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枢密院的兵力配置,此番北伐,两京禁军要派出近七万将士,尤其是殿前司与侍卫司下辖的众马步军。
东京周边的禁军半数都被抽调,西京这边更是出大头,铁骑、龙捷、龙栖、小底、护圣、奉国诸军都在调派序列之内,河洛诸关的禁兵也是成建制地向北调动。
不过,直接从西京洛阳城出发的将士,只有两万步骑出头。数十万大军北伐,可不是集结好了再一起出发,而是分批调动,向各自的目的地赴命,而幽州则最大的一个集结点。
西京这边,除了乾元殿前的出征仪式外,还搞了一个出城仪式,奉命北伐的将士,都要从皇城正门出发,跨过河桥,沿着洛阳天街,走南门出,再行北上。
出征的人数不算多,但引起的轰动却不小,大汉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出征巡游。
天街两侧,围观的洛阳士民也是以十万计,观者如堵,人声如潮,不过都很有自觉地,待在警戒线外。
士民之中,有为子弟送行的,有为将士鼓励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没有刻意组织,但声势浩大。
看着那旌旗猎猎,铠甲鲜明,长枪反射出的光芒锐利夺目,整齐的军容显示出一种强悍的气质。虽然大汉的禁军已然承平多年,但是建国以来长久的胜利下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却始终存在,再加上对军队的建设工作从未放松,当大汉儿郎们披上战甲,跨上战刀,仍旧是那支睥睨天下的强军。
在万众的欢呼助威风中,出征的将士,也都不由地挺起了胸膛,迈动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而洛阳百姓的反馈也更加热烈,他们似乎找回了属于古都居民沉寂已久的自信与热情,大汉儿郎开拓进取的精神与豪情也在这种气氛中迸发出来。
围观的人众中,也是形形色色,天南海北,官吏士农工商。当然,还包括那些寓居西京的各族商旅侨民,他们有不少人在大汉生活许久,感到吃惊的事物也见识不少了,然而此次出征的场面,威武强健的将士,热情雀跃的百姓,这些目睹的情状仍旧让他们感到震撼,心慕大汉繁华的同时,更添敬畏与向往。
在大汉走向繁盛的过程中,刘皇帝通过宣威司长年累月的宣传,一直默默地打造着官民百姓对朝廷、对国家的认同感,二十多年下来,已初见成效。
汉民之外,诸少数民族也一样,天街两侧欢呼呐喊的群众之中,就不乏吐蕃、苗、瑶、彝、党项、回鹘、女真人,甚至是高丽、扶桑,乃至那些裹着头巾的l......
就如此前赵匡胤所说,此番北伐的将士中,以青俊为主,这么多年过去,大汉将士也更新换代了,后起之秀迭起,少壮派也彻底接替老兵老将们,而军功贵族子弟中的优秀人才也充斥其中。开宝封爵的贵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北伐军中效力。
洛阳北面的黄河渡口,最主要的自然是孟津与小平津了,都是历史悠久的古渡,也是交通要衢,在西京官府的开发下,这些年也日显活力,尤其是朝廷西迁之后。
而此番大军北上,除却已然分批调往山阳的一万禁骑之外,剩下的将士,都是打算通过船运,走黄河经运河北上。虽然对很多旱鸭子来说,坐船比较辛苦,但比起陆地行军,仍旧要方便快捷得多。
随着官府的开放,以及造船技术的进步,大汉的船运自然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尤其在统一之后南北互通的大背景下。
海运以及海上贸易,已然渐露峥嵘,南方已然开辟了好几条成熟的航线,广州、泉州、福州等地更是源头,大汉民间的船队,最远已至印度洋,同阿三诸国交流上了,而大汉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密集繁荣的经济交流活动中得到显著提升。
但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还得属于内河航运,以数千里运河为主干,辅以南北水系,民间舟船往来尤其频繁,全国直接指着河运吃饭的船夫、河工、纤夫、漕民就达百万之众。南北水运交通就不提了,东西之间,通过对石门的改造扩充,来自江南的货物已能更加顺利通畅地输入关内。
而当这些水运交通条件利用到战争上时,其爆发出的能量也是巨大的。为了运送这批将士以及军需,负责此次大军供的水陆转运使张美轻松地筹集了三百多条大小船只,其中大半都是民船,包括上百艘为人使将士舒服点的船......
战争除了带给国家与百姓以负担之外,对大汉的工商业,尤其是船运以及军需相关的手工业,是起到了明显刺激作用的。这一点,在北伐诏令下达之后,就已然体现出来了。
翌日,刘皇帝并没有待在宫中,早早地起行,北出邙山,他要亲眼看着他们登船踏上北伐的征途。
刘皇帝没有驾临渡头,而是登邙山之巅,遥望渡口。西迁洛阳之后,刘皇帝已然数次登过邙山,立于峰峦,河洛形胜尽收眼底,但从来没有一次像此番,情绪复杂,心潮澎湃。
日已渐高,悬于东方,金黄光芒映照在邙山群峰,日光也愈显明朗,是个美好的天气。孟津的渡口上,一派热闹,吆喝声不断,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做好,歇了一夜的将士们,听从着安排,有序登船,虽然忙碌,但并不混乱,军队永远是纪律最严密,效率最高的组织。
春日的晚风吹拂下,刘皇帝感到十分舒适,哪怕已然站久了,也不觉累。
“陛下,半数的船只已然起航,剩下的,最迟午时,也能起运!”被刘皇帝看中,调任内阁学士的张雍收到消息,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问:“张美在何处?”
