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和长安两地内部展一切稳妥,形成良性循环,而我则可以抽出时间考虑对外的政治安排。
军事上,我们不必考虑如何应付边境入侵,寻找破敌良机。
我最先考虑的目标就是袁绍。
袁绍在北方保持着稳固的优势,一步步的蚕食着公孙瓒的势力,将公孙瓒围困在易京一地,眼看必将统一整个塞北,成为北方的最大霸主。
一直以来,袁绍都没有参与中原地区的群雄争霸。
即使在袁术势力覆灭之时,袁绍也只是派出使者,到达襄阳,要求刘表宽恕袁术罪行,请刘表留袁术一条性命。
袁绍会是历史上优柔寡断,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吗?
此时我看袁绍的决策并没有什么不妥。
公孙瓒不灭,北方难以一统,终是一大后患,安定后方,必先为之。
袁绍虎踞冀州之地,养精蓄锐,坐看中原群雄争霸,成为整个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袁绍自己不想看汉帝的脸色,故意让曹操去背起朝廷这个包袱,让曹操去背负历史的恶名。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
这是袁绍对曹操的看法,也是袁绍有意为曹操塑造的形象。
应该说袁绍的政治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曹操在中原与各方势力相互争斗,长年消耗不断,即使最后取得胜利,整体实力必是衰弱之极。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曹操军粮告尽,军队士气衰弱,士兵逃亡大半,曹操可用之兵不过一万。
袁绍军队二十万,士气正旺,粮草充足,对阵曹操,可以说是拥有必胜之势。
若不是袁绍本人军事才能薄弱,被曹操偷袭乌巢成功,不然统一北方者必是袁绍。
袁绍在军事上最后一败涂地,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并没有太多失误。
此时,我所考虑的就是坐山观虎斗的袁绍。
袁绍本人不算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袁绍英俊威武,礼贤下士,又是四世三公之后,门多故吏,占据雄厚的冀州之地,部下有很多能文善武之人。
但这只是袁绍表面上待人之举。他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
这些都是袁绍作为领导者的失败之处。
况且袁绍在其领地内,纵容地主阶级对百姓欺压残害,横征暴敛,内政管理也没有可取之处。
若是让袁绍统一天下,结果还不如曹操。
只是我绝不能忽视袁绍。
我和曹操在中原形成不死不休的局面,最后只有一方势力败亡才能终结。
袁绍若是和历史一样,等到中原分出胜负再行动还好。
若是袁绍和曹操联手,那么我将面临灭顶之灾。
袁绍和曹操是小时候的玩伴,两人从小惹事生非,好勇斗狠,经常惹得四邻鸡飞狗跳,寝食不安。
等两人各自占据一方,争霸天下初期,关系还是亲亲我我,互有帮助。
一直到曹操挟持了汉帝,自封为大将军,将袁绍当成了下属,两人的关系才出现裂痕。
虽然最后曹操还是将大将军的称号让给了袁绍,但是两人已经互相明白,争霸天下这场游戏,两人终究会对阵疆场,一决胜负。
袁绍和曹操关系破裂,并不代表他们不会一致对外。
他们两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极有可能联合起来。
两人有早先的基础,要想联合也不是难事。
我不能等到曹操说服袁绍以后才有所行动,那时我将后悔晚矣。
我必须先下手为强,提前去搞好和袁绍的关系,即使不能说服袁绍和我一同对抗曹操,也要使袁绍打消与曹操联合,一起对付我的念头。
在这无法动战事的冬季,各方势力都不会闲着,都在为来年做着准备。
曹操不会任由我方保持现在的优势,他一定在利用所有的机会,抓紧时间部署,从各方面建立起能击败我们的形势。
袁绍一定也是他攻坚的对象。
我安排陈宫、贾诩和高顺紧盯我们领地展,莫要一时大意,让曹操钻了空子,给我们内部造成损害。
我准备亲自出使南皮,去见袁绍。
袁绍为了便于指挥军队与公孙瓒对战,将指挥大营从邺城搬到了南皮。
而袁绍本人就身处南皮城内。
要去南皮,我得过河内,经邺城,走平原,最后才能到达南皮。
此路远达千里,一路多有坎坷,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去到的。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一路上,我要经过大半个袁绍的势力地区,要是途中袁绍属下想对我不利,我势单力孤,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一定。
吕布与袁绍的关系一般,都赶不上已经破裂的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当年吕布长安兵败,还跑到袁绍的手下混过一段日子。
那时的吕布居功自傲,张扬跋扈,没有把袁绍当成主公。
袁绍一时气愤,找个借口,将吕布给赶了出来,吕布和袁绍的关系一时陷入僵局。
后来吕布夺了曹操的兖州,和曹操展开兖州混战,袁绍还在暗地里帮助曹操,拖着吕布的后腿。
等吕布兵败,逃去徐州,向刘备讨了小沛安身,这才与袁绍没有了接触。
我和袁绍开始接触始于襄阳。
刘表和袁绍结成联盟,一起压制曹操的扩张。
我、张绣和刘表三方结成铁血联盟,袁绍还来了贺词,表示支持我们联盟。
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新朝廷,但是对我们的联盟是认可的。
无形中,我和袁绍也就成为联盟的状态。
后来,我也曾派人回礼,对袁绍表示感谢,感谢他对我们联盟的支持。
这次我要出使南皮,打的旗号就是盟友,以盟友的身份去拜访袁绍。
不过这基本上属于我的一厢情愿,袁绍对我们的联盟关系并没有正面承认。
袁绍如何看待我们的关系,现在我一无所知。
军事上,我们不必考虑如何应付边境入侵,寻找破敌良机。
我最先考虑的目标就是袁绍。
袁绍在北方保持着稳固的优势,一步步的蚕食着公孙瓒的势力,将公孙瓒围困在易京一地,眼看必将统一整个塞北,成为北方的最大霸主。
一直以来,袁绍都没有参与中原地区的群雄争霸。
即使在袁术势力覆灭之时,袁绍也只是派出使者,到达襄阳,要求刘表宽恕袁术罪行,请刘表留袁术一条性命。
袁绍会是历史上优柔寡断,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吗?
