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饮料和粥,配菜方面,主角主要食用虫肉、坚果、块根、菌类和蔬菜,有的经过烤制,有的生食。
烹调在历史上也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原始人掌握火以后,才学会熟食,一开始主要是简单的烤制食物,变种是像叫花鸡这样埋在火堆下焖熟的。
在发明陶器后,人类就可以煮熟食物了,也有民族没有陶器,就利用牛胃当容器煮制食物的,但是这样的容器极易损坏。
中国在陶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青铜器发明后,开始出现了甑这样的蒸具,可以蒸熟食物的,西方直到很晚才掌握类似技术。所以中国的主食馒头、包子等都是蒸制的,而西方的主食面包、饼干等却是烘焙(也就是烤)的。
至于炒的烹调方式,出现更晚,要等到铁锅和油脂十分普及后,才能够出现。
现代中国各大菜系的很多代表菜色,包括街边小吃,历史最长不过数百年,甚至很多是在民国后才出现的,古代平民和贵族的饮食,长期以来都比较单调。
主角现在想要拓展自己的菜肴品种,遇到的问题就是科技水平跟不上,他只能使用天然的或者原始人工的烹调用具,能够利用陶器煮制食物已算不小的进步,因此配菜只能采取生食或烤、煮的加工办法。
虫肉可以做成烤肉,也可以合进粥里煮一锅肉粥。主角主要吃的是黄粉虫肉,他拒绝食用其他王和后更加偏爱的肉质更细腻的蛆肉,毕竟人类对苍蝇及其幼虫的固定印象就是肮脏。
而黄粉虫,好歹人类也经常吃,像健身人群喜欢食用蛋白粉,很多品牌的原料就含有高蛋白的黄粉虫。
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后,主角就接受了这些虫肉,吃起来口感味道也还不错,虽然肌肉纤维略硬,像是有点老的牛肉或粗纤维的马肉。
比起肌肉,主角更喜欢虫肉的脂肪部分,黄粉虫的脂肪不多,但是无论是串在肌肉上烤制,还是放一点在肉粥里冒出油花儿,味道都极美。也可能是主角现在对于高热量的追求,改变了他的口味,人类时期的他除了奶油和巧克力,对其他油脂类食品并不偏爱。
除了新鲜的虫肉,主角也喜欢食用具有独特风味的腌肉和熏肉,这两样的原料同样是黄粉虫肉。
蚂蚁们也有食用干肉的习惯,他们会把一时间吃不完的肉放在太阳下暴晒脱水,从而保存更长时间。
但主角的腌肉和熏肉却是特制的。考虑到蚂蚁们的切割工具不太给力,只有一些简易的砾石或陶制刀具,这些腌肉或熏肉都是实现切好片再制作的,以免成品太硬无法加工。
在把新鲜的肉切片后,放进粗盐里脱水腌熟,再经太阳暴晒,就是腌肉。而放在火堆上任由燃烧产生的烟熏,熏干后就是熏肉。
这两种食物在人类世界被认为很不健康,但依旧凭借独特风味征服了大批人的口舌和心。主角也非常喜欢这两种食物,食物的风味总让他回想起过去。这两类食物偶尔也会被当做珍馐赏赐给别的蚂蚁。
相对于蚂蚁们常制作的肉干,腌肉和熏肉保存时间更长,在地下干燥的储藏间内,可以存放小半年不坏。而蚂蚁们的肉干视晾晒程度,顶多保存一周到一个月时间。
因此,每年入冬前因为饲料不足,需要宰杀大量黄粉虫时,主角就会让蚂蚁们把大量肉做成熏肉,以延长保质期。毕竟腌肉需要消耗不少盐分,而目前主角还没有掌握高质又高产的盐矿资源。
青丘城曾经同意主角控制盐城,但主角发现那里的盐碱地依靠自然结晶,能够收获的食盐虽然产量上足以满足需求,但纯度不高,含有很多其他盐碱成分。出于对健康的担忧,主角还是尽可能的让大家少摄入这种粗盐。
