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雪弥漫,破晓之时,一众骑士从台城之中飞驰而出,紧接着没过多久,又有一众兵马浩浩荡荡的跟上,恍若地动的声音再次惊动了整个建康城。
咸康七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这是一个能让人铭记上百年的日子,台城之中风云浩荡,兵马云集,时而杀声震天,时而马蹄声震鸣不断,建康城的士子们大都闭门不出,对此不闻不问,只管坐在家中煮酒品茗,仿佛那只是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这并不能影响世族豪门中那些贵族弟子们的任性豁达与纵情享乐。
东晋名士对于战乱以及那朝不保夕死亡随时会来临的痛苦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又习惯在自我营造的世界中放纵自我,沉醉迷离,故而越是危险逼近,越是能激起他们及时行乐的放纵之性。
桓澈抓紧了缰绳,不停的鞭笞骏马几乎是以箭一般的速度奔向姑孰城,后面的马蹄声亦是越来越近,响声震天。
“郎君,后面好似有人追上来了。”阿虞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又道,“好像是谢七郎君和顾十一娘。”
桓澈脸色微变,却也只道了一句:“不用管他们。”
“可是郎君……”阿虞心中似有不甘,咬了咬唇道,“郎君这又是何苦,你屡屡救她性命,可是她呢?”
“是我负她在先。”桓澈淡然回了一句,又道,“既然我现在已经体会到了负一个人的痛苦,就不能再负第二次。”
言罢,又厉声高喝了一声:“策!”
骏马继续疾驰前行,不过大半日的时间,便已赶到姑孰城,城门前的守兵依旧持戟而立,然而气氛怪异不似往昔。
待得桓澈一到来,这些守兵便立即大开城门,伏地而跪。
“奴等恭迎六郎君。”
桓澈冲进城门,又对城门口的所有军士下令道:“其他人等,皆不许入城门,谁若入城,杀无赦。”
“是!”
桓澈驰进城中后,便径直入将军府,彼时,桓温的卧室之中,桓温整个人已躺在病塌上纹丝不动,其人脸色苍白,眼眸紧闭,唯有胸口的微微起伏昭示着他还活着,李氏正坐在塌前为他轻拭着汗珠,但神情中已不是从前的娇弱温柔,而是一脸的快意。
陡地,桓温眼眸圆睁,一只手紧紧的抓住了李氏的手腕,问:“澈儿呢?他回来没有?还有我儿桓熙与桓济呢?”
李氏便笑道:“将军别急,澈儿正在为将军实现皇极鼎革,匡图大业的理想呢?至于伯道与仲道,将军不是早就不认他们作儿子了吗?既已是弃子,何不就让他们为澈儿铺一铺路?”
“李氏,你为何要这么做?这些年来,我待你如何?”
李氏便站起身来,娇媚的的笑道:“将军待妾自然好,但将军同时也是妾的亡国仇人,妾原本公主之身,所嫁之人当是世上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我蜀国中最有名的青年才俊,是将军毁了妾的一生。”
“所以,你其实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我。”言罢,又问,“澈儿是我儿子么?”。
李氏唇角微弯,更为妩媚得意的笑起来,在桓温的等待中,她极为轻细的声音传来道:“将军心知肚明,又何须再问呢?”
一句话令得桓温心中陡凉,面色也变得极为铁青,他使劲了所有力气伸出手来摸索着床沿,似要借力站起身来,但身子也只挪开了一寸,又轰地一声倒了下去。
桓澈便在此时疾步走了进来,并奔至桓温塌前,欲将其扶起,谁知桓温却是紧抓了他手,一双紫眸中的目光愤恨如激电一般射向了桓澈。
“澈儿,你大兄与二兄呢?建康城中发生了何事?”桓温问。
桓澈犹疑了一刻,方才答道:“大兄与二兄发起兵变谋乱,被谢七郎君与沈黔所带来的北府兵镇压了下去,现在……已被朝廷所擒了。”
“北府兵?”听到这三个字,李氏面色大变,连忙走到桓澈面前,双手在他身上胡乱抚了一遍,急问道,“那澈儿你没事吧,他们有没有伤害你,你身上有没有受伤?”
桓澈没有答话,但耳边已传来桓温的一声怒喝:“那你怎么回来了?”
