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率领军团返回了[桥头堡],由于未能成功抓捕到雷达毁灭者,他显得有些沮丧。
主角安抚了自己麾下的大将,毁灭者作为全新的对手,拥有全新的兵种和能力,雷达毁灭者会自爆也是之前没有料想到的。第1军团的任务“失败”情有可原。
而且在主角看来,这也不算失败,至少第1军团有了与毁灭者交手的经验,得到了很多情报,这对今后战争的意义甚至大于成功捕获雷达毁灭者。
在今天的交战中,第1军团损失了近百名战士和三只中小型甲虫,相当于整个编制的将近5%,于是主角让后方尽快调补战士和甲虫过来支援,补齐编制。
作为目前唯一一支在野战中能对一定规模内的毁灭者占据优势的主力军团,主角需要第1军团时刻保持最良好的满编状态。
安顿完第1军团后,主角查看了第1军团带回来的战利品。
他们带回来了一百枚大小神秘球,二者各半,其中大神秘球已经逐渐开始褪色,但小神秘球还维持着被从尸体内挖出来的状况。
主角还没批搞明白二者对于毁灭者的意义和作用,干脆将其都堆放在仓库里。这些神秘球只要不用力砸开变成炸弹的话,性质还是很稳定的,可以安全储存。
除了神秘球,第1军团还带回了两根雷达毁灭者的触角。
当主角得知这两根触角在雷达毁灭者的自爆中都没有损伤分毫后,好奇心又上来了。
这两根触角每根都和雷达毁灭者的身长差不多,大约有40长,足有大头蚁兵蚁战士体长的**倍,每根触角都是好几名战士合力才扛回来的。
这触角的直径也和大头蚁兵蚁的胸部差不多粗,放在主角面前,就像两条巨蟒一般。
触角质地坚韧但柔软,大颚咬上去根本无法切开。触角上一节节环节状结构非常分明,确保触角能够向任意方向弯曲扭转。在地下荧光菌幽蓝色的光线下,仍能分辨出触角深褐色的底色。
触角从根部向顶部逐渐收窄,但在顶部有突然膨大的椭圆形结构。而从根部看过去,可以看见内部有一小段是中空的结构,但更深处是实心的,只不过无法观察清楚。
这个结构和主角熟知的一些蚂蚁的触角结构并不相似。
无论是大头蚁,还是铺道蚁、猎镰猛蚁或黑头酸臭蚁等,其触角都呈膝状,有明显的上下两节的区分,而且柄节很长。但雷达毁灭者的触角没有膝状结构,柄节很短,一圈圈的环装结构就像一条小小的蚯蚓一般。
普通蚂蚁的触角的末端2-3节膨大,全触角分4-13节,而雷达毁灭者的触角只有最后1节是膨大的,全触角多达几十节。
主角猜测这对触角非常重要,之前通过空中侦查,主角已经怀疑雷达毁灭者的作用就是像雷达一样搜寻目标,所以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从雷达毁灭者一路不断摇动触角搜寻的动作来看,这对触角正是发挥了雷达的作用,虽然主角还不明白其原理。
普通蚂蚁也是通过触角来搜寻的,但距离很短。
蚂蚁触角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一是高度灵敏的嗅觉功能,能寻找食物、认路,和分辨同伴传递的气味信息。
二是敏锐的听觉功能,可帮助蚂蚁接受外界的声音信息,躲避危险。
三是运动功能,能感受蚂蚁自己的空间位置,维持身体平衡,没有触角的蚂蚁即使在平地上也寸步难行。有实验拔除蚂蚁触角后,这些蚂蚁走路都会摇摇晃晃,就像喝醉酒一样,并且很快就会死去。
四是用来探路,辨别接触到的一切物体,就像盲人用手来感受世界一样。这可以弥补蚂蚁们普遍视力较差的缺点。
五是沟通功能。蚂蚁不会说话,它们头上的触角,便是彼此联系沟通的工具。无论是发送信息包传递复杂消息,还是直接触角对触角的“说话”,或是借助会议室地面的鹅卵石进行集体“会谈”,触角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将蚂蚁的触角切除后放回原来蚁群,因失掉了嗅觉器官,嗅不出同伙的气味,相遇时便会相互撕咬、自相残杀。
