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匈奴的习俗,每年九月戌日都会聚集在美稷祭祀天神和汉帝。同时,诸部也会借这个机会商议国事。想来,反叛之事,也是在此时议定的。
……”
和煦的阳光透过天窗,洒落地板、墙壁、书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张涵静静地坐在书桌后面,听张音汇报着南匈奴叛乱的经过。书房里很安静,只有张音在说话,所以,他的声音不大,张涵也听的清清楚楚。
张音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换衣服,浑身上下打理的整整齐齐,头纹丝不乱。可在此刻,他的脸色灰土土的,眼中隐有血丝,头很随意地挽了个髻,衣服已经三天未换了。看得出来,张音的日子不好过。
南匈奴叛离,西北大乱,麻雀竟没有提前警报,从而导致了极损失惨重。张涵不由得大是恼怒,罕有的大雷霆。张音身为麻雀王,自是当其冲,被骂了个灰头土脸。
“……
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损失,共计如下:
西北诸郡有三十三城沦陷,除当地驻军七千一百人外,损伤军屯一千三百余人,马匹八千七,牛一万五,羊五万以上……死伤民众估计在五万五左右……综上所述,直接损失钱财过四十万万,平定西北叛乱,预计至少要投入五十万万一……”
破坏容易建设难,要将西北恢复到之前的样子,至少要五年时间,投入上百万万钱,一想到钱,张涵就压不住心头的怒火,忍不住闷哼一声。
张音闻声一震,脸更白了,一点血色也没有。他吸了口气,强打着精神继续读下去。张涵看在眼里,心中微动。
军马场是兴平二年(195)开始筹备的,真正实施起来还不到一年时间。通常来说,作为弱势的一方,南匈奴初时会委曲求全,在一两年后冲突才会进一步加剧而导致战争。想不到,形势会展这样迅,南匈奴反应竟会如此激烈。加之,麻雀近期关注的重点在东南,许多不明显的征兆便被忽视了。
事到如今,张音也没什么好说的,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的。他只求把善后工作处理好,以求宽大处理。麻雀展到今天,正式的人员已有五千多,触手无处不在,这一全力以赴运转起来,整个叛乱的前后经过影响,很快就查了个水落石出。
张音把前因后果述说了一遍,便立在那里,不再开口。张涵眯着眼睛,思考了许久,叹息一声:
“算了,就这样吧!
元心,别怪我骂你,你也知道,麻雀是我的眼睛,是我的耳朵,你就是我的二目,一刻也不能疏忽大意的……”
起来,成立麻雀是张涵的想法,可具体办事的,还不都是张音。这些年来,张音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大军扫北逐南所向披靡,张音功不可没。张涵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张音托为心腹,信任有加。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毗漏。张涵自然大为恼怒。麻雀出了问题,板子自然要打在张音身上。不过,张涵作张音,也有敲打他的意思。既然不准备替换张音,张涵巴掌打完,当然要给个甜枣了。
“主公,是我做错了事……”
听见张涵温言抚慰,张音眼圈都红了。见他激动,张涵微觉得意。权力就是如此神奇,张音未必不明白这些手段,可他身在局中,生死荣辱尽在人手,由不得他。
————————————————————————————
出了将军府,张音坐在车里,浑身出一点力气也没有,汗水湿透了他的内衣,汗渍渍的,很不舒服。想起三天没换衣服,张音觉得浑身都不舒服。然他顾不得这许多。眯起了眼睛,张音仔仔细细揣摩了整个见面经过,最终确定:张涵确实没有在意此次疏忽。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张音也提醒自己,再一不能再二,张涵的信任是有限的,下一会可就不会如此轻易过关了。
