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三)
一个漫长的秋天有无数个瞬间,就在这无数个瞬间中的一个片段里,蒙古人胡和鲁——北平天行商号老板陈天行和燕王朱棣在辽东做了一笔特别的交易。这个交易是如此之诡秘,以至于后来所有当事人都有意无意避免提及此事,偶尔有好奇者刨根问底,被问到的人或者有意忘记,或者含混其词,或者信口雌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老去,所有一切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瞬间中,永无真相。
辽东的一切当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御书房,一个人站在远离玻璃窗的角落向皇帝汇报,“禀万岁,据臣的属下回报,蒙古人陈天行十天前去了辽东燕王军中,和燕王在中军帐里聊了一个下午,当时只有徐增寿大人和张正心大人在场。他们好像达成了什么交易,锦衣卫回报时,燕王给陛下也写了折子,估计最迟在近两天内就能送到京城”。
此人已经习惯了躲藏在阴影里,面孔模糊不清,声音听起来也有种怪怪的味道。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愣,陈天行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安排在武安国身边的锦衣卫上月汇报此人曾经在路上和武安国密谈,朱元璋已经吩咐各地锦衣卫严查此人背景。根据各地反馈回的情报来看,此人是个落魄的蒙古贵族,在北平、河北一带开着几家商号。但是光从表面现象很难推测此人是否和北方势力勾结,毕竟那是他的族人,血浓于水。
背着手在御书房中踱了几步,朱元璋压下心中的烦躁,低声问:“燕王有异动吗?你可知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
“没有”,告密者在朱元璋的逼视下向轻轻后退,整个身子几乎都陷进墙角中,“燕王和整个震北军还是老样子,调动兵马准备在入冬前一举击溃金山部,然后迅速向漠南蒙古诸部背后插进。他们的交易应该与国无害,徐大人在和陈天行会面前还整日忧心忡忡,会面后状态好了很多,据他的贴身侍卫说他当晚曾经自斟自饮,把酒庆贺。好像有绝对的把握拿下整个金山部一般”。
“好了,你退下去吧,有事情随时汇报,无论白天晚上”,朱元璋回过头来,吩咐此人退下,临到门口又把他叫住,补充道:“赏这次办事有功人员每人五百两钞。着他们认真些,别总是弄这没些头没尾的勾当”。
“是”,告密者弯着腰,倒退着出了房门。几乎垂到地面上的头掩住了他惊诧的表情。因为在最后那一瞬间,这平时在锦衣卫指挥使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皇帝的脸上,他不小心看到了一丝奇怪的温柔,带着些悲凉,带着些无奈。
“陈天行,陈天行,胡和鲁,金山部,到底是不是你的家族,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御书房内朱元璋双眼望向北方的天空,眼角,竟隐隐闪烁有泪光。
也许在冥冥中真的有命运,世人不过是其手中的皮偶,刹那繁华,也不过是一场操纵于他手上的演出,总是在精彩时刻,曲终人散。总是在最美丽十分,灯火熄灭。当年我不过是个莽撞少年,却让你的长发牵动所有视线,如今我已经拥有了整个天地,这片天地之间,却已经没有了你。
十多天前,陈天行终于赶到了燕王的队伍附近,凭借武安国的亲笔信,朱棣在当天晚上就召见了他。虽然早有心里准备,震北军处理事情的速度还是快得让陈天行感到难以置信。走遍西域和中原,仅仅在燕王麾下有这样的办事效率,整个震北军运转得如一部机器般协调,稳定。这更加让他相信了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横下心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军帐不大,支撑帐篷的骨架应该由钢管和螺栓拧接而成,蒙帐篷的材料和蒙古包一样采用了厚厚的毡子。在这昼夜温差极大的草原上,长生天会告诉人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容易生存,无论是蒙古人、汉人和女直人,他们都会屈从于老天的安排。
“见过燕王殿下,金山部那颜胡和鲁有要事相禀”。被搜检过没有挟带利器后,随侍卫旅长张正心走进大帐的陈天行大声自报家门,上身微曲,施了个标准的蒙古礼。
帐子中的卫士们立刻把手伸向了腰间,中原和蒙古战争已经进行了好个月,此人还敢在震北军中自认是蒙古那颜,胆子端的不小。
“免礼,说吧”,燕王朱棣不动声色。
陈天行抬起头四下扫了一遍,给紧张的卫士们一个笑脸,不卑不亢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燕王殿下斟灼”。
朱棣挥挥手,让左右退下去。正在帐中的徐增寿疑惑地看了陈天行一眼,和张正心一同帐外走向帐外。
“增寿,正心,你们留下,我们三个人一起听他有什么说辞”。朱棣把走到门口的张正心和徐增寿叫住。辽东太大,震北军将领平时都分散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中,一直侍奉在朱棣身边高级将领,只有参谋长徐增寿、近卫旅长张正心二人。经历辽东战争的实战检验,震北军编制稳定在三三制上,与武安国最初设想稍有不同的是,朱棣经和部下讨论,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近卫旅。张正心是这个旅的旅长。近卫旅除了负责燕王安全外,在战争时还要承担预备队的任务。
二人停住脚步,转身走了回来。张正心看了看陈天行,快步来到大帐中间的桌子旁拉起布幔盖住摆在上面的地图。
如此不友好的动作傻子才会看不出其中包含的敌对意味,陈天行又笑了笑,淡淡地说:“这位兄弟不必如此小心,一张地图而已,左右不了战局。我刚才一眼扫去,早就看清楚了,你现在收起哪里还来得及。再说,难道还有谁能比我们蒙古人更清楚脚下这片土地吗”!。
朱棣和徐增寿故意把地图摆在桌面上,本来就有示威之意。张正心不知道,所以才会一边在心里抱怨二人大意一边去盖地图。现在听陈天行这么说,反而显得自己一方小气了,干脆掀开布幔,邀请陈天行一同坐到大圆桌旁。
“那胡和鲁将军如何看本王摆在地图上这两颗子呢”?朱棣从身边的小盒子中拿出两个红星,用针别在地图上。那个位置是震北军建造的卫青堡和去病堡,规模极大,俨然若一个小城市。从那里到金山部过冬地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高山大河阻挡。
“纸上谈兵而已,殿下至少还有六、七颗子在手里握着吧”?陈天行笑了笑,喝了口茶,把不小心喝进嘴里的茶叶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依旧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燕王殿下,中原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震北军都在你手里,但金山部如何安排防御的您知道吗”?
“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保证金山部不到后年”。朱棣也笑了笑,仿佛是和好友下一盘棋般,把手中的红星星随意地一个接一个用连在其背后的针插到地图上,渐渐连成一条曲线。这两年的堡垒战术非常有效果,金山部在层层堡垒的逼迫下只能不断后退,游荡在草原深处的苏策宇如同一个野狼一般在各部附近窥探,只要各部稍有松懈,苏策宇的马队肯定呼啸而至。劫掠一番,然后飞奔而去,赶来救援的蒙古勇士只能望尘兴叹。按燕王判断,这样打下去,用不了两年,金山部就会穷死、饿死在草原上。
陈天行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地等着燕王把地图插满,用手一指地图北部的位置,轻声问道:“敢问燕王殿下,这样步步为营地推进,震北军有那么多的兵吗”?
“震北军没有”,朱棣回答得非常老实,“但是中原有,不知到时候金山部是否有那么多好汉能和我们碰上一碰”。
金山部这两三年来,一直采用游而不击的方式和震北军兜圈子,损耗极大。但震北军也抓不着他的主力,双方一直维持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明知对方过来是想谈判,朱棣语调中依然难免流露出对金山部怯战的讥讽。我最大的本钱是有整个中原作为后盾,而金山部却消耗一天小一天,你不着急,我更不着急。
“燕王殿下错矣,我金山诸部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我们自然向哪里迁移。两军列阵对垒,那是你们中原人的打法,草原上没有这种阵而后战的规矩。至于有没有那么多好汉,不瞒燕王殿下,蒙古的牛羊在迁徙途中能产崽,蒙古的女人在马背上也能生孩子,长生天下奔跑的鹿、狍子、野兔、沙鸡,是蒙古人取之不尽的口粮。我们生于草原,老于草原,生生不息。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勇士。况且草原这么大,我们向西迁移二百年,二百年后再随水草迁移回来,不过几个轮回而已。敢问燕王能保证四百年之后中原依然可以战胜我们吗。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后依然是五胡乱华之世。李靖和侯君集把突厥人赶进了大漠,唐后契丹、女真、党项和我蒙古相继崛起。我们忽必烈大汗杀入中原,血流漂杵,也不过是八十年的基业。从古到今,北方牧人什么时候真正占据过中原,中原百姓什么时候又曾真正占据过漠北。大家打来打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欢喜。现在燕王扫荡辽东,踏平草原,把金山部赶尽杀绝,也不过是在给别的部落崛起开路而已”。
陈天行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品茶水去了。在中原呆久了,喝茶的口味道也刁了,再也不习惯黑心商人运到北方的劣质茶叶,这种江南地道的“吓煞人香”才对他的口味。大帐中一片宁静,朱棣、徐增寿、张正心都在年少气盛时代,封狼居胥是很多少年人的梦想,至于封完了狼居胥后如何,大家考虑得的确不算很多,目前最有效果的办法是移民。辽东南部地区可以移民过来,永久占领。辽东北部,恐怕没有汉人能生活得下去。陈天行所说不过给其他部落开路的话,的确有些道理。
见众人半晌无话,陈天行喝够了水,又追加了一句,“况且燕王殿下,您真的还有那么多弹药吗”?
