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是北江省省会,也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凭借自然赐予它的富饶的煤炭资源以及源源不断的河水,这里的工业自明末清初出现萌芽,逐步发展壮大,繁衍至今。
尽管周围很多城市都经历过饥荒等天灾人祸,这里却一直像个世外桃源,人们的心气儿也似乎更高些。
然而,这几年随着资源的衰竭,河东也显露出破败景象。
这座城市的建设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当时,这里的城市规划被视为标杆。但如今不少主干道由于年久失修,变得坑洼不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裸露的石子,街道两旁的居民楼、写字楼多数还是老式风格,沿街的两层门头房大多是用灯布、喷画做的招牌。夜晚降临,灯箱亮起,光线昏沉,一幅上世纪90年代的景象,旧而脏。
比城市破落更可怕的是人心的萧条。也许是长期的富足生活所致,这里的人们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整座城市也逐渐沉寂,越来越多有闯劲、有能力的年轻人开始逃离。
眼看被周边城市追赶上来,河东市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了发展转型的步伐,北移东扩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在北移东扩规划当中,骆河村的拆迁改造至关重要。
按照规划,未来五到十年,这里将依托金融、互联网等产业打造新区,其中最核心的是一片cbd,包括建设一条双向10车道超宽马路、高档写字楼群以及大型商超等等。为了吸引本省和外省企业入驻,当地政府还打算把全市最好的医院、学校等迁建至此。
骆河村的重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关系到整个新城建设是否可以如期推进,也关系到河东市能否实现弯道超车,重回北江省第一的位置。
骆河村地处河东市东南部的城郊接合部,耕地面积300多亩,村民300多户。明嘉靖年间,骆氏家族几十口人从四川迁居至此,取名骆河村。如今的骆河村,骆家有差不多200户,仍是第一大姓。许姓仅次之,族人百十户。除此之外,还有王、陈等外来姓氏。
当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村民外出务工的逐渐增多,如今的中国农村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乡绅社会、宗族社会,大姓不再是乡村自治架构的主导者,一些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头脑的乡村能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里的带头人。骆河村也是如此。
说起骆河村的乡村能人,37岁的许昌林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许昌林的家族是骆河村第二大姓。虽然是个大家族,他自己却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小家庭。父亲兄弟五个,唯独他自己生了个独苗。
更不幸的是,父亲早年因为打工患了肺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抛下他们母子二人。不仅如此,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辛苦积攒的十几万块钱花完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自幼家境贫寒,许昌林选择了多数同龄人的道路,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正所谓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许昌林逐渐适应了生存法则,混得如鱼得水:10年前,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穿过骆河村,公路路基、桥墩的石料土方都需要供应商。许昌林抓住这个机会,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十万块钱,愣是包下了这个项目,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项目里尝到甜头的许昌林一发不可收拾,又到处承包各种工地项目,还在乡镇里开了一家饭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商而优则仕,许昌林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想在村里大展拳脚。在两年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昌林与骆景晨同台竞选,村民们原以为骆景晨家族势力大、在村里有威望,当选是毋庸置疑的,没想到许昌林却像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最终成功当选。
与许昌林的草根起家相比,骆景晨更像是骆河村里信仰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骆景晨成为全村第一个高中生——知识渊博,又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讣告喜帖,都要找他代写;有了什么难断的家务事,也会找他解决。加上家族庞大、年长威增,久而久之,村民们看他的视角越来越上扬,跟他说话时,都要端坐一旁,毕恭毕敬叫一声叔。
在村委班子里,许昌林和骆景晨这对搭档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37岁的许昌林是村委会主任,61岁骆景晨是副主任;长辈跟晚辈当副手,在骆河这个小圈子里,这个话题足够全村村民半年的谈资,这是奇一。
许昌林是官场菜鸟,从政不到一届(三年),骆景晨担任村干部已经十多年,论资历、论威望,都在许昌林之上。这是奇二。
至于第三个奇特,则是前两个奇特都不算奇特。为什么这么说?骆家跟李家一直不对付,这是村里公开的秘密。
在农村,人多就是硬道理,骆家是大姓,有天然的优越感;李家虽然人少,但是这几年也出了不少能人,自然不愿低人一等。大姓总想处处压着小姓一头,有时候又压不得,于是没办法,就拿拳头讲道理,所以冲突时有发生。
村民们原本以为这届村委会矛盾重重,然而恰恰相反,骆景晨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对晚辈们讲,家族矛盾跟公家的事是两码事。谁当村主任不重要,关键是能带领村民致富,如果哪个骆家人故意找碴闹事,他骆景晨第一个不答应。此话一出,同族人没有一个敢违抗。而许昌林也自知威望不足,凡事都尽量找骆景晨商量。
正因为这样,两人在镇里成了一对黄金搭档,给骆河村的发展带来不少好处。
前年,许昌林当选村主任第一年,通过全村集资重修了那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当然这钱的大头还是他许昌林出。去年,在许昌林的推动下,大家从村民中选出了一个环卫员,专门负责村里的卫生清理,骆河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这其中,骆景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农民是最实际的,评价好官庸官的标准也很简单:能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许昌林和骆景晨两年做了这么多事儿,自然也是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拥戴。”