若有所失地笑笑,张音现,他也就是个俗人。原来,他还以为,自己不在乎权力的。‘在真命天子面前害怕一点,也是平常事(张涵大汗!)’——张音安慰着自己
在张涵手下重臣中,张音也是个异数,他不太爱女色,也不怎么爱金钱,与人交往也少,生活极为规律,似乎没什么特殊爱好。其实,张音也是有爱好的。长期掌管麻雀,收集各式各样情报的生涯,张音自然而然便患上了职业病——**癣——总想知道写别人不知道的。而且,张音知道的太多了,如果失去张涵的信赖,会有什么下场,是不言而喻的。就算张涵顾念旧情,生命不会有威胁。可失去这个唯一的爱好,去担任一个闲职养老,也是张音不愿意的。
张涵确是将张音当作了耳目。可是,这样的‘眼睛’和‘耳朵’,张涵有好几双。
内卫展起来的军事特
骥”——这个名字很烂,然而,与张涵意图取的名字相比,要强上百倍。尽管附骥的人一再解释说,这是为了提醒诸位自己的身份,军队才是千里马,附骥只是为了千里马服务的云云。军中却不认可这个专门负责监控军队的秘密组织,一致称之为“绿头苍蝇”。
从麻雀里分离出来的乌鸦,负责对天子公卿和各方势力的监察,捎带着探查一些特殊、重大的案件。随着张涵地盘的扩大,乌鸦也逐渐展壮大,现在已拥有近三千多人,是麻雀最大的竞争者。
还有张涵依托不其报另行组建的蚊子,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地方上豪强势力。与乌鸦贴近监视目标,打入监视势力内部不同,蚊子只搜集表面的信息。每只蚊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收集情报只是蚊子的副业。蚊子的数量不多,每县不过两三只,汇报的情况也不过是柴米油盐等价格的涨跌、地方官老爷有没有明显的断案不公、地方上有没有恶名昭著的恶霸,诸如此类众所周知的日常琐事及奇闻轶事。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编辑成册,张涵一看,就能对地方的情况有个大体了解。
如果某官任职其间物价波动频繁,官声很差,治安不好,新修的道路、桥梁很快损坏……这个官员显然是不合格,哪怕考绩再好,也是说不通的。
当然,麻雀负责收集各路诸侯、狄夷,乃至海外的情报,与上述各组织覆盖面不同,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张音不是麻雀,时至今日,麻雀已经展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换言之,麻雀不可替代,张音可以!
至于罚了三个月薪俸,张音却没在意。张音秩俸二千石,三个月薪俸不是一笔小钱,怎么也有十几万钱,张音却也不放在眼里。
张涵对治下官吏的薪俸是很丰厚的。比如说,汉朝三公的俸禄号称万石,实则不到半数,每月仅35o谷。到了张涵这里,便另外增加了5万钱,大约把这万石补足了。而且,张涵还更进一步。哪怕是以往没有俸禄的衙役之流,也都纳入了给薪范围内,并获得了相对中等,足以养家糊口的报酬。
如此负担开支自然大增,但衙役之流也是要吃饭的,张涵这样做,不过是把私下盘剥,转成帐面的开支罢了。再者说,张涵也是想高薪养廉。桓灵年间,朝政混乱,贪官污吏横行,很成问题。到如今,对张涵而言,廉洁依然是个问题。张涵作出了许多规定,比如,官吏卸任去职,都要清查帐目,没有问题方可移交。对官吏的人情往来、收受礼物等情况,也都有着严格规定。一旦被认定为贪污受贿,旁的不说,必会免职,不再任用。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政策危害到了所有官吏的利益,而又需要依靠官吏来执行。可想而知,执行情况是比较失败的。送金银珠宝房产田地等贵重物品,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就有人送名人字画——这东东不好定价,说便宜就是张纸,说贵还真是无价之宝。这也非长久之策,名人字画也大体是有价格的,拿自己的字画怎么说都好,可拿别人的字画便说不过去了。
不过,人民的智慧无穷,办法总是有的,就用修路来说吧!