蒙古人炸掉北平火药厂这一手玩得的确漂亮,虽然陈星已经奉旨戴罪立功,到天津去建新的火药厂,北平火药厂也在其女儿陈青黛的掌管下恢复了一部分生产。但是,震北军和安东军的补给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基本上都是凭借库存支撑。北平和京城紧急生产出来的弹药供应最前线的璞英、蓝玉和冯胜都很勉强。
“你以为这次炸了我们的火药厂,劫走了李先生就占了便宜吗,不,你错了,陈老板,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李先生当年宁可被打死都不肯与你们合作,难道现在老了反而会任凭你们摆布吗!你炸了北平的火药厂,我们有钱,有人,再建十个也不成问题。你们炸得过来吗?况且没有弹药,我们中原的汉子在马背上也未必输给你们蒙古人,只是我中原人不像你们蒙古人那么野蛮,把对方的老弱妇孺全部杀掉,否则,就凭震北军,足够让你们蒙古人永远翻不过身来”!听到陈天行提起火药,张正心再也按不住心头怒火,腾地站立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怒斥。李善平是他的启蒙恩师,连张正心这个名字都是李善平所赠,有武安国的信,他不能将此人怎样,但也不能容忍此人在震北军的中军帐内大放厥词。
“小哥好大的火气,千万别冤枉好人,劫走李先生和炸掉北平火药厂的事情都不是我们金山部干的,我们金山部今年一直打算和燕王殿下讲和,根本不会做这种给自己添麻烦的事。这不过是别人做了,要我们背黑锅而已。陈某千里迢迢找武侯爷要信物,就是怕到了震北军中大家说不清楚。陈某的话大家不信,武侯的话大家总会信吧。况且陈某在中原还有十几个店铺,既然暴露出来,就相当于抵押给大家了。那十几万两的家当,陈某再有钱也不会随便扔掉,你说是不”!陈天行动也不动,友好地对张正心笑了一下,慢慢地解释。眼前这个少年刚及弱冠,已经是燕王麾下的大将,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几年,中原才俊如春雨后的草芽般相继冒出,自己舌战时虽然寸步不让,但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清楚,仅凭人才这一项,草原上的部落已经输了。
“如果是和谈,那颜应该去京城见陛下才是,燕王殿下虽然掌管辽东事务,但也没有擅自决定战和的权力”。徐增寿拍拍张正心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对陈天行说道:“况且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诸部和我大明激战正酣,那颜此时来和谈,不知是奉了谁的命令”?
这两句话一下子把议题扯到正事上,对方如果还不托出底盘,那么接下来肯定要下逐客令。徐增寿的话说得很明白,要和谈,尽管找朱元璋去谈,震北军只管战,不管和。金山部也只是蒙古诸部中的一小部分,木华黎的子孙代表不了蒙古诸部,他们的死活黄金家族也未必放在心上。
从进帐那一刻,这个不大说话的年青人就吸引了陈天行的注意力。从行为上判断,此人在震北军中应该是除了燕王之外第二号决策人物,不敢怠慢,陈天行赔着笑脸解释:“我仅仅代表我们金山部来议和,不,可以说是和燕王殿下做一笔交易,刚才,不过是在分析彼此的筹码,也好漫天要价,着地还钱不是”?
“漫天要价,着地还钱,陈兄真是个生意人,这么回说笑话”。徐增寿也打个哈哈,避开刚才剑拔弩张的僵局。既然武安国的信中说此人没有恶意,那不妨听他把话说完。
看众人脸色有所缓和,陈天行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但尽量让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说道:“我金山部三十万众准备脱离其他蒙古各部,内附中原,请燕王殿下接纳”。
“内附”!这句话如晴天霹雳一样,让所有人呆在当场。震北军辛苦准备了两年,即将对金山部发出致命一击之前,先是被陈天行当头泼了几盆冷水,接着又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了脑袋。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陈天行把这件事说成了交易,金山部肯定要求大明给予足够的回报。这是笔天大的交易,朱棣不用再看地图就知道其内在价值……金山部本来也应该属于漠东南蒙古的一部分,因为他势力过于庞大,人们才习惯以其老巢金山名之。越过金山部领地,没有其在身后断绝物资通道的威胁,震北军可以直接插到蒙古人身后,以翁牛特、乌齐叶特为主的漠南蒙古诸部的老巢届时将毫无屏障地暴露在震北军面前。整个明蒙战局可在和议达成的瞬间决定胜负,届时,失去了东北屏障的漠南蒙古将第一个成为交易的牺牲品,东线大宁之围一战能解,璞英和张翼的部众反而成了吊住捏怯来嘴巴的鱼钩,让他吐不出来,吞不下去,只能眼看着震北军和安东军前来收线。北路,苏策宇的马队可以直奔北和林,端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老巢。说不定李善平都有生还的希望。这个馅饼实在太大了,大得超过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金山部有什么要求,你先说出来,我看能否做主”。朱棣稳了稳心神,尽量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对燕王来说,应该是一笔大买卖,对我们金山诸部来说,也涉及到整个部落的命运”。陈天行欣赏朱棣的稳健,只有不贸然答应接纳金山部,才更有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以往和汉人做生意的经验告诉他,胸脯拍得啪啪响的人,往往是最不遵守承诺的人。
“首先,我们金山部要求迁移回辽阳、开元一带,辽河以南你们汉人聚居的地方,我们不去,辽河以北,开元、泰宁这些已经被你们占据的地方一直到捕鱼儿海,我们世代居住的牧场得依然允许我们金山部自由放牧。作为回报,金山诸部归附大明管辖,我们和女直诸部一样,共同奉大明皇帝为天可汗。大明可以在这些地方建造城堡和商栈,但不能向金山部收税”。陈天行唯恐对方听不清楚,一字一顿。张正心取来纸笔,一字字记录。
第一条其实是辽东战役中,朱棣与女直人和议的翻版,没什么改动,所以朱棣当即拍板,答应停战后上本给朱元璋,尽力促成此事。
“第二,也和女直诸部一样,各部所辖之地,皆为大明领土,大明可派遣官吏,管理在金山部走动的其他各族百姓,但不得插手金山部内部事务。如果双方百姓冲突,金山部蒙古人打死了其他各族,我们会交出一个凶手。其他各族百姓打死了金山部蒙古人,也要一对一抵命。谁也不能欺负谁。其他律法条款参照此款,对等制订,双方要立碑为证,永不反悔。作为回报,金山部永远向大明其他部族百姓敞开,大明商人可以随意来做生意,开工厂,金山部负责这些人的安全和财物不受不法之徒抢掠。”
徐增寿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大明百姓随时来金山部地做生意,其实相当于永远互市,表面上金山部付出了一些,实际上金山部赚了个大便宜,这个陈天行,肚子里全是生意经。但即使这样,也没脱离和女直诸部的合约范畴,答应下来没有什么争议。双方就细节又说了几句,着落张正心记好,约定在皇帝批准后再仔细敲定其中具体细节。
“你们金山部的各级官吏任命后必须上报朝廷,上报后不得随意撤换更改,朝廷也会给他们发俸禄”。朱棣淡淡地补充了一句,措词尽量在对方可接受范围内。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条,大明必须给予金山部各级官吏不低于原来在大元为官时的位置和封爵,我金山诸部的勇士除非应原来的头领号令,不奉大明皇帝调遣。亦不得被大明解散”!陈天行尽力会聚目光,望着朱棣的双眼说道。
“不行,这一条父皇不会答应”。朱棣给出了他预料中的答案。
“保留武装,不听调遣,这和原来没有内附的金山部没什么区别啊!陈兄这个价钱要得也太高了,我看金山部既然内附,这勇士们呢,还是让他们回家为好,免得哪个御使抽疯,参上一本,说金山部归附后图谋不轨,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陈天行这个时候来谈归附,明摆着是看准了大明被蒙古偷袭初战不利的当口,以图获取最大的利益。徐增寿想明白其中原委,开始着地还钱。
“我知道燕王殿下不会答应,害怕我金山部恢复实力后会背弃大明,不如这样,和议成功后,我金山部勇士将追随燕王殿下把马刀劈向任何敌人。这样我们金山部等同于我金山部自断退路,自然不会有人怀疑我们会背叛大明”。陈天行提出了自己的退步方案,一旦把战刀举向本族,金山部就彻底被蒙古诸部抛弃,这个代价的确很大。
“我不会让你们自相残杀,否则你麾下的勇士一定死不瞑目,况且真打起来,你们念在同族份上出工不出力,反而影响我方士气”。徐增寿坚持不肯上当。真的带一票蒙古武士在身边,临阵倒戈的滋味谁能受得了,朱棣也轻轻摇头。
“那燕王殿下看这样如何,我再退一步,金山部保留部分武士谨做对付马贼用,数量不低于一万,也不超过大明给的上限。和议成功后,我族武士将对着长生天发誓,世代只奉燕王号令。无论燕王百年后谁被大明封为燕王,金山部勇士永是燕王侍卫,终生不叛,这样如何”?