此时我看袁绍的决策并没有什么不妥。
公孙瓒不灭,北方难以一统,终是一大后患,安定后方,必先为之。
袁绍虎踞冀州之地,养精蓄锐,坐看中原群雄争霸,成为整个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袁绍自己不想看汉帝的脸色,故意让曹操去背起朝廷这个包袱,让曹操去背负历史的恶名。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
这是袁绍对曹操的看法,也是袁绍有意为曹操塑造的形象。
应该说袁绍的政治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曹操在中原与各方势力相互争斗,长年消耗不断,即使最后取得胜利,整体实力必是衰弱之极。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曹操军粮告尽,军队士气衰弱,士兵逃亡大半,曹操可用之兵不过一万。
袁绍军队二十万,士气正旺,粮草充足,对阵曹操,可以说是拥有必胜之势。
若不是袁绍本人军事才能薄弱,被曹操偷袭乌巢成功,不然统一北方者必是袁绍。
袁绍在军事上最后一败涂地,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并没有太多失误。
此时,我所考虑的就是坐山观虎斗的袁绍。
袁绍本人不算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袁绍英俊威武,礼贤下士,又是四世三公之后,门多故吏,占据雄厚的冀州之地,部下有很多能文善武之人。
但这只是袁绍表面上待人之举。他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
这些都是袁绍作为领导者的失败之处。
况且袁绍在其领地内,纵容地主阶级对百姓欺压残害,横征暴敛,内政管理也没有可取之处。
若是让袁绍统一天下,结果还不如曹操。
只是我绝不能忽视袁绍。
我和曹操在中原形成不死不休的局面,最后只有一方势力败亡才能终结。
袁绍若是和历史一样,等到中原分出胜负再行动还好。
若是袁绍和曹操联手,那么我将面临灭顶之灾。
袁绍和曹操是小时候的玩伴,两人从小惹事生非,好勇斗狠,经常惹得四邻鸡飞狗跳,寝食不安。
等两人各自占据一方,争霸天下初期,关系还是亲亲我我,互有帮助。
一直到曹操挟持了汉帝,自封为大将军,将袁绍当成了下属,两人的关系才出现裂痕。
虽然最后曹操还是将大将军的称号让给了袁绍,但是两人已经互相明白,争霸天下这场游戏,两人终究会对阵疆场,一决胜负。
袁绍和曹操关系破裂,并不代表他们不会一致对外。
他们两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极有可能联合起来。
两人有早先的基础,要想联合也不是难事。
我不能等到曹操说服袁绍以后才有所行动,那时我将后悔晚矣。
我必须先下手为强,提前去搞好和袁绍的关系,即使不能说服袁绍和我一同对抗曹操,也要使袁绍打消与曹操联合,一起对付我的念头。
在这无法动战事的冬季,各方势力都不会闲着,都在为来年做着准备。
曹操不会任由我方保持现在的优势,他一定在利用所有的机会,抓紧时间部署,从各方面建立起能击败我们的形势。
袁绍一定也是他攻坚的对象。
我安排陈宫、贾诩和高顺紧盯我们领地展,莫要一时大意,让曹操钻了空子,给我们内部造成损害。
我准备亲自出使南皮,去见袁绍。
袁绍为了便于指挥军队与公孙瓒对战,将指挥大营从邺城搬到了南皮。
而袁绍本人就身处南皮城内。
要去南皮,我得过河内,经邺城,走平原,最后才能到达南皮。
此路远达千里,一路多有坎坷,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去到的。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一路上,我要经过大半个袁绍的势力地区,要是途中袁绍属下想对我不利,我势单力孤,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一定。
吕布与袁绍的关系一般,都赶不上已经破裂的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当年吕布长安兵败,还跑到袁绍的手下混过一段日子。
那时的吕布居功自傲,张扬跋扈,没有把袁绍当成主公。
袁绍一时气愤,找个借口,将吕布给赶了出来,吕布和袁绍的关系一时陷入僵局。
后来吕布夺了曹操的兖州,和曹操展开兖州混战,袁绍还在暗地里帮助曹操,拖着吕布的后腿。
等吕布兵败,逃去徐州,向刘备讨了小沛安身,这才与袁绍没有了接触。
我和袁绍开始接触始于襄阳。
刘表和袁绍结成联盟,一起压制曹操的扩张。
我、张绣和刘表三方结成铁血联盟,袁绍还来了贺词,表示支持我们联盟。
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新朝廷,但是对我们的联盟是认可的。
无形中,我和袁绍也就成为联盟的状态。
后来,我也曾派人回礼,对袁绍表示感谢,感谢他对我们联盟的支持。
这次我要出使南皮,打的旗号就是盟友,以盟友的身份去拜访袁绍。
不过这基本上属于我的一厢情愿,袁绍对我们的联盟关系并没有正面承认。
袁绍如何看待我们的关系,现在我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