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等这句话已经很久了。
生活就像一张网,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存在,就像张居正,现在他代表着他老师徐阶的利益,而徐阶的背后,也有一群与他利益相关的群体。
站在这里的张居正,正是为某个群体发声。
“殿下”张居正恭恭敬敬地说:“亲疏有分,长幼有序,这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支持名不正、言不顺的景王,可以说是道德沦丧,让大明政局动荡,但是,只要裕王振臂一呼,也有有识之士,愿为匡护王室正统,愿为裕王出一分力,例如钱银方面。”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张居正也不藏着掩着,很是坦率地说出来了。
真有这样的人?
裕王眼前一亮,马上高兴地说:“哦,还有这样热心之士?”
现在最缺的就钱银,要是有人肯雪中送炭,裕王并不拒绝。
陈以勤没有说话,而高拱则是有些犹豫地问:“叔大,这人有识之士都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高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钱,必有所求。
相处多年,高拱和裕王已建立深厚的感情,听到有人愿意给裕王献钱,他得问清楚,这送银子的是什么人,送钱的目的又是什么?
不是所有的好处都能收,有些钱收起来烫手。
张居正一脸认真地说:“是江淅一带的富商,从事都是正当的生意,没有问题。”
“其中有一些还是首辅大人的乡邻。”张居正又补充了一句。
首辅就是徐阶,一听到是徐阶的乡邻,在场人一下子放心了。
徐阶也是裕王的讲官之一,与裕王是师生关系,多次给裕王遮风挡雨,举荐提携了高拱,和陈以勤的私关也很好,有他出面,自然没有问题。
裕王有些感动地说:“还是徐师侍本王好,有他相助,本王这下心中有底了。”
对裕王来说,最缺的就是钱银和人脉,徐阶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遍天下,有他帮助,自然是如虎添翼,现在景王咄咄逼人,徐阶虽说没有出席,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张居正到场,还带来最紧缺的钱财。
可以说出钱出力,很不错了。
高拱和陈以勤也点头表示没有异议,一众人又商议良久,这才散了。
出了裕王府,张居正的马车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街上转了个弯,直奔徐府。
半个时辰后,被裕王寄以厚望的张居正在徐府的书房内,恭恭敬敬向徐阶行礼道:“学生拜见恩师。”
“这里没外人,免礼吧”
“谢恩师。”
徐阶的涵养很好,并不急着询问结果,先是悠然自得地品了几茶,这才慢声地说:“叔大,商量得怎么样?”
“不出老师所料,裕王听到有商贾捐款,喜出望外,而高大人和陈詹事也表示没有异议,一再表示老师考虑周详,还说要给老师记一大功。”
徐阶不以为然地点点头,然后不动声色地说:“叔大,你做得很好。”
“学生不敢居功,只是,学生有一点不明白。”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什么样位置就有什么样思想,此刻,张居正还不是权倾天下、运筹帷幄的张首辅,现在的张居正,还是一只初展翅膀的小雏鹰,还是徐阶眼中的小叔大,在徐阶面前,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哦,说吧。”徐阶的心情不错,面带笑意。
张居正有些不解地说:“老师,那些商人拿出巨金献给裕王,又不图回报,会不会是太大方了?”
在张居正眼中,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现在主动拿出大笔的钱银献给裕王,这不科学啊。
徐阶好像早就想到张居正会问这个问题,闻言不紧不慢地说:“叔大,他们捐助的人是谁?”
