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宵之后,老钱把村里的里长以及一些乡绅请到了家中。

    自老钱说了北方的灾情后,钱进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他让村里的老人仔细回忆观海城这十几年来的天气,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后来,他又去城里拜会了几位走南闯北的行商,详细了解北方的天气变化。

    这十几年来,陈国是每隔个三五年便闹一次天灾,不是冰雪就是旱灾,要不就是洪涝,与小冰期的特征极为符合。

    陈国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还好说,一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导致作物减产。寻常百姓家里是没多少余粮的,若是断了收成,便会变成流民,更有甚者便会揭竿而起,从而演变成农民起义。

    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动荡都跟小冰期有关,如汉末的黄巢起义,三国争霸时代,明清时代。因为小冰期持续时间很长,待几十上百年过去,老百姓已经十不存一了。

    观海城虽位于陈国南端,受的气候影响较小,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钱进请父亲出面召集里长和村里的乡绅商议修筑炮台的事。

    堂屋内,里长听了老钱的提议之后,只是一个劲的抽着旱烟。里长七十多岁,在村里面德高望重,又管着村里面代收钱粮税赋之事,说句话村里面的乡亲都认。钱进与里长都姓钱,算是同宗,平时管他叫爷爷。

    此时,里长已经抽了几杆子旱烟了。钱进见他还不表态,便起身走到他跟前说道:“爷爷,修炮台是为了村里的安全着想。您如果觉得不妥,大可以说出来一起商量啊。”

    里长轻笑了一下,手拿着烟锅在凳脚上磕了磕,说道:“钱相公,你这么做肯定有你的道理。只是,修炮楼要对付谁?连个人影都没见,你要我怎么去跟乡亲们说这事?”

    “爷爷,前几个月红夷不是都打到观海城了,谁知道他们今年会不会又来一次啊。”钱进不敢跟他们说小冰期的事,说了也白说,以他们的认知根本不会理解。

    里长指了指观海城那个方向,笑道:“那不是还有观海卫吗?”

    旁边老钱听了这句话脸色有些难看。观海卫的战力如何,钱进心里清楚,只是他也要顾及一下老爹的面子,便说道:“虽然有观海卫,但是周边村落这么多,到时候恐怕也难以顾及。”

    里长听了不作声,从怀里寻摸出旱烟袋又装了一锅烟点上,屋子里弥漫着旱烟的辛辣味道。旁边那些乡绅也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摆在桌上的瓜果之物却没少吃。

    钱进看着这些人长叹了一口气。

    本来他是打算拿一部分银子出来,这些乡绅再出一部分钱粮和劳力,这修炮楼的事就成了。看那些乡绅的德性,倒像是自己求着他们一样。他真想丢下这事图个清静,奈何都是些乡里乡亲的,若是哪天真被敌寇杀到家门口,他也于心不忍。

    里长翘着个二郎腿,手端着烟杆猛吸了几口旱烟,直到那烟锅里的烟丝燃烧殆尽。他将烟锅里面的烟灰磕掉,将烟杆别入腰间,似乎准备起身离开。

    良久之后,他又重新翘起二郎腿,问道:“就算你修了炮台,如果来了大股的匪寇,你以为我们村子里面这一百多户人家靠这炮台就能挡住吗?”

    钱进一听这事还有戏,便喜道:“爷爷,村子里面不会来大股的匪寇。”

    “你就这么笃定?”

    “大股的匪寇主要以城市为目标。旁边有个观海城,比我们村里有钱人多了去了。他们到我们这村里来图啥?咱们只要防住小股流寇就行了。”

    里长听完,又是沉默不语。

    钱进见他犹犹豫豫的便有些火大,便踱至堂中沉声说道:“本秀才之所以提议修炮楼,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村里面这么多乡亲,从小对我多有照顾。万一有寇来犯,烧我们的房子,杀我们的村民,侮辱我们的姊妹,那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里长被他这番话说得一张老脸有点挂不住。他讪笑了一下,说道:“老朽又何尝不知道这修炮楼是为了村里好,只是乡民平时都要种田,县里面有时还会抽调一些民力。最关键的是……这动土动工都需要钱银啊。”

    钱进心里笑了一下,原来里长发愁的是银子,便说道:“银两的事您不用太操心。上次打捞战舰有一些收获,我这边先出400两银子用着,不够到时候再商量。爷爷若同意修建炮楼,就帮忙说服乡亲们出工就行了。”

    里长一听有钱顿时放下心来,笑眯眯的说道:“人手的事好解决。村子里面一百多户人家,上工的时候一户出一两个壮劳力不就行了?”

    “那就这么定了。”

    钱进从怀里掏出两张布帛,上面画了两张草图。

    第一张图画的是三座炮楼分布图。第二张图则是每座炮楼的建筑格局。每座炮楼分三层:最底下一层用于藏人;第二层是露天的,可架火炮,边缘布置有垛墙、射击孔、炮孔;第三层则是一个阁楼,用于存放火器等物。

    按照这样的布局,一旦有寇来犯,村民可以就近找到炮楼躲避,二楼的乡勇可以发炮阻敌,三座炮楼之间还可以相互支援。

    里长和众乡绅看得啧啧称奇。老钱也很意外,心说自己儿子啥时候学了这些。

    ……

    开春的时候,观海城的冰雪终于全化了。城里的柳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枝桠,似乎寒冬从未来过。

    杨应和走了,为了他心中的道去了北方。他把一屋子的书全部留给了钱进,包括《新格物学》的手稿和有一封信,还有那张《大陈混一图》。

    信中,杨应和对陈国现在的政治格局作了一番简要分析,大意便是:皇帝刚刚登基,与朝中大臣尤其是首辅的关系处于蜜月期,陈国官场上会比较平和。后面又零零碎碎的写了很多,多是家长里短的事。最后,杨应和对那锅牛肉火锅念念不忘,信中居然有一大段都是在说火锅如何味美。

    钱进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一下。杨应和是个温情之人,在钱进面前从来不端架子。一直以来,他们两个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虽然早知道杨应和会北行,但分别真的来临之时,他心中还是有几分伤感。

    几天后,他寻了个机会将炮楼之事知会了李德茂一声,也算备个案。

    李德茂听了之后也没太反对,毕竟有尼德兰战舰炮击月港炮台的事在前,村里面加强一下安防也情有可原,只是提醒他别让有心人构陷罪名。

    钱进听了连忙道谢。

    李德茂又提醒他秋闱在即,切莫耽误,以免让徐布政和文提司失望。

    …………

    四月,国丧已过。

    村民们刚刚种完早稻,炮楼便正式动工了。

    村里面有现成的工匠,只是上好的麻石需要去邻县采购,得多花些力气。钱进将400两银子交给里长居中调度,相关的用工、采买以及其他用度入账即可。

    中间史华德来了卧牛村一趟,说联系购买火-药的事谈妥了,总共只能买三百斤火-药。估计这也是看在史华德的面子上,毕竟火-药是战略物资,有钱也难买到。

    钱进心想三百斤暂时够用了。有了这些火炮,村里面那些火枪和子母铳便不再是摆设。价钱也不贵,只要50两银子。将银两付清后,钱进又让村里的人运回去妥善保管。自此,他终于放下一块心事。

    离秋闱越来越近了,钱进回县学安心备考。

章节目录

天工柱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猴神大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八章 议修炮楼-国匠天工江阴,天工柱国,笔趣阁并收藏天工柱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