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也有不少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与宋庠观点一致。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管他现不现实,反正先要抓住机会表现一把。
甚至,还有些比较二的家伙,在这样的场合还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暗示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问题,只要你乖乖听我们的话,黄河根本就不是个事。
对于这些货色,赵祯当然是无视之,他又向躲在后面的贾宪问道:“贾宪,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学生刚从南边来,仅在船上见过黄河水的样子,也未曾关注过,不知道黄河为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学生见过长江,相较黄河,长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长江却是清澈的。学生虽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相信,只要能够遍访两河,找出差异,想必结果不远矣!”贾宪一板一眼地说道。
他的说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来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端的办法呢?读古籍,找真相,这才是我辈之人该做的事嘛!
总之在这一刻,因为这个低端的家伙混入自己这群高端的人,让大家感觉很不爽!
赵祯听完众人的观点,又观摩了大家的反应,未对众人的答案作出评价,只是默默地在名册上面做了些记号,这才抬头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朕再问你们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条连接京城与成都府的大道,为了修建这条大道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为一些大山的阻隔,不仅路途变得更远,而且道路弯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道路变得更加宽阔笔直,那么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便是‘逢山钻洞,遇水搭桥’。
朕就想让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天之骄子,想出一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够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峡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钻洞,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山两边同时开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够保证山两边挖的洞能够吻合?”
这个问题几乎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不是大家读书不努力,这尼玛谁叫圣贤书上没有写呢!难道让大家拿竹竿去捅么?
哪怕因为赵祯这一搅合,历史上天圣初年好几届的状元都跑来扎堆,包括宋庠,王尧臣、王拱辰(都是开封附近的,可见在家在首都就是好处多多哇)在内的诸多大才,都对此问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那么一两个名不经传的家伙出来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会,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这不过就是三角形的运用而已。由于寒门学子的底子确实比那些豪门大户的读书人要差,故而,会试前一百三十名就他们两个代表。
值得一提是,这两人在之后还一起合作发明了测距仪,更是被曾公亮给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两还在战战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脸上,看到赵祯赵祯朝他两颔首,才把那颗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接着,赵祯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诸位都饱读诗书的菁菁学子,朕想问你们,如何解决我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问题还不简单,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圣人多有言,天子圣德无亏,天下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矣!”
这货尼玛胆子真大,当着皇帝的面还敢这么直接,赵祯立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个大大红叉:“下一个!”
这下出来这个就眼力见强多了,起码他就不会那么直接:“启禀皇上,学生以为现在我朝还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无非两大原因。一来天气不好,导致粮食减产;二来也可能是百姓们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惫懒所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再教导百姓勤耕细作,学生以为如此便无大虑矣!”
虽然说了一堆废话,但总算是比刚才那个好听得多,赵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说得还行,还有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么?”
具体一点?这个问题似乎不关咱们这些天之骄子的事情吧!那不是那些泥腿子干的事么!也不知道当今圣上哪根筋搭错了,好好的一个殿试,尽问些乱七八糟问题,搞得人家一点准备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主动回答,赵祯只好一个个点名了,按照会试成绩,赵祯第一个就点到了宋庠。
宋庠这人做学问确实很能干,或者说是他们家遗传比较,他弟弟宋祁成绩也不赖,两弟兄都在此次进士之列,但要问他农事方面的问题,他也只能够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至于具体的细节……
一路问下来,赵祯并没有听到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就算有些个人干过农活,也没有总结出什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反正皇上说了不点状元,那还费那么脑子干啥玩意。
“贾宪,你可有什么想法?”赵祯无奈,只好找这个一直在基层干活的人出来问话。
“回皇上,学生对农事方面也知之甚少,只是前些年在金陵的时候,见过皇后娘娘创建的养殖中心,到目前为,那里培养出了数千头牛,金陵周边几乎都用上了耕牛,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学生想,是否可以在我朝各个地方都开办一个类似的养殖场,培育更多耕牛来代替人力呢!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这个答案严格来说并不算合格,但却给赵祯提了个醒:“此话深合朕意,待皇后的养殖中心培养出足够的人,朕便下令在各路开办养殖场,大肆培育耕牛及其他家畜,一来解决耕牛稀缺的问题,二来也引导百姓更好地养殖家畜,改善生活条件。
今天的殿试也就到此为止,虽然朕不会点状元,但三甲还是要分出来的,经过朕认真考虑,一甲取士十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取士三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取士一百人,赐同进士出身。本次科举‘常科’共取士一百三十人,也就是在座的诸位,稍后还会选拔若干‘制科’进士,皆赐同进士出身。
朕看得出来,你们有的人很开心,以为朕今年取士如此之多,实乃幸事耳!可是朕要告诉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朕之所以选出这么多人,是因为朕担心过不了多久你们当中就有不少人会被革去功名,而且永不录用。怎么样,听了朕这番话,你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吧!
