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所置官职,专门授予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多被皇帝用作大官加衔,以示恩宠。
蔡京六十二岁时被宋徽宗拜为太师,那是1108年(大观二年)正月,他时任宰相。
无论是从辅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恩宠的角度来看,太师这个称谓用在蔡京身上最合适不过。
蔡京太师府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占地广阔,仿佛是一座小型皇宫。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四丈九尺高的楼台,匾额上题有“鸣銮堂”三个金字,那是宋徽宗用“瘦金体”御笔亲书。
院中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南园,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西湖,都颇负盛名。
这座宅第,是宋徽宗御赐给蔡京的,座落在皇城西北侧的外城,金水河南岸。
金水河是宋太祖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是京城四大河流之一。
东京原本就有汴河、蔡河、五丈河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水系发达,为何还要开凿这条金水河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宫内廷池苑有充足用水。
河水从外城西北穿墙进入内城,蜿蜒而行,自天波门流入皇城后苑,在大内曲曲折折绕过太庙,然后过御街而东行,直至内城东濠。
金水河在皇宫内廷这一段称作景龙江或龙德江,出天波门以西称作天波溪。
宋徽宗临幸太师府,有时坐轿子去,有时则坐小船去。其实坐船去最方便,沿着景龙江、天波溪逆流西行,便可直接抵达太师府。
太师府南边还有一条河,即汴河,那是东京城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每日来往船只很多,大多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有装饰华丽的游船,不时穿梭其中。
汴河穿城而过,河上有十几座桥,太师府南边的这座就叫太师府桥。这座桥很有名,东京城里妇孺皆知。
住在桥北太师府里的蔡京,更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蔡京从1070年(熙宁三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到1115年(政和五年)春天,已经在宦海之中沉浮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皇帝,都很受赏识,也多次受到过政敌的无情打击和极力排挤。现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待遇,六十九岁的蔡京都已达到人生目标的顶峰。
在他拜相之初,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他们拿着借条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
蔡京向宋徽宗做了如实汇报。
宋徽宗面有难色:“辱国!且奈何?”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臣请尝之。”
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不出半年,欠款全部还清。
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很快就见到成效,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
蔡京洋洋得意地向宋徽宗报告说:“今内外泉货所积为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宋徽宗闻听大喜。
于是,蔡京向宋徽宗提出了“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
丰,就是丰裕,治国首先要抓经济,要让国家财政充盈富裕,这是治理国家的经济基础。
亨,就是亨通,要确保政令畅通,这样变法才能见到成效,这是政治基础。
豫,就是安乐,要创造安详和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是社会基础。
大,就是弘大,要树立大国风范,要体现大国气派,这是国家形象基础。
蔡京的治国理念就是建立在这四个基础之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涵丰富。这让宋徽宗感到耳目一新。
蔡京的“丰亨豫大”治国理念,源自于他对《易经》丰富哲理的认知,也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思索与憧憬。
可是,这些治国理念却一再遭到误解和批判,被列为蔡京的罪状之一。
有人说,他这是以此粉饰太平。有人说,他这是在“倡穷奢极侈之风”。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是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在极力鼓动宋徽宗大肆挥霍。
这些说法,细细想来,让人感到既荒唐又可笑。
蔡京的政治作风,一贯雷厉风行,有时候气势咄咄逼人,这让宋徽宗感到很不舒服。宋徽宗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之倾向。
对蔡京的强势政治,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1115年(政和五年)三月的一天,童贯拖着疲惫的身子从西北前线回到京城,向宋徽宗详细汇报完西北前线战况之后,他便回家休养去了。
他在城西蔡京太师府旁边也有一座豪宅,也是宋徽宗御赐的。
童贯是去年十二月被宋徽宗紧急派往西北前线去的,因为西北出事了。环州(今甘肃环县)定远寨大首领李讹移背叛宋朝,写密信给西夏统军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抢掠粮草。夏军偷偷入侵,围困定远寨达二十五天之久,气焰十分嚣张。
李讹移是宋哲宗时投靠宋朝的党项族部落首领,赐名赵怀明,在宋为官已经二十多年。
他的背叛让宋徽宗很气愤。
宋徽宗立即下诏任命童贯为陕西经略使,令其紧急开赴西北前线,发重兵狠狠打击西夏的挑衅行为。
宋夏战争又一次爆发。
童贯来到太师府,还没走进鸣銮堂大厅,迎面袭来一股浓烈的沉香木香味。袅袅的沉香木香味,飘散出来的是富贵与安怡,辛辣与张扬。这是蔡京喜欢的味道,这也是蔡京性格的表现。
蔡京正坐在大厅里等候童贯。
一番寒暄之后,两人达成共识。于是,他们一同入宫来到崇政殿。
蔡京对宋徽宗说:
“陛下,臣与童太尉认为,自古以来,招徕远方之人,是国家兴盛和美之事。现在辽国正在用兵,军民离心离德,争相投奔我大宋。收揽化外之民,必能彰显皇威,凝聚燕云汉民之心。”
