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聚义厅议事之后,梁山山寨异常忙碌起来,好在一众好汉各司其职,一切都有条不紊。

    这一日,李助、朱武等人随着王伦来到兵器监,这里正在打铁,叮叮当当声响个不停。正中一个铁砧旁,一位麻脸壮汉很显眼,身材虽然不甚高大,但是身上肌肉鼓鼓,皮肤黝黑,上面全是些烫伤。

    只见那大汉虎背熊腰,十月这么冷的天,他精赤着上身,只穿一条牛鼻短裤,浑身肌肉虬突。在火光下闪泛着亮光,浑身汗水如洗,热气蒸腾。正拿一柄大的出奇的铁锤,一下一下打铁,手势极为熟练。王伦等人进来,这大汉正在专心打铁,火星溅在身上,恍如不觉。

    梁山兵器监,是个独立的院子,旁边还有河流经过,位置绝佳。这院子里除了六七个铁匠,还有打下手的二十多个伙计。

    那正在打铁的汤隆,蓦然停手,叫喊一声:“火候不行,你等加力煽火,若如此要打到什么时候?“

    说着扔下铁锤,一脚把一个拿着皮风囊鼓风的伙计踢了个跟斗,气忽忽地骂道:“没用的东西,连煽个风都干不好。”

    李助在旁看不下去,走上前喝道:“哥哥在此,汤隆兄弟不可无礼!”

    这一下汤隆见了王伦,脸色一变,行了一礼道:“汤隆见过哥哥!小弟一时情急,哥哥勿怪!”

    王伦一拂手,说道:“汤隆兄弟性情中人,不必多虑!”话锋一转,只听王伦又道:“汤隆兄弟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低着头,汤隆叹口气道,“小弟每日也打得十几件上好兵器,只可惜这里的伙计不行,连鼓风之术都不会,火候不到,总是差些。”

    王伦对于宋代的炼铁技术也十分好奇,便对汤隆说道:“我对炼铁技术倒也有些研究,不如我看看是否能帮助汤兄弟。”

    汤隆不想王伦还会炼铁的技艺,也颇觉意外,当下便道,“如此,倒要向哥哥请教。”

    众人来到打铁炉前,只见一座高炉,只露出一个不到一尺的炉口,熊熊火焰跳动着,将一段铁胚在炉里烧的发红,一个伙计使劲用一个牛皮风排在鼓风。

    王伦看了十分敬佩,宋朝的炼铁技术已经十分高明,这小高炉和现代的土法炼钢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这时有另一个伙计将一些煤往炉子里加,王伦直接问道:”你等已经开始使用这些了燃料了吗?“

    汤隆在旁回答道:“此乃石炭,燃烧起来火力较木炭更旺,乃是上佳的燃料。只是梁山不曾有这东西,要从千里之外采购,轻易小弟也不用的。”

    王伦隐约记得文献上说,北宋开始大量使用煤炭做燃料,于是由衷赞叹道:“早就听闻开封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今日可见一斑。”

    绕着兵器监走了一圈,王伦突然想起一条,南宋时期便有人使用焦炭,这应该可以增强火力,便道:“我有一个办法,将这些石炭置于炉中,隔开火密封起来烧,然后可以得到一种坚硬的石头,称做焦炭。烧起来没有臭味,外形类似于木炭。火力却优于石炭,而且炼出之铁质量上乘,汤隆兄弟或可一试。”

    汤隆听了王伦这话,思索片刻就有了眉目,大喜道:“未曾料得哥哥还有这等妙法,炼焦之说我也有听闻,只是不得领会。今日哥哥一席话,倒是让小弟茅塞顿开。”

    王伦点点头,看见那牛皮风排,又有了主意,说道:“这样,这风排也要改进。做两个瘦长木箱,一个正好套在另一个外面,外面打一个出气洞,装上把手,抽动里面的木箱,就可以鼓风,叫做活塞式木风箱,风力强过牛皮风排。”

    为了增强炼铁能力,提高炼铁质量,在战国时便有人发明了最早的鼓风炼铁技术。这种鼓风炼铁,采用人力压动的皮风囊鼓风。到了西汉又出现了马排、牛排(即用马、牛带动的皮风囊鼓风)。特别是到了东汉初年,发明了水力鼓风囊--水排。

    这些鼓风炼铁技术,是世界冶炼史上的奇迹。鼓风炼铁技术直到1200年后的13世纪末才传入欧洲。14世纪欧洲才炼出了第一炉生铁。而王伦提出的活塞式木风箱,是明代发明的,加大了风压和风量,强化、优化了冶炼,并一定程度上增加产量。

    汤隆是打铁行家,一听之下,恍然大悟,“这个主意果然高!哥哥请受小弟一拜!”

