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崛起之宋末称雄最新章节
第七十三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崛起之宋末称雄最新章节-崛起之宋末称雄-笔趣阁
崛起之宋末称雄
作者:晋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大人所言,深表赞同!”赵构出乎意料的话,让张邦昌更加的得意,他想着要将此事上奏于圣上。接着,赵构又话锋一转,怒斥道:“武举考试与科举考试都为大宋招揽人才,他们之中有国之栋梁之才。目前,他们不过是平民百姓,身无要职,日后必定能成为大宋效命。你可知寒门学子,想要通过武举、科举改变自身命运,入朝为官。有些则是作奸犯科,中饱私囊,有些则是真心为国效命,为百姓谋求福祉。”
“大宋乃是泱泱大国,武举又是选拔才干之人,天下万民皆是前往汴京,鱼跃龙门。身为朝廷命官,又是主考官,理应为考生考虑。张大人身居高位,居于朝堂上,不明百姓疾苦,不明武生之辛劳。”
赵构冷嘲热讽,气得张邦昌吹胡子瞪眼睛,想要反驳却被赵构的话再次顶了回去。赵构嘲讽的瞥了一眼,道:“差点忘了,张大人乃是文官出身,怎能明白武生呢?但是,张大人你可别忘了,自己也是出身于寒门。若非皇上重用,张大人又有几分本事,岂能一朝为官,人不能忘记初衷。”
“你!你!……”张邦昌气呼呼地指着赵构,脸色铁青。
赵构冷声道:“大胆,我乃是此次武举考试主考官,又是朝廷二品大员。张大人如此神态,难道是想让本官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说你目无上司?如果皇上知道张大人的人品如此低劣,怕是官位不保吧!”
张邦昌被赵构冷嘲热讽,又无力反驳,阴狠地看着赵构,心想;“你且不要得意,待我抓到你的把柄,看你还敢如此嚣张。既然你想要武举考试选举人才,我就偏偏让那些人才郁郁不得志,看你如何交差。”
赵构喝斥张邦昌,就像是骂孙子似的,看得张俊、王铎、宗泽三人目瞪口呆,他们三人算是见识到赵构的口才。张俊、王铎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惊讶之色;宗泽心里惊讶,却有些惊喜,反而觉得赵构所说非常的对。虽然宗泽没有参加过武举考试,身为军伍出身,也能明白武生的难处,有些家境的确不好,寒门学子多不胜数,故而赵构所做的一切,宗泽是举双手赞成。
半个时辰后,武举考试进行第二场,赵构身为主考官,坐在演武厅的大堂上。按照试卷的排序,命令旗牌官呼喊考生的名讳。率先进入演武厅的考生,名为刘琦,只见此人相貌俊美,身材纤弱,不像武将,倒像是文人。
赵构问道:“刘琦,你祖籍何处?”
“回大人,草民秦州成纪人氏,家父刘仲武!”刘琦不卑不亢的回道。
“刘仲武?”赵构低声细语一声,惊讶道:“你是当朝提举明道宫刘大人之子?”
刘琦点点头,道:“正是!”
“那你登记注册时,为何不是你父亲推荐,反而是县官推荐?”赵构看了一眼刘琦的推荐信,并非是他父亲刘仲武所写,而是成纪县令书写的推荐信。如果刘仲武亲自书写的推荐信,也不必参加武举考试,直接入朝为将。
“回大人,草民报考武举,父亲身在汴京不知,也不愿意依靠父亲的名声谋取一官半职,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取得。”刘琦躬身回道。
赵构心领神会,他知道刘琦的意思,是不愿意他人说他是借助自己父亲的名声取得功名,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赞扬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既然你有此决心,那么本官就要考考你是否有真本事。”
刘琦点点头,做好准备。接着,赵构看着他写的试卷,上面的排兵布阵之法,并非按照书中记载所言,全部都采用实战的方式。于是,赵构将换来张俊、宗泽两人,低声问道:“二位大人,你们这篇文章,以为如何?”
虽然张俊中饱私囊,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将帅之才,也是武将出身,在军中的职位还不低。宗泽则是军中的泰斗级人物,历经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冲锋陷阵所向睥睨。他们二人听命前来,待看过刘琦所写,两人都情不自禁的赞扬道:“甚妙!”
