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鹿洞名为洞,实为谷,据说是仁皇帝巡游天下时至此,令人在此放养白鹿,名之为白鹿洞,并请百家于此讲学,故此才扬名于世,隐隐成为长江之南做学问的一处圣地。
其位置亦在匡庐之中,但美庐在匡庐北麓,白鹿洞则在其南,自美庐前往白鹿洞,还需要辗转绕过匡庐,来回也需要一日的功夫。
彼时天气渐凉,秋意亦浓,匡庐之上已经多出了几分寒意。嬴祝便决定离开美庐,回到自己的皇宫之中。只不过回程途中,他轻车简从,只带了包括董伯予在内的五十余骑,绕道来到了庐山南麓。
“陛下此行辛苦。”眼见白鹿洞在望,董伯予稍稍松了口气,不过他知道让嬴祝来此只是第一步,能够将那个诸葛瑜请出才是关键,因此忍不住又嘱咐道:“这位诸葛先生才气纵横,行事不同于凡俗,陛下既来,当礼遇其人,展露诚意,切不可因小不忍而失大才。”
“朕依老师所言,轻车简从,亲自来此,怎么会因为些许小事而不忍。老师,这可是小瞧朕了。”嬴祝笑着说道。
董伯予望了他一眼,苦笑道:“臣年迈唠叨,还请陛下勿怪。”
他自己心里却明白,自己这根本不是年迈唠叨,而是实在对自己侍奉的君王不放心。
嬴祝其实颇有才略,也能用人,但唯独性情急躁,不能隐忍。他口里说自己是亲自来请诸葛瑜,但以董伯予在朝中的势力,不难明白这是为什么:当日他举荐诸葛瑜之后,嬴祝并未下定决心,甚至还征询来了自蜀地的五斗米道张努。这个向来以妖术迷惑嬴祝的张努,此次却难得地劝谏其听从董伯予的意见,其谏辞也传到了董伯予的耳中。
“朝中至忠之臣,莫过于董侯,董侯既如此进言,陛下哪怕只为抚慰忠臣之心,亦当从之。况且臣在承天殿观望星相,见文昌南移,此陛下得人才之兆,陛下何不轻车简从,亲往访之,以示诚意?”
无论这位张努是出于什么目的说了这番话,董伯予都不得不感激他,因为正是这番话,让嬴祝下定了决心。
为了表示对张努的感激,董伯予决定,在诸葛瑜为正统朝廷所用之后,便要与其联手,将张努除去。
两人很快就看到了所谓白鹿学宫,这座仿稷下学宫而建的学宫,也是仁皇帝当初的手笔,但是因为时间久远,如今大多数建筑都已残败,只有正院与左右两座小院如今还依然发挥着作用。
还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学宫前人影绰绰,嬴祝一皱眉:“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许多人?”
“闻得诸葛瑜来此,三郡弟子,多有来此听讲者。另外,臣也安排了些许人手在此。”董伯予说道。
嬴祝恍然,他轻车简从,只带了五十余骑来此,而在白鹿学宫的人看起来有三四百,比他带来的人要多,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安。此时听得董伯予说他安排了人手,他心中稍安。
“那就不必惊动众人了,我们也去听听,看这位诸葛先生究竟才华几何。”嬴祝道。
他心里也生出几分好奇,须知此时他的正统小朝廷正在风雨飘摇之中,而诸葛瑜竟然还能聚起这许多人来听他讲学,想来真的有几分本领。
他们这一行并没有打出仪仗,众人穿的衣裳也是常服,故此走近之际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当嬴祝来到大门前时,正好听到里面有人高声说道:“如今正统在南,人心在南,天子在南,为何董侯北伐,依旧失利。先生自襄阳而来,想必有言可以教我!”
里面竟然不是在辩经义,而是在讨论国家大事!
