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明日起便正式展开行动!”赵构轻描淡写地说道。

    赵有恭苦笑道:“你说的倒是轻巧,要是这件事真的能做到的话,只怕早已完成了,也不会拖到现在了。只怕到时候会遇到多方阻拦,甚至百姓都恐慌,到时候该如何收场。”

    “无论是谁,胆敢阻挡,一律论罪惩罚,绝不手软!”赵构盛气凌人地喝道,“大宋官制便从今日起改革,让那些居心不良者敲醒警钟,让那些安于现状,做官却不作为之人明白大宋的天变了。”

    “兄长,即日起山庄的所有人员全部出动,决不能有任何的漏网之鱼。若是稍有动静,立即抓捕,我要清场,让那些真正有能之士为百姓造福,为大宋鞠躬尽瘁。”

    赵有恭见赵构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言。于是,赵有恭点头答允下来。与此同时,赵构又暗中下达命令吩咐李施仁、李施恩两位兄弟,让他们传命令给武松、鲁智深、燕青三人,让他们三人立即出动培养的势力展开行动。

    当日,武松、鲁智深、燕青三人远离汴京,之后便与宋江等人断了联系。自始至终都未曾露面,唯有赵构一人知晓他们在何处。赵构让他们三人前往沥泉山,秘密展开训练。

    如今事情过去了半年之久,日前燕青派人送来信说是有了成效。于是,赵构便决定让他们参与此次清场行动。琥珀山庄的人多数留在京城,而各个府、州郡等地鲜有人手,故而燕青等人参与如虎添翼,也是为了监察各地方官员执行力,要是办事不力,一样受到处罚。

    宋徽宗赵佶有此想法,真正想要推行的人乃是赵构,他不愿意继续等待,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乎,赵构屡次像赵佶谈论此事,为得就是改变大宋风气,换发新机。

    可是,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却也动摇了众多人的利益,陈旧的思想成为包袱,屡次阻碍变法,最后变法的效果也只能保证一时,又因为宋徽宗自己当政期间不管不问,最后留下了巨大的危机。

    清除官吏中的蛀虫此乃首要任务,待此次行动结束后,再举行科举考试,到时候以能力选取官员,并非依仗背后势力。若是慢慢的改变,只能治标不治本,若是一次性大清洗,也会人心惶惶都不利于大宋长治久安。

    于是,赵构采取了折中的手段,对于三品以上的官吏,暂时按兵不动,首先从下面从九品开始,也就是说逐步逐步的清查。若是三品以上的官吏有人举报贪污受贿,一样得到严惩,没收全部家产充公。

    此举措得到赵佶的认同,又有西夏、金国、辽国虎视眈眈,国库尚未充盈。若是战事一起,耗资巨大,需要庞大的军需物资,故而没收贪官家产充公,这一点是对大宋江山有利且无害。

    此次清场行动乃是大宋开国以来首次,就算是有赵佶颁布了圣旨,有很多人还是不予理会,在他们看来就算是皇上也不敢擅自与之相对。若是身为皇上管理国家秩序紊乱,只怕难辞其咎,到时候又会有新一轮的反抗。

    也有一部分人知道一些内情,故而胆战心惊。那些占据着官职却不作为的官员大多数是世家子弟,身后有庞大的家族,有些父辈或是祖辈乃是对大宋江山有贡献的官员,这些人自认为自己不会有事。

    偏偏此次行动的负责人是赵构,他巴不得清除这些蛀虫,就算是大出血也要将他们一扫而光,绝不留后患,也是唯一坚定立场,敢于行动的人,哪怕是赵有恭都觉得此事与大宋开国以来都有些不对。

    即使是王安石变法,也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而且顾及很多事情,以致于变法寸步难行。正因如此,赵有恭觉得这件事有些疯狂,宋徽宗心里也在担心不已,他知道此次事情必定会有所阻拦,也没预料到会是如此结果。

    纵然宋徽宗亲自下了旨意,还是有很多的元老纷纷上书奏请,有些则是辞官回乡或是颐养天年的,他们无一例外全部出来了,纷纷弹劾赵构的过错,说他祸国殃民,明里暗里谩骂,这让赵佶都胆战心惊。

    “构儿,你看看这些奏章全部都弹劾你的,真是头疼啊!”赵佶看着桌上堆满了整整上百封奏章,只有十几份没有弹劾,不过也提及到此次事件的害处,众人都反对,哪怕再蠢都知道这件事闹得动静太大了。

    “你还要继续做下去吗?”