张雍道:“张使君在渡口,亲自安排转运!”
点了点头,张美在这方面,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供馈大军,更是经验丰富,这也是刘皇帝让他负责此事的原因。
遥望北方,虽然视野有尽头,但他仿佛能够看见,大河之上,百舸争流,满载着将士、军械、粮草的船只,在船夫们的操作下,破浪东行......
刘皇帝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了,终于是北进了,澎湃的心情趋于平复,但心里却不禁空落起来,冷静下来之后,疑虑又开始冒头了。
北伐是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但此次胜败如何?能否顺利展开?能否实现战略目标?辽国会如何应对?会不会如隋炀帝那边,闹得个灰头土脸的结果?
几十万大军,统筹调度能否出问题?刘旸这个太子能否扮演好他该扮演的角色?赵匡胤、高怀德二人,是否会辜负他的信任?
想得多了,刘皇帝甚至不禁疑虑,刘旸倘若借此次北伐,树立,几十万大军在手,会不会,敢不敢......
随驾的除了几名大臣以及刘煦、刘晞几兄弟,便是刘葭这个最受宠爱的大公主了。此时,见刘皇帝有些心神恍惚,不由问了声:“爹,您站累了没有?”
闻声回过头,看着个子长到自己下巴,青春洋溢,却越发有大姐气度的长女,刘皇帝眼神一闪动,调笑道:“李继隆、郭仪、赵德昭他们都在北伐军中,此去是为了沙场建功的,你还没告诉爹,看上谁了,等他们凯旋,就......”
刘皇帝话一出,刘葭就红了脸,此前,公卿子弟们都陆续进宫了,既是给皇后看,也给公主挑的。
刘葭呢,虽然嘴里说着没有,但目光投向北边,清亮的眸子中,还是带有明显的期待,少女不知觉间,已然怀春了。
“回来再说!”刘葭呢喃道。
听其言,观其态,那美丽娇羞的面庞,让刘皇帝都不禁有些吃味......
东京周边的禁军半数都被抽调,西京这边更是出大头,铁骑、龙捷、龙栖、小底、护圣、奉国诸军都在调派序列之内,河洛诸关的禁兵也是成建制地向北调动。
不过,直接从西京洛阳城出发的将士,只有两万步骑出头。数十万大军北伐,可不是集结好了再一起出发,而是分批调动,向各自的目的地赴命,而幽州则最大的一个集结点。
西京这边,除了乾元殿前的出征仪式外,还搞了一个出城仪式,奉命北伐的将士,都要从皇城正门出发,跨过河桥,沿着洛阳天街,走南门出,再行北上。
出征的人数不算多,但引起的轰动却不小,大汉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出征巡游。
天街两侧,围观的洛阳士民也是以十万计,观者如堵,人声如潮,不过都很有自觉地,待在警戒线外。
士民之中,有为子弟送行的,有为将士鼓励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没有刻意组织,但声势浩大。
看着那旌旗猎猎,铠甲鲜明,长枪反射出的光芒锐利夺目,整齐的军容显示出一种强悍的气质。虽然大汉的禁军已然承平多年,但是建国以来长久的胜利下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却始终存在,再加上对军队的建设工作从未放松,当大汉儿郎们披上战甲,跨上战刀,仍旧是那支睥睨天下的强军。
在万众的欢呼助威风中,出征的将士,也都不由地挺起了胸膛,迈动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而洛阳百姓的反馈也更加热烈,他们似乎找回了属于古都居民沉寂已久的自信与热情,大汉儿郎开拓进取的精神与豪情也在这种气氛中迸发出来。
围观的人众中,也是形形色色,天南海北,官吏士农工商。当然,还包括那些寓居西京的各族商旅侨民,他们有不少人在大汉生活许久,感到吃惊的事物也见识不少了,然而此次出征的场面,威武强健的将士,热情雀跃的百姓,这些目睹的情状仍旧让他们感到震撼,心慕大汉繁华的同时,更添敬畏与向往。
在大汉走向繁盛的过程中,刘皇帝通过宣威司长年累月的宣传,一直默默地打造着官民百姓对朝廷、对国家的认同感,二十多年下来,已初见成效。
汉民之外,诸少数民族也一样,天街两侧欢呼呐喊的群众之中,就不乏吐蕃、苗、瑶、彝、党项、回鹘、女真人,甚至是高丽、扶桑,乃至那些裹着头巾的l......
