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不甘心的大臣面面相觑。
许多的人已经站队,刘凡也要用无形中的威势逼着他们站队。
有了董卓之事,他们对这种拥兵自重的诸侯可谓是怕到骨子里。
他们能向董卓屈服,那他们也可以向刘凡屈服。
事实证明,刘凡虽然对待百姓仁慈,但他也是一个狠角色。
他们不敢保证,刘凡会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之言,而震怒。
遂以王允为首的宦官世家上言举荐刘凡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开府治事,总揽朝局。
至此,刘凡虽不是皇帝,却做到了万万人之上。
只要给他时间布局,他可以以丞相府为媒介,彻底控制朝堂。
爵位是赵王,文职为丞相,武职为大将军,还兼掌最重要的一部刺使。俱为权利顶峰,纵观整个秦汉,也没有一臣子掌握这样的权利。
从公元183年九月,到公元190年三月。
刘凡不懈努力,踏上了这个位置。这也是刘凡大展宏图的开始。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先前是没有机会让刘凡施展,现在,掣肘刘凡的力量,将越来越小。
当天,刘凡率领麾下将领以及百官再次登上秦赵会盟台。
漫长的岁月,见证了赵去秦亡。
历史的厚重感,使刘凡感觉责任越来越大。
能工巧匠选良玉为刘凡刻了丞相印绶和大将军印绶。皆是金印紫绶。
刘凡将印绶挂在身上,开始立誓:“昔有王莽移汉祚,近有董卓迁汉鼎。两者皆败亡,可天命在汉,虽有挫折,立当逆转。然,董卓行赵高之事,杀主残臣,使两位少帝被害。先帝根源断绝,吾等深表痛涕。欲再立新君,又苦于难寻有德之人,遂立君之事暂且搁置,待平定乱世之后,再立刘汉之君。吾本为古侯国王,得机平乱董卓。诸公抬爱,选吾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吾本不想同兼数职,奈何思之先帝留下遗诏。先帝之恩,永世不忘。纵然踏遍万里荆棘,也要将四方不臣之人诛杀,纵然披肝沥胆,也要让生民得以安乐。今吾捧传国玉玺,代替历代先帝执掌朝政,掌兵事征伐。此生若不能兴汉安民,来世则为万人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祖宗明鉴。”
说完,刘凡手捧传国玉玺,祭拜天地。
“拜见丞相!”
文武大臣和麾下将士皆向刘凡躬身拜道。
以王代相,自古未有。
相比赵王,丞相的权威更重。
天子大行,新君未定。赵王执掌破碎山河,欲重新开天辟地。
刘凡传檄文到达各州各郡,通知各路诸侯。至于他们是什么表情、什么举动,刘凡管不着。
刘凡当下要做的是将洛阳的百姓,暂时安定。
拜相大典结束后,天已经黑。
刘凡将贾诩请入营帐之中。
“今日吾遍观诸臣,发现有亲吾者,也有逆吾者。还有看不透的人。故而在这夜晚,来找军师商议。”
刘凡与贾诩相对而坐后,开口向贾诩说道。
“亲王上者用之,逆王上者搁置,这朝堂的大事,皆由王上一念而决,王公大臣皆已失势,只要不助其成长,他们成不了气候。”
贾诩抚须说道。
“军师是否熟悉司徒王允,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吾该不该重用他。”
刘凡点头后,突然向贾诩问道。
刘凡观王允的一生,毫无疑问,王允是汉室忠臣。
历史上若没有王允使连环计,董卓便不会被谋诛。
但这个人的世家思想根深蒂固。太原王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要职。
刘凡很看重王允的才华,王允能文能武,在少年时便被有道先生郭林通夸赞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刘凡也能感觉到王允对旁人那种推心置腹。
王允本性刚直,嫉恶如仇,但是王允在杀董卓后,居功自傲,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他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将来之不易的胜果全部葬送。
就因为蔡邕为董卓之死叹息了一口气,王允就将正在写汉史的蔡邕杀死。他贬低司马迁的史记为谤书,他认为身为一个大汉的史官,只能记载天子的功绩,不能记载天子的过错。汉武帝就应该杀了司马迁,就如他杀了蔡邕一样。
但是王允这一次随董卓迁都,做了一件造福百世的事情。
他将皇宫中兰台、石室两大藏书阁的书籍、档案、文化典籍等全部收集整理,装入箱子,运往长安。使得这些书籍没有毁于战火之中。
王允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所以令刘凡很矛盾。
特别是在王允还不太支持刘凡的情况下。原本的尚书令是王允兼任的,现刘凡拿下他的尚书令,让给贾诩,也一定会给他带来不好的情绪。
由于尚书令这个官职太重要,刘凡不放心落在外人手中。
“王允聪明有余,明智却不足。今不能委以重任。等王上事成之后,可以用一下他。”
贾诩向刘凡回道。
“现在司隶百废待兴,需要良才相辅,军师以为朝中除了公卿、元老之外,哪几人可助吾?”