谁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其实,不光后人知道修路好,古人也知道。要不然,古人也不会把“修桥补路”和“行善积德”联系在一起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便在咸阳与全国各地间修建了许多条驰道。张涵对修路的热爱,还在秦始皇之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吏喜欢修路,却不仅仅是投张涵所好,也是源于其中有‘好处’。
岑涛负责的流民、官奴,主要负责修缮驰道、城池、宫殿和园林,与将作大匠有雷同之处。天子东归,张涵干脆将岑涛任为将作大匠,合二者为一体,都归他负责。
驰道轮不到地方官插手,最初地方的道路,也归岑涛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劳力,地方的道路后来只能交由地方官自行负责。要修建一条道路,而又没有免费的劳力,那花费的钱可就多了。需要的沙子、石灰和粘土,也都非常多。张涵免掉了徭役,便无法再从地方无偿征集物资了,只能改征为买,花费那就更大了。本来,张涵的开支便很大,又广修驰道,修来修去就没钱了。张涵一拍大腿,便开始就在驰道上收过路费——时人称之为“买路钱”。
修路开支这么巨大,张涵又免徭轻税,地方上是修不起多少路的。张涵的解决办法也简单,他准许商人修建道路,谁修路谁受益,谁就可以在路上收费二十年内。官府只免费提供双倍宽的官有土地。当然,需要的时候,军队可以无偿征用道路。这些都是闲话了。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修路的成本很高——免除徭役后,地方更缺少有
临时雇佣劳力,而修路需要大批劳力,雇佣成本很高试,张涵便在放弃了这种方式。转而核定好道路造价和标准,再召集商人竞标,将路承包给商人修,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验收。
这样一来,成本是降低了,地方官却多了许多做手脚的机会。贪污受贿容易出事,一旦被抓,也是不得了的。后来,一个聪明官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官员把工程交给商人来承包,商人再将修路所需的砂子、石灰之类建材,交给官吏指定的人承包。一般来说,经营建材的净利润约合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五~六。接下来,官吏只要按照规章行事,毋须冒任何风险,百分之三以上的修路款便轻易到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官吏通常不肯再做手脚,也不会容忍商人偷工减料。只要道路不出问题,即便被抓到了,也很难确定罪责。曾经有一场官司打到张涵面前,张涵苦笑了良久,只好算了——当事人终究没有受到惩处。
类似的潜在规则,历来多有,为人民服务的官吏总是少数,堵是堵不住的,有规则总比没规则强。
如今,张涵对官吏的要求,是能吏,而非廉吏。
张音当然不是利用类似的潜规则,麻雀里要也是如此,那还了得。张音并不依靠着薪俸过活,张涵属下的高级官吏多是如此。就连管宁也有着自己的农庄,不是单纯依赖俸禄。
大汉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商业非常达,并不鄙薄言利。即使是公卿王侯也都会追求财富,精心经营自己的农庄,与商人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理所应然。
况且,县张氏是以经商起家,张何眼下还有着庞大的商队,及远洋船队。战乱所及,丝绸之路已经中断了,张何垄断了大部分对外贸易。其中的利润,每年都高达几十万万钱——也许更多。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张涵缺少钱,自是极为心动。可是,要少了,张涵觉得没意思;要多了,张何两眼一翻,想要多少,全给你行不?张涵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当初张涵在青州时,就曾经营过鲍鱼肆。眼下,手里还有着庞大的纺织作坊。上行下效,张涵手下的重臣家里,十有**也都经营着各自的生意,张音也有着自家的生意。张涵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也许,在古今中外,政治和经济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同样为布什家族的公司做了很多贡献。
张音揣摩了半晌,忽然笑了起。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这么粗浅的手段,他用过不知多少回了。可张涵就用在他身上,偏偏还就奏效了!