“这…….”。其中弯子实在太多,朱棣不敢马上答应。
“听了燕王调遣,相当于听了朝廷调遣,这已经是陈某最后能承诺的事,请燕王殿下务必思量金山部现状”!陈天行期盼地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答案,平静的表情掩饰住心脏的狂跳。
“为什么只奉世代燕王的号令,别人怎么不行”?朱棣感到有些奇怪,追问道。陈天行这个条件退得很古怪,不由人不好奇。况且私设部曲罪名甚大,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保证朱元璋一定能答应。
“因为这里边包含着和燕王殿下的一笔交易,殿下不妨听听下一个条件”,陈天行慢慢把话带向最终主题,“第四个条件是,无论将来陈天行对金山诸部说燕王殿下什么,殿下都必须当是一个欺骗下属的谎言,大家打了这么多年,我必须给诸部勇士一个理由。并且燕王要奏请万岁答应在下,永远不得追究。只要答应了这一条,金山部三十万众,四千里江山将俱属大明”!
较量(四)
和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仗,突然有一天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蒙古人,燕王朱棣无法不承认现实的荒诞。派人给陈天行安排了休息之处后,他在中军帐内围着圆桌兜起了圈子。徐增寿和张正心开始还眼巴巴地看着他,等他拍板。后来实在被转得晕了,干脆每人抱了一杯茶,自顾自地品味。至于此时茶的味道,估计谁也品不出。他们也被陈天行的建议吓住了,对方说得没错,这是一笔天大的交易,就看你有没有交易的胆量。
转了一个多小时,朱棣“砰”地把自己摔进张、徐对面的椅子中,抬起头,望着二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道:“你们,看看我长得像蒙古人吗”?
徐增寿看了看朱棣被征尘染得黑里透红的国字脸,笑了,“不像,你比蒙古人好看得多,他们的眼睛都像陈天行那样,我看过总觉得后怕”。
“你呢,正心”,朱棣被徐增寿说得心里舒坦,暂时放过他,揪住低头装喝茶的张正心发问。
“我看也不像,不过殿下也不太像汉人,这种样子我们怀柔说叫赖族”。
“赖族”,徐增寿一口茶水直接喷到了面前的桌子上,差点被呛晕过去。三个人哈哈大笑,在解决不了问题时,说个笑话不失为转移注意力轻松一下的好方法,震北军中悍将常茂最擅长此道,近墨者黑,日子久了,张正心也得了他几分真传。
赖族本是南方的一个族群,元朝时汉人受歧视,很多人就想尽各种方法把给自己贴一点蒙古或色目血统,虽然贴了之后挨得欺负一样多,但心里总认为自己的血统比同伴高贵了那么一点半点,促狭的人便名此辈为“赖族”,取其‘赖个蒙古族’之意。今天陈天行要让朱棣冒充其母为蒙古族,正符合“赖族”条件,张正心如此称之却也不枉。
“我总觉得这不是正道,他金山部愿降就降,不愿意降就战,这么搞算做什么”。等大家笑够了,张正心认真地建议。
“我倒觉得陈天行提的这个交易可行,金山部的贵族们明显不想再打下去了,但是他们又得给部族武士们一个交代,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况且我们现在也没有快速解决掉金山部的把握。只是这样一来,殿下未免……”。徐增寿老成持重,谨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没把话说完,但是谁都明白其中的意思。朱棣对此感触颇深,诸位王爷中,现在以朱棣功劳最大,也最受众人排挤。几个哥哥弟弟们已经不止一次抱怨过朱元璋偏心,把战功全让老四立了。特别是朱元璋下旨“日后开疆拓土战役中,谁打下的土地就作为谁的封地”之后,众位王爷更是把燕王看成了眼中钉,恨不能立刻把他的军队瓜分掉,然后每个人都去横扫天下。他们看不到怀柔城外战到身边只剩下一个护卫的风险,他们眼里只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无限风光。如果朱棣再有一个蒙古族母亲的传闻,更是给其他王爷添了诋毁他的利器。
关于自己的母亲,朱棣早已没有印象。从小他是在马皇后身边被扶养大,和太子朱标如一母所生般亲密,在他自己心目中,马皇就是自己亲生母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众位兄弟们不同。各位兄弟或者像哥哥朱标一样身上满是江南人的斯文,或者像父皇一样带着天生的狠劲。惟独自己,两种风格都有些,并且身高比哥哥弟弟们高出太多,脸型也差别很大,如果是放在平常百姓人家,外人很难相信他们是同一个父亲的兄弟。
小的时候朱棣问过朱元璋他亲生母亲是谁的问题,每当此时,朱元璋或者告诉朱棣其母早丧,或者大发雷霆。宫中的人都会跟着不开心好几天,所以这个话题特别敏感。随着时光流逝,朱棣自己已不想再问,今天陈天行的一笔交易,反倒勾起了他的心事。
“王兄王弟们那里我不在乎,反正太子殿下身体健康,又深得父亲欢心,诸臣敬重,大家无论怎么使劲儿,皇位都非太子哥哥莫属。他们看我碍眼,话题多得是,添这一条算不得什么。这笔交易下来,我们震北军又可以少战死很多兄弟,大宁困局也能早些解开。璞英帐下那个花小子带着辎重都几进几出了,我们还无力去救,问心实在有愧。只是如何给父皇一个交代才是正经,毕竟父皇不点头,我们再折腾也没有用”。犹豫了好半天,朱棣终于做出决定,今年中秋和辽东各部族首领会晤的日子快到了,近期无论从军火上和时间上而言都不具备和金山部决战的条件,不如缓一缓,等等皇帝的旨意,再等等武安国,等他在北平稳定住局势后,大家再度联手。燕王依然相信只要有武安国在,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看这样,我们把目前局势和陈天行的建议原封不动地上报万岁,万岁乃不世英主,朝中老臣也多深谋远虑之士,肯定能拿出最好的办法来。无论是战是和,我们照着做就是”。徐增寿仔细想了想,也建议让朱元璋自己决定这件事,这样大家的责任都会轻一些。燕王除了自身利益之外能考虑到军中弟兄的死活,自己不能不替他多准备几招后手。
“无论别人怎么说殿下,或者殿下真是蒙古人又怎样,没有殿下,就没有北平和震北军,反正我们永远和殿下站在一边”。张正心知道燕王的难处,仗义直言。没有北平新政,就没有他一家现在的生活,无论是感情方面和既得利益方面,他都会做出这种选择。岂止是他,震北军大部分将士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命运和北平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燕王朱棣的奏折比锦衣卫的密报只晚了两天,路上不停的换马,护送奏折十几个士兵风尘仆仆地冲进了京城。街头百姓听到马蹄声纷纷躲到两旁,不停议论。
“他叔,又怎么了,这几个士兵好像从江北过来的”。
“嗨,还能怎么着,打胜仗了呗,北边鞑子和咱们打了快半年了,也该分个胜负了”!