桓澈心有愧疚,双膝一软,便对着桓温的床塌跪了下来。
“对不起,父亲。”他道。
“你们,你们母子……”桓温挣扎着下塌,似想要去拔挂在墙边的剑。
李氏心一慌,忙拉着桓澈道:“澈儿,你起来,是伯道与仲道谋反被擒,与你何干?再说了,他不是你父亲,你也没有必要跪他,向他尽孝。”
似乎未料到李氏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桓澈神情突变,颇有些冷漠而不可置信的看向了李氏,
而这个时候,耳边再次传来噗通一声重物落地的钝响,却是桓温气得起塌之时直接摔倒在了地上。
桓澈又重重的推开了李氏,跪在桓温面前,再次将他搀扶而起,道了声:“父亲!”
桓温眼眸陡地睁开,一双手突地伸过来,紧紧的扼在了桓澈的脖子上。
李氏大惊,忙跪倒在二人面前,一边拉着桓温的手,一边哭求道:“将军,澈儿是无辜的,你放过澈儿,都是我的错,你放开他。”
也不知是否是李氏的哭求起到了作用,桓温眼中带泪,手也渐渐松了开,看着这个近在咫尺疼爱了数年的儿子,他忽地问了句:“澈儿,你现在还姓桓吗?”
桓澈眼眶中也渗出泪来。
“儿永远都姓桓,儿也一直以能为父亲之子为荣,只恨……”
余下的话未说完,就见桓温已然闭上眼睛,一只手却是轻抚在了他的手臂之上,人也变得僵挺不动。
李氏试着用手去探了探他的鼻息,片刻之后,不禁面露喜色,忙拉了桓澈道:“澈儿,快,他已经死了,你现在的首要之责便是立刻控制住姑孰城的兵马,掌管西府,接任桓氏家主之位,然后我们再逼天子禅位。”
见李氏脸上毫无悲色,竟是一脸雀跃欢喜之情,桓澈顿感羞耻而悲凉,一把拂开了李氏,厉声问道:“难道你心里就一点都没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可耻吗?”
李氏神情大骇,含泪望了望自己的儿子:“澈儿此话何意?你是在埋怨母亲?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觉得我做错了?”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桓澈忽地厉吼了一声,又冷静下来问,“父亲的病是不是因为你?按照前世的轨迹,父亲不会这么早薨逝,是不是你对他做了什么?”
李氏没有回答,但脸上的神情已然承认了这一切。
桓澈忽地冷声而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有你这样的母亲,也难怪上天不会眷顾于我。”
“澈儿你在说什么?”看到他这副神情,李氏似也害怕起来。
“没有什么,我的意思是你的计划失败了,我永远也成不了帝王,而父亲一死,我桓氏声威也会大减,以后也不会有机会。”
桓澈说完,便小心翼翼的将桓温的尸身搬到了床塌上,然后盖褥被,便朝着卧室门外走去。
李氏陡地拉住了他的手,道:“澈儿,我们还有机会!”言罢,她郑重的补充了一句,“陛下在我们手上。”
她的话音一落,桓澈脸上的神情陡然凝住,再次不可思议的看向李氏,而这个时候,门外忽地又传来声音通报道:“禀李夫人,桓六郎君,现城门之外聚集数千兵马,来人言道,若是李夫人不将陛下交出来,他们必会立即攻城门。”
李氏冷笑一声,问:“来者是谁?好大的口气,我姑孰城中兵马强壮,谋士如云,岂是他说攻就能攻得下的。”
“来者是沈司空与谢七郎君。”兵士答道。
听到沈司空这三个字,李氏的神情一变,旋即嘴角微扬起笑意。
“沈司空?也就是那顾十一娘?”李氏道,“也好,那你便去告诉她,如若她想见陛下,那就请她亲自到城中来,我自会让他们相见。”
“是!”
兵士正要离去,桓澈陡地下令一声:“慢!”又看向李氏,问,“你想要干什么?”
李氏便道:“澈儿,你若喜欢她,母亲现在也不反对你了,借此机会,正好可将她留在这里作为人质,澈儿也可得偿所愿。”
“我不需要。你将陛下藏在何处了?”
“母亲将他藏在……”话说到一半,李氏脸色骤然一变,又问,“澈儿想做什么?”
