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接到老婆安排的活计,丝毫不敢大意,赶忙召集孙复帮忙,然后选了个合适的黄道吉日就抓紧把张倩跟贾宪的事给办了。借此时机,赵祯也把张岚接到了京城,让她们三姊妹好好了聊了几个通宵,当然这就没他赵祯啥事了,因此吃了几晚上闭门羹。
故而,等他们婚礼结束没几天,赵祯就把几人赶了回去,继续给自己打工干活,而他自己则又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惬意生活。
与此同时,折惟正也带着青龙军团的全部家当把窝挪到了银州,并将西北地区原来的部队集中到了安保军和镇戎军,形成对西夏三点一线的防御态势。当然,折惟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完成赵祯交代任务――改编第三个野战军团并监视西夏。
其实从宋朝习惯防守的角度来说,宋夏边界是极为理想的,整个边界从始至终就是横山山脉,唯一一个较大的缺口就在延州正对的地方,只有这个地方能够容许大规模部队通过,这也是当年党项部落入侵时选择延州的原因。当然了,宋朝官员也不都是军事白痴,也在延州之前布置了一支部队,还设了军区,也就是安保军。
折惟正接受西北边陲防务,自然不会忽略这个战略重地,又考虑当下的微妙态势,他并没有直接把青龙军团布置在这里,而是将近二十万整训的部队集中在了安保军,至于另外二十余万整训部队则安排在了镇戎军。
对于这个布置,赵祯还是比较满意的,西北边陲人口比较稀少,主要集中在各大城镇周围,并没有分散兵力严防死守的必要,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扼守要道即可。在赵祯还是太子之时,正是因为兵力分散才被党项骑兵凭借机动能力钻了空子。
在原本历史上,宋夏之间的三次大战均以西夏大胜告终,西夏也以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夏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一方面,李元昊此人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一生大战无数,鲜有败绩。可以说李元昊这人对游击战是颇有心得的。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常常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对宋军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宋军以文制武,主将并非都是军事砖家。常常凭感觉指挥作战,对作战地形和敌方动向都想当然,连间谍、尖兵侦知的情报都不实,只能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祯也担心历史在自己这里重演,特别交代了折惟正,要注意情报打探,没有十足把握决不能轻易分兵。即便已经改编的青龙军团,被李元昊抓住机会,也不是没有战败的可能。西夏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是李元昊所创建的“铁鹞子”却威名远扬,凭借其引以为豪的冶金技术和锻造技术,西夏出品一度被冠以精品的称号,并以此打造除了一支战功赫赫的重甲部队。
说到这,西夏在冶金的追求跟小日本可谓如出一辙。因为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西夏要在宋辽的夹缝下生产,严重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在武器装备上有所依仗。但是因为西夏地理位置不好,铁资源匮乏,并不能够自给自足。常常要到宋国走私。既然量上不来,那就只好在质上做文章,从李元昊的祖宗开始就大力扶植冶金行业,召集全国工匠。集百家之长成冷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夏终于凭借这些宝贵的工匠,取得了武器制造的领导者地位。
当然了,赵祯的到来,西夏的技术就拿不上台面了,即便西夏的冷锻技术不耐。但材料本质的劣势光靠这个技术很难扭转,更何况赵祯带来的还是超前的锻造技艺呢!
且说,折惟正这边刚把部队调配完,李元昊就收到了自己探子的报告。看到宋军此次来势汹汹,他也不敢轻视,赶忙召集自己的“智囊”和亲信开会。
李元昊这家伙还是蛮有个性的,他虽然瞧不上懦弱的宋人,但他最依仗的“智囊”,包括王仇在内的七个人,只有嵬名守全一个党项,其他几个汉人分别是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军师级的人物――张元和吴昊。这两货常常诱导李元昊侵宋,在李元昊手下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两个人也算是有些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的,可惜运气不佳,久试不第,自恃胸中文韬武略,本来想在边境献计献策赚点功名。可惜宋朝以文制武,边疆的主事人都是文官担任,他们一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科举出生,又岂会把两个考试都考不过的家伙放在眼里呢!