触角之于蚂蚁,就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之于人类,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蚂蚁的触角发挥作用的方式很独特,哪怕是主角也没搞清楚。
这对触角是重要的感觉器官,触角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洞,有些孔洞里藏着能够感受气味、声音等的细胞。
触角时时都在活动之中,时而捻搓,时而转动。触角能把探触到音波、振动、气味、湿度、温度等情况告知蚂蚁,还能使蚂蚁辨别食物的味道。
触角传递的信息和其它信息系统相辅相成,构成完备的通讯系统,使得蚂蚁能够集合成庞大的群体,完成许多它们个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两只蚂蚁在互相碰触角时,能分泌用一种化学物质,传送给对方,这种化学信号对蚂蚁的神经发生刺激作用,使蚂蚁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是用触角传递信息包和交流的原理,主角知道怎么做,但却并不了解这个原理。
主角仔细打量着触角,时不时用自己的触角碰触着,但没有收获。
直到主角试图把自己的触角伸进雷达毁灭者的触角根部的中空结构中时,主角有了发现。
伸进去的一瞬间,主角感觉到自己的触角更加灵敏了,整座巢穴里的一切响动,无论是走动声、碰撞声、咀嚼声还是挖掘声,事无巨细的都灌进了脑海离,让主角的脑袋里瞬间充斥了无数信息,刺激的脑袋发涨。
他赶紧收回了触角,缓一缓才休整过来。
回想刚才那番经历,品味着遗留在脑海里的记忆,主角醒悟过来。
这两具触角简直就是高灵敏度的信号接收器啊,而且除雷达毁灭者以外的其他蚂蚁也可以使用!
主角安抚了自己麾下的大将,毁灭者作为全新的对手,拥有全新的兵种和能力,雷达毁灭者会自爆也是之前没有料想到的。第1军团的任务“失败”情有可原。
而且在主角看来,这也不算失败,至少第1军团有了与毁灭者交手的经验,得到了很多情报,这对今后战争的意义甚至大于成功捕获雷达毁灭者。
在今天的交战中,第1军团损失了近百名战士和三只中小型甲虫,相当于整个编制的将近5%,于是主角让后方尽快调补战士和甲虫过来支援,补齐编制。
作为目前唯一一支在野战中能对一定规模内的毁灭者占据优势的主力军团,主角需要第1军团时刻保持最良好的满编状态。
安顿完第1军团后,主角查看了第1军团带回来的战利品。
他们带回来了一百枚大小神秘球,二者各半,其中大神秘球已经逐渐开始褪色,但小神秘球还维持着被从尸体内挖出来的状况。
主角还没批搞明白二者对于毁灭者的意义和作用,干脆将其都堆放在仓库里。这些神秘球只要不用力砸开变成炸弹的话,性质还是很稳定的,可以安全储存。
除了神秘球,第1军团还带回了两根雷达毁灭者的触角。
当主角得知这两根触角在雷达毁灭者的自爆中都没有损伤分毫后,好奇心又上来了。
这两根触角每根都和雷达毁灭者的身长差不多,大约有40长,足有大头蚁兵蚁战士体长的**倍,每根触角都是好几名战士合力才扛回来的。
这触角的直径也和大头蚁兵蚁的胸部差不多粗,放在主角面前,就像两条巨蟒一般。
触角质地坚韧但柔软,大颚咬上去根本无法切开。触角上一节节环节状结构非常分明,确保触角能够向任意方向弯曲扭转。在地下荧光菌幽蓝色的光线下,仍能分辨出触角深褐色的底色。
触角从根部向顶部逐渐收窄,但在顶部有突然膨大的椭圆形结构。而从根部看过去,可以看见内部有一小段是中空的结构,但更深处是实心的,只不过无法观察清楚。
这个结构和主角熟知的一些蚂蚁的触角结构并不相似。