嬴祝面色顿时阴沉下来。
“北伐失利,非天子不圣,非董侯不贤,非将军不勇,非士卒畏死……北伐失利,在于势。”学宫深处,一个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所谓势者,在天则为风雨雷电,在地则为山峦江河,在人则为财货粮赋,在兵则为甲胄器械。董侯六月北伐,江南已收夏粮而江北尚未,此欲借天之势因粮于敌也。在此一事上,南军占天势之优。”
“董侯以水师为主力,循汉水而北进,深入敌腹,占据地势之优,此北伐前期南军屡屡得手,以至于咸阳有请赵侯亲征之议之因也。而后北军以铁锁横江,隔绝水师进退之路,此夺南军地势,故此北伐之战,地势先在于南,而后归于北,勉强可谓平局。”
“当今天群雄并起,咸阳据有大半,正统朝不足十分之一,财货粮赋皆不足,于人势之上,北朝占优。”
“北方有甲胄之坚,骑乘之速,北军常年征战,见惯厮杀;南方虽有水师之便,但承平日久,不识干戈,故此兵势之上,北朝占优。”
那清朗声音没有去讨论什么人心大义之类的东西,而是很具体谈起“势”来,嬴祝点得暗暗点头——因为这些理由,将他从战败的责任里摘去了,甚至连董伯予的责任,也被开脱了大半。
关键是,对方这“四势”之说,确实有几分道理。
“先生之见,不过是兵家常谈,孙子以天时地利人和言之,先生以天势地势人势兵势言之,未足见奇。”此时又有一人哂笑着道。
“四势之说,脱自孙子,瑜并不遮掩。如孔子之礼,来自周公,韩非之法,源自荀卿。古人之智,今人用之,有理即可,何必出奇?”那清朗声音又道。
“先生之语,倒与北贼所言正统颇为相类。”前一人讷讷无言,但又有一人奋然说道:“且先生称赵逆为赵侯,以南北而称正统与纂逆,先生莫非北贼间细,欲南来以乱人心?”
此语说出之后,嬴祝心中一紧,不由得看了董伯予一眼。董伯予却是摇了摇头,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他们此时已经走进了大门,就看到白鹿学宫正院之中,数百人团团围着,或站或坐,在他们当中,一凳一几,几上放着香与琴,凳上则坐着一人。此人轻摇羽扇,看年纪不过三十左右,眉修而目朗,神清而气秀。
嬴祝找了个稍空之处望着此人,想看他会如何自辩。
诸葛瑜听到那人质问,当即笑道:“瑜山野村夫,不食俸禄,南北二朝,在瑜心中如同一辙,何须厚此而薄彼?况且瑜便是在于此大骂赵侯为逆,便能骂死其人,便能还于旧都么?君等哓哓不休,只争虚名,非成大事者也。”
“先生大言不惭,说我等只会哓哓不休,难道先生有妙计,可以助我正统大秦走出如今困局么?”人群之中,又有一人问道。
“若欲三年五载之间胜过北朝,瑜智穷计短,无法可施。但若只是走出如今困局,有何难之?”诸葛瑜淡淡地一挥羽扇道。
“先生请讲!”听到这里,嬴祝再也按捺不住,大声说道。
旁边的董伯予眉头微皱,这位君上还是心急啊。
此时大庭广众之下,既然有董伯予安插的人手,岂知没有北方派来的奸细?便是没有奸细,在场诸人分属不同家族,其中难免也有暗通北朝者。诸葛瑜便有妙计,也不能在这里说出来。
诸葛瑜端坐于中,微微一笑道:“诸位请往四周看去。”
众人莫名其妙,向着四面望去。
白鹿学宫所在之处,三面为山,因此众人触目所见,大多都山连着山。诸葛瑜缓缓道:“身在山中,不识山貌,人在局中,难以破局。”
他的话语让人若有所思,但又如同隔靴掻痒,让人觉得不够畅快。嬴祝还要再问,诸葛瑜却忽然一笑:“我是山野村夫,哪里知道什么军国大事,方才不过是信口戏言,诸位早些忘了吧。我所长者,唯琴技耳,诸位今日共聚于此,便是有缘,还请诸位为我侧耳听上一曲。”
他说完之后,放下羽扇,手指一抹,那几上的琴顿时发出琮琮的声音来。
众人知道他只是谦逊,但他既然都如此说了,哪怕心中急切如嬴祝,此时也安静下来。
诸葛瑜端坐身躯,若有所思,然后开始抚琴。琴声叮咚,如山泉,如松涛,如风鸣,如云卷。最初时众人还只是迫于礼仪倾听,但到后来,稍懂乐曲之人,都不禁沉浸于其中。
董伯予也听得微微点头,只觉近来让他困顿不堪的军国事务,一时间都被抛开,整个人都变得心旷神怡起来。
诸葛瑜一曲弹罢,然后起身,向众人拱手道:“今日兴尽矣,诸位若有暇,不妨明日此时再于此雅集小会。”
