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微微一笑,已是胸有成竹。
“好!如今太皇太后留在宫里的残余势力已经所剩无几,时机已到,本宫已经吩咐下去,让那些被无辜罢免的人暗中生事,给太后和泠妃添一把火,多给泠妃折腾些是非出来,一定要搅得后宫鸡犬不宁。
还要劳烦寿喜公公,在太后一筹莫展的时候,到跟前递个话。你依旧是以效忠皇上的名义,陈述利弊,提拔我们的人,尽量消减泠妃的势力。太后对公公定然言听计从。”
寿喜听得那是心服口服,并非是月华的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诚服于她的远见。在当初宫变之时,就已经思虑好了这后宫夺权之事,提前让自己在太后跟前取得了信任。
他如今已经打算功成身退,到宫外养老。那么太后对于自己的动机肯定也不会有所提防,无论安排举荐谁,也只会觉得是量才适用,不会有任何疑心。
因此寿喜一口应承下来:“皇后娘娘尽管放心,此事老奴一定尽力而为。只是有些紧要的差事,太后娘娘一时间怕是不肯松手。”
月华淡然一笑:“无所谓,内务府那些肥得流油的捞金差事就由着太后安排就是,本宫不稀罕。本宫所要的,只是行事方便,还有耳目通灵。自然,本宫也不会委屈他们,慢慢都会好的。”
寿喜自然是一点就透,皇上疼宠娘娘,就算是内务府不归自己支配,皇后娘娘跟前各种用度还能吃亏?所以太后与泠妃看中的那些差事,娘娘自然不感兴趣。
在月华的暗中授意之下,宫里愈加热闹起来。泠妃安排的人屡屡出错,而且因为公报私仇,惹得下面愈来愈多的人义愤填膺。再加上有人刻意煽风点火,这把火果真就熊熊燃烧起来。
出了事,自然是要太后做主,一样一样报到太后跟前。最初时太后觉得无足轻重,逐渐多了,接二连三,许多受了委屈的,就跪在她瑞安宫门口,哭哭啼啼地告状。
三人成虎,更何况这是群起而攻之。
尤其是,泠妃的人里有那不开眼的,受了挑唆,目中无人,竟然与瑞安宫的人起了冲突。压根就不服从管教,这是令她无法容忍的。
泠妃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的人闯了祸,将他们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他们恼羞成怒,只以为自己的手段不够狠辣,所以才会有人这样大胆,有必要杀鸡儆猴,给他们一点颜色悄悄。
他们变本加厉,威胁恐吓,再由月华的人挑拨是非,于是就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太后终于雷霆大怒。
她想亲自整顿,这才发现自己大刀阔斧,砍得有点过度了。导致了宫里的事务根本就不能正常进行,一时间有些焦头烂额。
寿喜就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向着太后提出有心出宫养老。
这样关键时候,太后自然劝他暂时留下,长吁短叹地说出自己此时的困境。
寿喜轻描淡写地说,闹腾得这样沸沸扬扬,许多人不堪大用,惹起众怒这是根本,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心里忿忿不平,故意从中滋事的可能。
解决起来并不难。
太后此时骑虎难下,正没有个周全的主意,听寿喜一说,眼前就是一亮。向他讨教如何收拾这烂摊子。
寿喜自然懂得欲擒故纵的道理,而且伺候太皇太后时日久了,最是明白进退有度,将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不用什么大道理,就借用陌孤寒整顿前面朝堂,对于常家人恩威并施,择优而用的手段,跟太后一说,太后就明白了。
“这宫里这么大,太后您要统筹全局,只要掌控住这紫禁城的财政命脉,捡着紧要的位置用上对您忠心耿耿的人,还用发愁别人不顺服吗?那些旁枝末节的细微之处,您用了自己人,做得好也就罢了,但凡有一点错处,得罪了人,这下面奴才怨恨的,都是您呐,得不偿失。
别说皇上,您想想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做的?这个奴才得先皇授意,服侍在她跟前,那是门清,她何曾操心过这些琐碎?原本的许多老人,在宫里德高望重,对于宫里事务又是轻车熟路,太后只需要略微施加一点小恩小惠即可收为己用,为什么非要命人取而代之呢?”