于是乎,张元和吴昊碰了一鼻子灰,又受了一肚子气,最后两人就连袂叛逃到西夏,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汉奸”生涯。话说,他们在西夏发迹也颇有戏剧性,当初二人流窜到兴庆后,天天在一家豪华酒馆痛饮欢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笔墨大书“张文、吴昊来此饮酒”,被西夏便衣探子发现,连夜抓起,直接押往元昊处。
他两运气还不错,李元昊这个时候正在物色帮手,见此二人不凡,便亲自审问,怒问:“尔等怎敢犯我名讳?”
张、吴二人鲜衣华裘,皆一表人才,虽然人被捆成个粽子,两张嘴仍旧伶牙俐齿:“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
就这一句话,让李元昊大惊失色,正好戳中其痛处。因为,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而后至今,元昊一族姓“赵”,皆是中原王朝的“赐”姓。于是,李元昊亲给他两解开绳索,好言相谢,三人顿时言语甚欢,张、吴二人成为他侵宋的最重要谋士。直到王仇的突然出现,才慢慢取代了两人的首席参谋的地位,但这并不是因为王仇比他两能够多少,只是单纯地因为他们各自加入西夏的缘由不同罢了。
虽说,这个时代国家概念还比较模糊,甚至从上至下都习惯以国朝称呼,导致他们“叛国”没有那么大的思想压力,而且向他们这样的“汉奸”。在夏辽朝廷都不少见。但是,对于李元昊来说,他们两人还是有叛主的嫌疑,而且还是因为权势而叛主。他这心里面多少有点疙瘩。可是,王仇的情况就跟他们两人截然不同了,人家是为了报仇而来,这心思相对单纯多了,被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
年前。李元昊立国之后,也把自己那巴掌大点地方分成了小块块,以夏朝都城兴庆为基线,将自己的地盘分成了上下两半,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这十二监军司,即左厢神勇士、祥佑、嘉宁、静塞、西寿保泰、卓罗和南、右厢朝顺、甘州甘肃、瓜州西平、黑水镇燕、白马强镇、黑山威福。各监军司的长官为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其下属有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官等。由此可见,他的军队主要依据驻地来命名,可是其中部分地名却在宋国境内,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并且在立国前的充分准备下,李元昊不仅改编了全国部落兵,还火速创建了几个新兵种,分别是铁鹞子、擒生军、质子军、卫戍军,泼喜军。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李元昊手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也是亚洲地区最强大的重骑兵。没有之一。此部队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的盔甲,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每个队长都是他的嫡系亲信。
质子军是西夏禁卫军,共五千人,皆为西夏贵族子弟充任,名为保护皇帝,实则是为了加强对各部落的控制,不用说。这种阴招也只有他那几个“智囊”能够想出来。
卫戍军也算是禁卫军,驻扎在京畿附近,约为二万五千人,全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与铁鹞子和质子军合称中央侍卫军。
而擒生军则是西夏为了在战争中俘掠对方百姓专门成立的部队,此部队为西夏“原创”,人数极多,有十万之众,也是西夏主要机动和攻坚部队。其地位等同于赵祯创建的野战军,可见这孩子也在山寨赵祯登基后的道路,而且还玩出了新高度,赵祯都没玩出他那么多花样。
除了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其他各部落的地方部队外,李元昊还搞了一支新颖的战术部队――泼喜军。这可以说是一支“炮兵”,而且还是非常高端的“自走炮”,由一人一驼组成,驼上架设小型投石机,必要时可当“坦克”用,虽然人数最少,只有200人,但无疑是支名副其实的“特种部队”。
此外,李元昊创建了最富于心机、最缺德的军制,就是他特意挑选被俘汉人组成“撞令郎”军。日后,蒙古人、日本人都采用过此法,以这些“伪军”为先头部队,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面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伤亡。
总而言之,西夏立国之初,其总军力已达50万人,这还不包括打大仗时从各部落征民为兵的人数,几乎算得上是全民皆兵。这也为西夏雄极一时,却又昙花一现埋下了祸端。
此时,李元昊坐在自己的皇位上,看着底下的智囊团和亲信武将,将手中的情报扔了下去:“这是朕派人去横山打探的情报,诸位爱卿都看看吧!宋国此次在横山一线布置了近六十万部队,除了之前驻守的部队外,还有十万是刚跟辽国交手的精锐部队,诸位都说说看,我大夏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呢?”