“可是先生方才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有人叫了起来,嬴祝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但诸葛瑜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就是起身拱手,然后一手握扇,一手夹琴,竟然扬长而去,没有任何犹豫。
嬴祝愣了愣,然后慌忙跟了上去,与他一般追在诸葛瑜身后的人不少,但董伯予轻轻咳了一声,那些随他们来的侍卫顿时掏出腰牌,将这些人纷纷挡住。
于是便只有嬴祝一行,跟在诸葛瑜身后出了正庭,又从侧院的后门,到了白鹿学宫的后院。
白鹿洞名为洞,实为谷,据说是仁皇帝巡游天下时至此,令人在此放养白鹿,名之为白鹿洞,并请百家于此讲学,故此才扬名于世,隐隐成为长江之南做学问的一处圣地。
其位置亦在匡庐之中,但美庐在匡庐北麓,白鹿洞则在其南,自美庐前往白鹿洞,还需要辗转绕过匡庐,来回也需要一日的功夫。
彼时天气渐凉,秋意亦浓,匡庐之上已经多出了几分寒意。嬴祝便决定离开美庐,回到自己的皇宫之中。只不过回程途中,他轻车简从,只带了包括董伯予在内的五十余骑,绕道来到了庐山南麓。
“陛下此行辛苦。”眼见白鹿洞在望,董伯予稍稍松了口气,不过他知道让嬴祝来此只是第一步,能够将那个诸葛瑜请出才是关键,因此忍不住又嘱咐道:“这位诸葛先生才气纵横,行事不同于凡俗,陛下既来,当礼遇其人,展露诚意,切不可因小不忍而失大才。”
“朕依老师所言,轻车简从,亲自来此,怎么会因为些许小事而不忍。老师,这可是小瞧朕了。”嬴祝笑着说道。
董伯予望了他一眼,苦笑道:“臣年迈唠叨,还请陛下勿怪。”
他自己心里却明白,自己这根本不是年迈唠叨,而是实在对自己侍奉的君王不放心。
嬴祝其实颇有才略,也能用人,但唯独性情急躁,不能隐忍。他口里说自己是亲自来请诸葛瑜,但以董伯予在朝中的势力,不难明白这是为什么:当日他举荐诸葛瑜之后,嬴祝并未下定决心,甚至还征询来了自蜀地的五斗米道张努。这个向来以妖术迷惑嬴祝的张努,此次却难得地劝谏其听从董伯予的意见,其谏辞也传到了董伯予的耳中。
“朝中至忠之臣,莫过于董侯,董侯既如此进言,陛下哪怕只为抚慰忠臣之心,亦当从之。况且臣在承天殿观望星相,见文昌南移,此陛下得人才之兆,陛下何不轻车简从,亲往访之,以示诚意?”
无论这位张努是出于什么目的说了这番话,董伯予都不得不感激他,因为正是这番话,让嬴祝下定了决心。
为了表示对张努的感激,董伯予决定,在诸葛瑜为正统朝廷所用之后,便要与其联手,将张努除去。
两人很快就看到了所谓白鹿学宫,这座仿稷下学宫而建的学宫,也是仁皇帝当初的手笔,但是因为时间久远,如今大多数建筑都已残败,只有正院与左右两座小院如今还依然发挥着作用。
还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学宫前人影绰绰,嬴祝一皱眉:“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许多人?”
“闻得诸葛瑜来此,三郡弟子,多有来此听讲者。另外,臣也安排了些许人手在此。”董伯予说道。
嬴祝恍然,他轻车简从,只带了五十余骑来此,而在白鹿学宫的人看起来有三四百,比他带来的人要多,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安。此时听得董伯予说他安排了人手,他心中稍安。
“那就不必惊动众人了,我们也去听听,看这位诸葛先生究竟才华几何。”嬴祝道。
他心里也生出几分好奇,须知此时他的正统小朝廷正在风雨飘摇之中,而诸葛瑜竟然还能聚起这许多人来听他讲学,想来真的有几分本领。
他们这一行并没有打出仪仗,众人穿的衣裳也是常服,故此走近之际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当嬴祝来到大门前时,正好听到里面有人高声说道:“如今正统在南,人心在南,天子在南,为何董侯北伐,依旧失利。先生自襄阳而来,想必有言可以教我!”
里面竟然不是在辩经义,而是在讨论国家大事!