    赵构坚定不移的望着赵佶,掷地有声地回道:“做,一定要继续下去,哪怕我的名声不好,也不能让大宋江山毁在这些人手中,唯有削弱人数,彻底的改变大宋风气方能打好基础。”

    清查行动已经开展了半个月,这半个月下来,整个大宋人心惶惶,有些人则是拍手叫好,有些人则是哭天喊地,甚至有谣言说大宋要亡了,纷纷谴责赵构的坏,哪怕之前念叨他好的人也变了方向。

    赵构扛着巨大的压力,仍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这些日子以来每日朝会朝中大臣纷纷谴责赵构的行为太过嚣张跋扈,完全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这些事情说的也不是全部错误,有些说的也对。

    从一开始,赵构就猜到会有反抗情绪,只是没想到这么大,就连一些士族子弟也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孔孟之道的那些文人雅士有半数站了出来,数落赵构的不是。

    这让赵佶很是担心,毕竟大宋江山不能少了文人,只是没想到赵构不愿多做解释,凡是有抵挡者一律强制性执行。并且,赵构当着百姓的面数落被罢官的人的罪名,那人抵死不承认,还蛊惑人心,数落赵构的不是。

    最后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不得不低下头,俯首认罪,那些谩骂之人也纷纷闭上嘴了。一次次的重复着这样的行为,赵构自己都觉得撑不下去了,人言可畏比任何武器都要厉害。

    赵构身为郡王,又是当朝监察御史,只是他府中的下人走到何处都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些人直接说他们的不是。这些时日,赵构的压力可想而知,赵有恭也差不多,就连刑部的人都在埋怨,因为关押的人太多了,最后天牢都容纳不下了,而他们还要继续抓捕。

    赵构选择的道路,哪怕是跪着也要走下去,在庞大的压力之下,赵构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心,毫不犹豫的干下去,最后赵构的名字再次传遍整个大宋,不是他的好,而是他的坏。

    世人都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只会说他人的不是,那些被罢免官职的官吏,心中愤愤不平,直接造谣赵构的不是,说他仗势欺人,权倾朝野等。即便如此,赵构还是没有退缩,仍然继续,最后大街小巷的百姓醒来时便听到谁谁被罢官抓紧天牢的消息。

    刚刚开始,百姓们还停下手中的事情纷纷涌上去看一下,最后次数实在是太多了,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赵构成为众矢之的,也成为天下文人攻击对象,在他们看来这些被罢免的官员哪怕没有功,不过也没有过,只是占着官位而已,要是全部清除的话,只怕大宋江山不稳,故而说他是祸国殃民之徒,强盗之类的诽谤之词。

    赵构一笑置之,从未放在心上,也不曾回答,孜孜不倦地端坐在府衙上,俯瞰一个个被罢免论罪的官员,脸上风平浪静,心里波涛汹涌,不是在乎那些流言蜚语,而是心痛这些人不好好的当官,只想着发财,痛心疾首。

    整个大宋闹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文人了,赵构以一人之力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实为不智之举,赵构无怨无悔。毕竟,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身外物,会有一天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

    今日背负着骂名,只要大宋未来走向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在所不惜。但是,天下百姓却对赵构一反常态,从最初的反对声到沉默不语,最后到支持,在民间赵构声名远播。

    要知道清除这些朝廷蛀虫,最受益的是百姓,他们岂能说赵构的坏,只会说他的好,最后的情况演变成赵构在百姓心目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在文人心中赵构就是祸国殃民的罪人。

    赵构行事从不按常理出牌,每次行动前不会露出半点风声,也导致那些心虚之人害怕不已,最后寻找靠山,依然没有任何用处。清除之风蔓延至大宋的各个州县,赵构又派出武松、燕青、鲁智深等人暗中监视一切,那些没有执行到位,或是畏惧读书人骂声的官员,赵构也是毫不留情的全部罢免。

    此次行动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全部解决,而赵构早已声名狼藉,就算是百信心中爱戴,对赵构没有任何利益。毕竟,大宋江山不仅仅是百姓,还需要读书人治国。

    赵构也不是盲目的抓捕,他将所有的证据摆在那人面前,让人无所遁形直接抓捕,读书之人只知表面情况,又不是真实情况,这些赵构有信心扭转乾坤,故而不曾在乎,而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读书人眼里就是恃强凌弱。

    虽然这次行动把赵构推在风口浪尖,任人谩骂,效果确实很显著,最直接的利益便是国库一下子多了数百万两,这些银两全部都没收家财所得,仅仅是汴京,要是算上全国各地上缴的银两恐有千万两之巨,这让赵佶喜出望外又是忧心忡忡,只因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赵佶不能再沉默不语了,不然天下必定大乱,而这次的关键便是赵构。

章节目录

崛起之宋末称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晋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三十七章 声名狼藉-崛起之宋末称雄笔趣阁,崛起之宋末称雄,笔趣阁并收藏崛起之宋末称雄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