“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则号制有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则有明也。”
接下来,刘琦还写了两军对战时,较为实用的方法,就连张俊、宗泽两人都觉得非常的好。张邦昌、王铎两人则满脸的疑惑,不明所以,赵构问道:“你且如实回答,是否曾经参与过战争?”
刘琦回道:“回禀大人,草民幼年时随父亲征战,后来父亲调任入京,便留守在家乡中学武习文。”
众人点点头,赵构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做‘声东击西’!”
刘琦沉思片刻,道:“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刘琦谈古论今,又提及张俊、宗泽两人曾经用过此计策,就连张俊、宗泽都吃惊不已。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张邦昌、王铎两人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两人是文臣,不懂用兵之道,兴许纸上谈兵可以,真正遭遇战争时,也是束手无策。
赵构听他侃侃而谈,不禁想道:“原来大宋之中隐藏着如此人才,原以为只有岳元帅,此人的才能兴许超过岳大哥许多。纵然是岳飞也不是出身将门,不像他自幼随父出征,将门出身,不知武艺如何?”
宗泽赞叹道:“刘大人后继有人了!”
虽然张俊收了高俅的礼物,想要阻挠赵构,给他制造点麻烦。不过,身为将领的张俊心里却是对刘琦有些在意。毕竟,刘琦的潜能不差,也不过是二十余岁,正值壮年,也不得不心生喜爱之意。
“第一号考生,你且下去休息片刻,待会进入最后一场考试!”赵构让刘琦下去歇息了,刘琦也起身告退,自始至终都未曾丝毫的怯意,从容不迫,心里赞赏不已,道:“此人乃是大将之才,日后定然能为大宋效命。”
于是,赵构用朱笔大大的勾了一下,也就是说他可以继续下一轮考试,也成为首位进入最后一轮考试的考生。刘琦直接被侍卫带入校场,等待着其他人。赵构如此做,便是不愿其他人知道他考核的路数,让他们没有任何的准备。
北宋年间,文臣武将辈出,刘琦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世人皆知岳飞,却不知刘琦的成就比岳飞还要高。赵构对于刘琦也不甚了解,就算是后世中历史记载,关于刘琦之事也不如岳飞多,使得众人都以为北宋末年唯有岳飞、宗泽、韩世忠等寥寥数人,实际上还有很多著名的将领。
赵构望着刘琦离去的背影,心想:“没想到此次武举考试居然还能发现这么一个人才,要是没有亲自来此的话,兴许就会错失良才。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其他将帅之才之人,看样子岳大哥等人想要脱颖而出,难度不小。”
“大宋乃是泱泱大国,武举又是选拔才干之人,天下万民皆是前往汴京,鱼跃龙门。身为朝廷命官,又是主考官,理应为考生考虑。张大人身居高位,居于朝堂上,不明百姓疾苦,不明武生之辛劳。”
赵构冷嘲热讽,气得张邦昌吹胡子瞪眼睛,想要反驳却被赵构的话再次顶了回去。赵构嘲讽的瞥了一眼,道:“差点忘了,张大人乃是文官出身,怎能明白武生呢?但是,张大人你可别忘了,自己也是出身于寒门。若非皇上重用,张大人又有几分本事,岂能一朝为官,人不能忘记初衷。”
“你!你!……”张邦昌气呼呼地指着赵构,脸色铁青。
赵构冷声道:“大胆,我乃是此次武举考试主考官,又是朝廷二品大员。张大人如此神态,难道是想让本官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说你目无上司?如果皇上知道张大人的人品如此低劣,怕是官位不保吧!”
张邦昌被赵构冷嘲热讽,又无力反驳,阴狠地看着赵构,心想;“你且不要得意,待我抓到你的把柄,看你还敢如此嚣张。既然你想要武举考试选举人才,我就偏偏让那些人才郁郁不得志,看你如何交差。”
赵构喝斥张邦昌,就像是骂孙子似的,看得张俊、王铎、宗泽三人目瞪口呆,他们三人算是见识到赵构的口才。张俊、王铎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惊讶之色;宗泽心里惊讶,却有些惊喜,反而觉得赵构所说非常的对。虽然宗泽没有参加过武举考试,身为军伍出身,也能明白武生的难处,有些家境的确不好,寒门学子多不胜数,故而赵构所做的一切,宗泽是举双手赞成。
半个时辰后,武举考试进行第二场,赵构身为主考官,坐在演武厅的大堂上。按照试卷的排序,命令旗牌官呼喊考生的名讳。率先进入演武厅的考生,名为刘琦,只见此人相貌俊美,身材纤弱,不像武将,倒像是文人。
赵构问道:“刘琦,你祖籍何处?”