寿喜不多废话,言简意赅,将这道理掰开了一说,太后顿时就会意过来。
“哀家就是担心太皇太后的势力死灰复燃,所以下手急进了一些。”
寿喜胸有成竹:“此事太后娘娘倒是不用忧虑,老奴一直负责打点着慈安宫里的杂事,对于这宫里奴才们的根底自然心知肚明,即便有漏网之鱼,也难成大事。”
太后一听,不由是暗自懊恼自己先前如何就忘了寿喜公公这茬儿,立即将善后一事尽数交托给他,该撤的撤,该恢复原职的恢复原职。
宫里这场风波这才逐渐平息下来,恢复如初。只是这人心,与原来的,有所不同了。
后宫稍定,前朝仍旧紧锣密鼓,暗潮汹涌。
常家的覆灭,波及了朝中许多官员,但是常家一党中,也有许多官员幸存了下来。其中最为醒目的是月华的大舅父常乐侯。
此乃当初老侯爷真知灼见,让最为胆小懦弱的常至仁承袭了侯爷爵位。因为他没有什么实权,并未参与常至信与太皇太后一党篡位之事,平素里也并无什么劣迹,所以他的侯爷爵位保了下来,并且得到了陌孤寒的口头嘉奖。
常乐侯的保全,令幸存下来并且一直惴惴不安的常家党吃了一粒定心丸,纷纷上折检讨曾经的过错,撇清与常至义的关系,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而常至信,官拜大理寺左少卿,在为官期间,为了遮掩常家的许多罪行,替常家党同伐异,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做了许多颠倒是非黑白的冤假错案。雪片一样的奏折递上来,铁证如山,毋庸置疑,是无法保全的。
这样的案子是断然没有翻案的可能,更何况此时人人自危,都在拼命跟常家撇清关系。
月华顾念着当初自己被廉氏逼出侯府的时候,五舅奶奶丁氏好歹曾经给说了两句好话。虽说是有所图,另有私心,但是月华知恩图报。
常至信被正法之后,五爷府上的财产也尽数被查抄。月华求情,罪不及子女,饶恕了丁氏及其子女的罪过,没有变卖为奴为婢,这也算是当初丁氏一时聪明,为自己积下的一点福报。虽说是保全了子女的性命,但是她们以后在京城讨生活,那是寸步难行了。
常至信被罢免,他曾经做过的冤假错案也一桩桩被翻腾出来。许多当年被冤枉压迫,而又不敢吭声的苦主,纷纷到大理寺新任少卿跟前鸣冤。
但凡大理寺审理的案子,那都不是寻常鸡鸣狗盗,或者是个人恩怨,杀人放火一类的小案,牵扯的大多都是朝廷命官,非同小可。
如今一桩桩晾开,摆在台面之上,陌孤寒不能不过问,虽然大局逐渐稳定下来,这琐碎的小事一样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
月华三下五除二摆平了后宫的权势之争,并且不动声色地招兵买马,趁机又笼络了许多的心腹,为此也是伤神了两日。
等到重新安顿好,尘埃落定,后宫里一切太平起来,她方才有空闲长舒一口气。
怀恩寻到她,义愤填膺地数落:“原本以为太皇太后倒台,常凌烟失了依仗,会夹着尾巴做人,没想到竟然还是这般狂妄。”
若不是怀恩提起,月华差点都忘了常凌烟这个茬儿了。她淡然挑眉:“怎么?她是不是又出言不逊,讽刺挖苦你了?”
怀恩一屁股跌坐在月华跟前的锦墩上,满脸火气:“她倒是不傻的,知道自己如今没人撑腰,所以不敢再去招惹泠妃,只是柿子捡着软的捏,把火气全都洒在我的身上。”
“虽然没有太皇太后,但是她肚子里还有个胎儿,自然有恃无恐。这两日你就暂且不要搭理她,自然是有她的苦头吃的。”月华笑着劝慰。
“我何曾搭理她来着?不过是昨日碰巧遇到,她兴许是在泠妃跟前吃了瘪,所以就迁怒于我了。”
这些时日陌孤寒正忙着处理前朝的事情,自然无暇顾及后宫。常凌烟自己是没有危机感的,依仗着腹中胎儿依旧是我行我素,不过是在太后和泠妃跟前收敛了而已。
月华乐得看她上蹿下跳地折腾,像个跳梁小丑一般,因此只觉得好笑,并没有什么气性。
“怎么?泠妃是不是觉得大快人心,将常凌烟一顿讥讽?”
怀恩神神秘秘地向前探过来半个身子:“我怎么听说,泠妃辱骂常凌烟,说她肚子里怀的是个野种?”
月华笑嗔着瞪了她一眼:“你这胆子是越来越大了,怎么这种话都敢传?”
怀恩望着她意味深长地笑笑:“哼哼,皇后娘娘没有一本正经地训诫怀恩,而是这幅模样,是不是你也知道什么内情?”
