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时刻,筠哥儿和铮哥儿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回到了朝堂,一个是当朝抚远大将军,统领西北,一个是管理户部的尚书大人,管理钱粮。一切都显得那么突然,却又是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他们俨然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让马缙和他的一众老臣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隐忧。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忧虑是对的。
冠勇侯佟如铮受命为将,上朝谢恩时,二话不说,就举荐了一个参军的位置,然而任谁也想不到,这抚远大将军谁也不选,却偏偏选了马相的大公子,马之彦。
或许因为有了佟如铮,参军这个位置对于皇帝来说便没有那般重要,只要这场仗能完胜,又何须在意这些小节?皇帝想必急着下朝去永和宫陪顺贵妃赏乐游湖,因而也不需多想,一口便准了。
至于马缙呢?看到佟如铮挺直的背影,听到男儿汉铿锵的声音,自然是惊得一诧,马之彦再如何不成大器,也是他的嫡长子,那些个庶子相比起来断上不得台面的,疆场刀剑无眼,虽说参军不用上阵杀敌,但那战场是谁的天下?人人都再清楚不过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不能去置喙什么,他如今能做的,只有诚惶诚恐的谢恩,若是显出半点不愿,便是他人的把柄。是啊,外患当前,那万千的将士都能抛头颅洒热血,他佟家小子都能身先士卒,他的儿子如何能退却?作为群臣之首,他必须深明大义,别无选择。
当太师府的大公子封为西征参军,随军同行的消息传人如蘅耳中时,如蘅只有笑而不语了,是啊,这坊间谁不知道这马缙的儿子是怎样的能耐,大概也只有坐在高堂上的皇帝不清楚了。
一个只会斗鸡遛狗。喝酒寻娇娘的浪荡子,莫说是拿刀枪了,就是兵书沙盘都不识得,居然随军出征。做了参谋出策之人,只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一切看似不合理,可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去了西边儿疆场上,说句不好的。那天地就是佟如铮这个抚远大将军的,更何况此次随军出征的战士多半是西北一役中同铮哥儿出生入死的,听命于谁再清楚不过了。
说到底,马之彦此番虽是皇帝委派,做了参军,可真正到了西北,不过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粉头小郎君,在那些沙场男儿汉眼里,只怕连个小娘们儿都不如。说白了,马之彦这个参军是捡来的,去了蒙古,只是一个人质的身份,徒有虚名,至于那实权全然被佟如铮架空,就算他马之彦有谋略有抱负,只要佟如铮这个抚远大将军压在那儿,就是提百条千条的策略,也不会被采纳。更何况。他马之彦根本没那个能耐。
不过,马之彦虽然对此次西征毫无意义,但对于铮哥儿却是有用处的,从前西北一战。马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暗压军情急件,又与北辽勾结,构陷佟如铮,命人策动兵谏,甚至在从西北回京的路上对佟如铮下了暗杀令,逼得佟如铮一路回京。官道走不得,只得从满是荆棘的偏无人烟的山野之路回来,狼狈至此。
如今有了马之彦,便是佟家对马缙的警醒,让这位不可一世的马相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他马氏的刀快,还是佟家的剑快。一命抵一命,倒还算值得。
可有句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也没想到在马氏与佟氏的这场博弈中,却让默默无闻的四皇子得了个好机会。一道圣旨下来,川陕巡抚蒋锡宁被封为征西副将,随军出征。
旁人或许不知,如蘅却是很清楚,这蒋锡宁绝非庸碌无能之辈,人人只当蒋锡宁是凭着裙带关系步步高升,毕竟如今在皇帝眼里,除了太子,也只有老四和老九还值得信任,但老九太小,而老四如今越发行事越发稳重,既连着办了几件大事,又是向着太子这一边的,在皇帝心中,早已谋划的极好,待他百年之后,太子继位登基,这老四便可辅佐太子,看得出来,老四当得起这辅佐帝王的一代名相。
爱屋及乌,皇帝对这不言不语的老四越来越入了眼,前儿在皇子中,只有老三老四受封亲王,除了太子,老三年龄居长,母家也不低,封为礼亲王,情理之中。然而老四排行中不上不下,母家势力更不需提,却是封了豫亲王,满朝皆意外。但这是皇帝之意,老四又办过好差,谁也说不得什么。
至于这蒋锡宁,前世里并没有其妹嫁给老四为侧妃一说,今世不同,想来只有一个缘故,前世有她嫁给齐祯,有了铮哥儿这般大将,齐祯自然不需用姻亲拉拢蒋锡宁,可这一世却是不同了。
听闻那蒋氏打进四皇子府的门,便极受宠,这蒋氏又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上下口碑打得好,又是皇帝赐婚,这地位与正妃沈箬华相当,在沈箬华面前也不生事儿,那肚子也争气,如今已然诞有一子。
与齐祯那么多年夫妻,他心中那把算盘她也能猜得四五分了,前世蒋锡宁是齐祯的一步暗棋,是齐祯一手提拔起来的,凭着在疆场上的勇猛善战,也是了不起的将领,曾经随铮哥儿征战,就是铮哥儿也是满口夸赞,在军中威望也仅次于铮哥儿了。
看得出来,齐祯这是想将蒋锡宁安插紧西北,拓展自己在军中的势力了。是啊,凡要成夺位之大事者,没有一兵一卒是不行的,一筐那些迂腐言官的笔杆子,到底是比不得那将士的一杆枪。