“不对,我看这事儿有点玄,打了胜仗应该沿街边跑边喊才对,就像前些日子玉门关大捷,蓝玉将军的报信使者那嗓门,吓得我家老母猪都炸圈了”。
“你当人家震北军和蓝玉一样啊,人家那叫稳重,看看那衣服就知道,和别人差别大着呢”。
“就那花里呼哨的,怎么看怎么像癞蛤蟆皮。还有他们那个怪怪的靴子,北平出的,说是战士靴,卖得死贵,我儿子就买了一双,花了一个月的饭钱,当宝贝似的就差被窝里也穿着了。不过震北军能打是没错,还没听说他们败过呢”。
“对啊,我家隔壁那小六子前两天还吵吵着要去辽东参加震北军,吓得他爹整天不敢出来干正事,寸步不离地看着”。
“嗨,刀剑无眼,你当震北军就刀枪不入了。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所谓富贵险中求,这两年震北军中官儿升得最快,爵位也最多,那国士头衔封了一堆堆的”。
“国士怎么了,又没有俸禄”。有人带着嫉妒和羡慕说。
“虽然没俸禄,但光宗耀祖啊,见官不拜,和举人老爷一个待遇”。
这年头,坏事、好事、好事、坏事接踵而来,每天都让人目不暇接。百姓们已经习惯了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有点儿新鲜事反而添了闲谈时的话题。反正蒙古人再厉害,也打不到京城来,快半年了,他们不还是在关外呆着。如果识字,就抓紧买明天或者后天的报纸,士兵们带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会出现在上面。朝廷似乎也看到了报纸传递消息的快捷,有什么新鲜事或者命令总是第一个透露给报纸。京城现在的大报小报逐渐多了起来,《北平新报》、《北平春秋》这两家北方报纸依然盗版多过正版,《江南新闻》、《两江旧事》这些本地报纸则因为地方近而没人盗。据说北边和这正好相反,那里的商人派专人盯这边的消息,每天周记快递的伙计除了带信之外,马背上肯定会带一大袋子这边的报纸。双方的商家对此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毕竟在这个年代,任何人没有财力专门到异地快马买报纸来看,也没有任何商家有财力把自己的报纸送到千里之外。通过盗版互通有无,倒成了大明报业的一大特色。
让报馆和好事者失望的是,这群士兵送信到宫廷后,大内没有任何消息透出来。士兵们被问及信件的内容,则个个摇头,说是机密奏章,看了会掉脑袋。在他们口中,震北军近期除了小闹地剿灭几伙马贼之外,再没有其他大捷可以炫耀。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带着皇帝的密旨北去,来去同样神秘。
这是一个秘密,一定有非常惊人的新闻在里边。嗅觉敏锐的报商们紧张地屏住呼吸,每天派人四处打叹。从皇宫太监到大臣家仆,从京城到北平,几家报纸用尽浑身解数,找不出半点儿端倪,只有好称消息最灵通的《北平新报》老板詹臻躲躲闪闪地说“一个月内自有分晓”。气得大家背地里直问候他的家人,这个詹老板是鹭鸶腿上劈肉的角色,如果让他拔了头筹,分享消息时少不得看他的脸色。
詹臻也不知道内幕是什么,唯一比众人多出的一点儿优势是他和武安国走得近,从武安国身边的蛛丝马迹发现此事和金山部有着莫大的关系,金山部远在辽东之北,他手下的伙计还没有混到金山部再活着回来的本事,所以他也只能等,等待水落石出,等待自己抓住其中利益所在,这年头,消息领先一步就是商机,落后之能眼睁睁跟在别人身后吃屁,这些年的发财经验告诉詹臻这个百试不爽的真理。
遥远的草原深处,金山部的勇士们一样渴望着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又恨又怕又佩服的老对头武安国回北平了,这个和苏策宇一样恶魔般的人物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所有人都不敢去想,怀柔城外那一仗幸存者缺胳膊少腿的艰难生活成为众人眼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辽东战后,大伙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牛羊越来越少,茶、漆器、锅碗瓢盆越来越少,女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三年的仗打下来,现在小孩子都不得放鞭炮,以免惊了众人,以为震北军来袭。这担惊受怕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所有人不知道还能忍受多久。想要西迁,漠南蒙古各部堵住西去的路。为了整个蒙古族的利益,他们只能作为牺牲被献给长生天,葬身于汉人的炮火下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让武士们迷惑的是,现在部落的贵族反而轻松起来,不再每天逼着大伙为上战场而训练。牧民们抓住这个机会在秋天里给牲口积膘,冬天快来了,这里不比开元,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里,多一分肥肉就多一分生存下来看到明年草绿的希望。牛羊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生存面前,一切其他理由都显得渺小而卑微。大战将临,神秘紧张的气氛压抑得人透不过气来。
草原深处的大帐内,老太尉观童脸上的皱纹如大地上的裂缝一样深。纳哈出战没后,观童继任了元太尉的职务,金山诸部名义上都归他统属,三十多万人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让他不得不放弃原来坚持的很多东西,包括作为一个蒙古武士的荣誉。
早有迷惑不解的部下问过他为什么不再为战争做准备,都被他以“得到确切消息,震北军近期不会进攻”的借口推搪过去。此时的他必须等待胡和鲁(陈天行)的消息,必须等待那个传说的答案和朱棣的反应。
只要闭上眼睛,数月前与胡和鲁会谈的一幕就会出现在他面前。这不会是真的,这不会是真的,老观童拼命的告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但思路偏偏向这个方向走。就像溺水之人突然揪住一根稻草,明知不可能救命,依然不会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胡和鲁,你说那个谣传是真的,他真是我们金山部娜仁托娅(霞光)的儿子”?
“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当年与那仁托娅郡主一同被掠走的蒙根其其格(银花)还活着,就在科尔沁部深处的草原上,那仁托娅也活着,只是不想见我们,我们当年把他献给皇上,辜负她太多,她永远不会原谅我们。但她是不是怀孕十三个月才生子,我无法打听到事情的真相”。陈天行一脸郑重,完全不像在编一个谎话。
老观童心中一凛,突然升起一个非常可怕的念头,当年那仁托娅被掠走之前据说已经怀孕,如果怀孕十三个月生子,那就是说她在被献给朱元璋这个强盗头子时已经怀上了先帝的骨肉,辽东这个和金山部不共戴天的仇敌朱棣就是自己的亲外甥,也许就是先帝的血脉,按蒙古族有能者接位的老规矩,他应该有资格成为整个蒙古族的大汗。长生天啊,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想让蒙古族用这种方式来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
从胡和鲁手中接过朱棣的画像和顺帝的画像放到一起,观童鼻子突然一酸,这个少年依稀就是自己当年的影子,那笑容和目光和妹妹那仁托娅如此相似,血肉之情让他真的想现在就冲过去给朱棣一个深深的拥抱。
“他绝对是那仁托娅的孩子,但和先帝长得一点儿都不像”。比较了半天,观童还是有些犹豫。
“我知道,但是这时候我们谈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待遇。现在大元和明朝实力相差太多,两军胶着情况下,最后获胜*的是国力。等战局明朗后我们就换不回这个条件了,做生意要讲究时机”。胡和鲁单纯从利益上分析交易的得失,“他们什么时候把金山部当作一体过,我们凭什么为他们垫背,不像好办,把先帝的画像改改就行了,没有必要为他一个人葬送我们金山三十万众”。
看着自幼一起长大的同伴用笔在先帝画像上随意涂抹,观童哑然。那仁托娅回家省亲路上被人掠走是个秘密,以她的性格,这个野丫头有一万个可能是自己逃走,但怎么遇到了朱元璋,怎么成了他的妃子,谁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大家众口一词说是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抢走,作为礼物献给了朱元璋,最后郁郁而终。可是,当时朱元璋势力正在江南,怎么有功夫到北方来掠人,并且掠一个不受宠爱的妃子。如果当年金山部不是为了讨好皇帝,那仁托娅应该和胡和鲁是草原上最幸福的一对大雁,可惜现在一个生死未卜,一个形单影只。
“胡和鲁,你也该找个女人结婚了,无论如何,现在那仁托娅不可能再嫁给你。你身上流着蒙古族最高贵一脉的血,不能这么就断掉”。
“什么叫高贵,我又不是种马,那仁托娅只要还活着一天,我就等她一天,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她确实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那我就再也没什么留恋了”。陈天行摇了摇透,带着看穿一切的笑容说道,“重现大汗荣光是你们的事,我只追逐我心中的东西”。
“妹妹呦,哥哥赶车去贩盐巴,走了四百里路,大风大雪遮断归途。妹妹呦,哥哥赶车勒勒车归来,走了四百里路,找遍草原不见你的影子……”,宁静的草原上响起牧人的长调,悠扬凄婉。
酒徒注:1、朱棣的母亲之迷是一个传说,蒙古人北归后流传说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酒徒这个传说就像乾隆生于江南陈家一样,不过是一个心灵安慰而已。作为情人节的故事献给大家,至于那仁托娅和朱元璋以及陈天行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大家自己想吧,有时间情况下酒徒写个外传给大家免费看。
2、蒙古长调是一种歌词不定的民歌,《贩盐》是其中之一,是首广为流传的情歌。
