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墨家的蜕变,从墨子一开始死后就已经开始了,墨子的威望其后人无一人能够企及,也因此,墨子一死,墨家就立刻因为传承的正统之争而造成了分裂,最后虽然凭借着后人所建立“巨子”制度而维持住了墨家的完整,却也同样因为这种违反了墨子建立墨家初衷的制度,而为后来墨家思想的完全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
战国末期,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之中,为了适应战争形式的需要,墨家当时已经演化出了三大支派,即:面对天下众生,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宣扬墨家思想的墨言,专注于工匠技术、世间公理钻研的墨匠,以及在动荡的时局中,墨家为了保卫自己而组建而成的武装力量墨军!
原本,在战国末期,墨家三系最初刚刚分开之时,居于墨家领导地位的是墨言一系,墨匠一系次之,而墨军为最末,然而,因为当时的战争频繁爆发的缘故,使得墨军一系在墨家的地位逐渐凸显,进而变得越发重要,而墨军一系的实力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很快,墨军一系的强大实力,甚至已经压倒了其他两系的力量的联合,从而在无形之中,已经具备了能够向当时居于墨家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挑战的能力!
不过,当时正是战乱时节,墨家三系都需要亲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共度难关,加之当时距离墨子离世也并未过去多长时间,他的质朴言行自然能够对在战国末期的徒子徒孙们产生明确的直观影响,因此,虽然在战国末期时,后世墨家分裂衰亡的一切隐患都已经埋下,然而。 种下的种子想要萌发,却还要等到战国以后,历经秦王朝,直到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不得不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一招绝杀,直接命中了所有诸子百家的命脉要害!
毕竟天下大多数凡人之所求,不过名利二字,而大一统时期掌握实权说一不二的帝王,对于人心所渴求的这两样东西则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可以说,威名赫赫的汉武相对于普通的凡人而言,则无异于一尊近乎于无所不能的伟大神祇!
神之眼中所有,世间也将拥有,神的口中所述。必将成为真实!于是,在武帝利用帝国的统治力量以及人心**的因势利导,步步紧逼之下,一盘散沙的诸子百家近乎一败涂地!兵、法、农、阴阳、纵横等一大批传承自战国时期的中小学派最先无法维持,最终,在这种来自于天地大势的巨大冲击之中彻底的崩溃解体。
因为学派的崩溃与消失,昔年这些辉煌一时的学派所创造的那些传承也因此而纷纷的遭到遗失,一少部分典籍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则这些典籍则分别为后来残存下来的墨家。与世无争的道家,以及,当时如日中天的儒家所收藏保存下来
道家的地位最超然,因此即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道家的损失却并不严重,反而因此而迅速地斩断与世俗的联系。成功急流勇退,相比之下墨家的处境,却是在那一段时期极为的艰难!
在汉帝国的建立之中,墨家门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当帝国建立以后,昔日出生于贫苦大众的墨家门徒也因此而成为了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地位的改变,并不仅仅是在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将墨家学派推动到一个更为广阔天地之中,恰恰相反,因为所获得的这种与墨家宗旨所不符合的权利地位,使得墨家本身就早有间隙的三大派系之间的隔阂更加明显!
不过,由于当时毕竟是汉朝初年的缘故,经过秦末战乱的上至权贵,下至黎民都渴求安定,因此社会矛盾缓和,加之统治阶层推崇道家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学说,因而在那一段时间里,整个帝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学术界虽然无法再现如战国时代一般百家争鸣的胜景,但总体的进步仍然不小,况且能够在秦末大战乱之后保存自家近乎完整的传承,对于诸子百家之中的大多数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喜事,因为在战国时代,各派学术思想便已经极为的完整,而战国之后的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至多,也不过是在前人的成就之上进行修修补补而已!
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虽然墨家思想本身带有蔑视权贵的因素包含在内,然而却正是因此,而令出身贫苦的墨家门徒深知相对于一味的蔑视权贵与仇视统治阶层,劳苦大众所最为想要得到的,却是安定而祥和的生活。也因此,虽然在汉帝国初年,就是墨家内部也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与对立,然而却能够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之下而淡化这一事实,从而努力的维持着墨家的统一与完整!