无论是大头蚁,还是铺道蚁、猎镰猛蚁或黑头酸臭蚁等,其触角都呈膝状,有明显的上下两节的区分,而且柄节很长。但雷达毁灭者的触角没有膝状结构,柄节很短,一圈圈的环装结构就像一条小小的蚯蚓一般。
普通蚂蚁的触角的末端2-3节膨大,全触角分4-13节,而雷达毁灭者的触角只有最后1节是膨大的,全触角多达几十节。
主角猜测这对触角非常重要,之前通过空中侦查,主角已经怀疑雷达毁灭者的作用就是像雷达一样搜寻目标,所以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从雷达毁灭者一路不断摇动触角搜寻的动作来看,这对触角正是发挥了雷达的作用,虽然主角还不明白其原理。
普通蚂蚁也是通过触角来搜寻的,但距离很短。
蚂蚁触角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一是高度灵敏的嗅觉功能,能寻找食物、认路,和分辨同伴传递的气味信息。
二是敏锐的听觉功能,可帮助蚂蚁接受外界的声音信息,躲避危险。
三是运动功能,能感受蚂蚁自己的空间位置,维持身体平衡,没有触角的蚂蚁即使在平地上也寸步难行。有实验拔除蚂蚁触角后,这些蚂蚁走路都会摇摇晃晃,就像喝醉酒一样,并且很快就会死去。
四是用来探路,辨别接触到的一切物体,就像盲人用手来感受世界一样。这可以弥补蚂蚁们普遍视力较差的缺点。
五是沟通功能。蚂蚁不会说话,它们头上的触角,便是彼此联系沟通的工具。无论是发送信息包传递复杂消息,还是直接触角对触角的“说话”,或是借助会议室地面的鹅卵石进行集体“会谈”,触角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将蚂蚁的触角切除后放回原来蚁群,因失掉了嗅觉器官,嗅不出同伙的气味,相遇时便会相互撕咬、自相残杀。
触角之于蚂蚁,就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之于人类,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蚂蚁的触角发挥作用的方式很独特,哪怕是主角也没搞清楚。
这对触角是重要的感觉器官,触角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洞,有些孔洞里藏着能够感受气味、声音等的细胞。
触角时时都在活动之中,时而捻搓,时而转动。触角能把探触到音波、振动、气味、湿度、温度等情况告知蚂蚁,还能使蚂蚁辨别食物的味道。
触角传递的信息和其它信息系统相辅相成,构成完备的通讯系统,使得蚂蚁能够集合成庞大的群体,完成许多它们个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两只蚂蚁在互相碰触角时,能分泌用一种化学物质,传送给对方,这种化学信号对蚂蚁的神经发生刺激作用,使蚂蚁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是用触角传递信息包和交流的原理,主角知道怎么做,但却并不了解这个原理。
主角仔细打量着触角,时不时用自己的触角碰触着,但没有收获。
直到主角试图把自己的触角伸进雷达毁灭者的触角根部的中空结构中时,主角有了发现。
伸进去的一瞬间,主角感觉到自己的触角更加灵敏了,整座巢穴里的一切响动,无论是走动声、碰撞声、咀嚼声还是挖掘声,事无巨细的都灌进了脑海离,让主角的脑袋里瞬间充斥了无数信息,刺激的脑袋发涨。
他赶紧收回了触角,缓一缓才休整过来。
回想刚才那番经历,品味着遗留在脑海里的记忆,主角醒悟过来。
这两具触角简直就是高灵敏度的信号接收器啊,而且除雷达毁灭者以外的其他蚂蚁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