3、历史上,的确有金山部二十万众归降的记载,不过是冯胜的功劳。
一个漫长的秋天有无数个瞬间,就在这无数个瞬间中的一个片段里,蒙古人胡和鲁——北平天行商号老板陈天行和燕王朱棣在辽东做了一笔特别的交易。这个交易是如此之诡秘,以至于后来所有当事人都有意无意避免提及此事,偶尔有好奇者刨根问底,被问到的人或者有意忘记,或者含混其词,或者信口雌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老去,所有一切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瞬间中,永无真相。
辽东的一切当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御书房,一个人站在远离玻璃窗的角落向皇帝汇报,“禀万岁,据臣的属下回报,蒙古人陈天行十天前去了辽东燕王军中,和燕王在中军帐里聊了一个下午,当时只有徐增寿大人和张正心大人在场。他们好像达成了什么交易,锦衣卫回报时,燕王给陛下也写了折子,估计最迟在近两天内就能送到京城”。
此人已经习惯了躲藏在阴影里,面孔模糊不清,声音听起来也有种怪怪的味道。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愣,陈天行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安排在武安国身边的锦衣卫上月汇报此人曾经在路上和武安国密谈,朱元璋已经吩咐各地锦衣卫严查此人背景。根据各地反馈回的情报来看,此人是个落魄的蒙古贵族,在北平、河北一带开着几家商号。但是光从表面现象很难推测此人是否和北方势力勾结,毕竟那是他的族人,血浓于水。
背着手在御书房中踱了几步,朱元璋压下心中的烦躁,低声问:“燕王有异动吗?你可知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
“没有”,告密者在朱元璋的逼视下向轻轻后退,整个身子几乎都陷进墙角中,“燕王和整个震北军还是老样子,调动兵马准备在入冬前一举击溃金山部,然后迅速向漠南蒙古诸部背后插进。他们的交易应该与国无害,徐大人在和陈天行会面前还整日忧心忡忡,会面后状态好了很多,据他的贴身侍卫说他当晚曾经自斟自饮,把酒庆贺。好像有绝对的把握拿下整个金山部一般”。
“好了,你退下去吧,有事情随时汇报,无论白天晚上”,朱元璋回过头来,吩咐此人退下,临到门口又把他叫住,补充道:“赏这次办事有功人员每人五百两钞。着他们认真些,别总是弄这没些头没尾的勾当”。
“是”,告密者弯着腰,倒退着出了房门。几乎垂到地面上的头掩住了他惊诧的表情。因为在最后那一瞬间,这平时在锦衣卫指挥使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皇帝的脸上,他不小心看到了一丝奇怪的温柔,带着些悲凉,带着些无奈。
“陈天行,陈天行,胡和鲁,金山部,到底是不是你的家族,你现在过得还好吗”?御书房内朱元璋双眼望向北方的天空,眼角,竟隐隐闪烁有泪光。
也许在冥冥中真的有命运,世人不过是其手中的皮偶,刹那繁华,也不过是一场操纵于他手上的演出,总是在精彩时刻,曲终人散。总是在最美丽十分,灯火熄灭。当年我不过是个莽撞少年,却让你的长发牵动所有视线,如今我已经拥有了整个天地,这片天地之间,却已经没有了你。
十多天前,陈天行终于赶到了燕王的队伍附近,凭借武安国的亲笔信,朱棣在当天晚上就召见了他。虽然早有心里准备,震北军处理事情的速度还是快得让陈天行感到难以置信。走遍西域和中原,仅仅在燕王麾下有这样的办事效率,整个震北军运转得如一部机器般协调,稳定。这更加让他相信了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横下心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军帐不大,支撑帐篷的骨架应该由钢管和螺栓拧接而成,蒙帐篷的材料和蒙古包一样采用了厚厚的毡子。在这昼夜温差极大的草原上,长生天会告诉人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容易生存,无论是蒙古人、汉人和女直人,他们都会屈从于老天的安排。
“见过燕王殿下,金山部那颜胡和鲁有要事相禀”。被搜检过没有挟带利器后,随侍卫旅长张正心走进大帐的陈天行大声自报家门,上身微曲,施了个标准的蒙古礼。
帐子中的卫士们立刻把手伸向了腰间,中原和蒙古战争已经进行了好个月,此人还敢在震北军中自认是蒙古那颜,胆子端的不小。
“免礼,说吧”,燕王朱棣不动声色。
陈天行抬起头四下扫了一遍,给紧张的卫士们一个笑脸,不卑不亢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燕王殿下斟灼”。
朱棣挥挥手,让左右退下去。正在帐中的徐增寿疑惑地看了陈天行一眼,和张正心一同帐外走向帐外。
“增寿,正心,你们留下,我们三个人一起听他有什么说辞”。朱棣把走到门口的张正心和徐增寿叫住。辽东太大,震北军将领平时都分散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中,一直侍奉在朱棣身边高级将领,只有参谋长徐增寿、近卫旅长张正心二人。经历辽东战争的实战检验,震北军编制稳定在三三制上,与武安国最初设想稍有不同的是,朱棣经和部下讨论,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近卫旅。张正心是这个旅的旅长。近卫旅除了负责燕王安全外,在战争时还要承担预备队的任务。
二人停住脚步,转身走了回来。张正心看了看陈天行,快步来到大帐中间的桌子旁拉起布幔盖住摆在上面的地图。
如此不友好的动作傻子才会看不出其中包含的敌对意味,陈天行又笑了笑,淡淡地说:“这位兄弟不必如此小心,一张地图而已,左右不了战局。我刚才一眼扫去,早就看清楚了,你现在收起哪里还来得及。再说,难道还有谁能比我们蒙古人更清楚脚下这片土地吗”!。
朱棣和徐增寿故意把地图摆在桌面上,本来就有示威之意。张正心不知道,所以才会一边在心里抱怨二人大意一边去盖地图。现在听陈天行这么说,反而显得自己一方小气了,干脆掀开布幔,邀请陈天行一同坐到大圆桌旁。
“那胡和鲁将军如何看本王摆在地图上这两颗子呢”?朱棣从身边的小盒子中拿出两个红星,用针别在地图上。那个位置是震北军建造的卫青堡和去病堡,规模极大,俨然若一个小城市。从那里到金山部过冬地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高山大河阻挡。
“纸上谈兵而已,殿下至少还有六、七颗子在手里握着吧”?陈天行笑了笑,喝了口茶,把不小心喝进嘴里的茶叶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依旧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燕王殿下,中原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震北军都在你手里,但金山部如何安排防御的您知道吗”?
“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保证金山部不到后年”。朱棣也笑了笑,仿佛是和好友下一盘棋般,把手中的红星星随意地一个接一个用连在其背后的针插到地图上,渐渐连成一条曲线。这两年的堡垒战术非常有效果,金山部在层层堡垒的逼迫下只能不断后退,游荡在草原深处的苏策宇如同一个野狼一般在各部附近窥探,只要各部稍有松懈,苏策宇的马队肯定呼啸而至。劫掠一番,然后飞奔而去,赶来救援的蒙古勇士只能望尘兴叹。按燕王判断,这样打下去,用不了两年,金山部就会穷死、饿死在草原上。
陈天行一边品茶,一边慢慢地等着燕王把地图插满,用手一指地图北部的位置,轻声问道:“敢问燕王殿下,这样步步为营地推进,震北军有那么多的兵吗”?
“震北军没有”,朱棣回答得非常老实,“但是中原有,不知到时候金山部是否有那么多好汉能和我们碰上一碰”。
金山部这两三年来,一直采用游而不击的方式和震北军兜圈子,损耗极大。但震北军也抓不着他的主力,双方一直维持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明知对方过来是想谈判,朱棣语调中依然难免流露出对金山部怯战的讥讽。我最大的本钱是有整个中原作为后盾,而金山部却消耗一天小一天,你不着急,我更不着急。
“燕王殿下错矣,我金山诸部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我们自然向哪里迁移。两军列阵对垒,那是你们中原人的打法,草原上没有这种阵而后战的规矩。至于有没有那么多好汉,不瞒燕王殿下,蒙古的牛羊在迁徙途中能产崽,蒙古的女人在马背上也能生孩子,长生天下奔跑的鹿、狍子、野兔、沙鸡,是蒙古人取之不尽的口粮。我们生于草原,老于草原,生生不息。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勇士。况且草原这么大,我们向西迁移二百年,二百年后再随水草迁移回来,不过几个轮回而已。敢问燕王能保证四百年之后中原依然可以战胜我们吗。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后依然是五胡乱华之世。李靖和侯君集把突厥人赶进了大漠,唐后契丹、女真、党项和我蒙古相继崛起。我们忽必烈大汗杀入中原,血流漂杵,也不过是八十年的基业。从古到今,北方牧人什么时候真正占据过中原,中原百姓什么时候又曾真正占据过漠北。大家打来打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欢喜。现在燕王扫荡辽东,踏平草原,把金山部赶尽杀绝,也不过是在给别的部落崛起开路而已”。
陈天行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品茶水去了。在中原呆久了,喝茶的口味道也刁了,再也不习惯黑心商人运到北方的劣质茶叶,这种江南地道的“吓煞人香”才对他的口味。大帐中一片宁静,朱棣、徐增寿、张正心都在年少气盛时代,封狼居胥是很多少年人的梦想,至于封完了狼居胥后如何,大家考虑得的确不算很多,目前最有效果的办法是移民。辽东南部地区可以移民过来,永久占领。辽东北部,恐怕没有汉人能生活得下去。陈天行所说不过给其他部落开路的话,的确有些道理。
见众人半晌无话,陈天行喝够了水,又追加了一句,“况且燕王殿下,您真的还有那么多弹药吗”?