直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最终毁灭了这一切!
客观事实的讲,武帝的辉煌一生,不可谓不英明神武,而其之所以会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目的,自然也当然是为了能够让帝国的国祚能够真的如儒生们所宣扬的那样万事久安!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也必然会有在其视线之外的盲点!
始皇帝首次一统华夏,还接连做了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各种工作,想要秦帝国的基业万世不移,然而却没有料到,就在他自己的身边会潜伏着赵高这样的隐藏得极深的野心家,以至于在他死后仅仅两年,秦帝国便在赵高的祸害之下二世而亡了。
而汉武帝,则几乎犯下了与他的前辈秦皇同样的错误!
并不是轻信方士以及重用佞臣,虽然,这两者的确让汉武帝损失惨重,甚至令他直接的损失了自己苦心培养的继承人,以至于武帝郁郁而终!然而,若是真实比较的话。汉武帝所犯的错误最为致命的,其实还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那个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前者,仅仅只是在汉武帝一代对国家造成了直接的惨重的损失,而后者,却是从根本上在摧毁国家的基石,并且由于其在思想上蛊惑人心的强大。使得这一政策最终流毒天下,遗害无穷!
不能说儒家一无是处,至少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才情与品德无可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周庄先生在自己的庄子中,却还是已经将儒家的虚伪与软弱剥开的一干二净!也是了,若非儒家先天便是个软骨病,极富进取与改革精神的大成至圣先师又怎么会在后半生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家有国而不能。在最困难时还要在荒野中被野人向野狗一样的追撵
而至于“亚圣”孟子,不说也罢,“张仪在秦宫中痛骂孟子”虽系后人所伪造,不过却也因此而辩证得出所谓的亚圣是一个虚伪小人!因为真正的君子,是既不会在遇到有人溺水之时有时间思考“嫂溺,当援之于手”,也不会在背地里诽谤君王“望之不似人君”的。
所以荀子虽然亦出自于儒家,却儒法一体。子墨子曾为儒家门徒,却最终背叛了儒家创立墨家。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最初的儒家由先贤周公所创,能够延续周朝八百年的国祚,虽然先天不足但也同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昔日姜太公治理齐国,尊重皇亲贵族。推崇有功之人,周公听闻之后便叹息着说未来齐国,太公的后人中一定会遭遇到谋逆篡位的不幸!
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诞生,周公采取的是另外的一种治国途径:尊重皇亲贵族,推崇贤德之士!然而。周公的治国之策却遭到了来自于太公的无情批判:执行这样的国策,周公的后人要一代比一代懦弱下去了!
这世间的万事种种,终究不能使总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每一代祖先们当然都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做到最多,然而同样每一代的后人们,也都必须要去面对自己那一代所必须要面对的各种困境!世间乱了不要紧,因为只要有强而且勇悍无畏的后辈们,终究还是能够安定天下,然而若是到时只剩下一群懦弱的子孙后代,那他们又能够凭借什么来延续祖先的荣光、血脉呢?
不过,因为天下之事终究难得圆满,每一个人都会有他所能够到达的能力的极限,因此若是汉武大帝仅仅只是为了维系国祚的长久不衰,因而尊儒的话,那么虽然汉帝国或许就会如同前朝的周王朝那样慢慢的衰弱下去,但同样会如周朝那样,得以国祚长远,那样的话,虽然万事万物终究不能尽善尽美,然而总体上,武帝的做法,却不能被认为是错的!
然而,因为武帝在性格上的好大喜功,使得他为了尽最大限度压榨民力而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还做出了罢黜百家的决定!
如果说,诞生于这片神秘东方大地上的古老华夏文明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的话,那么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便都是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棵生机旺盛的树木!诚然,为了夺取更多的养分滋养自身,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是敌人,然而,若是认为的将整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全都弄死,仅仅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棵树,那么难道这棵树,就能够独霸整片土地的养分,进而能够长到遮天蔽日的庞大地步吗?