“裕王”
“没错”徐阶意思深长地说:“没错,光是裕王这二个字,一切就值了。”
张居正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商人,看重的就是裕王的背景,裕王是大明公认的储君,皇位的热门继承人,得到未来皇帝的铭记和感激,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以前裕王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自己保护得太好,很多人就是想投献还没门呢,现在受到景王的刺激,需要帮助,作为内阁首辅的徐阶,自然出力,把这个获得未来新皇好感的机会,留在自己人。
这一切,张居正心明似镜。
要是这么简单的事都猜不出来,那么张叔大就不是日后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了,这不过是为了引出他最想要提问的那个问题:“恩师,为什么不趁机让裕王答就开关的事呢?这个时候跟他提一下,想必裕王也不会拒绝吧。”
作为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知道不少秘辛,比如说徐阶为那些偷偷出海的同乡制造便利,收取他们的好处,充当他们的保护伞,甚至暗中参与其中。
张居正更知道,正是有了那帮商人的帮助,给徐阶提供人力财力,徐阶这才最终扳倒严嵩,自己坐上首辅之位。
收集对手情报、拉笼政治盟友、奖劢和安抚那些在斗争中立功和牺牲的手下和盟友,这些都是打倒严嵩所要做的准备。
别的不说,那些为正义挺身而出而受到迫害的棋子,总不能见死不救?总不能不安置他们的一家老小吧?
若不然,谁还敢出头?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董传策联同张翀上书,弹劾严嵩奸贪误国,就是受到徐阶的指使,当时严嵩圣眷正隆,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可以用悲壮来形容,为的就是测试一下严嵩在嘉靖心里的地位。
就算不成功,也会给生性多疑的嘉靖作铺垫,事后证明,当日的行动是有成效的,可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对此大为愤怒,对三人严加迫害,当年为了救三名深陷大牢的盟友、为了安置三人的家眷,徐阶当年花费了数万两才摆平。”
以徐阶的俸禄,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钱银,靠的自然是背后那帮富得流油的地主商贾。
自吕不韦目光远大,弄了一出“奇货可居”的典故后,官和商,就像一对欢喜小冤家,虽说有些时候有矛盾,但是吵架以后很快就缠腻在一起。
说实话,张居正也想到海禁中捞上一把,因为徐阶暗示过他,开禁后组建商行,给张居正预留一份。
徐阶淡淡地说:“皇上还是皇上,裕王还是裕王,就是现在他答应也是一个空白承诺,乘人之危,让裕王心里有芥蒂,反而得不偿失。”
说罢,徐阶嘴边浮现一丝玩味的笑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开了头,伸了手,到时就没那么容易回头了。”
(出差北京中,列车上码的,还有一更估计有些晚,为了生活,请谅解一下)
生活就像一张网,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存在,就像张居正,现在他代表着他老师徐阶的利益,而徐阶的背后,也有一群与他利益相关的群体。
站在这里的张居正,正是为某个群体发声。
“殿下”张居正恭恭敬敬地说:“亲疏有分,长幼有序,这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支持名不正、言不顺的景王,可以说是道德沦丧,让大明政局动荡,但是,只要裕王振臂一呼,也有有识之士,愿为匡护王室正统,愿为裕王出一分力,例如钱银方面。”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张居正也不藏着掩着,很是坦率地说出来了。
真有这样的人?
裕王眼前一亮,马上高兴地说:“哦,还有这样热心之士?”
现在最缺的就钱银,要是有人肯雪中送炭,裕王并不拒绝。
陈以勤没有说话,而高拱则是有些犹豫地问:“叔大,这人有识之士都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高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钱,必有所求。
相处多年,高拱和裕王已建立深厚的感情,听到有人愿意给裕王献钱,他得问清楚,这送银子的是什么人,送钱的目的又是什么?
不是所有的好处都能收,有些钱收起来烫手。
张居正一脸认真地说:“是江淅一带的富商,从事都是正当的生意,没有问题。”
“其中有一些还是首辅大人的乡邻。”张居正又补充了一句。
首辅就是徐阶,一听到是徐阶的乡邻,在场人一下子放心了。
徐阶也是裕王的讲官之一,与裕王是师生关系,多次给裕王遮风挡雨,举荐提携了高拱,和陈以勤的私关也很好,有他出面,自然没有问题。
裕王有些感动地说:“还是徐师侍本王好,有他相助,本王这下心中有底了。”
对裕王来说,最缺的就是钱银和人脉,徐阶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遍天下,有他帮助,自然是如虎添翼,现在景王咄咄逼人,徐阶虽说没有出席,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张居正到场,还带来最紧缺的钱财。
可以说出钱出力,很不错了。
高拱和陈以勤也点头表示没有异议,一众人又商议良久,这才散了。
出了裕王府,张居正的马车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街上转了个弯,直奔徐府。
半个时辰后,被裕王寄以厚望的张居正在徐府的书房内,恭恭敬敬向徐阶行礼道:“学生拜见恩师。”
“这里没外人,免礼吧”
“谢恩师。”
徐阶的涵养很好,并不急着询问结果,先是悠然自得地品了几茶,这才慢声地说:“叔大,商量得怎么样?”