“好!如今太皇太后留在宫里的残余势力已经所剩无几,时机已到,本宫已经吩咐下去,让那些被无辜罢免的人暗中生事,给太后和泠妃添一把火,多给泠妃折腾些是非出来,一定要搅得后宫鸡犬不宁。
还要劳烦寿喜公公,在太后一筹莫展的时候,到跟前递个话。你依旧是以效忠皇上的名义,陈述利弊,提拔我们的人,尽量消减泠妃的势力。太后对公公定然言听计从。”
寿喜听得那是心服口服,并非是月华的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诚服于她的远见。在当初宫变之时,就已经思虑好了这后宫夺权之事,提前让自己在太后跟前取得了信任。
他如今已经打算功成身退,到宫外养老。那么太后对于自己的动机肯定也不会有所提防,无论安排举荐谁,也只会觉得是量才适用,不会有任何疑心。
因此寿喜一口应承下来:“皇后娘娘尽管放心,此事老奴一定尽力而为。只是有些紧要的差事,太后娘娘一时间怕是不肯松手。”
月华淡然一笑:“无所谓,内务府那些肥得流油的捞金差事就由着太后安排就是,本宫不稀罕。本宫所要的,只是行事方便,还有耳目通灵。自然,本宫也不会委屈他们,慢慢都会好的。”
寿喜自然是一点就透,皇上疼宠娘娘,就算是内务府不归自己支配,皇后娘娘跟前各种用度还能吃亏?所以太后与泠妃看中的那些差事,娘娘自然不感兴趣。
在月华的暗中授意之下,宫里愈加热闹起来。泠妃安排的人屡屡出错,而且因为公报私仇,惹得下面愈来愈多的人义愤填膺。再加上有人刻意煽风点火,这把火果真就熊熊燃烧起来。
出了事,自然是要太后做主,一样一样报到太后跟前。最初时太后觉得无足轻重,逐渐多了,接二连三,许多受了委屈的,就跪在她瑞安宫门口,哭哭啼啼地告状。
三人成虎,更何况这是群起而攻之。
尤其是,泠妃的人里有那不开眼的,受了挑唆,目中无人,竟然与瑞安宫的人起了冲突。压根就不服从管教,这是令她无法容忍的。
泠妃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的人闯了祸,将他们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他们恼羞成怒,只以为自己的手段不够狠辣,所以才会有人这样大胆,有必要杀鸡儆猴,给他们一点颜色悄悄。
他们变本加厉,威胁恐吓,再由月华的人挑拨是非,于是就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太后终于雷霆大怒。
她想亲自整顿,这才发现自己大刀阔斧,砍得有点过度了。导致了宫里的事务根本就不能正常进行,一时间有些焦头烂额。
寿喜就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向着太后提出有心出宫养老。
这样关键时候,太后自然劝他暂时留下,长吁短叹地说出自己此时的困境。
寿喜轻描淡写地说,闹腾得这样沸沸扬扬,许多人不堪大用,惹起众怒这是根本,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心里忿忿不平,故意从中滋事的可能。
解决起来并不难。
太后此时骑虎难下,正没有个周全的主意,听寿喜一说,眼前就是一亮。向他讨教如何收拾这烂摊子。
寿喜自然懂得欲擒故纵的道理,而且伺候太皇太后时日久了,最是明白进退有度,将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不用什么大道理,就借用陌孤寒整顿前面朝堂,对于常家人恩威并施,择优而用的手段,跟太后一说,太后就明白了。
“这宫里这么大,太后您要统筹全局,只要掌控住这紫禁城的财政命脉,捡着紧要的位置用上对您忠心耿耿的人,还用发愁别人不顺服吗?那些旁枝末节的细微之处,您用了自己人,做得好也就罢了,但凡有一点错处,得罪了人,这下面奴才怨恨的,都是您呐,得不偿失。
别说皇上,您想想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做的?这个奴才得先皇授意,服侍在她跟前,那是门清,她何曾操心过这些琐碎?原本的许多老人,在宫里德高望重,对于宫里事务又是轻车熟路,太后只需要略微施加一点小恩小惠即可收为己用,为什么非要命人取而代之呢?”