当然不会,因为对于林间的树木而言,彼此之间并不仅仅是竞争者,还同样,是抵御沙尘、风暴、干旱等无数自然灾害的同伴!也唯有众多的树木聚合在一起成为了森林,森林下面的土地才会变得无比的丰饶肥沃,所以,若是原本的茂密森林最后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树木存在的话,不说这棵孤零零的树未来会不会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而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巨树,单就是原本被森林所覆盖的肥沃泥土,也会很快就会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之下变得贫瘠,最后,化作一片荒漠。
况且,与明显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道家相比,作为被选中的树种。儒家明显是先天不足的!
如果不罢黜百家,在诸子百家共存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压力之下,尊儒未必不能够使儒家自立自强,从而与汉帝国同心合力共度今后的一切难关,然而,过度的拔苗助长必然会导致灾难的发生。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无数的投机者纷纷的加入了儒家,使得原本便先天不足的儒家,体型迅速的膨胀而无休止的臃肿起来,最终畸化成为异形!
好大喜功的汉武绝对是那种为了自身的目的会无限制的压榨本国治下臣民的暴君,而异形化了的儒家,虽然口口声声礼仪仁爱,也作出一幅为统治者着想,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面孔。然而在儒家表面光仙华贵的内里,实质上却是充斥着无数吸血噬肉的寄生虫,并以儒家的礼法为手段,不仅向下愚弄欺骗广大平民百姓,还多次的企图愚弄他们的主人,帝国的君王,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们,妄图以此来窃取至高无上权利。从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实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
所以从武帝开始,异化了的儒家便既不会如原来一样坚定的站立在统治者这一边,同样也不会为了贯彻孔丘等一大批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而选择庇护世间生存艰难的广大平民百姓,他们仅仅只是寄生虫而已,是要寄生在宿主的身上,食其血噬其肉。直到取宿主而代之的!!
或许这可算作人心险恶吧!就正如荀子所言:人之初,性本恶!然而,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从小便生长于深宫之中,不与民间接触。也便不知人间疾苦,所以对于人心,武帝其实一直都不明白!
也因此,一代雄主才会轻易的相信了儒家的谎言,放弃了他的前辈秦皇所钟爱的法家,抛弃了他的祖父辈所认同的道家,而选择了儒家!并且为此不惜全力助帮助儒家清扫敌人,将所有有可能威胁到儒家利益的其他学派思想从根本上予以摧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应该说,孟子这个人虽然在道德上有所瑕疵,然而,其对于人心的洞彻却是远超常人,也因此而深知,民贵君轻,所以如桀纣那样的暴君的灭亡,完全是他们严重欺压平民百姓的咎由自取!
然而武帝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当时围绕在武帝身边的那些儒生们,则不过是一群弄权的佞臣,不说不具备孔子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就是能够拥有孟子那种极为高明的洞彻世事能力,也必然只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毫无底线的蝇营狗苟,至于民间的疾苦,国家的未来,很遗憾,这些人是全然不会在意的,就是有事,也会花言巧语利用儒家的言行为自己的开脱,欺骗统治阶层与贫苦大众百姓。
然而,一句谎言可以永远的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欺骗大多数的人,然而它终究欺骗全天下所有的人。
统治阶层还在懵懂之间,天下间数量众多的民众们却早就已经清醒过来,任儒生们如何巧舌如簧,在民间百姓愈发高涨的怒火之中也只能是做自我安慰,愚人愚己罢了!然而问题是,出自于深宫,不了解民间疾苦的统治者却会极为轻易的被这些儒生的谎言所蒙骗,以至于自以为江山永固,从而越发不知收敛的压榨着民力!
告缗令、白鹿币毫无底线的侵吞着豪门贵胄的财富,而民间百姓大多贫苦,压榨不出多少油水,便也唯有以服瑶役相抵武帝时期的民间瑶役,赋税之重冠绝整个汉帝国统治时代!