桓澈没有回答,李氏便道:“澈儿如今与母亲也玩起心计来了,但这次母亲不会听你的,因为那顾十一娘,你错失了多少机会,而这一次,母亲绝不会再失去这次机会。”
说罢,又对那兵士下令道,“去,告诉顾十一娘,只许她一人入城,否则我便杀了陛下。”
咸康七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这是一个能让人铭记上百年的日子,台城之中风云浩荡,兵马云集,时而杀声震天,时而马蹄声震鸣不断,建康城的士子们大都闭门不出,对此不闻不问,只管坐在家中煮酒品茗,仿佛那只是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这并不能影响世族豪门中那些贵族弟子们的任性豁达与纵情享乐。
东晋名士对于战乱以及那朝不保夕死亡随时会来临的痛苦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又习惯在自我营造的世界中放纵自我,沉醉迷离,故而越是危险逼近,越是能激起他们及时行乐的放纵之性。
桓澈抓紧了缰绳,不停的鞭笞骏马几乎是以箭一般的速度奔向姑孰城,后面的马蹄声亦是越来越近,响声震天。
“郎君,后面好似有人追上来了。”阿虞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又道,“好像是谢七郎君和顾十一娘。”
桓澈脸色微变,却也只道了一句:“不用管他们。”
“可是郎君……”阿虞心中似有不甘,咬了咬唇道,“郎君这又是何苦,你屡屡救她性命,可是她呢?”
“是我负她在先。”桓澈淡然回了一句,又道,“既然我现在已经体会到了负一个人的痛苦,就不能再负第二次。”
言罢,又厉声高喝了一声:“策!”
骏马继续疾驰前行,不过大半日的时间,便已赶到姑孰城,城门前的守兵依旧持戟而立,然而气氛怪异不似往昔。
待得桓澈一到来,这些守兵便立即大开城门,伏地而跪。
“奴等恭迎六郎君。”
桓澈冲进城门,又对城门口的所有军士下令道:“其他人等,皆不许入城门,谁若入城,杀无赦。”
“是!”
桓澈驰进城中后,便径直入将军府,彼时,桓温的卧室之中,桓温整个人已躺在病塌上纹丝不动,其人脸色苍白,眼眸紧闭,唯有胸口的微微起伏昭示着他还活着,李氏正坐在塌前为他轻拭着汗珠,但神情中已不是从前的娇弱温柔,而是一脸的快意。
陡地,桓温眼眸圆睁,一只手紧紧的抓住了李氏的手腕,问:“澈儿呢?他回来没有?还有我儿桓熙与桓济呢?”
李氏便笑道:“将军别急,澈儿正在为将军实现皇极鼎革,匡图大业的理想呢?至于伯道与仲道,将军不是早就不认他们作儿子了吗?既已是弃子,何不就让他们为澈儿铺一铺路?”
“李氏,你为何要这么做?这些年来,我待你如何?”
李氏便站起身来,娇媚的的笑道:“将军待妾自然好,但将军同时也是妾的亡国仇人,妾原本公主之身,所嫁之人当是世上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我蜀国中最有名的青年才俊,是将军毁了妾的一生。”
“所以,你其实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我。”言罢,又问,“澈儿是我儿子么?”。
李氏唇角微弯,更为妩媚得意的笑起来,在桓温的等待中,她极为轻细的声音传来道:“将军心知肚明,又何须再问呢?”
一句话令得桓温心中陡凉,面色也变得极为铁青,他使劲了所有力气伸出手来摸索着床沿,似要借力站起身来,但身子也只挪开了一寸,又轰地一声倒了下去。
桓澈便在此时疾步走了进来,并奔至桓温塌前,欲将其扶起,谁知桓温却是紧抓了他手,一双紫眸中的目光愤恨如激电一般射向了桓澈。
“澈儿,你大兄与二兄呢?建康城中发生了何事?”桓温问。
桓澈犹疑了一刻,方才答道:“大兄与二兄发起兵变谋乱,被谢七郎君与沈黔所带来的北府兵镇压了下去,现在……已被朝廷所擒了。”
“北府兵?”听到这三个字,李氏面色大变,连忙走到桓澈面前,双手在他身上胡乱抚了一遍,急问道,“那澈儿你没事吧,他们有没有伤害你,你身上有没有受伤?”
桓澈没有答话,但耳边已传来桓温的一声怒喝:“那你怎么回来了?”