配菜方面,除了黄粉虫肉,主角还会食用一些虫卵,就像煮鸡蛋那样以煮的方式食用,非常大补。
剩下的,就是各种块根、植物茎叶、菌类等素食,植物茎叶很多可以生食,就像沙拉那样。
但块根和菌类,还是以烤制或煮为主,蚂蚁们常食用的块根,个头都不大,不可能被人类当做食物,但其中有类似土豆或胡萝卜的富含淀粉的块根,也有像萝卜那样具有辣味儿又富含水分的,还有像甜菜那样含糖量较高的,大大丰富了主角的食谱。
菌类也很多样,蚂蚁们有自己的一套分辨可食用蘑菇的方法,主要就是不断试错,然后记住并避开那些有毒蘑菇。这些菌类天然味道鲜美,是调味料稀缺情况下,主角的天然鲜味剂。比如将蘑菇和脂肪一起烤制,流下来的油脂包裹着被烤着焦脆金黄的蘑菇,味道实在让主角难以忘怀。
说到调味料,蚂蚁们除了盐之外,并不吃其他调味品,但主角不同,人类的烹调艺术,一大半靠的是各种调味料,从东方的油盐酱醋,到西餐的罗勒、肉桂、迷迭香等,还有东南亚与南亚的咖喱,调味品总是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蚂蚁们没有使用调味品的习俗,当长期的采集经验,让他们知道哪些植物具有不好吃的“异味”。
主角要的就是这些蚂蚁们所以为的“异味”,包括辣味和各种奇异的香味,因此,专门有工蚁负责为神使王收集这些天然调料,丰富主角食物的味道层次。只不过,这些调味品很多是可遇不可求,并不能保持稳定供应,只能是吃到一次算一次。
还有水果,自然是具有人类灵魂的主角无法割舍的,蚂蚁们也会食用水果,但一般都是在落地的水果处饱餐一顿,而不会将这些易**的食物带回巢穴。
主角不可能跑到野外自行寻觅水果,因此工蚁们会将一些体积重量合适的水果带少量回来,供主角享用。比如龙葵果、火棘果、各种野生莓类或越橘果等等。
烹调在历史上也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原始人掌握火以后,才学会熟食,一开始主要是简单的烤制食物,变种是像叫花鸡这样埋在火堆下焖熟的。
在发明陶器后,人类就可以煮熟食物了,也有民族没有陶器,就利用牛胃当容器煮制食物的,但是这样的容器极易损坏。
中国在陶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青铜器发明后,开始出现了甑这样的蒸具,可以蒸熟食物的,西方直到很晚才掌握类似技术。所以中国的主食馒头、包子等都是蒸制的,而西方的主食面包、饼干等却是烘焙(也就是烤)的。
至于炒的烹调方式,出现更晚,要等到铁锅和油脂十分普及后,才能够出现。
现代中国各大菜系的很多代表菜色,包括街边小吃,历史最长不过数百年,甚至很多是在民国后才出现的,古代平民和贵族的饮食,长期以来都比较单调。
主角现在想要拓展自己的菜肴品种,遇到的问题就是科技水平跟不上,他只能使用天然的或者原始人工的烹调用具,能够利用陶器煮制食物已算不小的进步,因此配菜只能采取生食或烤、煮的加工办法。
虫肉可以做成烤肉,也可以合进粥里煮一锅肉粥。主角主要吃的是黄粉虫肉,他拒绝食用其他王和后更加偏爱的肉质更细腻的蛆肉,毕竟人类对苍蝇及其幼虫的固定印象就是肮脏。
而黄粉虫,好歹人类也经常吃,像健身人群喜欢食用蛋白粉,很多品牌的原料就含有高蛋白的黄粉虫。
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后,主角就接受了这些虫肉,吃起来口感味道也还不错,虽然肌肉纤维略硬,像是有点老的牛肉或粗纤维的马肉。