可以说在最初的时候,汉武帝的确因为自己改变的国家政策而在短期之内便获得了一大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却是建立在汉高、文景等前面好几代人的努力休生养息之下的积累,随着这笔财富的被搜刮干净,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横征暴敛的恶果,很快便在帝国境内迅速地爆发开来。
仅仅几年的时间,原本安居乐业的帝国治下就已经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而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全国各地接连爆发不堪重负的农民反抗官府盘剥的起义。导致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固,不得不调动大军派往各处予以镇压!
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植根于下层贫苦百姓的墨家思想三大派别,正式宣告全面分裂!
向来主掌墨家思想宣传的墨言系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全面的倒向了统治阶级,而大半由出身贫苦百姓组成的墨军系则宣告与统治阶层彻底决裂!而身为墨家三大派系的最后一支。墨家的工匠系原本想要努力弥合双方的矛盾,妄图使墨门不至于分裂,却料不到因为此举,自身会成为双方同时所争斗的目标,以至于最终,成为了墨门内斗的牺牲品!伴随着墨匠一系在墨门中的迅速衰弱下去,墨家数百年来所积累的珍贵工匠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大量的遗失!
被墨门内斗撕碎的墨匠一系的残余势力,除一部分被分别被墨言与墨军两大势力吸收之外,其余者大部分散落于民间。从此闭门造车,只专注于工匠一职而再不过问世事,于是终于,彻底泯灭在了时光之中!
而墨言一系虽然身为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者又获得了一部分墨匠的传承,但是当儒教得以全面兴盛之后,依旧推崇墨家思想的墨言一系,也被统治阶层内部视作了异端!于是遭到排挤与打压!
后来,在长期生存的夹缝之中。墨言一系残存的力量的一部分人最终得以融合了因统治不可或缺而最终得以存留在统治阶层内部,但却同样受到儒教轻视与打压的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如纵横家,兵家等等等等!以至于后来墨言一系的传人也就越发的见识广博,多才多艺!
是的,墨家墨言一系,便可算作是最初花间派的前身,不过。在成为花间派之前,墨言一系的演变却要相对于其他魔门派系,更为的曲折与漫长
而墨军,虽然得以摆脱了墨言一系对于自身的桎梏,却也因此而起了反作用。因为陡然失去了墨言一系的指引,而整体陷入到了一片茫然当中,因此,当墨家正式分裂之后,虽然留在了贫苦大众之中,墨军一系行动决策确实尤为的迟缓!
加之之前因为墨家的内斗导致三大派系皆分身无术,从而导致了就在天下百姓因为不堪压迫而奋力揭竿而起之时,向来以庶民领袖自居的墨家居然袖手旁观,而不是全力的领导群众,导致民众反抗暴政的力量始终分散而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强大的整体。最后被武帝的镇压大军一一平定!
持续不断的失败,使得墨家在穷苦百姓所组成的反抗军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大大降低!然而,当时站在贫苦百姓一方的墨军一系却根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墨家分裂所造成的信仰缺失,以及随着墨家分裂,原本在墨家居于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的离开,都使得墨军一系对日后自身所要前进的方向充满了迷茫,而若不尽快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话,墨家的墨军一系都必然会很快步墨家分裂的后尘,因为思想的分歧而陷入自相残杀之中了!!
而当时,正是未来与墨门后裔争夺天下穷苦百姓信仰的大敌佛教,初次的登上了华夏大地的历史舞台的时刻。
诞生于古天竺的佛教,其思想与墨家一样根基同样扎根于贫苦百姓,然而其思想追求虚无,教导教徒忍耐,却与墨家激进的反抗精神完全南辕北辙,而这样的思想想当然,会更为统治阶层所青睐,因此才会被统治阶层所看中,专门请来与本土诞生的墨家思想争夺身处低层的贫苦百姓心中的信仰!