寿喜不多废话,言简意赅,将这道理掰开了一说,太后顿时就会意过来。
“哀家就是担心太皇太后的势力死灰复燃,所以下手急进了一些。”
寿喜胸有成竹:“此事太后娘娘倒是不用忧虑,老奴一直负责打点着慈安宫里的杂事,对于这宫里奴才们的根底自然心知肚明,即便有漏网之鱼,也难成大事。”
太后一听,不由是暗自懊恼自己先前如何就忘了寿喜公公这茬儿,立即将善后一事尽数交托给他,该撤的撤,该恢复原职的恢复原职。
宫里这场风波这才逐渐平息下来,恢复如初。只是这人心,与原来的,有所不同了。
后宫稍定,前朝仍旧紧锣密鼓,暗潮汹涌。
常家的覆灭,波及了朝中许多官员,但是常家一党中,也有许多官员幸存了下来。其中最为醒目的是月华的大舅父常乐侯。
此乃当初老侯爷真知灼见,让最为胆小懦弱的常至仁承袭了侯爷爵位。因为他没有什么实权,并未参与常至信与太皇太后一党篡位之事,平素里也并无什么劣迹,所以他的侯爷爵位保了下来,并且得到了陌孤寒的口头嘉奖。
常乐侯的保全,令幸存下来并且一直惴惴不安的常家党吃了一粒定心丸,纷纷上折检讨曾经的过错,撇清与常至义的关系,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而常至信,官拜大理寺左少卿,在为官期间,为了遮掩常家的许多罪行,替常家党同伐异,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做了许多颠倒是非黑白的冤假错案。雪片一样的奏折递上来,铁证如山,毋庸置疑,是无法保全的。
这样的案子是断然没有翻案的可能,更何况此时人人自危,都在拼命跟常家撇清关系。
月华顾念着当初自己被廉氏逼出侯府的时候,五舅奶奶丁氏好歹曾经给说了两句好话。虽说是有所图,另有私心,但是月华知恩图报。
常至信被正法之后,五爷府上的财产也尽数被查抄。月华求情,罪不及子女,饶恕了丁氏及其子女的罪过,没有变卖为奴为婢,这也算是当初丁氏一时聪明,为自己积下的一点福报。虽说是保全了子女的性命,但是她们以后在京城讨生活,那是寸步难行了。
常至信被罢免,他曾经做过的冤假错案也一桩桩被翻腾出来。许多当年被冤枉压迫,而又不敢吭声的苦主,纷纷到大理寺新任少卿跟前鸣冤。
但凡大理寺审理的案子,那都不是寻常鸡鸣狗盗,或者是个人恩怨,杀人放火一类的小案,牵扯的大多都是朝廷命官,非同小可。
如今一桩桩晾开,摆在台面之上,陌孤寒不能不过问,虽然大局逐渐稳定下来,这琐碎的小事一样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
月华三下五除二摆平了后宫的权势之争,并且不动声色地招兵买马,趁机又笼络了许多的心腹,为此也是伤神了两日。
等到重新安顿好,尘埃落定,后宫里一切太平起来,她方才有空闲长舒一口气。
怀恩寻到她,义愤填膺地数落:“原本以为太皇太后倒台,常凌烟失了依仗,会夹着尾巴做人,没想到竟然还是这般狂妄。”
若不是怀恩提起,月华差点都忘了常凌烟这个茬儿了。她淡然挑眉:“怎么?她是不是又出言不逊,讽刺挖苦你了?”
怀恩一屁股跌坐在月华跟前的锦墩上,满脸火气:“她倒是不傻的,知道自己如今没人撑腰,所以不敢再去招惹泠妃,只是柿子捡着软的捏,把火气全都洒在我的身上。”
“虽然没有太皇太后,但是她肚子里还有个胎儿,自然有恃无恐。这两日你就暂且不要搭理她,自然是有她的苦头吃的。”月华笑着劝慰。
“我何曾搭理她来着?不过是昨日碰巧遇到,她兴许是在泠妃跟前吃了瘪,所以就迁怒于我了。”
这些时日陌孤寒正忙着处理前朝的事情,自然无暇顾及后宫。常凌烟自己是没有危机感的,依仗着腹中胎儿依旧是我行我素,不过是在太后和泠妃跟前收敛了而已。
月华乐得看她上蹿下跳地折腾,像个跳梁小丑一般,因此只觉得好笑,并没有什么气性。
“怎么?泠妃是不是觉得大快人心,将常凌烟一顿讥讽?”
怀恩神神秘秘地向前探过来半个身子:“我怎么听说,泠妃辱骂常凌烟,说她肚子里怀的是个野种?”
月华笑嗔着瞪了她一眼:“你这胆子是越来越大了,怎么这种话都敢传?”
怀恩望着她意味深长地笑笑:“哼哼,皇后娘娘没有一本正经地训诫怀恩,而是这幅模样,是不是你也知道什么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