蒙古人炸掉北平火药厂这一手玩得的确漂亮,虽然陈星已经奉旨戴罪立功,到天津去建新的火药厂,北平火药厂也在其女儿陈青黛的掌管下恢复了一部分生产。但是,震北军和安东军的补给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基本上都是凭借库存支撑。北平和京城紧急生产出来的弹药供应最前线的璞英、蓝玉和冯胜都很勉强。
“你以为这次炸了我们的火药厂,劫走了李先生就占了便宜吗,不,你错了,陈老板,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李先生当年宁可被打死都不肯与你们合作,难道现在老了反而会任凭你们摆布吗!你炸了北平的火药厂,我们有钱,有人,再建十个也不成问题。你们炸得过来吗?况且没有弹药,我们中原的汉子在马背上也未必输给你们蒙古人,只是我中原人不像你们蒙古人那么野蛮,把对方的老弱妇孺全部杀掉,否则,就凭震北军,足够让你们蒙古人永远翻不过身来”!听到陈天行提起火药,张正心再也按不住心头怒火,腾地站立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怒斥。李善平是他的启蒙恩师,连张正心这个名字都是李善平所赠,有武安国的信,他不能将此人怎样,但也不能容忍此人在震北军的中军帐内大放厥词。
“小哥好大的火气,千万别冤枉好人,劫走李先生和炸掉北平火药厂的事情都不是我们金山部干的,我们金山部今年一直打算和燕王殿下讲和,根本不会做这种给自己添麻烦的事。这不过是别人做了,要我们背黑锅而已。陈某千里迢迢找武侯爷要信物,就是怕到了震北军中大家说不清楚。陈某的话大家不信,武侯的话大家总会信吧。况且陈某在中原还有十几个店铺,既然暴露出来,就相当于抵押给大家了。那十几万两的家当,陈某再有钱也不会随便扔掉,你说是不”!陈天行动也不动,友好地对张正心笑了一下,慢慢地解释。眼前这个少年刚及弱冠,已经是燕王麾下的大将,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几年,中原才俊如春雨后的草芽般相继冒出,自己舌战时虽然寸步不让,但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清楚,仅凭人才这一项,草原上的部落已经输了。
“如果是和谈,那颜应该去京城见陛下才是,燕王殿下虽然掌管辽东事务,但也没有擅自决定战和的权力”。徐增寿拍拍张正心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对陈天行说道:“况且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诸部和我大明激战正酣,那颜此时来和谈,不知是奉了谁的命令”?
这两句话一下子把议题扯到正事上,对方如果还不托出底盘,那么接下来肯定要下逐客令。徐增寿的话说得很明白,要和谈,尽管找朱元璋去谈,震北军只管战,不管和。金山部也只是蒙古诸部中的一小部分,木华黎的子孙代表不了蒙古诸部,他们的死活黄金家族也未必放在心上。
从进帐那一刻,这个不大说话的年青人就吸引了陈天行的注意力。从行为上判断,此人在震北军中应该是除了燕王之外第二号决策人物,不敢怠慢,陈天行赔着笑脸解释:“我仅仅代表我们金山部来议和,不,可以说是和燕王殿下做一笔交易,刚才,不过是在分析彼此的筹码,也好漫天要价,着地还钱不是”?
“漫天要价,着地还钱,陈兄真是个生意人,这么回说笑话”。徐增寿也打个哈哈,避开刚才剑拔弩张的僵局。既然武安国的信中说此人没有恶意,那不妨听他把话说完。
看众人脸色有所缓和,陈天行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但尽量让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说道:“我金山部三十万众准备脱离其他蒙古各部,内附中原,请燕王殿下接纳”。
“内附”!这句话如晴天霹雳一样,让所有人呆在当场。震北军辛苦准备了两年,即将对金山部发出致命一击之前,先是被陈天行当头泼了几盆冷水,接着又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了脑袋。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陈天行把这件事说成了交易,金山部肯定要求大明给予足够的回报。这是笔天大的交易,朱棣不用再看地图就知道其内在价值……金山部本来也应该属于漠东南蒙古的一部分,因为他势力过于庞大,人们才习惯以其老巢金山名之。越过金山部领地,没有其在身后断绝物资通道的威胁,震北军可以直接插到蒙古人身后,以翁牛特、乌齐叶特为主的漠南蒙古诸部的老巢届时将毫无屏障地暴露在震北军面前。整个明蒙战局可在和议达成的瞬间决定胜负,届时,失去了东北屏障的漠南蒙古将第一个成为交易的牺牲品,东线大宁之围一战能解,璞英和张翼的部众反而成了吊住捏怯来嘴巴的鱼钩,让他吐不出来,吞不下去,只能眼看着震北军和安东军前来收线。北路,苏策宇的马队可以直奔北和林,端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老巢。说不定李善平都有生还的希望。这个馅饼实在太大了,大得超过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金山部有什么要求,你先说出来,我看能否做主”。朱棣稳了稳心神,尽量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对燕王来说,应该是一笔大买卖,对我们金山诸部来说,也涉及到整个部落的命运”。陈天行欣赏朱棣的稳健,只有不贸然答应接纳金山部,才更有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以往和汉人做生意的经验告诉他,胸脯拍得啪啪响的人,往往是最不遵守承诺的人。
“首先,我们金山部要求迁移回辽阳、开元一带,辽河以南你们汉人聚居的地方,我们不去,辽河以北,开元、泰宁这些已经被你们占据的地方一直到捕鱼儿海,我们世代居住的牧场得依然允许我们金山部自由放牧。作为回报,金山诸部归附大明管辖,我们和女直诸部一样,共同奉大明皇帝为天可汗。大明可以在这些地方建造城堡和商栈,但不能向金山部收税”。陈天行唯恐对方听不清楚,一字一顿。张正心取来纸笔,一字字记录。
第一条其实是辽东战役中,朱棣与女直人和议的翻版,没什么改动,所以朱棣当即拍板,答应停战后上本给朱元璋,尽力促成此事。
“第二,也和女直诸部一样,各部所辖之地,皆为大明领土,大明可派遣官吏,管理在金山部走动的其他各族百姓,但不得插手金山部内部事务。如果双方百姓冲突,金山部蒙古人打死了其他各族,我们会交出一个凶手。其他各族百姓打死了金山部蒙古人,也要一对一抵命。谁也不能欺负谁。其他律法条款参照此款,对等制订,双方要立碑为证,永不反悔。作为回报,金山部永远向大明其他部族百姓敞开,大明商人可以随意来做生意,开工厂,金山部负责这些人的安全和财物不受不法之徒抢掠。”
徐增寿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大明百姓随时来金山部地做生意,其实相当于永远互市,表面上金山部付出了一些,实际上金山部赚了个大便宜,这个陈天行,肚子里全是生意经。但即使这样,也没脱离和女直诸部的合约范畴,答应下来没有什么争议。双方就细节又说了几句,着落张正心记好,约定在皇帝批准后再仔细敲定其中具体细节。
“你们金山部的各级官吏任命后必须上报朝廷,上报后不得随意撤换更改,朝廷也会给他们发俸禄”。朱棣淡淡地补充了一句,措词尽量在对方可接受范围内。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条,大明必须给予金山部各级官吏不低于原来在大元为官时的位置和封爵,我金山诸部的勇士除非应原来的头领号令,不奉大明皇帝调遣。亦不得被大明解散”!陈天行尽力会聚目光,望着朱棣的双眼说道。
“不行,这一条父皇不会答应”。朱棣给出了他预料中的答案。
“保留武装,不听调遣,这和原来没有内附的金山部没什么区别啊!陈兄这个价钱要得也太高了,我看金山部既然内附,这勇士们呢,还是让他们回家为好,免得哪个御使抽疯,参上一本,说金山部归附后图谋不轨,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陈天行这个时候来谈归附,明摆着是看准了大明被蒙古偷袭初战不利的当口,以图获取最大的利益。徐增寿想明白其中原委,开始着地还钱。
“我知道燕王殿下不会答应,害怕我金山部恢复实力后会背弃大明,不如这样,和议成功后,我金山部勇士将追随燕王殿下把马刀劈向任何敌人。这样我们金山部等同于我金山部自断退路,自然不会有人怀疑我们会背叛大明”。陈天行提出了自己的退步方案,一旦把战刀举向本族,金山部就彻底被蒙古诸部抛弃,这个代价的确很大。
“我不会让你们自相残杀,否则你麾下的勇士一定死不瞑目,况且真打起来,你们念在同族份上出工不出力,反而影响我方士气”。徐增寿坚持不肯上当。真的带一票蒙古武士在身边,临阵倒戈的滋味谁能受得了,朱棣也轻轻摇头。
“那燕王殿下看这样如何,我再退一步,金山部保留部分武士谨做对付马贼用,数量不低于一万,也不超过大明给的上限。和议成功后,我族武士将对着长生天发誓,世代只奉燕王号令。无论燕王百年后谁被大明封为燕王,金山部勇士永是燕王侍卫,终生不叛,这样如何”?