宋徽宗见两位老臣意见一致,于是准奏,令雄州知州和诜接应逃难百姓入境。又命边关将领严防奸细,绘制北地山川地图,探明军马布置等等以作准备。()
76579/
蔡京六十二岁时被宋徽宗拜为太师,那是1108年(大观二年)正月,他时任宰相。
无论是从辅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恩宠的角度来看,太师这个称谓用在蔡京身上最合适不过。
蔡京太师府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占地广阔,仿佛是一座小型皇宫。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四丈九尺高的楼台,匾额上题有“鸣銮堂”三个金字,那是宋徽宗用“瘦金体”御笔亲书。
院中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南园,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西湖,都颇负盛名。
这座宅第,是宋徽宗御赐给蔡京的,座落在皇城西北侧的外城,金水河南岸。
金水河是宋太祖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是京城四大河流之一。
东京原本就有汴河、蔡河、五丈河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水系发达,为何还要开凿这条金水河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宫内廷池苑有充足用水。
河水从外城西北穿墙进入内城,蜿蜒而行,自天波门流入皇城后苑,在大内曲曲折折绕过太庙,然后过御街而东行,直至内城东濠。
金水河在皇宫内廷这一段称作景龙江或龙德江,出天波门以西称作天波溪。
宋徽宗临幸太师府,有时坐轿子去,有时则坐小船去。其实坐船去最方便,沿着景龙江、天波溪逆流西行,便可直接抵达太师府。
太师府南边还有一条河,即汴河,那是东京城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每日来往船只很多,大多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有装饰华丽的游船,不时穿梭其中。
汴河穿城而过,河上有十几座桥,太师府南边的这座就叫太师府桥。这座桥很有名,东京城里妇孺皆知。
住在桥北太师府里的蔡京,更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蔡京从1070年(熙宁三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到1115年(政和五年)春天,已经在宦海之中沉浮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皇帝,都很受赏识,也多次受到过政敌的无情打击和极力排挤。现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待遇,六十九岁的蔡京都已达到人生目标的顶峰。
在他拜相之初,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他们拿着借条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
蔡京向宋徽宗做了如实汇报。
宋徽宗面有难色:“辱国!且奈何?”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臣请尝之。”
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不出半年,欠款全部还清。
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很快就见到成效,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
蔡京洋洋得意地向宋徽宗报告说:“今内外泉货所积为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宋徽宗闻听大喜。
于是,蔡京向宋徽宗提出了“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
丰,就是丰裕,治国首先要抓经济,要让国家财政充盈富裕,这是治理国家的经济基础。
亨,就是亨通,要确保政令畅通,这样变法才能见到成效,这是政治基础。
豫,就是安乐,要创造安详和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是社会基础。
大,就是弘大,要树立大国风范,要体现大国气派,这是国家形象基础。
蔡京的治国理念就是建立在这四个基础之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涵丰富。这让宋徽宗感到耳目一新。
蔡京的“丰亨豫大”治国理念,源自于他对《易经》丰富哲理的认知,也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思索与憧憬。
可是,这些治国理念却一再遭到误解和批判,被列为蔡京的罪状之一。
有人说,他这是以此粉饰太平。有人说,他这是在“倡穷奢极侈之风”。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是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在极力鼓动宋徽宗大肆挥霍。
这些说法,细细想来,让人感到既荒唐又可笑。
蔡京的政治作风,一贯雷厉风行,有时候气势咄咄逼人,这让宋徽宗感到很不舒服。宋徽宗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之倾向。
对蔡京的强势政治,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1115年(政和五年)三月的一天,童贯拖着疲惫的身子从西北前线回到京城,向宋徽宗详细汇报完西北前线战况之后,他便回家休养去了。
他在城西蔡京太师府旁边也有一座豪宅,也是宋徽宗御赐的。
童贯是去年十二月被宋徽宗紧急派往西北前线去的,因为西北出事了。环州(今甘肃环县)定远寨大首领李讹移背叛宋朝,写密信给西夏统军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抢掠粮草。夏军偷偷入侵,围困定远寨达二十五天之久,气焰十分嚣张。
李讹移是宋哲宗时投靠宋朝的党项族部落首领,赐名赵怀明,在宋为官已经二十多年。
他的背叛让宋徽宗很气愤。
宋徽宗立即下诏任命童贯为陕西经略使,令其紧急开赴西北前线,发重兵狠狠打击西夏的挑衅行为。
宋夏战争又一次爆发。
童贯来到太师府,还没走进鸣銮堂大厅,迎面袭来一股浓烈的沉香木香味。袅袅的沉香木香味,飘散出来的是富贵与安怡,辛辣与张扬。这是蔡京喜欢的味道,这也是蔡京性格的表现。
蔡京正坐在大厅里等候童贯。
一番寒暄之后,两人达成共识。于是,他们一同入宫来到崇政殿。
蔡京对宋徽宗说:
“陛下,臣与童太尉认为,自古以来,招徕远方之人,是国家兴盛和美之事。现在辽国正在用兵,军民离心离德,争相投奔我大宋。收揽化外之民,必能彰显皇威,凝聚燕云汉民之心。”
宋徽宗见两位老臣意见一致,于是准奏,令雄州知州和诜接应逃难百姓入境。又命边关将领严防奸细,绘制北地山川地图,探明军马布置等等以作准备。()
7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