张音思恃了好一会儿,也只能感叹: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
张音离开了,书房里只剩下张涵自己。斑驳的光点洒在紫檀书桌上,明亮而温暖。张涵漫不经心地,用手指描绘着光影,若有所思。
也许是有些自大了,张涵确实没有把西北的叛乱放在心上。现如今,张涵手握有八十万大军。只要他愿意,随时还可以组织起八十万来,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钱粮也不是问题,在他破产之前,至少可以征战一年,甚至更久,足以扫平绝大部分诸侯。不用这个危险的办法,雷鸣箭和雷火弹等火药武器也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了,失去了度的骑兵,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西北叛乱的时机不好,打乱了张涵的计划。张涵正在等待袁孙分出胜负,孙策若是失败,便只有投靠张涵——但有选择,孙策也不会投靠杀父仇人。万一孙策胜利了,张涵也会引军南下。袁绍新败,两军无论如何也联合不到一起。一对一,张涵不会失败。只要解决了江东,其余诸侯兵既不如,又无地利,张涵就只有四川这一角可虑了。
所有的事物皆有利有弊,张涵也无可奈何。张涵的兵制没有私军,对张涵是优点。可在这个时代,士兵渐成私军,被当成是将领的财产世代相传。在某种程度上,张涵是将众人的财产集中到了他自己手里,将领的不轨图谋难以实施,自是不得人心。不到万不得已,有雄心壮志的英才,皆不愿意投靠张涵,臧霸如是,段煨如是,孙策也如是。
西北一乱,除非两面作战,张涵就只能暂且先顾西北了。张涵不喜欢两面作战。那样的话,一旦失败,容易形成连锁反应。每次对付一个敌人,张涵行有余力。也就是说,失败了也有弥补的机会,胜负不会影响很大。在以往的战争中,张涵基本贯彻了这一思想。今天,他也不准备加以改变。张涵决心在短期内平定西北叛乱。
按照匈奴的习俗,每年九月戌日都会聚集在美稷祭祀天神和汉帝。同时,诸部也会借这个机会商议国事。想来,反叛之事,也是在此时议定的。
……”
和煦的阳光透过天窗,洒落地板、墙壁、书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张涵静静地坐在书桌后面,听张音汇报着南匈奴叛乱的经过。书房里很安静,只有张音在说话,所以,他的声音不大,张涵也听的清清楚楚。
张音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换衣服,浑身上下打理的整整齐齐,头纹丝不乱。可在此刻,他的脸色灰土土的,眼中隐有血丝,头很随意地挽了个髻,衣服已经三天未换了。看得出来,张音的日子不好过。
南匈奴叛离,西北大乱,麻雀竟没有提前警报,从而导致了极损失惨重。张涵不由得大是恼怒,罕有的大雷霆。张音身为麻雀王,自是当其冲,被骂了个灰头土脸。
“……
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损失,共计如下:
西北诸郡有三十三城沦陷,除当地驻军七千一百人外,损伤军屯一千三百余人,马匹八千七,牛一万五,羊五万以上……死伤民众估计在五万五左右……综上所述,直接损失钱财过四十万万,平定西北叛乱,预计至少要投入五十万万一……”
破坏容易建设难,要将西北恢复到之前的样子,至少要五年时间,投入上百万万钱,一想到钱,张涵就压不住心头的怒火,忍不住闷哼一声。
张音闻声一震,脸更白了,一点血色也没有。他吸了口气,强打着精神继续读下去。张涵看在眼里,心中微动。
军马场是兴平二年(195)开始筹备的,真正实施起来还不到一年时间。通常来说,作为弱势的一方,南匈奴初时会委曲求全,在一两年后冲突才会进一步加剧而导致战争。想不到,形势会展这样迅,南匈奴反应竟会如此激烈。加之,麻雀近期关注的重点在东南,许多不明显的征兆便被忽视了。
事到如今,张音也没什么好说的,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的。他只求把善后工作处理好,以求宽大处理。麻雀展到今天,正式的人员已有五千多,触手无处不在,这一全力以赴运转起来,整个叛乱的前后经过影响,很快就查了个水落石出。
张音把前因后果述说了一遍,便立在那里,不再开口。张涵眯着眼睛,思考了许久,叹息一声:
“算了,就这样吧!
元心,别怪我骂你,你也知道,麻雀是我的眼睛,是我的耳朵,你就是我的二目,一刻也不能疏忽大意的……”
起来,成立麻雀是张涵的想法,可具体办事的,还不都是张音。这些年来,张音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大军扫北逐南所向披靡,张音功不可没。张涵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张音托为心腹,信任有加。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毗漏。张涵自然大为恼怒。麻雀出了问题,板子自然要打在张音身上。不过,张涵作张音,也有敲打他的意思。既然不准备替换张音,张涵巴掌打完,当然要给个甜枣了。
