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九月末,公孙瓒在万众瞩目中耀武扬威回到肥如,历时一年多的二张之乱就此结束。
刘虞一封报捷文书让刚刚平息西园八校尉之争的京师雒阳再次波涛暗涌,一时间儒士们四处串联,以期能再次将刘备压制。
刘备任持金吾时遭殃的儒生、游侠儿不知凡几,好不容易盼到刘备遭贬,他们可不想刘备再回来。
嘉温殿内,刘宏看到刘虞的奏章苍白的脸上出现一团妖冶的红润,刘宏正想说什么却引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嗽结束后,刘宏用来捂嘴的丝帛上出现一抹妖艳的红花。
刘宏知晓自己已快到油尽灯枯的地步,想想无能的刘辩跟尚弱小的刘协,刘宏心中更坚定把刘备召回京师的心思,不过这次是托孤。
刘备乃宗室,就这一个名头,宦官、外戚都容不下他,刘备只能依靠皇帝才能保住性命,况且刘备手中有兵,正好与蹇硕、何进三足鼎立,彼时不论谁都无法轻易掌控朝政。
“传朕口谕,明日百官在嘉德殿朝见。”
刘宏自登基一来,每月只有塑、望日开朝会,三日跟三公九卿开一次小朝会,其余时候都是有要事才会召见百官。
如这般召集百官议事,除了黄巾之乱跟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是第三次,可见刘宏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诺!”
黄门令荀攸记下,随即召一人将这令旨传到尚书台,尚书令郑泰随即找到侍御史何颙。
是夜,整个京师都知道灵帝将要召刘备回京师。
“一定要阻止刘备回来。”
不管是何进还是党人亦或者诸大儒信誓旦旦的说道。
党人们好不容易按下去一个张角,可不想另一个张角变幻一种模式卷土重来。
翌日,嘉德殿,百官难得俱都出现在殿中,各自按照各自席位坐好,静待灵帝出现。
“陛下驾到。”
刘宏昨夜啃了一根陆城上供的百年老山参,脸色看起来何在的红润,尤其是看到恭敬的文武百官精神格外的好。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免礼。”
刘宏待百官坐定便开口直言:“今日召诸卿前来,只为一事,幽州刺史刘虞上奏:幽州之乱已平,诸卿且商议一下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尚书令郑泰奏道:“臣以为幽州刺史刘虞可封为太尉,容丘侯,辽西长史公孙瓒为降虏校尉都亭侯,陆城亭侯刘备增三百户、骑都尉……”
郑泰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刘宏冷哼打断,他的意思已经透过荀攸,本以为何进不会太阻隔,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不给灵帝面子。
赵忠与张让对视一眼,宋典出列道:“陛下,老奴以为不妥,刘幽州的奏章已说得很明白,刘侯先定代郡、上谷,大破难楼,又复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期间更出援河间,理应记头功,老奴觉得非将军不可酬刘侯之功。”
士族跟外戚不舒服的事,就是十常侍大力支持的事,何况刘备平时孝敬又不少,他们自然愿意刘备带兵回京。
张让更是道:“陛下,老奴听说幽州一战,刘侯俘虏甚众,何不让他来个京师献俘,以壮吾大汉军威,也好震慑西凉羌人。”
刘宏闻言神色大动,正要开口允之。
后将军袁隗出列道:“陛下,献俘一事虽好,然国库空虚,张车骑已连派数人前来催粮,如果再不发粮饷,凉州战事只能拖到下年了。”
威胁,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可灵帝却没丝毫办法,西凉羌人之乱持续数十年的时间,羌人之乱彻底拖垮了大汉帝国,几乎每年都要砸进几十亿五株钱。
“此事休要再议,不过可令刘备押解二张入京。”
灵帝退而求其次,只要让刘备进京,早晚有机会让刘备做到他该做的位置。
灵帝要求并不高,可纵然这样党人依然不能满足。
侍御史何颙道:“陛下,刘备是该入京,不过不是他押解别人,而是别人押解他,刘备身为诸侯竟拥兵数千,又在陆城广召游侠,其意欲反乎?”
