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狄英长长的叹了口气,顿了顿,接着说道:“可怜那将军一家老小,连同仆人在内六十余口,甚至都没有被带往法场,在那宅院之中就被斩首。请大家看最全!当真是血流成河,凄惨无比啊!”
狄晴吃了一惊,她捂着嘴巴,似乎不敢相信般地道:“竟然连孩童也不放过吗?”
狄英一脸痛惜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将军被抄家灭族之后,谁也不敢前去收尸,几十具尸体就放在宅院之中,直到开始发臭,也无人敢靠近。后来,还是爷爷出面,才冒着大不韪之罪名,命人将尸体埋葬在了那院落之中。”
“原来如此。”李沧海摸着下巴,想了想,问道:“二哥,不知那将军姓甚名谁?”
狄英顿时变得犹豫起来,他谨慎地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自从他被抄家灭族之后,那将军之名就成了洛阳城一种忌讳,百姓生怕提及其名而被牵扯进去,是以久而久之,也就逐渐被人所遗忘。那将军名秦,单名一个复字。”
“秦复?”李沧海反复念叨了几下,在脑海中查找着相关信息,但十四年前,他尚且年幼,根本就没听过这个名字,更遑论寻找相关线索了。
“沧海,你为何突然提起这个?”狄英不明白为何李沧海要提起十多年前的旧事。
李沧海眉头紧锁,没有回答狄英的问题,而是好奇地问道:“通敌叛国这等事,又岂会不经审理便定下罪名呢?”
李沧海想不通,十多年前的李隆基那可是有名的贤君明主,缔造了‘开元盛世’,岂会动不动就抄家灭族?
“这个……我却不甚清楚了。这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一时的大事,我记得此案是交由三法司连同洛阳府,共同审理,在确定其叛国罪名成立之后,圣上才下旨将其抄家灭族的。”狄英仔细地想了想说道。
李沧海摸了摸鼻子。陷入思考之中。
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连同大理寺卿,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
一般性的案件都是由刑部、或者大理寺分别受理解决,能够用的上这么大排场的,都是非常重大。且较为复杂的案件。
这类案件往往牵连甚广,影响甚大,且犯案之人位高权重。是以要经过‘三司会审’以示公正,在三司得出结论之后,禀明皇帝。再有皇帝判决。
从狄英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秦复全部符合这些特征。
一是位高权重,二是通敌叛国。
历朝历代对于通敌叛国都是深恶痛绝,更何况十多年前大唐正直盛世,如此盛世却被吐蕃侵占了幽州,简直就是给了李隆基一个响亮的巴掌,也难怪他会震怒到要将秦复抄家灭族。
“沧海,你为何会突然对这起案件有了兴趣?”狄晴眨巴着眼睛,疑惑地问道。
李沧海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因为我查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他顿了顿后。对着狄晴问道:“晴儿,你在洛阳府当过差,可知道所有案件的卷宗都放在何处?”
狄晴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知晓。”她眨巴着眼睛,恍然大悟地道:“你要去调阅有关秦复叛国案的卷宗?”
李沧海眯了下眼睛,深深地道:“我有一种直觉,从这桩案子上说不定能够查出麟主真正的身份。”
狄晴兴奋不已,她似乎一些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地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查阅卷宗去吧!”
李沧海看着狄晴,笑着道:“晴儿。翻阅卷宗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你确定要去吗?”
狄晴白了他一眼,哼道:“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不就是查阅卷宗嘛,对本女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李沧海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这就出发。”
两人对着狄英告别之后,狄晴便匆忙的拉着他,一蹦一跳的往外面走去。
洛阳府。李沧海在表明身份之后,新上任的府尹忙不跌的对两人行礼,然后恭敬的带着两人去到了收藏卷宗的阁楼。
李沧海发现成为大理寺卿之后,方便了许多,放在以前他一个九品县令即便是磨破了嘴皮,恐怕也不可能让他去调阅卷宗。而如今他贵为大理寺卿,却是只要动动嘴便可以做到,这顿时让他感慨不已,难怪世人都如此喜欢权势。
“大人,此处就是存放案宗之处,里面存放着自大唐开国以来的历年卷宗。”洛阳府尹对着李沧海恭敬地行了一礼后,想了想道:“只是,这里卷宗甚多,查找起来只怕颇为困难,是否让下官多找些人手,帮助大人共同查找?”
“不必了,我们两人就够了,有劳府尹大人了。”李沧海对着洛阳府尹微微点头道。
洛阳府尹忙躬身,连连道:“不敢,不敢。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不打扰大人了。”
洛阳府尹对着两人行了一礼之后,便离开了阁楼。
“晴儿,咱们进去吧!”李沧海看了看阁楼,随即推开木门,和狄晴两人走了进去。
李沧海还是第一次来到存放卷宗的阁楼,虽然在破解‘武皇宝藏’之时,他曾从这里找到过有关狄仁杰留下的相关线索,但那也是梁修取出,他当时不过是个普通百姓,是无权进入这里的。
而此时来到这里,他才发现,这里存放的卷宗,多的简直超出他的想象。
五层高的阁楼,自上而下,排放的密密麻麻,简直浩如烟海,其规模堪比前世的那些图书馆。
“沧海,这么多卷宗,要从何找起啊?”狄晴也是头一次来到这里,看着一排排的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满了卷宗,她的脸蛋顿时皱成了一团。
李沧海走到阁楼中间,发现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摞记录簿。
他翻了下桌上铺着的宣纸,竟从里面抽出一张阁楼布局图,上面记录着各个楼层所存放的年代卷宗。
从上而下,依次是隋末唐初,贞观年间,神龙年间、开元年间、天宝年间。
也就是说,最上一层所保存的卷宗,乃是隋末至贞观末年,接着是贞观末年至神龙末年,如此类推。未完待续。
狄晴吃了一惊,她捂着嘴巴,似乎不敢相信般地道:“竟然连孩童也不放过吗?”
