了起来,伸出干瘪黑瘦的左手不停地擦拭着唇边花白的胡须,另一只手在地上使劲敲着那大大的铜烟锅。
那趟登州之行,他那大儿子罗永平不知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死活要留在登州,加入了那游击水营――这罗永平可是跟他学了十多年的造船手艺,他还指着他把这家传手艺接过去呢。
这下把老人的心彻底伤透了,他拢共俩儿子俩闺女,小儿子老早就送到了成山卫的布料铺子当学徒,闺女们别说嫁得远,就是嫁得不远,也没有让她们来承继家传手艺的道理。
再加上今年以来鱼价大跌,渔民们不少都转行做了麦客,即便没转行的,也甚少出海了,他们这些船匠别说造新船了,就是老船修得都不多,让明爷越发担心自己的手艺撂了荒。
叹了口气,明爷又装了一锅烟末子,起身回厨房点着了,等他再次来到院里时,他的目光一下被海面上的一点白帆吸引住了。
白帆越来越近,明爷很快认出来了,那是登州楚家的船,去年年末还来自己这儿修过――楚家也就罢了,不过这船队里可有刘之洋的份儿,为了他大儿子也得伺候好了,嗯,怎么只有一条船?
磕掉烟锅里早已熄灭的烟末子,把旱烟袋往腰带上一别,明爷背着手沿着蜿蜒的山道下到了船台边,堪堪遇到那艘400料的沙船落完锚锭。
“来啦?”看着下了小船朝自己缓步走来的葛骠,明爷那张满是细碎皱纹的黝黑脸庞上划过一丝笑意。
“来了。”葛骠点点头,伸手从腰间取下烟袋递到明爷面前――打了好些年的交道,两人早就成了莫逆之交了。
装好烟丝,二人开始吧嗒吧嗒吞云吐雾,好半晌明爷才低声问道,“楚东家呢?怎么只剩一条船了?”
葛骠皱眉道,“没了……沉了两条船。”
“唉!”明爷叹了口气,目光停在了“曙光”号,陷入了沉默――身为老船匠,他已经看过太多船沉人亡的惨剧。
“明爷,俺们这次来,是准备给船上加点儿东西,”葛骠抽完一袋烟,悉悉索索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递到老船匠的面前,“这是个示意图,您老看看成不成。”
明爷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毛――出于职业习惯,他一直在仔细观察这条沙船,看得出来,沙船最近刚修补过,也没看出有遭遇风浪损坏的痕迹。
他正奇怪这么好的天气,船况也不错,葛骠干嘛还要停靠,这可不符合跑海的规矩――原来是要加东西呀。
展开大大的桑皮纸,老船匠眼睛又眯了起来,只见纸上用炭笔画着个沙船船尾,和普通沙船不同的是,两侧船舷上向上支了两根高高的桅杆出去,更让他惊奇的是,同一个点上,向着两侧也支出去略短一些的桅杆,桅杆与桅杆之间画了条线,空白的地方写了个字。
老船匠不识字,不过他隐约猜到了,“这是……两面帆?”
葛骠点点头,忐忑地问道,“对,是两面帆,您老觉着可能成?”
两面三角形的帆加到沙船上,就仿佛给船加了一对儿翅膀,看起来美极了。
明爷看看图,又扭头看看十丈之外的“曙光”号,眼睛渐渐睁大了,他已经明白了葛骠这是要在船侧加两张帆,以便利用更多风力,加快船速。
一直以来,明爷这样的老船匠学的都是传统的船型该是什么样,龙骨多长帆多大都有一定之规,从来没人想过给沙船加点什么或是给福船加点儿什么。
今天突然有人异想天开要给传统的沙船加一对儿“翅膀”,对老船匠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冲击!
琢磨了半天,老船匠疑惑地问道,“这加两面帆倒是没问题,可落帆的时候该怎么办?”
葛骠赶紧给他解释,横向的桅杆是可以转动的,落帆的时候旋转到甲板上,升帆以后用绳索控制帆的角度。
说完他还掏出另一张示意图,图上画着两个呈九十度相连的铁套子,一个套在直立桅杆上,另一个套在横向桅杆上,以利于转动。
老船匠被这精巧的设计震撼住了,随着葛骠的描述,他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整个升帆落帆的过程,以及通过系在横桅杆上的绳索让三角帆迎合不同的风向的场景。
“最后还有个问题,这帆怪模怪样的,怎么布置竹肋条?”其他所有问题老船匠都想通了,只剩这最后这个了。
“这个好办,不用硬帆用软帆!”一个清朗的声音在明爷身后响了起来。
明爷扭头一看,只见一个俊俏的锦衣公子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坐在半山腰自家小院儿里,明爷一边吧嗒吧嗒吸着旱烟,一边眯眼瞅着山脚海湾里那小小的船台。
船台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了――这些年鱼价太贱,好些渔民都转行干其他的去了。
明爷仰头想了想,嘀咕道,“上次造渔船,还是去年年初喽……唉!”
明爷姓罗,本名罗建明。罗家三代都是船匠,家传的手艺,和瓦房庄其他船匠一样,为周围十乡八里的乡亲们打造修理渔船。到了明爷这一辈儿,他更是成了这附近船匠的头儿,一来他年纪大,二来他可是见过大世面、学了不少造船手艺的人。
这片儿的船匠们都知道,明爷窝在瓦房庄这儿造渔船实在是屈才了,要知道,早年的时候明爷为了学造船的手艺可没少在外面跑,最远的地方都到了广东海面的澳门了。
就在前几年,登州建水营,五军都督府和登莱布政使司衙门联署下文抽调山东各卫所的船匠,明爷排名榜首,光是这份荣耀,让瓦房庄的船匠们在其他卫所的人面前,腰板儿挺得直直的。
本来嘛,明爷这样的人才就该去打造战船,窝在这小小的瓦房庄算什么事儿?