其实到了中平年间,别说刘备这等诸侯,就连豪商家里就有带甲之士数千,僮仆高达数万。
然而刘备身为宗室,他拥兵这么多就居心叵测了,难道他想当下一个光武帝?
何颙直接给刘备扣了造反的大帽子,虽然何颙对刘备感官不错,但不妨碍他对刘备下死手。
司隶校尉蔡邕忍不住出列道:“陛下,何侍御史完全是污蔑,刘侯拥兵数千,都是在刘幽州授意下招募的,何况其中还有郡府兵?”
不错,刘备手中的常备兵都是郡府兵,或者别家的私兵,如简家、张家、邹家等,因此不怕朝廷查。
何颙冷笑:“化整为零而已,这等小计岂能瞒过有智之士。”
何颙说的不错,关键是灵帝不想追究。
“朕要尔等探讨的是如何封赏功臣?而不是追究别人?”
太仆马日磾道:“陛下,有功不赏如何彰显陛下之英明,臣认为刘侯可调任度辽将军一职。”
度辽将军治所在并州,并州刺史是丁原,丁原乃何进一系,而且丁原同样以武勇著称,麾下还有吕布、张扬、张辽这等猛将,正好可以辖制刘备。
当然这是党人的想法,灵帝的想法又不一样,度辽营已废弃,正好可以安置刘备的麾下。
刘备做了度辽将军,就可以掌控北疆边军,一旦京城有失,刘备就可以快速拱卫京师?
最主要的是这样可以转移士族的注意力,接着灵帝就以太后想念刘滢的由头,召刘滢回京,然后再调度辽营护送刘滢。
这样的计划自然不是灵帝这等油尽灯枯的人想出来的,这是赵忠跟赵娆的妙计。
党人们只要刘备不回京任职,别的都可以接受,哪怕刘备在京师住半年,一旦灵帝薨后,新帝一道令喻就能让刘备回并州。
当然刘备在京师会有些影响,不过何进手握北军五校,西园八校尉又半数被党人掌控,因此刘备翻不起浪花来。
刘虞一封报捷文书让刚刚平息西园八校尉之争的京师雒阳再次波涛暗涌,一时间儒士们四处串联,以期能再次将刘备压制。
刘备任持金吾时遭殃的儒生、游侠儿不知凡几,好不容易盼到刘备遭贬,他们可不想刘备再回来。
嘉温殿内,刘宏看到刘虞的奏章苍白的脸上出现一团妖冶的红润,刘宏正想说什么却引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嗽结束后,刘宏用来捂嘴的丝帛上出现一抹妖艳的红花。
刘宏知晓自己已快到油尽灯枯的地步,想想无能的刘辩跟尚弱小的刘协,刘宏心中更坚定把刘备召回京师的心思,不过这次是托孤。
刘备乃宗室,就这一个名头,宦官、外戚都容不下他,刘备只能依靠皇帝才能保住性命,况且刘备手中有兵,正好与蹇硕、何进三足鼎立,彼时不论谁都无法轻易掌控朝政。
“传朕口谕,明日百官在嘉德殿朝见。”
刘宏自登基一来,每月只有塑、望日开朝会,三日跟三公九卿开一次小朝会,其余时候都是有要事才会召见百官。
如这般召集百官议事,除了黄巾之乱跟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是第三次,可见刘宏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诺!”