狄英一脸痛惜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将军被抄家灭族之后,谁也不敢前去收尸,几十具尸体就放在宅院之中,直到开始发臭,也无人敢靠近。后来,还是爷爷出面,才冒着大不韪之罪名,命人将尸体埋葬在了那院落之中。”
“原来如此。”李沧海摸着下巴,想了想,问道:“二哥,不知那将军姓甚名谁?”
狄英顿时变得犹豫起来,他谨慎地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自从他被抄家灭族之后,那将军之名就成了洛阳城一种忌讳,百姓生怕提及其名而被牵扯进去,是以久而久之,也就逐渐被人所遗忘。那将军名秦,单名一个复字。”
“秦复?”李沧海反复念叨了几下,在脑海中查找着相关信息,但十四年前,他尚且年幼,根本就没听过这个名字,更遑论寻找相关线索了。
“沧海,你为何突然提起这个?”狄英不明白为何李沧海要提起十多年前的旧事。
李沧海眉头紧锁,没有回答狄英的问题,而是好奇地问道:“通敌叛国这等事,又岂会不经审理便定下罪名呢?”
李沧海想不通,十多年前的李隆基那可是有名的贤君明主,缔造了‘开元盛世’,岂会动不动就抄家灭族?
“这个……我却不甚清楚了。这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一时的大事,我记得此案是交由三法司连同洛阳府,共同审理,在确定其叛国罪名成立之后,圣上才下旨将其抄家灭族的。”狄英仔细地想了想说道。
李沧海摸了摸鼻子。陷入思考之中。
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连同大理寺卿,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
一般性的案件都是由刑部、或者大理寺分别受理解决,能够用的上这么大排场的,都是非常重大。且较为复杂的案件。
这类案件往往牵连甚广,影响甚大,且犯案之人位高权重。是以要经过‘三司会审’以示公正,在三司得出结论之后,禀明皇帝。再有皇帝判决。
从狄英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秦复全部符合这些特征。
一是位高权重,二是通敌叛国。
历朝历代对于通敌叛国都是深恶痛绝,更何况十多年前大唐正直盛世,如此盛世却被吐蕃侵占了幽州,简直就是给了李隆基一个响亮的巴掌,也难怪他会震怒到要将秦复抄家灭族。
“沧海,你为何会突然对这起案件有了兴趣?”狄晴眨巴着眼睛,疑惑地问道。
李沧海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因为我查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他顿了顿后。对着狄晴问道:“晴儿,你在洛阳府当过差,可知道所有案件的卷宗都放在何处?”
狄晴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知晓。”她眨巴着眼睛,恍然大悟地道:“你要去调阅有关秦复叛国案的卷宗?”
李沧海眯了下眼睛,深深地道:“我有一种直觉,从这桩案子上说不定能够查出麟主真正的身份。”
狄晴兴奋不已,她似乎一些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地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查阅卷宗去吧!”
李沧海看着狄晴,笑着道:“晴儿。翻阅卷宗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你确定要去吗?”
狄晴白了他一眼,哼道:“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不就是查阅卷宗嘛,对本女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李沧海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这就出发。”
两人对着狄英告别之后,狄晴便匆忙的拉着他,一蹦一跳的往外面走去。
洛阳府。李沧海在表明身份之后,新上任的府尹忙不跌的对两人行礼,然后恭敬的带着两人去到了收藏卷宗的阁楼。
李沧海发现成为大理寺卿之后,方便了许多,放在以前他一个九品县令即便是磨破了嘴皮,恐怕也不可能让他去调阅卷宗。而如今他贵为大理寺卿,却是只要动动嘴便可以做到,这顿时让他感慨不已,难怪世人都如此喜欢权势。
“大人,此处就是存放案宗之处,里面存放着自大唐开国以来的历年卷宗。”洛阳府尹对着李沧海恭敬地行了一礼后,想了想道:“只是,这里卷宗甚多,查找起来只怕颇为困难,是否让下官多找些人手,帮助大人共同查找?”
“不必了,我们两人就够了,有劳府尹大人了。”李沧海对着洛阳府尹微微点头道。
洛阳府尹忙躬身,连连道:“不敢,不敢。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不打扰大人了。”
洛阳府尹对着两人行了一礼之后,便离开了阁楼。
“晴儿,咱们进去吧!”李沧海看了看阁楼,随即推开木门,和狄晴两人走了进去。
李沧海还是第一次来到存放卷宗的阁楼,虽然在破解‘武皇宝藏’之时,他曾从这里找到过有关狄仁杰留下的相关线索,但那也是梁修取出,他当时不过是个普通百姓,是无权进入这里的。
而此时来到这里,他才发现,这里存放的卷宗,多的简直超出他的想象。
五层高的阁楼,自上而下,排放的密密麻麻,简直浩如烟海,其规模堪比前世的那些图书馆。
“沧海,这么多卷宗,要从何找起啊?”狄晴也是头一次来到这里,看着一排排的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满了卷宗,她的脸蛋顿时皱成了一团。
李沧海走到阁楼中间,发现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摞记录簿。
他翻了下桌上铺着的宣纸,竟从里面抽出一张阁楼布局图,上面记录着各个楼层所存放的年代卷宗。
从上而下,依次是隋末唐初,贞观年间,神龙年间、开元年间、天宝年间。
也就是说,最上一层所保存的卷宗,乃是隋末至贞观末年,接着是贞观末年至神龙末年,如此类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