张元在王仇到来之前一直是李元昊的智囊团老大,可谓文官第一人,现在被王仇抢了风头,只捞到了一个尚书令的官职,执迷权势的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于是乎,李元昊话音刚落,他便率先站了出来:“启禀皇上,我大夏有横山天险,根本不惧宋军大举进攻。再说了,宋国边疆主事的都是些文官,让他们杀个鸡都不敢动手,又岂会兵家大事,给他们再多军队也白搭。臣以为咱们完全可以借助横山重创宋军,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我大夏的地位,还可以学辽国向宋国索要好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李元昊:“张爱卿由此信心,朕很高兴!不过,你们也都看到了,宋军数量高达六十万,而我大夏在夏州一线只有十万擒生军和不到十万的地方部落兵,在数量上差距颇大呀!”
吴昊又站了出来:“启奏皇上,臣有话说!”
李元昊:“吴卿家尽管说!”
吴昊:“皇上,臣也赞同张大人的观点,宋军虽然数量多了点,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咱们都有数。除了新增的那只部队不太清楚,也就高家和折家那点人还稍微有点战斗力。以皇上您无上神威,对付他们小菜一碟!”
李元昊笑着微微颔首,很满意自己小弟的马屁,不过他看了一眼一言未发的王仇,又问道:“王爱卿,你一直一来不是很热心攻打宋国么?今个机会到了为何沉默不语呢?难道你不看好朕?”(未完待续。)
故而,等他们婚礼结束没几天,赵祯就把几人赶了回去,继续给自己打工干活,而他自己则又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惬意生活。
与此同时,折惟正也带着青龙军团的全部家当把窝挪到了银州,并将西北地区原来的部队集中到了安保军和镇戎军,形成对西夏三点一线的防御态势。当然,折惟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完成赵祯交代任务――改编第三个野战军团并监视西夏。
其实从宋朝习惯防守的角度来说,宋夏边界是极为理想的,整个边界从始至终就是横山山脉,唯一一个较大的缺口就在延州正对的地方,只有这个地方能够容许大规模部队通过,这也是当年党项部落入侵时选择延州的原因。当然了,宋朝官员也不都是军事白痴,也在延州之前布置了一支部队,还设了军区,也就是安保军。
折惟正接受西北边陲防务,自然不会忽略这个战略重地,又考虑当下的微妙态势,他并没有直接把青龙军团布置在这里,而是将近二十万整训的部队集中在了安保军,至于另外二十余万整训部队则安排在了镇戎军。
对于这个布置,赵祯还是比较满意的,西北边陲人口比较稀少,主要集中在各大城镇周围,并没有分散兵力严防死守的必要,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扼守要道即可。在赵祯还是太子之时,正是因为兵力分散才被党项骑兵凭借机动能力钻了空子。
在原本历史上,宋夏之间的三次大战均以西夏大胜告终,西夏也以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夏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一方面,李元昊此人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一生大战无数,鲜有败绩。可以说李元昊这人对游击战是颇有心得的。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常常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对宋军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宋军以文制武,主将并非都是军事砖家。常常凭感觉指挥作战,对作战地形和敌方动向都想当然,连间谍、尖兵侦知的情报都不实,只能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祯也担心历史在自己这里重演,特别交代了折惟正,要注意情报打探,没有十足把握决不能轻易分兵。即便已经改编的青龙军团,被李元昊抓住机会,也不是没有战败的可能。西夏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是李元昊所创建的“铁鹞子”却威名远扬,凭借其引以为豪的冶金技术和锻造技术,西夏出品一度被冠以精品的称号,并以此打造除了一支战功赫赫的重甲部队。