“不出老师所料,裕王听到有商贾捐款,喜出望外,而高大人和陈詹事也表示没有异议,一再表示老师考虑周详,还说要给老师记一大功。”
徐阶不以为然地点点头,然后不动声色地说:“叔大,你做得很好。”
“学生不敢居功,只是,学生有一点不明白。”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什么样位置就有什么样思想,此刻,张居正还不是权倾天下、运筹帷幄的张首辅,现在的张居正,还是一只初展翅膀的小雏鹰,还是徐阶眼中的小叔大,在徐阶面前,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哦,说吧。”徐阶的心情不错,面带笑意。
张居正有些不解地说:“老师,那些商人拿出巨金献给裕王,又不图回报,会不会是太大方了?”
在张居正眼中,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现在主动拿出大笔的钱银献给裕王,这不科学啊。
徐阶好像早就想到张居正会问这个问题,闻言不紧不慢地说:“叔大,他们捐助的人是谁?”
“裕王”
“没错”徐阶意思深长地说:“没错,光是裕王这二个字,一切就值了。”
张居正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商人,看重的就是裕王的背景,裕王是大明公认的储君,皇位的热门继承人,得到未来皇帝的铭记和感激,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以前裕王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自己保护得太好,很多人就是想投献还没门呢,现在受到景王的刺激,需要帮助,作为内阁首辅的徐阶,自然出力,把这个获得未来新皇好感的机会,留在自己人。
这一切,张居正心明似镜。
要是这么简单的事都猜不出来,那么张叔大就不是日后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了,这不过是为了引出他最想要提问的那个问题:“恩师,为什么不趁机让裕王答就开关的事呢?这个时候跟他提一下,想必裕王也不会拒绝吧。”
作为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知道不少秘辛,比如说徐阶为那些偷偷出海的同乡制造便利,收取他们的好处,充当他们的保护伞,甚至暗中参与其中。
张居正更知道,正是有了那帮商人的帮助,给徐阶提供人力财力,徐阶这才最终扳倒严嵩,自己坐上首辅之位。
收集对手情报、拉笼政治盟友、奖劢和安抚那些在斗争中立功和牺牲的手下和盟友,这些都是打倒严嵩所要做的准备。
别的不说,那些为正义挺身而出而受到迫害的棋子,总不能见死不救?总不能不安置他们的一家老小吧?
若不然,谁还敢出头?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董传策联同张翀上书,弹劾严嵩奸贪误国,就是受到徐阶的指使,当时严嵩圣眷正隆,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可以用悲壮来形容,为的就是测试一下严嵩在嘉靖心里的地位。
就算不成功,也会给生性多疑的嘉靖作铺垫,事后证明,当日的行动是有成效的,可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对此大为愤怒,对三人严加迫害,当年为了救三名深陷大牢的盟友、为了安置三人的家眷,徐阶当年花费了数万两才摆平。”
以徐阶的俸禄,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钱银,靠的自然是背后那帮富得流油的地主商贾。
自吕不韦目光远大,弄了一出“奇货可居”的典故后,官和商,就像一对欢喜小冤家,虽说有些时候有矛盾,但是吵架以后很快就缠腻在一起。
说实话,张居正也想到海禁中捞上一把,因为徐阶暗示过他,开禁后组建商行,给张居正预留一份。
徐阶淡淡地说:“皇上还是皇上,裕王还是裕王,就是现在他答应也是一个空白承诺,乘人之危,让裕王心里有芥蒂,反而得不偿失。”
说罢,徐阶嘴边浮现一丝玩味的笑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开了头,伸了手,到时就没那么容易回头了。”
(出差北京中,列车上码的,还有一更估计有些晚,为了生活,请谅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