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管理银行、钱庄、矿山,杨崇感觉杨道玄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不是说杨道玄能力不足,而是杨道玄是圈子外的人,很容易被人当替罪羊。杨道玄是蔡王杨智积的儿子,任命一个高官只是为了表示自家重视皇族,在萧皇后和杨侗这些人还活着的时候,杨道玄涉及隐秘对他自身来说也是危险。
杨崇瞬间清醒,向姜菲建议的人就是这个用心,并且这个人很有能力,能预先猜到自己会在什么地方调整人员;晓得姜菲不会告诉自己这个人的名字,杨崇把双手摊开,让自己舒服些说:“如果你不喜欢杨道玄,那就算了,以后再说。是不是听到一些风声,开始担心了?”
“不是,只是有些事看不清楚。”姜菲话音未落,已经被杨崇的双手扳倒,灯光一灭,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纵情地热吻。杨崇对自己现在的局面很有信心,姜菲看不清楚是因为姜夺的原因,根子没变,杨崇觉得不必再谈;再说这么长时间分别,有那么一股子兴奋。
政事堂对杨崇的安排顺利通过,元无竭回来几个月了,总需要安排工作;还有尚书台堆积的那些奏章,都需要人去处理。杨崇做得还算公正,没有偏颇,也没有随心所欲,杜伏威和姜夺没有反对,自然无人挑刺。杨道玄没有去户部,出任长安盐铁司正监,蔡王杨智积笑呵呵地回去了;李孝常根据自己意愿被调到市舶司,派驻江都。
李孝常见过杨崇后,来到李建成被看管的府邸,郑观音又惊又喜,李孝常虽然背叛李唐,但和郑元寿是少数被允许来看望的人。李孝常递上杨府的礼物说:“郑姑娘,我要去江都了,越王让我来看看你们,顺便带点纸张书籍。越王说李承宗聪慧,要好好教育。”
郑观音苦笑着说:“难道越王还会放了我们母子不成?”
李孝常心说杨崇要不准备放你们,早把你们流放且末,只不过李世民死缠不休,萧皇后还在,杨崇只有沉住气。李承宗跑出来看着纸张很高兴,谢过李孝常说:“孝常叔,越王不怕我们报复吗?”
李孝常摸摸李承宗头说:“当年杨崇知道你二叔是一代奇才,自己的大敌,可是他没有杀你二叔。薛举死后,薛仁越在河西当县公不是好好的吗?王世充一家在长安逍遥自在,弟妹,不是每个人都象叔叔那样。我背叛李唐,就是看不惯杀人无数,只要你们不象观音婢那样,越王不会拿你们怎样。”
李承宗点头说:“大舅也是这么说的,只是姑姑有些疯魔,孝常叔,你说越王会让我请老师吗。”
李孝常很喜欢李承宗,象李建成宽厚,不象李渊李世民那样让人害怕,李孝常指着书籍说:“越王要是不准备让你读书,送书来干什么?大理寺只判了你们十五年监禁,到时候你们一定可以出去。对了,这次有特赦,郑大人在替你们办理,或许可以减上两年时间。”
一开始郑元寿也不敢相信,段纶跑了一趟越王府,确认除了终身监禁的人其余都可以减刑,郑元寿便去大理寺办了减刑两年的改判。郑元寿来到妹妹处得知李孝常来过,颔首说:“这是一个乖巧的人,当年看李渊乱杀人,便毅然投奔河西,到现在都是杨崇的亲信。”
李承宗疑惑地问:“越王不是把我二叔一家杀了吗?”
郑元寿叹了口气说:“你二婶原来在长安比你们自由,可以去你姑姑家做客,到街上游逛,可是她想的是江山,和你秀宁姑姑在长安纠结党羽,最后是叛乱罪诛族。”
李承宗领悟说:“这是另罪。舅舅放心,我知道父亲是自杀,不会和母亲参与到那种事情中去。”
郑元寿欣慰地笑着说:“当年我去荆州劝说建成,建成就表态誓死不降,但是写了一封信给越王,有托孤之意,除了你们,还有元吉一家。”
“真的?”郑观音也是第一次听说,郑元寿笑着说:“这话岂能有假,我虽然不喜欢杨崇,但是他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无论公事私事,只要答应便会去办。要不然,你以为是我的面子就能让杨崇在这件事上一力承担?承宗,我没有那么大的面子,是你的父亲救了你们。李孝常走后,大理寺批准裴寂来看你们,那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现在是越王右长史。”
新任礼部尚书梁硕刚刚上任,杨崇就提出职务回避问题,还要吏部拿出官员互调的方案,表面上是对梁硕的帮助,显示吏部的权力,实际上杨崇和梁硕看的是刘林甫。刘林甫是个干才,知人之鉴,但是前几年李世民还在到处折腾,对刘林甫的态度是不可不用不可大用,现在杨崇想大用,就需要看看刘林甫到底是什么心思。
周室分封天下,是诸侯的开始,世代相袭;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封建,实行郡县制度,派郡守、县令去管理地方,就是流官,子公司的老总变成打工仔,职位不能世袭,任命权操纵在朝廷之手。但是士族为上,注定是血缘、地缘的社会,下面的人有的是办法,在替老板看羊的时候,把羊毛剪剪;甚至在羊多的时候,诓走只把羊。
汉朝开始有了包括籍贯回避在内的任官回避制度,东汉桓帝时,就规定“婚姻之家”和“两州之士”不得“对相监临”,名士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他的妻子娘家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请求回避,调任平原相。但是官员在一个地方做久了,还是仿若诸侯,需要过几年调整一下。
天下初定,全国大部分的州府都有诏使授官的权力,包括杨崇在河西也是这样操作的,应选人不用到京师吏部,都是一方大员做好名册送入长安。但是现在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没有外敌,往往内争,杨崇不想出现地域之争。
(本章完)
杨崇瞬间清醒,向姜菲建议的人就是这个用心,并且这个人很有能力,能预先猜到自己会在什么地方调整人员;晓得姜菲不会告诉自己这个人的名字,杨崇把双手摊开,让自己舒服些说:“如果你不喜欢杨道玄,那就算了,以后再说。是不是听到一些风声,开始担心了?”