“这…….”。其中弯子实在太多,朱棣不敢马上答应。
“听了燕王调遣,相当于听了朝廷调遣,这已经是陈某最后能承诺的事,请燕王殿下务必思量金山部现状”!陈天行期盼地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答案,平静的表情掩饰住心脏的狂跳。
“为什么只奉世代燕王的号令,别人怎么不行”?朱棣感到有些奇怪,追问道。陈天行这个条件退得很古怪,不由人不好奇。况且私设部曲罪名甚大,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保证朱元璋一定能答应。
“因为这里边包含着和燕王殿下的一笔交易,殿下不妨听听下一个条件”,陈天行慢慢把话带向最终主题,“第四个条件是,无论将来陈天行对金山诸部说燕王殿下什么,殿下都必须当是一个欺骗下属的谎言,大家打了这么多年,我必须给诸部勇士一个理由。并且燕王要奏请万岁答应在下,永远不得追究。只要答应了这一条,金山部三十万众,四千里江山将俱属大明”!
较量(四)
和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仗,突然有一天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蒙古人,燕王朱棣无法不承认现实的荒诞。派人给陈天行安排了休息之处后,他在中军帐内围着圆桌兜起了圈子。徐增寿和张正心开始还眼巴巴地看着他,等他拍板。后来实在被转得晕了,干脆每人抱了一杯茶,自顾自地品味。至于此时茶的味道,估计谁也品不出。他们也被陈天行的建议吓住了,对方说得没错,这是一笔天大的交易,就看你有没有交易的胆量。
转了一个多小时,朱棣“砰”地把自己摔进张、徐对面的椅子中,抬起头,望着二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道:“你们,看看我长得像蒙古人吗”?
徐增寿看了看朱棣被征尘染得黑里透红的国字脸,笑了,“不像,你比蒙古人好看得多,他们的眼睛都像陈天行那样,我看过总觉得后怕”。
“你呢,正心”,朱棣被徐增寿说得心里舒坦,暂时放过他,揪住低头装喝茶的张正心发问。
“我看也不像,不过殿下也不太像汉人,这种样子我们怀柔说叫赖族”。
“赖族”,徐增寿一口茶水直接喷到了面前的桌子上,差点被呛晕过去。三个人哈哈大笑,在解决不了问题时,说个笑话不失为转移注意力轻松一下的好方法,震北军中悍将常茂最擅长此道,近墨者黑,日子久了,张正心也得了他几分真传。
赖族本是南方的一个族群,元朝时汉人受歧视,很多人就想尽各种方法把给自己贴一点蒙古或色目血统,虽然贴了之后挨得欺负一样多,但心里总认为自己的血统比同伴高贵了那么一点半点,促狭的人便名此辈为“赖族”,取其‘赖个蒙古族’之意。今天陈天行要让朱棣冒充其母为蒙古族,正符合“赖族”条件,张正心如此称之却也不枉。
“我总觉得这不是正道,他金山部愿降就降,不愿意降就战,这么搞算做什么”。等大家笑够了,张正心认真地建议。
“我倒觉得陈天行提的这个交易可行,金山部的贵族们明显不想再打下去了,但是他们又得给部族武士们一个交代,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况且我们现在也没有快速解决掉金山部的把握。只是这样一来,殿下未免……”。徐增寿老成持重,谨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没把话说完,但是谁都明白其中的意思。朱棣对此感触颇深,诸位王爷中,现在以朱棣功劳最大,也最受众人排挤。几个哥哥弟弟们已经不止一次抱怨过朱元璋偏心,把战功全让老四立了。特别是朱元璋下旨“日后开疆拓土战役中,谁打下的土地就作为谁的封地”之后,众位王爷更是把燕王看成了眼中钉,恨不能立刻把他的军队瓜分掉,然后每个人都去横扫天下。他们看不到怀柔城外战到身边只剩下一个护卫的风险,他们眼里只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无限风光。如果朱棣再有一个蒙古族母亲的传闻,更是给其他王爷添了诋毁他的利器。
关于自己的母亲,朱棣早已没有印象。从小他是在马皇后身边被扶养大,和太子朱标如一母所生般亲密,在他自己心目中,马皇就是自己亲生母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众位兄弟们不同。各位兄弟或者像哥哥朱标一样身上满是江南人的斯文,或者像父皇一样带着天生的狠劲。惟独自己,两种风格都有些,并且身高比哥哥弟弟们高出太多,脸型也差别很大,如果是放在平常百姓人家,外人很难相信他们是同一个父亲的兄弟。
小的时候朱棣问过朱元璋他亲生母亲是谁的问题,每当此时,朱元璋或者告诉朱棣其母早丧,或者大发雷霆。宫中的人都会跟着不开心好几天,所以这个话题特别敏感。随着时光流逝,朱棣自己已不想再问,今天陈天行的一笔交易,反倒勾起了他的心事。
“王兄王弟们那里我不在乎,反正太子殿下身体健康,又深得父亲欢心,诸臣敬重,大家无论怎么使劲儿,皇位都非太子哥哥莫属。他们看我碍眼,话题多得是,添这一条算不得什么。这笔交易下来,我们震北军又可以少战死很多兄弟,大宁困局也能早些解开。璞英帐下那个花小子带着辎重都几进几出了,我们还无力去救,问心实在有愧。只是如何给父皇一个交代才是正经,毕竟父皇不点头,我们再折腾也没有用”。犹豫了好半天,朱棣终于做出决定,今年中秋和辽东各部族首领会晤的日子快到了,近期无论从军火上和时间上而言都不具备和金山部决战的条件,不如缓一缓,等等皇帝的旨意,再等等武安国,等他在北平稳定住局势后,大家再度联手。燕王依然相信只要有武安国在,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看这样,我们把目前局势和陈天行的建议原封不动地上报万岁,万岁乃不世英主,朝中老臣也多深谋远虑之士,肯定能拿出最好的办法来。无论是战是和,我们照着做就是”。徐增寿仔细想了想,也建议让朱元璋自己决定这件事,这样大家的责任都会轻一些。燕王除了自身利益之外能考虑到军中弟兄的死活,自己不能不替他多准备几招后手。
“无论别人怎么说殿下,或者殿下真是蒙古人又怎样,没有殿下,就没有北平和震北军,反正我们永远和殿下站在一边”。张正心知道燕王的难处,仗义直言。没有北平新政,就没有他一家现在的生活,无论是感情方面和既得利益方面,他都会做出这种选择。岂止是他,震北军大部分将士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命运和北平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燕王朱棣的奏折比锦衣卫的密报只晚了两天,路上不停的换马,护送奏折十几个士兵风尘仆仆地冲进了京城。街头百姓听到马蹄声纷纷躲到两旁,不停议论。
“他叔,又怎么了,这几个士兵好像从江北过来的”。
“嗨,还能怎么着,打胜仗了呗,北边鞑子和咱们打了快半年了,也该分个胜负了”!