后世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兴盛无疑说明了在那一场战斗中,谁才是真正的的胜利者!然而在当时,佛教的入侵,并未给予墨家继续留在贫苦大众之中的墨军一系足够的重视。
因为当时的墨家墨军一系,实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墨军一系必须要尽快的找到一个符合所有墨军成员利益的共同信仰才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的存在,为此,即便这个信仰并不为世人所认同,并且会给原本受人景仰的墨家派系抹黑,也顾不得了。
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盗墓贼派别思想,就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了墨家硕果仅存的墨军一系的视线之内!(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本文章采集来源于》
战国末期,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之中,为了适应战争形式的需要,墨家当时已经演化出了三大支派,即:面对天下众生,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宣扬墨家思想的墨言,专注于工匠技术、世间公理钻研的墨匠,以及在动荡的时局中,墨家为了保卫自己而组建而成的武装力量墨军!
原本,在战国末期,墨家三系最初刚刚分开之时,居于墨家领导地位的是墨言一系,墨匠一系次之,而墨军为最末,然而,因为当时的战争频繁爆发的缘故,使得墨军一系在墨家的地位逐渐凸显,进而变得越发重要,而墨军一系的实力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很快,墨军一系的强大实力,甚至已经压倒了其他两系的力量的联合,从而在无形之中,已经具备了能够向当时居于墨家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挑战的能力!
不过,当时正是战乱时节,墨家三系都需要亲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共度难关,加之当时距离墨子离世也并未过去多长时间,他的质朴言行自然能够对在战国末期的徒子徒孙们产生明确的直观影响,因此,虽然在战国末期时,后世墨家分裂衰亡的一切隐患都已经埋下,然而。 种下的种子想要萌发,却还要等到战国以后,历经秦王朝,直到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不得不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一招绝杀,直接命中了所有诸子百家的命脉要害!
毕竟天下大多数凡人之所求,不过名利二字,而大一统时期掌握实权说一不二的帝王,对于人心所渴求的这两样东西则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可以说,威名赫赫的汉武相对于普通的凡人而言,则无异于一尊近乎于无所不能的伟大神祇!
神之眼中所有,世间也将拥有,神的口中所述。必将成为真实!于是,在武帝利用帝国的统治力量以及人心**的因势利导,步步紧逼之下,一盘散沙的诸子百家近乎一败涂地!兵、法、农、阴阳、纵横等一大批传承自战国时期的中小学派最先无法维持,最终,在这种来自于天地大势的巨大冲击之中彻底的崩溃解体。
因为学派的崩溃与消失,昔年这些辉煌一时的学派所创造的那些传承也因此而纷纷的遭到遗失,一少部分典籍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则这些典籍则分别为后来残存下来的墨家。与世无争的道家,以及,当时如日中天的儒家所收藏保存下来
道家的地位最超然,因此即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道家的损失却并不严重,反而因此而迅速地斩断与世俗的联系。成功急流勇退,相比之下墨家的处境,却是在那一段时期极为的艰难!
在汉帝国的建立之中,墨家门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当帝国建立以后,昔日出生于贫苦大众的墨家门徒也因此而成为了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地位的改变,并不仅仅是在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将墨家学派推动到一个更为广阔天地之中,恰恰相反,因为所获得的这种与墨家宗旨所不符合的权利地位,使得墨家本身就早有间隙的三大派系之间的隔阂更加明显!
不过,由于当时毕竟是汉朝初年的缘故,经过秦末战乱的上至权贵,下至黎民都渴求安定,因此社会矛盾缓和,加之统治阶层推崇道家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学说,因而在那一段时间里,整个帝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学术界虽然无法再现如战国时代一般百家争鸣的胜景,但总体的进步仍然不小,况且能够在秦末大战乱之后保存自家近乎完整的传承,对于诸子百家之中的大多数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喜事,因为在战国时代,各派学术思想便已经极为的完整,而战国之后的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至多,也不过是在前人的成就之上进行修修补补而已!
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虽然墨家思想本身带有蔑视权贵的因素包含在内,然而却正是因此,而令出身贫苦的墨家门徒深知相对于一味的蔑视权贵与仇视统治阶层,劳苦大众所最为想要得到的,却是安定而祥和的生活。也因此,虽然在汉帝国初年,就是墨家内部也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与对立,然而却能够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之下而淡化这一事实,从而努力的维持着墨家的统一与完整!
直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最终毁灭了这一切!