船匠们这么想,登州的大老爷们可不这么想,明爷忙活了一年多,登州各水营的船只齐备后,就被打发回了瓦房庄,连路费都是自个儿掏得腰包。
银钱上吃点亏明爷也都算了,可这趟登州之行,愣是让他赔了个儿子进去。
想着想着一口气没顺,明爷被烟呛得咳了起来,伸出干瘪黑瘦的左手不停地擦拭着唇边花白的胡须,另一只手在地上使劲敲着那大大的铜烟锅。
那趟登州之行,他那大儿子罗永平不知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死活要留在登州,加入了那游击水营――这罗永平可是跟他学了十多年的造船手艺,他还指着他把这家传手艺接过去呢。
这下把老人的心彻底伤透了,他拢共俩儿子俩闺女,小儿子老早就送到了成山卫的布料铺子当学徒,闺女们别说嫁得远,就是嫁得不远,也没有让她们来承继家传手艺的道理。
再加上今年以来鱼价大跌,渔民们不少都转行做了麦客,即便没转行的,也甚少出海了,他们这些船匠别说造新船了,就是老船修得都不多,让明爷越发担心自己的手艺撂了荒。
叹了口气,明爷又装了一锅烟末子,起身回厨房点着了,等他再次来到院里时,他的目光一下被海面上的一点白帆吸引住了。
白帆越来越近,明爷很快认出来了,那是登州楚家的船,去年年末还来自己这儿修过――楚家也就罢了,不过这船队里可有刘之洋的份儿,为了他大儿子也得伺候好了,嗯,怎么只有一条船?
磕掉烟锅里早已熄灭的烟末子,把旱烟袋往腰带上一别,明爷背着手沿着蜿蜒的山道下到了船台边,堪堪遇到那艘400料的沙船落完锚锭。
“来啦?”看着下了小船朝自己缓步走来的葛骠,明爷那张满是细碎皱纹的黝黑脸庞上划过一丝笑意。
“来了。”葛骠点点头,伸手从腰间取下烟袋递到明爷面前――打了好些年的交道,两人早就成了莫逆之交了。
装好烟丝,二人开始吧嗒吧嗒吞云吐雾,好半晌明爷才低声问道,“楚东家呢?怎么只剩一条船了?”
葛骠皱眉道,“没了……沉了两条船。”
“唉!”明爷叹了口气,目光停在了“曙光”号,陷入了沉默――身为老船匠,他已经看过太多船沉人亡的惨剧。
“明爷,俺们这次来,是准备给船上加点儿东西,”葛骠抽完一袋烟,悉悉索索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递到老船匠的面前,“这是个示意图,您老看看成不成。”
明爷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毛――出于职业习惯,他一直在仔细观察这条沙船,看得出来,沙船最近刚修补过,也没看出有遭遇风浪损坏的痕迹。
他正奇怪这么好的天气,船况也不错,葛骠干嘛还要停靠,这可不符合跑海的规矩――原来是要加东西呀。
展开大大的桑皮纸,老船匠眼睛又眯了起来,只见纸上用炭笔画着个沙船船尾,和普通沙船不同的是,两侧船舷上向上支了两根高高的桅杆出去,更让他惊奇的是,同一个点上,向着两侧也支出去略短一些的桅杆,桅杆与桅杆之间画了条线,空白的地方写了个字。
老船匠不识字,不过他隐约猜到了,“这是……两面帆?”
葛骠点点头,忐忑地问道,“对,是两面帆,您老觉着可能成?”
两面三角形的帆加到沙船上,就仿佛给船加了一对儿翅膀,看起来美极了。
明爷看看图,又扭头看看十丈之外的“曙光”号,眼睛渐渐睁大了,他已经明白了葛骠这是要在船侧加两张帆,以便利用更多风力,加快船速。
一直以来,明爷这样的老船匠学的都是传统的船型该是什么样,龙骨多长帆多大都有一定之规,从来没人想过给沙船加点什么或是给福船加点儿什么。
今天突然有人异想天开要给传统的沙船加一对儿“翅膀”,对老船匠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冲击!
琢磨了半天,老船匠疑惑地问道,“这加两面帆倒是没问题,可落帆的时候该怎么办?”
葛骠赶紧给他解释,横向的桅杆是可以转动的,落帆的时候旋转到甲板上,升帆以后用绳索控制帆的角度。
说完他还掏出另一张示意图,图上画着两个呈九十度相连的铁套子,一个套在直立桅杆上,另一个套在横向桅杆上,以利于转动。
老船匠被这精巧的设计震撼住了,随着葛骠的描述,他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整个升帆落帆的过程,以及通过系在横桅杆上的绳索让三角帆迎合不同的风向的场景。
“最后还有个问题,这帆怪模怪样的,怎么布置竹肋条?”其他所有问题老船匠都想通了,只剩这最后这个了。
“这个好办,不用硬帆用软帆!”一个清朗的声音在明爷身后响了起来。
明爷扭头一看,只见一个俊俏的锦衣公子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