就如此前赵匡胤所说,此番北伐的将士中,以青俊为主,这么多年过去,大汉将士也更新换代了,后起之秀迭起,少壮派也彻底接替老兵老将们,而军功贵族子弟中的优秀人才也充斥其中。开宝封爵的贵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北伐军中效力。
洛阳北面的黄河渡口,最主要的自然是孟津与小平津了,都是历史悠久的古渡,也是交通要衢,在西京官府的开发下,这些年也日显活力,尤其是朝廷西迁之后。
而此番大军北上,除却已然分批调往山阳的一万禁骑之外,剩下的将士,都是打算通过船运,走黄河经运河北上。虽然对很多旱鸭子来说,坐船比较辛苦,但比起陆地行军,仍旧要方便快捷得多。
随着官府的开放,以及造船技术的进步,大汉的船运自然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尤其在统一之后南北互通的大背景下。
海运以及海上贸易,已然渐露峥嵘,南方已然开辟了好几条成熟的航线,广州、泉州、福州等地更是源头,大汉民间的船队,最远已至印度洋,同阿三诸国交流上了,而大汉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密集繁荣的经济交流活动中得到显著提升。
但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还得属于内河航运,以数千里运河为主干,辅以南北水系,民间舟船往来尤其频繁,全国直接指着河运吃饭的船夫、河工、纤夫、漕民就达百万之众。南北水运交通就不提了,东西之间,通过对石门的改造扩充,来自江南的货物已能更加顺利通畅地输入关内。
而当这些水运交通条件利用到战争上时,其爆发出的能量也是巨大的。为了运送这批将士以及军需,负责此次大军供的水陆转运使张美轻松地筹集了三百多条大小船只,其中大半都是民船,包括上百艘为人使将士舒服点的船......
战争除了带给国家与百姓以负担之外,对大汉的工商业,尤其是船运以及军需相关的手工业,是起到了明显刺激作用的。这一点,在北伐诏令下达之后,就已然体现出来了。
翌日,刘皇帝并没有待在宫中,早早地起行,北出邙山,他要亲眼看着他们登船踏上北伐的征途。
刘皇帝没有驾临渡头,而是登邙山之巅,遥望渡口。西迁洛阳之后,刘皇帝已然数次登过邙山,立于峰峦,河洛形胜尽收眼底,但从来没有一次像此番,情绪复杂,心潮澎湃。
日已渐高,悬于东方,金黄光芒映照在邙山群峰,日光也愈显明朗,是个美好的天气。孟津的渡口上,一派热闹,吆喝声不断,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做好,歇了一夜的将士们,听从着安排,有序登船,虽然忙碌,但并不混乱,军队永远是纪律最严密,效率最高的组织。
春日的晚风吹拂下,刘皇帝感到十分舒适,哪怕已然站久了,也不觉累。
“陛下,半数的船只已然起航,剩下的,最迟午时,也能起运!”被刘皇帝看中,调任内阁学士的张雍收到消息,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问:“张美在何处?”
张雍道:“张使君在渡口,亲自安排转运!”
点了点头,张美在这方面,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供馈大军,更是经验丰富,这也是刘皇帝让他负责此事的原因。
遥望北方,虽然视野有尽头,但他仿佛能够看见,大河之上,百舸争流,满载着将士、军械、粮草的船只,在船夫们的操作下,破浪东行......
刘皇帝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了,终于是北进了,澎湃的心情趋于平复,但心里却不禁空落起来,冷静下来之后,疑虑又开始冒头了。
北伐是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但此次胜败如何?能否顺利展开?能否实现战略目标?辽国会如何应对?会不会如隋炀帝那边,闹得个灰头土脸的结果?
几十万大军,统筹调度能否出问题?刘旸这个太子能否扮演好他该扮演的角色?赵匡胤、高怀德二人,是否会辜负他的信任?
想得多了,刘皇帝甚至不禁疑虑,刘旸倘若借此次北伐,树立,几十万大军在手,会不会,敢不敢......
随驾的除了几名大臣以及刘煦、刘晞几兄弟,便是刘葭这个最受宠爱的大公主了。此时,见刘皇帝有些心神恍惚,不由问了声:“爹,您站累了没有?”
闻声回过头,看着个子长到自己下巴,青春洋溢,却越发有大姐气度的长女,刘皇帝眼神一闪动,调笑道:“李继隆、郭仪、赵德昭他们都在北伐军中,此去是为了沙场建功的,你还没告诉爹,看上谁了,等他们凯旋,就......”
刘皇帝话一出,刘葭就红了脸,此前,公卿子弟们都陆续进宫了,既是给皇后看,也给公主挑的。
刘葭呢,虽然嘴里说着没有,但目光投向北边,清亮的眸子中,还是带有明显的期待,少女不知觉间,已然怀春了。
“回来再说!”刘葭呢喃道。
听其言,观其态,那美丽娇羞的面庞,让刘皇帝都不禁有些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