朕就是要告诉你们,不要以为科举考完就万事大吉,你们读圣贤书,学做圣贤人,理当学以致用,报效朝廷,遗福万民!如果在今后,朕发现你们当中有人违背法纪不自律者,一律革去功名。在此,朕要告诫诸位,如果你们还把文人狎妓寻花问柳当作风流韵事的话,你们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朕直接给你们除名,免得到时候顶着我朝进士头衔出去丢人现眼。”
赵祯挨个看了一遍,出了好些个脸红的,就没一个站出来的,想想也是,这时候站出来,那不是傻么!
“看来你们都是还是挺在意这个进士头衔的,那就请你们以后好自为之。虽然今天朕不点状元,但是这个状元不是没有,只不过要三年之后才会评选出来,朕希望你们三年之后还能够齐聚这里。至于这个状元的评选资格,朕是这样想的,在这三年里面,朕会派你们到各个部门去当差,三年后根据你们的表现评选三甲前三名。
接下来,大家听好了,朕现在开始安排任务。一甲者中,贾宪可以回金陵协助参与我朝金融体系筹建工作,朕命你为经济使,归户部管辖,全权负责此事。其余一甲者,皆入翰林侍读,参与我朝律法编修。二甲者,先入皇家学院师范班进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后即可启程前往各路所开设的学院,负责文科教学,与诸位一同前往的还有皇家学院培养出来的理科老师,今后文科与理科并列为我大宋国学,望尔等齐心协力,开创美好纪元。三甲者,同样先入皇家学院农事班进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后分赴各路,挂职各路经略使衙门,负责各路农业技能推广。诸位都听清楚了么?”
“回皇上,学生听清楚了!”虽然这个结果让大家都很不开心,但是皇帝话还是得答应,大不了在苦三年,这么多年的都熬过来了,可不能因小失大。
“朕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如果你们当中有人知道朕问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随时可以上奏折,已经查实,朕会破格提拔为本届状元!
嘿嘿……你们听了是不是很高兴,是不是打算回去就狂啃书本,若果诸位是这么想的,那朕真是有点为你们感到悲哀!
诸位自小便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也有许多真理是书上没有的。朕听你们平日喜欢喊些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口号,如果你们只知道读圣贤书,而不动脑子去发现新鲜事物,那朕只能说你们修身齐家勉强可以,治国平天下你们还是不要想了。就凭朕刚才问你们的题,朕就敢保证圣贤书上没有,人家圣贤又没有经历这些事情,总不能什么都希望先贤给出答案。社会是进步的,人类是发展的,事物是变化的,朕希望你们能够真正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谢皇上教诲!”
“小顺子,带他们下去安排吧!”
“是,皇上!”小顺子低声应道,带着一百三十号人离开了大殿。
好不容易等着这些考生离开,憋了许久的大臣们都纷纷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为了在考生面前给皇上留点面子,这会他们就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但是赵祯今天不想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晏殊带头站出来还没开口,赵祯便先说道:“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知道诸位想说什么,如果诸位也能够回答朕刚才的三个问题,那么就请畅所欲言吧!”