</div>
尽管周围很多城市都经历过饥荒等天灾人祸,这里却一直像个世外桃源,人们的心气儿也似乎更高些。
然而,这几年随着资源的衰竭,河东也显露出破败景象。
这座城市的建设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当时,这里的城市规划被视为标杆。但如今不少主干道由于年久失修,变得坑洼不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裸露的石子,街道两旁的居民楼、写字楼多数还是老式风格,沿街的两层门头房大多是用灯布、喷画做的招牌。夜晚降临,灯箱亮起,光线昏沉,一幅上世纪90年代的景象,旧而脏。
比城市破落更可怕的是人心的萧条。也许是长期的富足生活所致,这里的人们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整座城市也逐渐沉寂,越来越多有闯劲、有能力的年轻人开始逃离。
眼看被周边城市追赶上来,河东市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了发展转型的步伐,北移东扩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在北移东扩规划当中,骆河村的拆迁改造至关重要。
按照规划,未来五到十年,这里将依托金融、互联网等产业打造新区,其中最核心的是一片cbd,包括建设一条双向10车道超宽马路、高档写字楼群以及大型商超等等。为了吸引本省和外省企业入驻,当地政府还打算把全市最好的医院、学校等迁建至此。
骆河村的重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关系到整个新城建设是否可以如期推进,也关系到河东市能否实现弯道超车,重回北江省第一的位置。
骆河村地处河东市东南部的城郊接合部,耕地面积300多亩,村民300多户。明嘉靖年间,骆氏家族几十口人从四川迁居至此,取名骆河村。如今的骆河村,骆家有差不多200户,仍是第一大姓。许姓仅次之,族人百十户。除此之外,还有王、陈等外来姓氏。
当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村民外出务工的逐渐增多,如今的中国农村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乡绅社会、宗族社会,大姓不再是乡村自治架构的主导者,一些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头脑的乡村能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里的带头人。骆河村也是如此。
说起骆河村的乡村能人,37岁的许昌林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许昌林的家族是骆河村第二大姓。虽然是个大家族,他自己却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小家庭。父亲兄弟五个,唯独他自己生了个独苗。
更不幸的是,父亲早年因为打工患了肺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抛下他们母子二人。不仅如此,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辛苦积攒的十几万块钱花完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自幼家境贫寒,许昌林选择了多数同龄人的道路,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正所谓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许昌林逐渐适应了生存法则,混得如鱼得水:10年前,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穿过骆河村,公路路基、桥墩的石料土方都需要供应商。许昌林抓住这个机会,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十万块钱,愣是包下了这个项目,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项目里尝到甜头的许昌林一发不可收拾,又到处承包各种工地项目,还在乡镇里开了一家饭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商而优则仕,许昌林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想在村里大展拳脚。在两年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昌林与骆景晨同台竞选,村民们原以为骆景晨家族势力大、在村里有威望,当选是毋庸置疑的,没想到许昌林却像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最终成功当选。
与许昌林的草根起家相比,骆景晨更像是骆河村里信仰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骆景晨成为全村第一个高中生——知识渊博,又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讣告喜帖,都要找他代写;有了什么难断的家务事,也会找他解决。加上家族庞大、年长威增,久而久之,村民们看他的视角越来越上扬,跟他说话时,都要端坐一旁,毕恭毕敬叫一声叔。
在村委班子里,许昌林和骆景晨这对搭档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37岁的许昌林是村委会主任,61岁骆景晨是副主任;长辈跟晚辈当副手,在骆河这个小圈子里,这个话题足够全村村民半年的谈资,这是奇一。
许昌林是官场菜鸟,从政不到一届(三年),骆景晨担任村干部已经十多年,论资历、论威望,都在许昌林之上。这是奇二。
至于第三个奇特,则是前两个奇特都不算奇特。为什么这么说?骆家跟李家一直不对付,这是村里公开的秘密。
在农村,人多就是硬道理,骆家是大姓,有天然的优越感;李家虽然人少,但是这几年也出了不少能人,自然不愿低人一等。大姓总想处处压着小姓一头,有时候又压不得,于是没办法,就拿拳头讲道理,所以冲突时有发生。
村民们原本以为这届村委会矛盾重重,然而恰恰相反,骆景晨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对晚辈们讲,家族矛盾跟公家的事是两码事。谁当村主任不重要,关键是能带领村民致富,如果哪个骆家人故意找碴闹事,他骆景晨第一个不答应。此话一出,同族人没有一个敢违抗。而许昌林也自知威望不足,凡事都尽量找骆景晨商量。
正因为这样,两人在镇里成了一对黄金搭档,给骆河村的发展带来不少好处。
前年,许昌林当选村主任第一年,通过全村集资重修了那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当然这钱的大头还是他许昌林出。去年,在许昌林的推动下,大家从村民中选出了一个环卫员,专门负责村里的卫生清理,骆河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这其中,骆景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农民是最实际的,评价好官庸官的标准也很简单:能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许昌林和骆景晨两年做了这么多事儿,自然也是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拥戴。”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