说到这,西夏在冶金的追求跟小日本可谓如出一辙。因为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西夏要在宋辽的夹缝下生产,严重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在武器装备上有所依仗。但是因为西夏地理位置不好,铁资源匮乏,并不能够自给自足。常常要到宋国走私。既然量上不来,那就只好在质上做文章,从李元昊的祖宗开始就大力扶植冶金行业,召集全国工匠。集百家之长成冷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夏终于凭借这些宝贵的工匠,取得了武器制造的领导者地位。
当然了,赵祯的到来,西夏的技术就拿不上台面了,即便西夏的冷锻技术不耐。但材料本质的劣势光靠这个技术很难扭转,更何况赵祯带来的还是超前的锻造技艺呢!
且说,折惟正这边刚把部队调配完,李元昊就收到了自己探子的报告。看到宋军此次来势汹汹,他也不敢轻视,赶忙召集自己的“智囊”和亲信开会。
李元昊这家伙还是蛮有个性的,他虽然瞧不上懦弱的宋人,但他最依仗的“智囊”,包括王仇在内的七个人,只有嵬名守全一个党项,其他几个汉人分别是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军师级的人物――张元和吴昊。这两货常常诱导李元昊侵宋,在李元昊手下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两个人也算是有些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的,可惜运气不佳,久试不第,自恃胸中文韬武略,本来想在边境献计献策赚点功名。可惜宋朝以文制武,边疆的主事人都是文官担任,他们一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科举出生,又岂会把两个考试都考不过的家伙放在眼里呢!
于是乎,张元和吴昊碰了一鼻子灰,又受了一肚子气,最后两人就连袂叛逃到西夏,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汉奸”生涯。话说,他们在西夏发迹也颇有戏剧性,当初二人流窜到兴庆后,天天在一家豪华酒馆痛饮欢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笔墨大书“张文、吴昊来此饮酒”,被西夏便衣探子发现,连夜抓起,直接押往元昊处。
他两运气还不错,李元昊这个时候正在物色帮手,见此二人不凡,便亲自审问,怒问:“尔等怎敢犯我名讳?”
张、吴二人鲜衣华裘,皆一表人才,虽然人被捆成个粽子,两张嘴仍旧伶牙俐齿:“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
就这一句话,让李元昊大惊失色,正好戳中其痛处。因为,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而后至今,元昊一族姓“赵”,皆是中原王朝的“赐”姓。于是,李元昊亲给他两解开绳索,好言相谢,三人顿时言语甚欢,张、吴二人成为他侵宋的最重要谋士。直到王仇的突然出现,才慢慢取代了两人的首席参谋的地位,但这并不是因为王仇比他两能够多少,只是单纯地因为他们各自加入西夏的缘由不同罢了。
虽说,这个时代国家概念还比较模糊,甚至从上至下都习惯以国朝称呼,导致他们“叛国”没有那么大的思想压力,而且向他们这样的“汉奸”。在夏辽朝廷都不少见。但是,对于李元昊来说,他们两人还是有叛主的嫌疑,而且还是因为权势而叛主。他这心里面多少有点疙瘩。可是,王仇的情况就跟他们两人截然不同了,人家是为了报仇而来,这心思相对单纯多了,被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
年前。李元昊立国之后,也把自己那巴掌大点地方分成了小块块,以夏朝都城兴庆为基线,将自己的地盘分成了上下两半,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这十二监军司,即左厢神勇士、祥佑、嘉宁、静塞、西寿保泰、卓罗和南、右厢朝顺、甘州甘肃、瓜州西平、黑水镇燕、白马强镇、黑山威福。各监军司的长官为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其下属有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官等。