晏殊墨迹了一会,还是回答了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人同样也不想在这样的场合下露底,谁都不想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不行。
随后,赵祯便又开始了“制科”考试,这个就要简单的多,就好比选拔特长生一样,基础知识达标就行,关键是这个特长一定要长。结果也不甚理想,这年头的特长大多都是琴棋书画,赵祯恰恰对这些没多大兴趣。
到头来,反而是一个跛子给了他一点惊喜。
甚至,还有些比较二的家伙,在这样的场合还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暗示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问题,只要你乖乖听我们的话,黄河根本就不是个事。
对于这些货色,赵祯当然是无视之,他又向躲在后面的贾宪问道:“贾宪,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学生刚从南边来,仅在船上见过黄河水的样子,也未曾关注过,不知道黄河为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学生见过长江,相较黄河,长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长江却是清澈的。学生虽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相信,只要能够遍访两河,找出差异,想必结果不远矣!”贾宪一板一眼地说道。
他的说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来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端的办法呢?读古籍,找真相,这才是我辈之人该做的事嘛!
总之在这一刻,因为这个低端的家伙混入自己这群高端的人,让大家感觉很不爽!
赵祯听完众人的观点,又观摩了大家的反应,未对众人的答案作出评价,只是默默地在名册上面做了些记号,这才抬头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朕再问你们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条连接京城与成都府的大道,为了修建这条大道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为一些大山的阻隔,不仅路途变得更远,而且道路弯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道路变得更加宽阔笔直,那么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便是‘逢山钻洞,遇水搭桥’。
朕就想让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天之骄子,想出一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够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峡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钻洞,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山两边同时开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够保证山两边挖的洞能够吻合?”
这个问题几乎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不是大家读书不努力,这尼玛谁叫圣贤书上没有写呢!难道让大家拿竹竿去捅么?
哪怕因为赵祯这一搅合,历史上天圣初年好几届的状元都跑来扎堆,包括宋庠,王尧臣、王拱辰(都是开封附近的,可见在家在首都就是好处多多哇)在内的诸多大才,都对此问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那么一两个名不经传的家伙出来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会,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这不过就是三角形的运用而已。由于寒门学子的底子确实比那些豪门大户的读书人要差,故而,会试前一百三十名就他们两个代表。
值得一提是,这两人在之后还一起合作发明了测距仪,更是被曾公亮给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两还在战战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脸上,看到赵祯赵祯朝他两颔首,才把那颗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接着,赵祯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诸位都饱读诗书的菁菁学子,朕想问你们,如何解决我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问题还不简单,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圣人多有言,天子圣德无亏,天下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矣!”
这货尼玛胆子真大,当着皇帝的面还敢这么直接,赵祯立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个大大红叉:“下一个!”
这下出来这个就眼力见强多了,起码他就不会那么直接:“启禀皇上,学生以为现在我朝还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无非两大原因。一来天气不好,导致粮食减产;二来也可能是百姓们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惫懒所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再教导百姓勤耕细作,学生以为如此便无大虑矣!”
虽然说了一堆废话,但总算是比刚才那个好听得多,赵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说得还行,还有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么?”
具体一点?这个问题似乎不关咱们这些天之骄子的事情吧!那不是那些泥腿子干的事么!也不知道当今圣上哪根筋搭错了,好好的一个殿试,尽问些乱七八糟问题,搞得人家一点准备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主动回答,赵祯只好一个个点名了,按照会试成绩,赵祯第一个就点到了宋庠。
宋庠这人做学问确实很能干,或者说是他们家遗传比较,他弟弟宋祁成绩也不赖,两弟兄都在此次进士之列,但要问他农事方面的问题,他也只能够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至于具体的细节……
一路问下来,赵祯并没有听到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就算有些个人干过农活,也没有总结出什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反正皇上说了不点状元,那还费那么脑子干啥玩意。
“贾宪,你可有什么想法?”赵祯无奈,只好找这个一直在基层干活的人出来问话。
“回皇上,学生对农事方面也知之甚少,只是前些年在金陵的时候,见过皇后娘娘创建的养殖中心,到目前为,那里培养出了数千头牛,金陵周边几乎都用上了耕牛,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学生想,是否可以在我朝各个地方都开办一个类似的养殖场,培育更多耕牛来代替人力呢!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这个答案严格来说并不算合格,但却给赵祯提了个醒:“此话深合朕意,待皇后的养殖中心培养出足够的人,朕便下令在各路开办养殖场,大肆培育耕牛及其他家畜,一来解决耕牛稀缺的问题,二来也引导百姓更好地养殖家畜,改善生活条件。
今天的殿试也就到此为止,虽然朕不会点状元,但三甲还是要分出来的,经过朕认真考虑,一甲取士十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取士三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取士一百人,赐同进士出身。本次科举‘常科’共取士一百三十人,也就是在座的诸位,稍后还会选拔若干‘制科’进士,皆赐同进士出身。
朕看得出来,你们有的人很开心,以为朕今年取士如此之多,实乃幸事耳!可是朕要告诉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朕之所以选出这么多人,是因为朕担心过不了多久你们当中就有不少人会被革去功名,而且永不录用。怎么样,听了朕这番话,你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吧!