桓澈心有愧疚,双膝一软,便对着桓温的床塌跪了下来。
“对不起,父亲。”他道。
“你们,你们母子……”桓温挣扎着下塌,似想要去拔挂在墙边的剑。
李氏心一慌,忙拉着桓澈道:“澈儿,你起来,是伯道与仲道谋反被擒,与你何干?再说了,他不是你父亲,你也没有必要跪他,向他尽孝。”
似乎未料到李氏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桓澈神情突变,颇有些冷漠而不可置信的看向了李氏,
而这个时候,耳边再次传来噗通一声重物落地的钝响,却是桓温气得起塌之时直接摔倒在了地上。
桓澈又重重的推开了李氏,跪在桓温面前,再次将他搀扶而起,道了声:“父亲!”
桓温眼眸陡地睁开,一双手突地伸过来,紧紧的扼在了桓澈的脖子上。
李氏大惊,忙跪倒在二人面前,一边拉着桓温的手,一边哭求道:“将军,澈儿是无辜的,你放过澈儿,都是我的错,你放开他。”
也不知是否是李氏的哭求起到了作用,桓温眼中带泪,手也渐渐松了开,看着这个近在咫尺疼爱了数年的儿子,他忽地问了句:“澈儿,你现在还姓桓吗?”
桓澈眼眶中也渗出泪来。
“儿永远都姓桓,儿也一直以能为父亲之子为荣,只恨……”
余下的话未说完,就见桓温已然闭上眼睛,一只手却是轻抚在了他的手臂之上,人也变得僵挺不动。
李氏试着用手去探了探他的鼻息,片刻之后,不禁面露喜色,忙拉了桓澈道:“澈儿,快,他已经死了,你现在的首要之责便是立刻控制住姑孰城的兵马,掌管西府,接任桓氏家主之位,然后我们再逼天子禅位。”
见李氏脸上毫无悲色,竟是一脸雀跃欢喜之情,桓澈顿感羞耻而悲凉,一把拂开了李氏,厉声问道:“难道你心里就一点都没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可耻吗?”
李氏神情大骇,含泪望了望自己的儿子:“澈儿此话何意?你是在埋怨母亲?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觉得我做错了?”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桓澈忽地厉吼了一声,又冷静下来问,“父亲的病是不是因为你?按照前世的轨迹,父亲不会这么早薨逝,是不是你对他做了什么?”
李氏没有回答,但脸上的神情已然承认了这一切。
桓澈忽地冷声而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有你这样的母亲,也难怪上天不会眷顾于我。”
“澈儿你在说什么?”看到他这副神情,李氏似也害怕起来。
“没有什么,我的意思是你的计划失败了,我永远也成不了帝王,而父亲一死,我桓氏声威也会大减,以后也不会有机会。”
桓澈说完,便小心翼翼的将桓温的尸身搬到了床塌上,然后盖褥被,便朝着卧室门外走去。
李氏陡地拉住了他的手,道:“澈儿,我们还有机会!”言罢,她郑重的补充了一句,“陛下在我们手上。”
她的话音一落,桓澈脸上的神情陡然凝住,再次不可思议的看向李氏,而这个时候,门外忽地又传来声音通报道:“禀李夫人,桓六郎君,现城门之外聚集数千兵马,来人言道,若是李夫人不将陛下交出来,他们必会立即攻城门。”
李氏冷笑一声,问:“来者是谁?好大的口气,我姑孰城中兵马强壮,谋士如云,岂是他说攻就能攻得下的。”
“来者是沈司空与谢七郎君。”兵士答道。
听到沈司空这三个字,李氏的神情一变,旋即嘴角微扬起笑意。
“沈司空?也就是那顾十一娘?”李氏道,“也好,那你便去告诉她,如若她想见陛下,那就请她亲自到城中来,我自会让他们相见。”
“是!”
兵士正要离去,桓澈陡地下令一声:“慢!”又看向李氏,问,“你想要干什么?”
李氏便道:“澈儿,你若喜欢她,母亲现在也不反对你了,借此机会,正好可将她留在这里作为人质,澈儿也可得偿所愿。”
“我不需要。你将陛下藏在何处了?”
“母亲将他藏在……”话说到一半,李氏脸色骤然一变,又问,“澈儿想做什么?”
桓澈没有回答,李氏便道:“澈儿如今与母亲也玩起心计来了,但这次母亲不会听你的,因为那顾十一娘,你错失了多少机会,而这一次,母亲绝不会再失去这次机会。”
说罢,又对那兵士下令道,“去,告诉顾十一娘,只许她一人入城,否则我便杀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