“主公,是我做错了事……”
听见张涵温言抚慰,张音眼圈都红了。见他激动,张涵微觉得意。权力就是如此神奇,张音未必不明白这些手段,可他身在局中,生死荣辱尽在人手,由不得他。
————————————————————————————
出了将军府,张音坐在车里,浑身出一点力气也没有,汗水湿透了他的内衣,汗渍渍的,很不舒服。想起三天没换衣服,张音觉得浑身都不舒服。然他顾不得这许多。眯起了眼睛,张音仔仔细细揣摩了整个见面经过,最终确定:张涵确实没有在意此次疏忽。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张音也提醒自己,再一不能再二,张涵的信任是有限的,下一会可就不会如此轻易过关了。
若有所失地笑笑,张音现,他也就是个俗人。原来,他还以为,自己不在乎权力的。‘在真命天子面前害怕一点,也是平常事(张涵大汗!)’——张音安慰着自己
在张涵手下重臣中,张音也是个异数,他不太爱女色,也不怎么爱金钱,与人交往也少,生活极为规律,似乎没什么特殊爱好。其实,张音也是有爱好的。长期掌管麻雀,收集各式各样情报的生涯,张音自然而然便患上了职业病——**癣——总想知道写别人不知道的。而且,张音知道的太多了,如果失去张涵的信赖,会有什么下场,是不言而喻的。就算张涵顾念旧情,生命不会有威胁。可失去这个唯一的爱好,去担任一个闲职养老,也是张音不愿意的。
张涵确是将张音当作了耳目。可是,这样的‘眼睛’和‘耳朵’,张涵有好几双。
内卫展起来的军事特
骥”——这个名字很烂,然而,与张涵意图取的名字相比,要强上百倍。尽管附骥的人一再解释说,这是为了提醒诸位自己的身份,军队才是千里马,附骥只是为了千里马服务的云云。军中却不认可这个专门负责监控军队的秘密组织,一致称之为“绿头苍蝇”。
从麻雀里分离出来的乌鸦,负责对天子公卿和各方势力的监察,捎带着探查一些特殊、重大的案件。随着张涵地盘的扩大,乌鸦也逐渐展壮大,现在已拥有近三千多人,是麻雀最大的竞争者。
还有张涵依托不其报另行组建的蚊子,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地方上豪强势力。与乌鸦贴近监视目标,打入监视势力内部不同,蚊子只搜集表面的信息。每只蚊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收集情报只是蚊子的副业。蚊子的数量不多,每县不过两三只,汇报的情况也不过是柴米油盐等价格的涨跌、地方官老爷有没有明显的断案不公、地方上有没有恶名昭著的恶霸,诸如此类众所周知的日常琐事及奇闻轶事。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编辑成册,张涵一看,就能对地方的情况有个大体了解。
如果某官任职其间物价波动频繁,官声很差,治安不好,新修的道路、桥梁很快损坏……这个官员显然是不合格,哪怕考绩再好,也是说不通的。
当然,麻雀负责收集各路诸侯、狄夷,乃至海外的情报,与上述各组织覆盖面不同,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张音不是麻雀,时至今日,麻雀已经展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换言之,麻雀不可替代,张音可以!
至于罚了三个月薪俸,张音却没在意。张音秩俸二千石,三个月薪俸不是一笔小钱,怎么也有十几万钱,张音却也不放在眼里。
张涵对治下官吏的薪俸是很丰厚的。比如说,汉朝三公的俸禄号称万石,实则不到半数,每月仅35o谷。到了张涵这里,便另外增加了5万钱,大约把这万石补足了。而且,张涵还更进一步。哪怕是以往没有俸禄的衙役之流,也都纳入了给薪范围内,并获得了相对中等,足以养家糊口的报酬。
如此负担开支自然大增,但衙役之流也是要吃饭的,张涵这样做,不过是把私下盘剥,转成帐面的开支罢了。再者说,张涵也是想高薪养廉。桓灵年间,朝政混乱,贪官污吏横行,很成问题。到如今,对张涵而言,廉洁依然是个问题。张涵作出了许多规定,比如,官吏卸任去职,都要清查帐目,没有问题方可移交。对官吏的人情往来、收受礼物等情况,也都有着严格规定。一旦被认定为贪污受贿,旁的不说,必会免职,不再任用。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政策危害到了所有官吏的利益,而又需要依靠官吏来执行。可想而知,执行情况是比较失败的。送金银珠宝房产田地等贵重物品,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就有人送名人字画——这东东不好定价,说便宜就是张纸,说贵还真是无价之宝。这也非长久之策,名人字画也大体是有价格的,拿自己的字画怎么说都好,可拿别人的字画便说不过去了。
不过,人民的智慧无穷,办法总是有的,就用修路来说吧!