客观事实的讲,武帝的辉煌一生,不可谓不英明神武,而其之所以会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目的,自然也当然是为了能够让帝国的国祚能够真的如儒生们所宣扬的那样万事久安!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也必然会有在其视线之外的盲点!
始皇帝首次一统华夏,还接连做了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各种工作,想要秦帝国的基业万世不移,然而却没有料到,就在他自己的身边会潜伏着赵高这样的隐藏得极深的野心家,以至于在他死后仅仅两年,秦帝国便在赵高的祸害之下二世而亡了。
而汉武帝,则几乎犯下了与他的前辈秦皇同样的错误!
并不是轻信方士以及重用佞臣,虽然,这两者的确让汉武帝损失惨重,甚至令他直接的损失了自己苦心培养的继承人,以至于武帝郁郁而终!然而,若是真实比较的话。汉武帝所犯的错误最为致命的,其实还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那个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前者,仅仅只是在汉武帝一代对国家造成了直接的惨重的损失,而后者,却是从根本上在摧毁国家的基石,并且由于其在思想上蛊惑人心的强大。使得这一政策最终流毒天下,遗害无穷!
不能说儒家一无是处,至少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才情与品德无可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周庄先生在自己的庄子中,却还是已经将儒家的虚伪与软弱剥开的一干二净!也是了,若非儒家先天便是个软骨病,极富进取与改革精神的大成至圣先师又怎么会在后半生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家有国而不能。在最困难时还要在荒野中被野人向野狗一样的追撵
而至于“亚圣”孟子,不说也罢,“张仪在秦宫中痛骂孟子”虽系后人所伪造,不过却也因此而辩证得出所谓的亚圣是一个虚伪小人!因为真正的君子,是既不会在遇到有人溺水之时有时间思考“嫂溺,当援之于手”,也不会在背地里诽谤君王“望之不似人君”的。
所以荀子虽然亦出自于儒家,却儒法一体。子墨子曾为儒家门徒,却最终背叛了儒家创立墨家。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最初的儒家由先贤周公所创,能够延续周朝八百年的国祚,虽然先天不足但也同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昔日姜太公治理齐国,尊重皇亲贵族。推崇有功之人,周公听闻之后便叹息着说未来齐国,太公的后人中一定会遭遇到谋逆篡位的不幸!
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诞生,周公采取的是另外的一种治国途径:尊重皇亲贵族,推崇贤德之士!然而。周公的治国之策却遭到了来自于太公的无情批判:执行这样的国策,周公的后人要一代比一代懦弱下去了!
这世间的万事种种,终究不能使总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每一代祖先们当然都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做到最多,然而同样每一代的后人们,也都必须要去面对自己那一代所必须要面对的各种困境!世间乱了不要紧,因为只要有强而且勇悍无畏的后辈们,终究还是能够安定天下,然而若是到时只剩下一群懦弱的子孙后代,那他们又能够凭借什么来延续祖先的荣光、血脉呢?
不过,因为天下之事终究难得圆满,每一个人都会有他所能够到达的能力的极限,因此若是汉武大帝仅仅只是为了维系国祚的长久不衰,因而尊儒的话,那么虽然汉帝国或许就会如同前朝的周王朝那样慢慢的衰弱下去,但同样会如周朝那样,得以国祚长远,那样的话,虽然万事万物终究不能尽善尽美,然而总体上,武帝的做法,却不能被认为是错的!
然而,因为武帝在性格上的好大喜功,使得他为了尽最大限度压榨民力而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还做出了罢黜百家的决定!
如果说,诞生于这片神秘东方大地上的古老华夏文明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的话,那么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便都是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棵生机旺盛的树木!诚然,为了夺取更多的养分滋养自身,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是敌人,然而,若是认为的将整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全都弄死,仅仅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棵树,那么难道这棵树,就能够独霸整片土地的养分,进而能够长到遮天蔽日的庞大地步吗?