“不是,只是有些事看不清楚。”姜菲话音未落,已经被杨崇的双手扳倒,灯光一灭,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纵情地热吻。杨崇对自己现在的局面很有信心,姜菲看不清楚是因为姜夺的原因,根子没变,杨崇觉得不必再谈;再说这么长时间分别,有那么一股子兴奋。
政事堂对杨崇的安排顺利通过,元无竭回来几个月了,总需要安排工作;还有尚书台堆积的那些奏章,都需要人去处理。杨崇做得还算公正,没有偏颇,也没有随心所欲,杜伏威和姜夺没有反对,自然无人挑刺。杨道玄没有去户部,出任长安盐铁司正监,蔡王杨智积笑呵呵地回去了;李孝常根据自己意愿被调到市舶司,派驻江都。
李孝常见过杨崇后,来到李建成被看管的府邸,郑观音又惊又喜,李孝常虽然背叛李唐,但和郑元寿是少数被允许来看望的人。李孝常递上杨府的礼物说:“郑姑娘,我要去江都了,越王让我来看看你们,顺便带点纸张书籍。越王说李承宗聪慧,要好好教育。”
郑观音苦笑着说:“难道越王还会放了我们母子不成?”
李孝常心说杨崇要不准备放你们,早把你们流放且末,只不过李世民死缠不休,萧皇后还在,杨崇只有沉住气。李承宗跑出来看着纸张很高兴,谢过李孝常说:“孝常叔,越王不怕我们报复吗?”
李孝常摸摸李承宗头说:“当年杨崇知道你二叔是一代奇才,自己的大敌,可是他没有杀你二叔。薛举死后,薛仁越在河西当县公不是好好的吗?王世充一家在长安逍遥自在,弟妹,不是每个人都象叔叔那样。我背叛李唐,就是看不惯杀人无数,只要你们不象观音婢那样,越王不会拿你们怎样。”
李承宗点头说:“大舅也是这么说的,只是姑姑有些疯魔,孝常叔,你说越王会让我请老师吗。”
李孝常很喜欢李承宗,象李建成宽厚,不象李渊李世民那样让人害怕,李孝常指着书籍说:“越王要是不准备让你读书,送书来干什么?大理寺只判了你们十五年监禁,到时候你们一定可以出去。对了,这次有特赦,郑大人在替你们办理,或许可以减上两年时间。”
一开始郑元寿也不敢相信,段纶跑了一趟越王府,确认除了终身监禁的人其余都可以减刑,郑元寿便去大理寺办了减刑两年的改判。郑元寿来到妹妹处得知李孝常来过,颔首说:“这是一个乖巧的人,当年看李渊乱杀人,便毅然投奔河西,到现在都是杨崇的亲信。”
李承宗疑惑地问:“越王不是把我二叔一家杀了吗?”
郑元寿叹了口气说:“你二婶原来在长安比你们自由,可以去你姑姑家做客,到街上游逛,可是她想的是江山,和你秀宁姑姑在长安纠结党羽,最后是叛乱罪诛族。”
李承宗领悟说:“这是另罪。舅舅放心,我知道父亲是自杀,不会和母亲参与到那种事情中去。”
郑元寿欣慰地笑着说:“当年我去荆州劝说建成,建成就表态誓死不降,但是写了一封信给越王,有托孤之意,除了你们,还有元吉一家。”
“真的?”郑观音也是第一次听说,郑元寿笑着说:“这话岂能有假,我虽然不喜欢杨崇,但是他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无论公事私事,只要答应便会去办。要不然,你以为是我的面子就能让杨崇在这件事上一力承担?承宗,我没有那么大的面子,是你的父亲救了你们。李孝常走后,大理寺批准裴寂来看你们,那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现在是越王右长史。”
新任礼部尚书梁硕刚刚上任,杨崇就提出职务回避问题,还要吏部拿出官员互调的方案,表面上是对梁硕的帮助,显示吏部的权力,实际上杨崇和梁硕看的是刘林甫。刘林甫是个干才,知人之鉴,但是前几年李世民还在到处折腾,对刘林甫的态度是不可不用不可大用,现在杨崇想大用,就需要看看刘林甫到底是什么心思。
周室分封天下,是诸侯的开始,世代相袭;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封建,实行郡县制度,派郡守、县令去管理地方,就是流官,子公司的老总变成打工仔,职位不能世袭,任命权操纵在朝廷之手。但是士族为上,注定是血缘、地缘的社会,下面的人有的是办法,在替老板看羊的时候,把羊毛剪剪;甚至在羊多的时候,诓走只把羊。
汉朝开始有了包括籍贯回避在内的任官回避制度,东汉桓帝时,就规定“婚姻之家”和“两州之士”不得“对相监临”,名士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他的妻子娘家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请求回避,调任平原相。但是官员在一个地方做久了,还是仿若诸侯,需要过几年调整一下。
天下初定,全国大部分的州府都有诏使授官的权力,包括杨崇在河西也是这样操作的,应选人不用到京师吏部,都是一方大员做好名册送入长安。但是现在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没有外敌,往往内争,杨崇不想出现地域之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