由此可见,他的军队主要依据驻地来命名,可是其中部分地名却在宋国境内,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并且在立国前的充分准备下,李元昊不仅改编了全国部落兵,还火速创建了几个新兵种,分别是铁鹞子、擒生军、质子军、卫戍军,泼喜军。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李元昊手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也是亚洲地区最强大的重骑兵。没有之一。此部队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的盔甲,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每个队长都是他的嫡系亲信。
质子军是西夏禁卫军,共五千人,皆为西夏贵族子弟充任,名为保护皇帝,实则是为了加强对各部落的控制,不用说。这种阴招也只有他那几个“智囊”能够想出来。
卫戍军也算是禁卫军,驻扎在京畿附近,约为二万五千人,全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与铁鹞子和质子军合称中央侍卫军。
而擒生军则是西夏为了在战争中俘掠对方百姓专门成立的部队,此部队为西夏“原创”,人数极多,有十万之众,也是西夏主要机动和攻坚部队。其地位等同于赵祯创建的野战军,可见这孩子也在山寨赵祯登基后的道路,而且还玩出了新高度,赵祯都没玩出他那么多花样。
除了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其他各部落的地方部队外,李元昊还搞了一支新颖的战术部队――泼喜军。这可以说是一支“炮兵”,而且还是非常高端的“自走炮”,由一人一驼组成,驼上架设小型投石机,必要时可当“坦克”用,虽然人数最少,只有200人,但无疑是支名副其实的“特种部队”。
此外,李元昊创建了最富于心机、最缺德的军制,就是他特意挑选被俘汉人组成“撞令郎”军。日后,蒙古人、日本人都采用过此法,以这些“伪军”为先头部队,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面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伤亡。
总而言之,西夏立国之初,其总军力已达50万人,这还不包括打大仗时从各部落征民为兵的人数,几乎算得上是全民皆兵。这也为西夏雄极一时,却又昙花一现埋下了祸端。
此时,李元昊坐在自己的皇位上,看着底下的智囊团和亲信武将,将手中的情报扔了下去:“这是朕派人去横山打探的情报,诸位爱卿都看看吧!宋国此次在横山一线布置了近六十万部队,除了之前驻守的部队外,还有十万是刚跟辽国交手的精锐部队,诸位都说说看,我大夏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呢?”
张元在王仇到来之前一直是李元昊的智囊团老大,可谓文官第一人,现在被王仇抢了风头,只捞到了一个尚书令的官职,执迷权势的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于是乎,李元昊话音刚落,他便率先站了出来:“启禀皇上,我大夏有横山天险,根本不惧宋军大举进攻。再说了,宋国边疆主事的都是些文官,让他们杀个鸡都不敢动手,又岂会兵家大事,给他们再多军队也白搭。臣以为咱们完全可以借助横山重创宋军,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我大夏的地位,还可以学辽国向宋国索要好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李元昊:“张爱卿由此信心,朕很高兴!不过,你们也都看到了,宋军数量高达六十万,而我大夏在夏州一线只有十万擒生军和不到十万的地方部落兵,在数量上差距颇大呀!”
吴昊又站了出来:“启奏皇上,臣有话说!”
李元昊:“吴卿家尽管说!”
吴昊:“皇上,臣也赞同张大人的观点,宋军虽然数量多了点,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咱们都有数。除了新增的那只部队不太清楚,也就高家和折家那点人还稍微有点战斗力。以皇上您无上神威,对付他们小菜一碟!”
李元昊笑着微微颔首,很满意自己小弟的马屁,不过他看了一眼一言未发的王仇,又问道:“王爱卿,你一直一来不是很热心攻打宋国么?今个机会到了为何沉默不语呢?难道你不看好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