谁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其实,不光后人知道修路好,古人也知道。要不然,古人也不会把“修桥补路”和“行善积德”联系在一起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便在咸阳与全国各地间修建了许多条驰道。张涵对修路的热爱,还在秦始皇之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吏喜欢修路,却不仅仅是投张涵所好,也是源于其中有‘好处’。
岑涛负责的流民、官奴,主要负责修缮驰道、城池、宫殿和园林,与将作大匠有雷同之处。天子东归,张涵干脆将岑涛任为将作大匠,合二者为一体,都归他负责。
驰道轮不到地方官插手,最初地方的道路,也归岑涛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劳力,地方的道路后来只能交由地方官自行负责。要修建一条道路,而又没有免费的劳力,那花费的钱可就多了。需要的沙子、石灰和粘土,也都非常多。张涵免掉了徭役,便无法再从地方无偿征集物资了,只能改征为买,花费那就更大了。本来,张涵的开支便很大,又广修驰道,修来修去就没钱了。张涵一拍大腿,便开始就在驰道上收过路费——时人称之为“买路钱”。
修路开支这么巨大,张涵又免徭轻税,地方上是修不起多少路的。张涵的解决办法也简单,他准许商人修建道路,谁修路谁受益,谁就可以在路上收费二十年内。官府只免费提供双倍宽的官有土地。当然,需要的时候,军队可以无偿征用道路。这些都是闲话了。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修路的成本很高——免除徭役后,地方更缺少有
临时雇佣劳力,而修路需要大批劳力,雇佣成本很高试,张涵便在放弃了这种方式。转而核定好道路造价和标准,再召集商人竞标,将路承包给商人修,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验收。
这样一来,成本是降低了,地方官却多了许多做手脚的机会。贪污受贿容易出事,一旦被抓,也是不得了的。后来,一个聪明官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官员把工程交给商人来承包,商人再将修路所需的砂子、石灰之类建材,交给官吏指定的人承包。一般来说,经营建材的净利润约合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五~六。接下来,官吏只要按照规章行事,毋须冒任何风险,百分之三以上的修路款便轻易到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官吏通常不肯再做手脚,也不会容忍商人偷工减料。只要道路不出问题,即便被抓到了,也很难确定罪责。曾经有一场官司打到张涵面前,张涵苦笑了良久,只好算了——当事人终究没有受到惩处。
类似的潜在规则,历来多有,为人民服务的官吏总是少数,堵是堵不住的,有规则总比没规则强。
如今,张涵对官吏的要求,是能吏,而非廉吏。
张音当然不是利用类似的潜规则,麻雀里要也是如此,那还了得。张音并不依靠着薪俸过活,张涵属下的高级官吏多是如此。就连管宁也有着自己的农庄,不是单纯依赖俸禄。
大汉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商业非常达,并不鄙薄言利。即使是公卿王侯也都会追求财富,精心经营自己的农庄,与商人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理所应然。
况且,县张氏是以经商起家,张何眼下还有着庞大的商队,及远洋船队。战乱所及,丝绸之路已经中断了,张何垄断了大部分对外贸易。其中的利润,每年都高达几十万万钱——也许更多。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张涵缺少钱,自是极为心动。可是,要少了,张涵觉得没意思;要多了,张何两眼一翻,想要多少,全给你行不?张涵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当初张涵在青州时,就曾经营过鲍鱼肆。眼下,手里还有着庞大的纺织作坊。上行下效,张涵手下的重臣家里,十有**也都经营着各自的生意,张音也有着自家的生意。张涵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也许,在古今中外,政治和经济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同样为布什家族的公司做了很多贡献。
张音揣摩了半晌,忽然笑了起。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这么粗浅的手段,他用过不知多少回了。可张涵就用在他身上,偏偏还就奏效了!
张音思恃了好一会儿,也只能感叹: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
张音离开了,书房里只剩下张涵自己。斑驳的光点洒在紫檀书桌上,明亮而温暖。张涵漫不经心地,用手指描绘着光影,若有所思。
也许是有些自大了,张涵确实没有把西北的叛乱放在心上。现如今,张涵手握有八十万大军。只要他愿意,随时还可以组织起八十万来,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钱粮也不是问题,在他破产之前,至少可以征战一年,甚至更久,足以扫平绝大部分诸侯。不用这个危险的办法,雷鸣箭和雷火弹等火药武器也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了,失去了度的骑兵,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西北叛乱的时机不好,打乱了张涵的计划。张涵正在等待袁孙分出胜负,孙策若是失败,便只有投靠张涵——但有选择,孙策也不会投靠杀父仇人。万一孙策胜利了,张涵也会引军南下。袁绍新败,两军无论如何也联合不到一起。一对一,张涵不会失败。只要解决了江东,其余诸侯兵既不如,又无地利,张涵就只有四川这一角可虑了。
所有的事物皆有利有弊,张涵也无可奈何。张涵的兵制没有私军,对张涵是优点。可在这个时代,士兵渐成私军,被当成是将领的财产世代相传。在某种程度上,张涵是将众人的财产集中到了他自己手里,将领的不轨图谋难以实施,自是不得人心。不到万不得已,有雄心壮志的英才,皆不愿意投靠张涵,臧霸如是,段煨如是,孙策也如是。
西北一乱,除非两面作战,张涵就只能暂且先顾西北了。张涵不喜欢两面作战。那样的话,一旦失败,容易形成连锁反应。每次对付一个敌人,张涵行有余力。也就是说,失败了也有弥补的机会,胜负不会影响很大。在以往的战争中,张涵基本贯彻了这一思想。今天,他也不准备加以改变。张涵决心在短期内平定西北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