嬴祝面色顿时阴沉下来。
“北伐失利,非天子不圣,非董侯不贤,非将军不勇,非士卒畏死……北伐失利,在于势。”学宫深处,一个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所谓势者,在天则为风雨雷电,在地则为山峦江河,在人则为财货粮赋,在兵则为甲胄器械。董侯六月北伐,江南已收夏粮而江北尚未,此欲借天之势因粮于敌也。在此一事上,南军占天势之优。”
“董侯以水师为主力,循汉水而北进,深入敌腹,占据地势之优,此北伐前期南军屡屡得手,以至于咸阳有请赵侯亲征之议之因也。而后北军以铁锁横江,隔绝水师进退之路,此夺南军地势,故此北伐之战,地势先在于南,而后归于北,勉强可谓平局。”
“当今天群雄并起,咸阳据有大半,正统朝不足十分之一,财货粮赋皆不足,于人势之上,北朝占优。”
“北方有甲胄之坚,骑乘之速,北军常年征战,见惯厮杀;南方虽有水师之便,但承平日久,不识干戈,故此兵势之上,北朝占优。”
那清朗声音没有去讨论什么人心大义之类的东西,而是很具体谈起“势”来,嬴祝点得暗暗点头——因为这些理由,将他从战败的责任里摘去了,甚至连董伯予的责任,也被开脱了大半。
关键是,对方这“四势”之说,确实有几分道理。
“先生之见,不过是兵家常谈,孙子以天时地利人和言之,先生以天势地势人势兵势言之,未足见奇。”此时又有一人哂笑着道。
“四势之说,脱自孙子,瑜并不遮掩。如孔子之礼,来自周公,韩非之法,源自荀卿。古人之智,今人用之,有理即可,何必出奇?”那清朗声音又道。
“先生之语,倒与北贼所言正统颇为相类。”前一人讷讷无言,但又有一人奋然说道:“且先生称赵逆为赵侯,以南北而称正统与纂逆,先生莫非北贼间细,欲南来以乱人心?”
此语说出之后,嬴祝心中一紧,不由得看了董伯予一眼。董伯予却是摇了摇头,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他们此时已经走进了大门,就看到白鹿学宫正院之中,数百人团团围着,或站或坐,在他们当中,一凳一几,几上放着香与琴,凳上则坐着一人。此人轻摇羽扇,看年纪不过三十左右,眉修而目朗,神清而气秀。
嬴祝找了个稍空之处望着此人,想看他会如何自辩。
诸葛瑜听到那人质问,当即笑道:“瑜山野村夫,不食俸禄,南北二朝,在瑜心中如同一辙,何须厚此而薄彼?况且瑜便是在于此大骂赵侯为逆,便能骂死其人,便能还于旧都么?君等哓哓不休,只争虚名,非成大事者也。”
“先生大言不惭,说我等只会哓哓不休,难道先生有妙计,可以助我正统大秦走出如今困局么?”人群之中,又有一人问道。
“若欲三年五载之间胜过北朝,瑜智穷计短,无法可施。但若只是走出如今困局,有何难之?”诸葛瑜淡淡地一挥羽扇道。
“先生请讲!”听到这里,嬴祝再也按捺不住,大声说道。
旁边的董伯予眉头微皱,这位君上还是心急啊。
此时大庭广众之下,既然有董伯予安插的人手,岂知没有北方派来的奸细?便是没有奸细,在场诸人分属不同家族,其中难免也有暗通北朝者。诸葛瑜便有妙计,也不能在这里说出来。
诸葛瑜端坐于中,微微一笑道:“诸位请往四周看去。”
众人莫名其妙,向着四面望去。
白鹿学宫所在之处,三面为山,因此众人触目所见,大多都山连着山。诸葛瑜缓缓道:“身在山中,不识山貌,人在局中,难以破局。”
他的话语让人若有所思,但又如同隔靴掻痒,让人觉得不够畅快。嬴祝还要再问,诸葛瑜却忽然一笑:“我是山野村夫,哪里知道什么军国大事,方才不过是信口戏言,诸位早些忘了吧。我所长者,唯琴技耳,诸位今日共聚于此,便是有缘,还请诸位为我侧耳听上一曲。”
他说完之后,放下羽扇,手指一抹,那几上的琴顿时发出琮琮的声音来。
众人知道他只是谦逊,但他既然都如此说了,哪怕心中急切如嬴祝,此时也安静下来。
诸葛瑜端坐身躯,若有所思,然后开始抚琴。琴声叮咚,如山泉,如松涛,如风鸣,如云卷。最初时众人还只是迫于礼仪倾听,但到后来,稍懂乐曲之人,都不禁沉浸于其中。
董伯予也听得微微点头,只觉近来让他困顿不堪的军国事务,一时间都被抛开,整个人都变得心旷神怡起来。
诸葛瑜一曲弹罢,然后起身,向众人拱手道:“今日兴尽矣,诸位若有暇,不妨明日此时再于此雅集小会。”
“可是先生方才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有人叫了起来,嬴祝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但诸葛瑜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就是起身拱手,然后一手握扇,一手夹琴,竟然扬长而去,没有任何犹豫。
嬴祝愣了愣,然后慌忙跟了上去,与他一般追在诸葛瑜身后的人不少,但董伯予轻轻咳了一声,那些随他们来的侍卫顿时掏出腰牌,将这些人纷纷挡住。
于是便只有嬴祝一行,跟在诸葛瑜身后出了正庭,又从侧院的后门,到了白鹿学宫的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