黄门令荀攸记下,随即召一人将这令旨传到尚书台,尚书令郑泰随即找到侍御史何颙。
是夜,整个京师都知道灵帝将要召刘备回京师。
“一定要阻止刘备回来。”
不管是何进还是党人亦或者诸大儒信誓旦旦的说道。
党人们好不容易按下去一个张角,可不想另一个张角变幻一种模式卷土重来。
翌日,嘉德殿,百官难得俱都出现在殿中,各自按照各自席位坐好,静待灵帝出现。
“陛下驾到。”
刘宏昨夜啃了一根陆城上供的百年老山参,脸色看起来何在的红润,尤其是看到恭敬的文武百官精神格外的好。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免礼。”
刘宏待百官坐定便开口直言:“今日召诸卿前来,只为一事,幽州刺史刘虞上奏:幽州之乱已平,诸卿且商议一下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尚书令郑泰奏道:“臣以为幽州刺史刘虞可封为太尉,容丘侯,辽西长史公孙瓒为降虏校尉都亭侯,陆城亭侯刘备增三百户、骑都尉……”
郑泰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刘宏冷哼打断,他的意思已经透过荀攸,本以为何进不会太阻隔,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不给灵帝面子。
赵忠与张让对视一眼,宋典出列道:“陛下,老奴以为不妥,刘幽州的奏章已说得很明白,刘侯先定代郡、上谷,大破难楼,又复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期间更出援河间,理应记头功,老奴觉得非将军不可酬刘侯之功。”
士族跟外戚不舒服的事,就是十常侍大力支持的事,何况刘备平时孝敬又不少,他们自然愿意刘备带兵回京。
张让更是道:“陛下,老奴听说幽州一战,刘侯俘虏甚众,何不让他来个京师献俘,以壮吾大汉军威,也好震慑西凉羌人。”
刘宏闻言神色大动,正要开口允之。
后将军袁隗出列道:“陛下,献俘一事虽好,然国库空虚,张车骑已连派数人前来催粮,如果再不发粮饷,凉州战事只能拖到下年了。”
威胁,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可灵帝却没丝毫办法,西凉羌人之乱持续数十年的时间,羌人之乱彻底拖垮了大汉帝国,几乎每年都要砸进几十亿五株钱。
“此事休要再议,不过可令刘备押解二张入京。”
灵帝退而求其次,只要让刘备进京,早晚有机会让刘备做到他该做的位置。
灵帝要求并不高,可纵然这样党人依然不能满足。
侍御史何颙道:“陛下,刘备是该入京,不过不是他押解别人,而是别人押解他,刘备身为诸侯竟拥兵数千,又在陆城广召游侠,其意欲反乎?”
其实到了中平年间,别说刘备这等诸侯,就连豪商家里就有带甲之士数千,僮仆高达数万。
然而刘备身为宗室,他拥兵这么多就居心叵测了,难道他想当下一个光武帝?
何颙直接给刘备扣了造反的大帽子,虽然何颙对刘备感官不错,但不妨碍他对刘备下死手。
司隶校尉蔡邕忍不住出列道:“陛下,何侍御史完全是污蔑,刘侯拥兵数千,都是在刘幽州授意下招募的,何况其中还有郡府兵?”
不错,刘备手中的常备兵都是郡府兵,或者别家的私兵,如简家、张家、邹家等,因此不怕朝廷查。
何颙冷笑:“化整为零而已,这等小计岂能瞒过有智之士。”
何颙说的不错,关键是灵帝不想追究。
“朕要尔等探讨的是如何封赏功臣?而不是追究别人?”
太仆马日磾道:“陛下,有功不赏如何彰显陛下之英明,臣认为刘侯可调任度辽将军一职。”
度辽将军治所在并州,并州刺史是丁原,丁原乃何进一系,而且丁原同样以武勇著称,麾下还有吕布、张扬、张辽这等猛将,正好可以辖制刘备。
当然这是党人的想法,灵帝的想法又不一样,度辽营已废弃,正好可以安置刘备的麾下。
刘备做了度辽将军,就可以掌控北疆边军,一旦京城有失,刘备就可以快速拱卫京师?
最主要的是这样可以转移士族的注意力,接着灵帝就以太后想念刘滢的由头,召刘滢回京,然后再调度辽营护送刘滢。
这样的计划自然不是灵帝这等油尽灯枯的人想出来的,这是赵忠跟赵娆的妙计。
党人们只要刘备不回京任职,别的都可以接受,哪怕刘备在京师住半年,一旦灵帝薨后,新帝一道令喻就能让刘备回并州。
当然刘备在京师会有些影响,不过何进手握北军五校,西园八校尉又半数被党人掌控,因此刘备翻不起浪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