朕就是要告诉你们,不要以为科举考完就万事大吉,你们读圣贤书,学做圣贤人,理当学以致用,报效朝廷,遗福万民!如果在今后,朕发现你们当中有人违背法纪不自律者,一律革去功名。在此,朕要告诫诸位,如果你们还把文人狎妓寻花问柳当作风流韵事的话,你们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朕直接给你们除名,免得到时候顶着我朝进士头衔出去丢人现眼。”
赵祯挨个看了一遍,出了好些个脸红的,就没一个站出来的,想想也是,这时候站出来,那不是傻么!
“看来你们都是还是挺在意这个进士头衔的,那就请你们以后好自为之。虽然今天朕不点状元,但是这个状元不是没有,只不过要三年之后才会评选出来,朕希望你们三年之后还能够齐聚这里。至于这个状元的评选资格,朕是这样想的,在这三年里面,朕会派你们到各个部门去当差,三年后根据你们的表现评选三甲前三名。
接下来,大家听好了,朕现在开始安排任务。一甲者中,贾宪可以回金陵协助参与我朝金融体系筹建工作,朕命你为经济使,归户部管辖,全权负责此事。其余一甲者,皆入翰林侍读,参与我朝律法编修。二甲者,先入皇家学院师范班进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后即可启程前往各路所开设的学院,负责文科教学,与诸位一同前往的还有皇家学院培养出来的理科老师,今后文科与理科并列为我大宋国学,望尔等齐心协力,开创美好纪元。三甲者,同样先入皇家学院农事班进修半年,合格者半年后分赴各路,挂职各路经略使衙门,负责各路农业技能推广。诸位都听清楚了么?”
“回皇上,学生听清楚了!”虽然这个结果让大家都很不开心,但是皇帝话还是得答应,大不了在苦三年,这么多年的都熬过来了,可不能因小失大。
“朕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如果你们当中有人知道朕问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随时可以上奏折,已经查实,朕会破格提拔为本届状元!
嘿嘿……你们听了是不是很高兴,是不是打算回去就狂啃书本,若果诸位是这么想的,那朕真是有点为你们感到悲哀!
诸位自小便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也有许多真理是书上没有的。朕听你们平日喜欢喊些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口号,如果你们只知道读圣贤书,而不动脑子去发现新鲜事物,那朕只能说你们修身齐家勉强可以,治国平天下你们还是不要想了。就凭朕刚才问你们的题,朕就敢保证圣贤书上没有,人家圣贤又没有经历这些事情,总不能什么都希望先贤给出答案。社会是进步的,人类是发展的,事物是变化的,朕希望你们能够真正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谢皇上教诲!”
“小顺子,带他们下去安排吧!”
“是,皇上!”小顺子低声应道,带着一百三十号人离开了大殿。
好不容易等着这些考生离开,憋了许久的大臣们都纷纷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为了在考生面前给皇上留点面子,这会他们就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但是赵祯今天不想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晏殊带头站出来还没开口,赵祯便先说道:“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知道诸位想说什么,如果诸位也能够回答朕刚才的三个问题,那么就请畅所欲言吧!”
晏殊墨迹了一会,还是回答了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人同样也不想在这样的场合下露底,谁都不想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不行。
随后,赵祯便又开始了“制科”考试,这个就要简单的多,就好比选拔特长生一样,基础知识达标就行,关键是这个特长一定要长。结果也不甚理想,这年头的特长大多都是琴棋书画,赵祯恰恰对这些没多大兴趣。
到头来,反而是一个跛子给了他一点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