当然不会,因为对于林间的树木而言,彼此之间并不仅仅是竞争者,还同样,是抵御沙尘、风暴、干旱等无数自然灾害的同伴!也唯有众多的树木聚合在一起成为了森林,森林下面的土地才会变得无比的丰饶肥沃,所以,若是原本的茂密森林最后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树木存在的话,不说这棵孤零零的树未来会不会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而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巨树,单就是原本被森林所覆盖的肥沃泥土,也会很快就会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之下变得贫瘠,最后,化作一片荒漠。
况且,与明显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道家相比,作为被选中的树种。儒家明显是先天不足的!
如果不罢黜百家,在诸子百家共存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压力之下,尊儒未必不能够使儒家自立自强,从而与汉帝国同心合力共度今后的一切难关,然而,过度的拔苗助长必然会导致灾难的发生。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无数的投机者纷纷的加入了儒家,使得原本便先天不足的儒家,体型迅速的膨胀而无休止的臃肿起来,最终畸化成为异形!
好大喜功的汉武绝对是那种为了自身的目的会无限制的压榨本国治下臣民的暴君,而异形化了的儒家,虽然口口声声礼仪仁爱,也作出一幅为统治者着想,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面孔。然而在儒家表面光仙华贵的内里,实质上却是充斥着无数吸血噬肉的寄生虫,并以儒家的礼法为手段,不仅向下愚弄欺骗广大平民百姓,还多次的企图愚弄他们的主人,帝国的君王,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们,妄图以此来窃取至高无上权利。从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实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
所以从武帝开始,异化了的儒家便既不会如原来一样坚定的站立在统治者这一边,同样也不会为了贯彻孔丘等一大批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而选择庇护世间生存艰难的广大平民百姓,他们仅仅只是寄生虫而已,是要寄生在宿主的身上,食其血噬其肉。直到取宿主而代之的!!
或许这可算作人心险恶吧!就正如荀子所言:人之初,性本恶!然而,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从小便生长于深宫之中,不与民间接触。也便不知人间疾苦,所以对于人心,武帝其实一直都不明白!
也因此,一代雄主才会轻易的相信了儒家的谎言,放弃了他的前辈秦皇所钟爱的法家,抛弃了他的祖父辈所认同的道家,而选择了儒家!并且为此不惜全力助帮助儒家清扫敌人,将所有有可能威胁到儒家利益的其他学派思想从根本上予以摧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应该说,孟子这个人虽然在道德上有所瑕疵,然而,其对于人心的洞彻却是远超常人,也因此而深知,民贵君轻,所以如桀纣那样的暴君的灭亡,完全是他们严重欺压平民百姓的咎由自取!
然而武帝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当时围绕在武帝身边的那些儒生们,则不过是一群弄权的佞臣,不说不具备孔子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就是能够拥有孟子那种极为高明的洞彻世事能力,也必然只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毫无底线的蝇营狗苟,至于民间的疾苦,国家的未来,很遗憾,这些人是全然不会在意的,就是有事,也会花言巧语利用儒家的言行为自己的开脱,欺骗统治阶层与贫苦大众百姓。
然而,一句谎言可以永远的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欺骗大多数的人,然而它终究欺骗全天下所有的人。
统治阶层还在懵懂之间,天下间数量众多的民众们却早就已经清醒过来,任儒生们如何巧舌如簧,在民间百姓愈发高涨的怒火之中也只能是做自我安慰,愚人愚己罢了!然而问题是,出自于深宫,不了解民间疾苦的统治者却会极为轻易的被这些儒生的谎言所蒙骗,以至于自以为江山永固,从而越发不知收敛的压榨着民力!
告缗令、白鹿币毫无底线的侵吞着豪门贵胄的财富,而民间百姓大多贫苦,压榨不出多少油水,便也唯有以服瑶役相抵武帝时期的民间瑶役,赋税之重冠绝整个汉帝国统治时代!
可以说在最初的时候,汉武帝的确因为自己改变的国家政策而在短期之内便获得了一大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却是建立在汉高、文景等前面好几代人的努力休生养息之下的积累,随着这笔财富的被搜刮干净,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横征暴敛的恶果,很快便在帝国境内迅速地爆发开来。
仅仅几年的时间,原本安居乐业的帝国治下就已经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而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全国各地接连爆发不堪重负的农民反抗官府盘剥的起义。导致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固,不得不调动大军派往各处予以镇压!