“不对,我看这事儿有点玄,打了胜仗应该沿街边跑边喊才对,就像前些日子玉门关大捷,蓝玉将军的报信使者那嗓门,吓得我家老母猪都炸圈了”。
“你当人家震北军和蓝玉一样啊,人家那叫稳重,看看那衣服就知道,和别人差别大着呢”。
“就那花里呼哨的,怎么看怎么像癞蛤蟆皮。还有他们那个怪怪的靴子,北平出的,说是战士靴,卖得死贵,我儿子就买了一双,花了一个月的饭钱,当宝贝似的就差被窝里也穿着了。不过震北军能打是没错,还没听说他们败过呢”。
“对啊,我家隔壁那小六子前两天还吵吵着要去辽东参加震北军,吓得他爹整天不敢出来干正事,寸步不离地看着”。
“嗨,刀剑无眼,你当震北军就刀枪不入了。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所谓富贵险中求,这两年震北军中官儿升得最快,爵位也最多,那国士头衔封了一堆堆的”。
“国士怎么了,又没有俸禄”。有人带着嫉妒和羡慕说。
“虽然没俸禄,但光宗耀祖啊,见官不拜,和举人老爷一个待遇”。
这年头,坏事、好事、好事、坏事接踵而来,每天都让人目不暇接。百姓们已经习惯了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有点儿新鲜事反而添了闲谈时的话题。反正蒙古人再厉害,也打不到京城来,快半年了,他们不还是在关外呆着。如果识字,就抓紧买明天或者后天的报纸,士兵们带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会出现在上面。朝廷似乎也看到了报纸传递消息的快捷,有什么新鲜事或者命令总是第一个透露给报纸。京城现在的大报小报逐渐多了起来,《北平新报》、《北平春秋》这两家北方报纸依然盗版多过正版,《江南新闻》、《两江旧事》这些本地报纸则因为地方近而没人盗。据说北边和这正好相反,那里的商人派专人盯这边的消息,每天周记快递的伙计除了带信之外,马背上肯定会带一大袋子这边的报纸。双方的商家对此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毕竟在这个年代,任何人没有财力专门到异地快马买报纸来看,也没有任何商家有财力把自己的报纸送到千里之外。通过盗版互通有无,倒成了大明报业的一大特色。
让报馆和好事者失望的是,这群士兵送信到宫廷后,大内没有任何消息透出来。士兵们被问及信件的内容,则个个摇头,说是机密奏章,看了会掉脑袋。在他们口中,震北军近期除了小闹地剿灭几伙马贼之外,再没有其他大捷可以炫耀。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带着皇帝的密旨北去,来去同样神秘。
这是一个秘密,一定有非常惊人的新闻在里边。嗅觉敏锐的报商们紧张地屏住呼吸,每天派人四处打叹。从皇宫太监到大臣家仆,从京城到北平,几家报纸用尽浑身解数,找不出半点儿端倪,只有好称消息最灵通的《北平新报》老板詹臻躲躲闪闪地说“一个月内自有分晓”。气得大家背地里直问候他的家人,这个詹老板是鹭鸶腿上劈肉的角色,如果让他拔了头筹,分享消息时少不得看他的脸色。
詹臻也不知道内幕是什么,唯一比众人多出的一点儿优势是他和武安国走得近,从武安国身边的蛛丝马迹发现此事和金山部有着莫大的关系,金山部远在辽东之北,他手下的伙计还没有混到金山部再活着回来的本事,所以他也只能等,等待水落石出,等待自己抓住其中利益所在,这年头,消息领先一步就是商机,落后之能眼睁睁跟在别人身后吃屁,这些年的发财经验告诉詹臻这个百试不爽的真理。
遥远的草原深处,金山部的勇士们一样渴望着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又恨又怕又佩服的老对头武安国回北平了,这个和苏策宇一样恶魔般的人物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所有人都不敢去想,怀柔城外那一仗幸存者缺胳膊少腿的艰难生活成为众人眼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辽东战后,大伙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牛羊越来越少,茶、漆器、锅碗瓢盆越来越少,女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三年的仗打下来,现在小孩子都不得放鞭炮,以免惊了众人,以为震北军来袭。这担惊受怕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所有人不知道还能忍受多久。想要西迁,漠南蒙古各部堵住西去的路。为了整个蒙古族的利益,他们只能作为牺牲被献给长生天,葬身于汉人的炮火下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让武士们迷惑的是,现在部落的贵族反而轻松起来,不再每天逼着大伙为上战场而训练。牧民们抓住这个机会在秋天里给牲口积膘,冬天快来了,这里不比开元,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里,多一分肥肉就多一分生存下来看到明年草绿的希望。牛羊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生存面前,一切其他理由都显得渺小而卑微。大战将临,神秘紧张的气氛压抑得人透不过气来。
草原深处的大帐内,老太尉观童脸上的皱纹如大地上的裂缝一样深。纳哈出战没后,观童继任了元太尉的职务,金山诸部名义上都归他统属,三十多万人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让他不得不放弃原来坚持的很多东西,包括作为一个蒙古武士的荣誉。
早有迷惑不解的部下问过他为什么不再为战争做准备,都被他以“得到确切消息,震北军近期不会进攻”的借口推搪过去。此时的他必须等待胡和鲁(陈天行)的消息,必须等待那个传说的答案和朱棣的反应。
只要闭上眼睛,数月前与胡和鲁会谈的一幕就会出现在他面前。这不会是真的,这不会是真的,老观童拼命的告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但思路偏偏向这个方向走。就像溺水之人突然揪住一根稻草,明知不可能救命,依然不会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胡和鲁,你说那个谣传是真的,他真是我们金山部娜仁托娅(霞光)的儿子”?
“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当年与那仁托娅郡主一同被掠走的蒙根其其格(银花)还活着,就在科尔沁部深处的草原上,那仁托娅也活着,只是不想见我们,我们当年把他献给皇上,辜负她太多,她永远不会原谅我们。但她是不是怀孕十三个月才生子,我无法打听到事情的真相”。陈天行一脸郑重,完全不像在编一个谎话。
老观童心中一凛,突然升起一个非常可怕的念头,当年那仁托娅被掠走之前据说已经怀孕,如果怀孕十三个月生子,那就是说她在被献给朱元璋这个强盗头子时已经怀上了先帝的骨肉,辽东这个和金山部不共戴天的仇敌朱棣就是自己的亲外甥,也许就是先帝的血脉,按蒙古族有能者接位的老规矩,他应该有资格成为整个蒙古族的大汗。长生天啊,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想让蒙古族用这种方式来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
从胡和鲁手中接过朱棣的画像和顺帝的画像放到一起,观童鼻子突然一酸,这个少年依稀就是自己当年的影子,那笑容和目光和妹妹那仁托娅如此相似,血肉之情让他真的想现在就冲过去给朱棣一个深深的拥抱。
“他绝对是那仁托娅的孩子,但和先帝长得一点儿都不像”。比较了半天,观童还是有些犹豫。
“我知道,但是这时候我们谈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待遇。现在大元和明朝实力相差太多,两军胶着情况下,最后获胜*的是国力。等战局明朗后我们就换不回这个条件了,做生意要讲究时机”。胡和鲁单纯从利益上分析交易的得失,“他们什么时候把金山部当作一体过,我们凭什么为他们垫背,不像好办,把先帝的画像改改就行了,没有必要为他一个人葬送我们金山三十万众”。
看着自幼一起长大的同伴用笔在先帝画像上随意涂抹,观童哑然。那仁托娅回家省亲路上被人掠走是个秘密,以她的性格,这个野丫头有一万个可能是自己逃走,但怎么遇到了朱元璋,怎么成了他的妃子,谁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大家众口一词说是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抢走,作为礼物献给了朱元璋,最后郁郁而终。可是,当时朱元璋势力正在江南,怎么有功夫到北方来掠人,并且掠一个不受宠爱的妃子。如果当年金山部不是为了讨好皇帝,那仁托娅应该和胡和鲁是草原上最幸福的一对大雁,可惜现在一个生死未卜,一个形单影只。
“胡和鲁,你也该找个女人结婚了,无论如何,现在那仁托娅不可能再嫁给你。你身上流着蒙古族最高贵一脉的血,不能这么就断掉”。
“什么叫高贵,我又不是种马,那仁托娅只要还活着一天,我就等她一天,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她确实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那我就再也没什么留恋了”。陈天行摇了摇透,带着看穿一切的笑容说道,“重现大汗荣光是你们的事,我只追逐我心中的东西”。
“妹妹呦,哥哥赶车去贩盐巴,走了四百里路,大风大雪遮断归途。妹妹呦,哥哥赶车勒勒车归来,走了四百里路,找遍草原不见你的影子……”,宁静的草原上响起牧人的长调,悠扬凄婉。
酒徒注:1、朱棣的母亲之迷是一个传说,蒙古人北归后流传说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酒徒这个传说就像乾隆生于江南陈家一样,不过是一个心灵安慰而已。作为情人节的故事献给大家,至于那仁托娅和朱元璋以及陈天行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大家自己想吧,有时间情况下酒徒写个外传给大家免费看。
2、蒙古长调是一种歌词不定的民歌,《贩盐》是其中之一,是首广为流传的情歌。
3、历史上,的确有金山部二十万众归降的记载,不过是冯胜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