皇帝不知是日日缠绵温柔乡,吃丹药吃懵了,还是当真老糊涂了,对这老四竟是百般放心,圣意已下,断没有更改的余地,如今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压制蒋锡宁的势力,断不能在西北生了根,在这一点上,如蘅是相信铮哥儿的,蒋锡宁再如何有能耐,却是比不过铮哥儿的,这一点,她很肯定。(未完待续。)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忧虑是对的。
冠勇侯佟如铮受命为将,上朝谢恩时,二话不说,就举荐了一个参军的位置,然而任谁也想不到,这抚远大将军谁也不选,却偏偏选了马相的大公子,马之彦。
或许因为有了佟如铮,参军这个位置对于皇帝来说便没有那般重要,只要这场仗能完胜,又何须在意这些小节?皇帝想必急着下朝去永和宫陪顺贵妃赏乐游湖,因而也不需多想,一口便准了。
至于马缙呢?看到佟如铮挺直的背影,听到男儿汉铿锵的声音,自然是惊得一诧,马之彦再如何不成大器,也是他的嫡长子,那些个庶子相比起来断上不得台面的,疆场刀剑无眼,虽说参军不用上阵杀敌,但那战场是谁的天下?人人都再清楚不过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不能去置喙什么,他如今能做的,只有诚惶诚恐的谢恩,若是显出半点不愿,便是他人的把柄。是啊,外患当前,那万千的将士都能抛头颅洒热血,他佟家小子都能身先士卒,他的儿子如何能退却?作为群臣之首,他必须深明大义,别无选择。
当太师府的大公子封为西征参军,随军同行的消息传人如蘅耳中时,如蘅只有笑而不语了,是啊,这坊间谁不知道这马缙的儿子是怎样的能耐,大概也只有坐在高堂上的皇帝不清楚了。
一个只会斗鸡遛狗。喝酒寻娇娘的浪荡子,莫说是拿刀枪了,就是兵书沙盘都不识得,居然随军出征。做了参谋出策之人,只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一切看似不合理,可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去了西边儿疆场上,说句不好的。那天地就是佟如铮这个抚远大将军的,更何况此次随军出征的战士多半是西北一役中同铮哥儿出生入死的,听命于谁再清楚不过了。
说到底,马之彦此番虽是皇帝委派,做了参军,可真正到了西北,不过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粉头小郎君,在那些沙场男儿汉眼里,只怕连个小娘们儿都不如。说白了,马之彦这个参军是捡来的,去了蒙古,只是一个人质的身份,徒有虚名,至于那实权全然被佟如铮架空,就算他马之彦有谋略有抱负,只要佟如铮这个抚远大将军压在那儿,就是提百条千条的策略,也不会被采纳。更何况。他马之彦根本没那个能耐。
不过,马之彦虽然对此次西征毫无意义,但对于铮哥儿却是有用处的,从前西北一战。马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暗压军情急件,又与北辽勾结,构陷佟如铮,命人策动兵谏,甚至在从西北回京的路上对佟如铮下了暗杀令,逼得佟如铮一路回京。官道走不得,只得从满是荆棘的偏无人烟的山野之路回来,狼狈至此。
如今有了马之彦,便是佟家对马缙的警醒,让这位不可一世的马相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他马氏的刀快,还是佟家的剑快。一命抵一命,倒还算值得。
可有句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也没想到在马氏与佟氏的这场博弈中,却让默默无闻的四皇子得了个好机会。一道圣旨下来,川陕巡抚蒋锡宁被封为征西副将,随军出征。
旁人或许不知,如蘅却是很清楚,这蒋锡宁绝非庸碌无能之辈,人人只当蒋锡宁是凭着裙带关系步步高升,毕竟如今在皇帝眼里,除了太子,也只有老四和老九还值得信任,但老九太小,而老四如今越发行事越发稳重,既连着办了几件大事,又是向着太子这一边的,在皇帝心中,早已谋划的极好,待他百年之后,太子继位登基,这老四便可辅佐太子,看得出来,老四当得起这辅佐帝王的一代名相。
爱屋及乌,皇帝对这不言不语的老四越来越入了眼,前儿在皇子中,只有老三老四受封亲王,除了太子,老三年龄居长,母家也不低,封为礼亲王,情理之中。然而老四排行中不上不下,母家势力更不需提,却是封了豫亲王,满朝皆意外。但这是皇帝之意,老四又办过好差,谁也说不得什么。
至于这蒋锡宁,前世里并没有其妹嫁给老四为侧妃一说,今世不同,想来只有一个缘故,前世有她嫁给齐祯,有了铮哥儿这般大将,齐祯自然不需用姻亲拉拢蒋锡宁,可这一世却是不同了。
听闻那蒋氏打进四皇子府的门,便极受宠,这蒋氏又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上下口碑打得好,又是皇帝赐婚,这地位与正妃沈箬华相当,在沈箬华面前也不生事儿,那肚子也争气,如今已然诞有一子。
与齐祯那么多年夫妻,他心中那把算盘她也能猜得四五分了,前世蒋锡宁是齐祯的一步暗棋,是齐祯一手提拔起来的,凭着在疆场上的勇猛善战,也是了不起的将领,曾经随铮哥儿征战,就是铮哥儿也是满口夸赞,在军中威望也仅次于铮哥儿了。
看得出来,齐祯这是想将蒋锡宁安插紧西北,拓展自己在军中的势力了。是啊,凡要成夺位之大事者,没有一兵一卒是不行的,一筐那些迂腐言官的笔杆子,到底是比不得那将士的一杆枪。
皇帝不知是日日缠绵温柔乡,吃丹药吃懵了,还是当真老糊涂了,对这老四竟是百般放心,圣意已下,断没有更改的余地,如今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压制蒋锡宁的势力,断不能在西北生了根,在这一点上,如蘅是相信铮哥儿的,蒋锡宁再如何有能耐,却是比不过铮哥儿的,这一点,她很肯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