“回大人,草民秦州成纪人氏,家父刘仲武!”刘琦不卑不亢的回道。
“刘仲武?”赵构低声细语一声,惊讶道:“你是当朝提举明道宫刘大人之子?”
刘琦点点头,道:“正是!”
“那你登记注册时,为何不是你父亲推荐,反而是县官推荐?”赵构看了一眼刘琦的推荐信,并非是他父亲刘仲武所写,而是成纪县令书写的推荐信。如果刘仲武亲自书写的推荐信,也不必参加武举考试,直接入朝为将。
“回大人,草民报考武举,父亲身在汴京不知,也不愿意依靠父亲的名声谋取一官半职,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取得。”刘琦躬身回道。
赵构心领神会,他知道刘琦的意思,是不愿意他人说他是借助自己父亲的名声取得功名,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赞扬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既然你有此决心,那么本官就要考考你是否有真本事。”
刘琦点点头,做好准备。接着,赵构看着他写的试卷,上面的排兵布阵之法,并非按照书中记载所言,全部都采用实战的方式。于是,赵构将换来张俊、宗泽两人,低声问道:“二位大人,你们这篇文章,以为如何?”
虽然张俊中饱私囊,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将帅之才,也是武将出身,在军中的职位还不低。宗泽则是军中的泰斗级人物,历经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冲锋陷阵所向睥睨。他们二人听命前来,待看过刘琦所写,两人都情不自禁的赞扬道:“甚妙!”
“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则号制有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则有明也。”
接下来,刘琦还写了两军对战时,较为实用的方法,就连张俊、宗泽两人都觉得非常的好。张邦昌、王铎两人则满脸的疑惑,不明所以,赵构问道:“你且如实回答,是否曾经参与过战争?”
刘琦回道:“回禀大人,草民幼年时随父亲征战,后来父亲调任入京,便留守在家乡中学武习文。”
众人点点头,赵构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做‘声东击西’!”
刘琦沉思片刻,道:“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刘琦谈古论今,又提及张俊、宗泽两人曾经用过此计策,就连张俊、宗泽都吃惊不已。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张邦昌、王铎两人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两人是文臣,不懂用兵之道,兴许纸上谈兵可以,真正遭遇战争时,也是束手无策。
赵构听他侃侃而谈,不禁想道:“原来大宋之中隐藏着如此人才,原以为只有岳元帅,此人的才能兴许超过岳大哥许多。纵然是岳飞也不是出身将门,不像他自幼随父出征,将门出身,不知武艺如何?”
宗泽赞叹道:“刘大人后继有人了!”
虽然张俊收了高俅的礼物,想要阻挠赵构,给他制造点麻烦。不过,身为将领的张俊心里却是对刘琦有些在意。毕竟,刘琦的潜能不差,也不过是二十余岁,正值壮年,也不得不心生喜爱之意。
“第一号考生,你且下去休息片刻,待会进入最后一场考试!”赵构让刘琦下去歇息了,刘琦也起身告退,自始至终都未曾丝毫的怯意,从容不迫,心里赞赏不已,道:“此人乃是大将之才,日后定然能为大宋效命。”
于是,赵构用朱笔大大的勾了一下,也就是说他可以继续下一轮考试,也成为首位进入最后一轮考试的考生。刘琦直接被侍卫带入校场,等待着其他人。赵构如此做,便是不愿其他人知道他考核的路数,让他们没有任何的准备。
北宋年间,文臣武将辈出,刘琦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世人皆知岳飞,却不知刘琦的成就比岳飞还要高。赵构对于刘琦也不甚了解,就算是后世中历史记载,关于刘琦之事也不如岳飞多,使得众人都以为北宋末年唯有岳飞、宗泽、韩世忠等寥寥数人,实际上还有很多著名的将领。
赵构望着刘琦离去的背影,心想:“没想到此次武举考试居然还能发现这么一个人才,要是没有亲自来此的话,兴许就会错失良才。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其他将帅之才之人,看样子岳大哥等人想要脱颖而出,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