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植根于下层贫苦百姓的墨家思想三大派别,正式宣告全面分裂!
向来主掌墨家思想宣传的墨言系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全面的倒向了统治阶级,而大半由出身贫苦百姓组成的墨军系则宣告与统治阶层彻底决裂!而身为墨家三大派系的最后一支。墨家的工匠系原本想要努力弥合双方的矛盾,妄图使墨门不至于分裂,却料不到因为此举,自身会成为双方同时所争斗的目标,以至于最终,成为了墨门内斗的牺牲品!伴随着墨匠一系在墨门中的迅速衰弱下去,墨家数百年来所积累的珍贵工匠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大量的遗失!
被墨门内斗撕碎的墨匠一系的残余势力,除一部分被分别被墨言与墨军两大势力吸收之外,其余者大部分散落于民间。从此闭门造车,只专注于工匠一职而再不过问世事,于是终于,彻底泯灭在了时光之中!
而墨言一系虽然身为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者又获得了一部分墨匠的传承,但是当儒教得以全面兴盛之后,依旧推崇墨家思想的墨言一系,也被统治阶层内部视作了异端!于是遭到排挤与打压!
后来,在长期生存的夹缝之中。墨言一系残存的力量的一部分人最终得以融合了因统治不可或缺而最终得以存留在统治阶层内部,但却同样受到儒教轻视与打压的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如纵横家,兵家等等等等!以至于后来墨言一系的传人也就越发的见识广博,多才多艺!
是的,墨家墨言一系,便可算作是最初花间派的前身,不过。在成为花间派之前,墨言一系的演变却要相对于其他魔门派系,更为的曲折与漫长
而墨军,虽然得以摆脱了墨言一系对于自身的桎梏,却也因此而起了反作用。因为陡然失去了墨言一系的指引,而整体陷入到了一片茫然当中,因此,当墨家正式分裂之后,虽然留在了贫苦大众之中,墨军一系行动决策确实尤为的迟缓!
加之之前因为墨家的内斗导致三大派系皆分身无术,从而导致了就在天下百姓因为不堪压迫而奋力揭竿而起之时,向来以庶民领袖自居的墨家居然袖手旁观,而不是全力的领导群众,导致民众反抗暴政的力量始终分散而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强大的整体。最后被武帝的镇压大军一一平定!
持续不断的失败,使得墨家在穷苦百姓所组成的反抗军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大大降低!然而,当时站在贫苦百姓一方的墨军一系却根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墨家分裂所造成的信仰缺失,以及随着墨家分裂,原本在墨家居于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的离开,都使得墨军一系对日后自身所要前进的方向充满了迷茫,而若不尽快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话,墨家的墨军一系都必然会很快步墨家分裂的后尘,因为思想的分歧而陷入自相残杀之中了!!
而当时,正是未来与墨门后裔争夺天下穷苦百姓信仰的大敌佛教,初次的登上了华夏大地的历史舞台的时刻。
诞生于古天竺的佛教,其思想与墨家一样根基同样扎根于贫苦百姓,然而其思想追求虚无,教导教徒忍耐,却与墨家激进的反抗精神完全南辕北辙,而这样的思想想当然,会更为统治阶层所青睐,因此才会被统治阶层所看中,专门请来与本土诞生的墨家思想争夺身处低层的贫苦百姓心中的信仰!
后世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兴盛无疑说明了在那一场战斗中,谁才是真正的的胜利者!然而在当时,佛教的入侵,并未给予墨家继续留在贫苦大众之中的墨军一系足够的重视。
因为当时的墨家墨军一系,实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墨军一系必须要尽快的找到一个符合所有墨军成员利益的共同信仰才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的存在,为此,即便这个信仰并不为世人所认同,并且会给原本受人景仰的墨家派系抹黑,也顾不得了。
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盗墓贼派别思想,就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了墨家硕果仅存的墨军一系的视线之内!(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本文章采集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