    此时的工匠手艺都是父子相传,绝不轻授。就是做师傅的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留着压箱底。王伦片刻教给汤隆两项秘法,汤隆心中感激。对于铁匠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

    汤隆当下按耐不住,请王伦画了图形,叫两个会木工的伙计按样制作。不一刻,风箱已经做好,那伙计手艺不错,做的风箱严丝合逢,并不漏气。

    那鼓风的伙计拿着风箱,在炉前试用,众人也都围过来看这新式风箱的效果。果然,只用一个伙计拉风箱,没拉两下,炉火直窜上来,火焰好几尺高,火焰逐渐发白。

    汤隆叫好道:“好,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火头。”忙把刚才打的一半的一把刀,伸进火里锻造,瞪着眼睛看着炉火,嘴里喊着:“再加把劲鼓风。”

    另一名伙计也上前帮忙拉动风箱,不一刻,只见炉火越发白了,汤隆大喝一声“炉火纯青!”用火钳猛地将那短刀,钳出来,扔在一个水桶里淬火,只听哧哧声不断,水气弥漫。

    汤隆持刀一看,刀身上隐隐有花纹浮动,放出阵阵寒气,喜道:“成了!这柄短刀虽然钢材不是最上乘,但火候极好,开锋后也抵得上百炼钢刀。”

    众人皆喜,纷纷来看新成的刀。李助、朱武对王伦的认识又加深一层,心道哥哥当真博学,深藏不漏。

    汤隆见有了新式的风箱,自觉如虎添翼,心情大佳,道:“哥哥真手段高强,小弟受益非浅。”

    王伦被汤隆这一奉承,心里舒坦,有心卖弄。说道:“对于军器,我这里还有一个构想!”

    有伶俐的伙计,早就把纸张和笔墨拿了上来,王伦当即画了一把现代军刀的图形。

    王伦指着这军刀,向众人介绍,“这款刀,刀身长九寸三分,刃长五寸六分,刀最宽处一寸一分,厚两分。刀柄穿孔,绕绳子作为刀柄,浑然一体,十分合用。”

    汤隆第一次见到这样模样的军器,好奇的问道:“为何是如此模样?”

    王伦指着军刀的草图,一一介绍道:“此刀,方形刀头粗旷,刀背阔,厚实坚固。背上的锯齿,可以锯断碗口粗的木头,可以以砍、刺、劈、削、切割。除此之外,还可以当撬棍、当铲子、当锤子、当飞刀。刀口锋利,更是杀人的利器,甚至连铁甲都可以捅穿。”

    李助在旁听出了几分门道,说道:“这刀一刀多用,确实便利,时迁兄弟定然十分喜欢!”

    汤隆也说道:“此刀果然是好刀啊!就好比我表兄徐宁的钩镰枪一般,可枪可刀,变幻莫测。”

    神机军师朱武则在旁建言道:“此刀犀利,恐怕打造也不易,暂时或可让众位头领和探哨营的兄弟人手一把!”

    王伦看着汤隆笑道:“那就要看汤兄弟的手段了。”

    汤隆听了,哈哈大笑,自信满满的说道:“要打好刀,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缺一不可!前朝名师綦毋怀文曾留密法,我祖上也传得此法,有口诀曰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綦毋是姓氏,怀文是名字,其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冶金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为“灌钢法”或“团钢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綦毋怀文不但是著名的冶金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制刀专家,对前人造刀经验进行了研究、比较,经过不断实践,创造了一套新的制刀工艺和热处理技术。

    綦毋怀文造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铁和熟铁以灌钢法烧炼成钢,做成刃口,然后“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这样做出来的刀称为“宿铁刀”,极其锋利,能够一下子斩断铁甲三十札。

    王伦也知道綦毋怀文,不想汤隆还是名家弟子传人,大喜道:“有汤隆兄弟执掌军器监,我梁山如虎添翼也!”

    (多谢轻牛兄打赏,求票!!!)

    76579/

章节目录

水浒大寨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羊三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五章指点汤隆,水浒大寨主,笔趣阁并收藏水浒大寨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