比起肌肉,主角更喜欢虫肉的脂肪部分,黄粉虫的脂肪不多,但是无论是串在肌肉上烤制,还是放一点在肉粥里冒出油花儿,味道都极美。也可能是主角现在对于高热量的追求,改变了他的口味,人类时期的他除了奶油和巧克力,对其他油脂类食品并不偏爱。
除了新鲜的虫肉,主角也喜欢食用具有独特风味的腌肉和熏肉,这两样的原料同样是黄粉虫肉。
蚂蚁们也有食用干肉的习惯,他们会把一时间吃不完的肉放在太阳下暴晒脱水,从而保存更长时间。
但主角的腌肉和熏肉却是特制的。考虑到蚂蚁们的切割工具不太给力,只有一些简易的砾石或陶制刀具,这些腌肉或熏肉都是实现切好片再制作的,以免成品太硬无法加工。
在把新鲜的肉切片后,放进粗盐里脱水腌熟,再经太阳暴晒,就是腌肉。而放在火堆上任由燃烧产生的烟熏,熏干后就是熏肉。
这两种食物在人类世界被认为很不健康,但依旧凭借独特风味征服了大批人的口舌和心。主角也非常喜欢这两种食物,食物的风味总让他回想起过去。这两类食物偶尔也会被当做珍馐赏赐给别的蚂蚁。
相对于蚂蚁们常制作的肉干,腌肉和熏肉保存时间更长,在地下干燥的储藏间内,可以存放小半年不坏。而蚂蚁们的肉干视晾晒程度,顶多保存一周到一个月时间。
因此,每年入冬前因为饲料不足,需要宰杀大量黄粉虫时,主角就会让蚂蚁们把大量肉做成熏肉,以延长保质期。毕竟腌肉需要消耗不少盐分,而目前主角还没有掌握高质又高产的盐矿资源。
青丘城曾经同意主角控制盐城,但主角发现那里的盐碱地依靠自然结晶,能够收获的食盐虽然产量上足以满足需求,但纯度不高,含有很多其他盐碱成分。出于对健康的担忧,主角还是尽可能的让大家少摄入这种粗盐。
配菜方面,除了黄粉虫肉,主角还会食用一些虫卵,就像煮鸡蛋那样以煮的方式食用,非常大补。
剩下的,就是各种块根、植物茎叶、菌类等素食,植物茎叶很多可以生食,就像沙拉那样。
但块根和菌类,还是以烤制或煮为主,蚂蚁们常食用的块根,个头都不大,不可能被人类当做食物,但其中有类似土豆或胡萝卜的富含淀粉的块根,也有像萝卜那样具有辣味儿又富含水分的,还有像甜菜那样含糖量较高的,大大丰富了主角的食谱。
菌类也很多样,蚂蚁们有自己的一套分辨可食用蘑菇的方法,主要就是不断试错,然后记住并避开那些有毒蘑菇。这些菌类天然味道鲜美,是调味料稀缺情况下,主角的天然鲜味剂。比如将蘑菇和脂肪一起烤制,流下来的油脂包裹着被烤着焦脆金黄的蘑菇,味道实在让主角难以忘怀。
说到调味料,蚂蚁们除了盐之外,并不吃其他调味品,但主角不同,人类的烹调艺术,一大半靠的是各种调味料,从东方的油盐酱醋,到西餐的罗勒、肉桂、迷迭香等,还有东南亚与南亚的咖喱,调味品总是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蚂蚁们没有使用调味品的习俗,当长期的采集经验,让他们知道哪些植物具有不好吃的“异味”。
主角要的就是这些蚂蚁们所以为的“异味”,包括辣味和各种奇异的香味,因此,专门有工蚁负责为神使王收集这些天然调料,丰富主角食物的味道层次。只不过,这些调味品很多是可遇不可求,并不能保持稳定供应,只能是吃到一次算一次。
还有水果,自然是具有人类灵魂的主角无法割舍的,蚂蚁们也会食用水果,但一般都是在落地的水果处饱餐一顿,而不会将这些易**的食物带回巢穴。
主角不可能跑到野外自行寻觅水果,因此工蚁们会将一些体积重量合适的水果带少量回来,供主角享用。比如龙葵果、火棘果、各种野生莓类或越橘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