刘凡知道贾诩的洞察动力比强很多。使他辨别人,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司马直在庐江做太守的时候政治清廉,品德纯贞,被当地百姓称作父母官。之前赵温任颍川太守的时候执法公平,摧破奸党,扫清全境。盖勋不畏强权,治军作战,以身作则,威名远扬北方。这些人都可以助王上重起洛阳。”
贾诩思考一阵后,向刘凡举荐道。
“司马直和赵温乃吾故吏,盖勋吾也有耳闻。这些都是中兴的辅佐人才,是大汉的柱石。他们要是帮吾,吾的根基将更加稳固。”
刘凡轻点头,对贾诩举荐的这几人非常满意。
“总之,王上只要抓住内即可,外则留给他们决定,也算是给他们点事做。”
贾诩向刘凡说道。
刘凡明白贾诩所说的内是什么。其中一定有兵权,政令,国库,以及对州郡长官的任免权。
任免一郡太守,调动一支军队,必须有他的令件。
这样,才能在刘凡完成大事前,保持内部稳定。
(本章完)
许多的人已经站队,刘凡也要用无形中的威势逼着他们站队。
有了董卓之事,他们对这种拥兵自重的诸侯可谓是怕到骨子里。
他们能向董卓屈服,那他们也可以向刘凡屈服。
事实证明,刘凡虽然对待百姓仁慈,但他也是一个狠角色。
他们不敢保证,刘凡会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之言,而震怒。
遂以王允为首的宦官世家上言举荐刘凡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开府治事,总揽朝局。
至此,刘凡虽不是皇帝,却做到了万万人之上。
只要给他时间布局,他可以以丞相府为媒介,彻底控制朝堂。
爵位是赵王,文职为丞相,武职为大将军,还兼掌最重要的一部刺使。俱为权利顶峰,纵观整个秦汉,也没有一臣子掌握这样的权利。
从公元183年九月,到公元190年三月。
刘凡不懈努力,踏上了这个位置。这也是刘凡大展宏图的开始。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先前是没有机会让刘凡施展,现在,掣肘刘凡的力量,将越来越小。
当天,刘凡率领麾下将领以及百官再次登上秦赵会盟台。
漫长的岁月,见证了赵去秦亡。
历史的厚重感,使刘凡感觉责任越来越大。
能工巧匠选良玉为刘凡刻了丞相印绶和大将军印绶。皆是金印紫绶。
刘凡将印绶挂在身上,开始立誓:“昔有王莽移汉祚,近有董卓迁汉鼎。两者皆败亡,可天命在汉,虽有挫折,立当逆转。然,董卓行赵高之事,杀主残臣,使两位少帝被害。先帝根源断绝,吾等深表痛涕。欲再立新君,又苦于难寻有德之人,遂立君之事暂且搁置,待平定乱世之后,再立刘汉之君。吾本为古侯国王,得机平乱董卓。诸公抬爱,选吾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吾本不想同兼数职,奈何思之先帝留下遗诏。先帝之恩,永世不忘。纵然踏遍万里荆棘,也要将四方不臣之人诛杀,纵然披肝沥胆,也要让生民得以安乐。今吾捧传国玉玺,代替历代先帝执掌朝政,掌兵事征伐。此生若不能兴汉安民,来世则为万人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祖宗明鉴。”
说完,刘凡手捧传国玉玺,祭拜天地。
“拜见丞相!”
文武大臣和麾下将士皆向刘凡躬身拜道。
以王代相,自古未有。
相比赵王,丞相的权威更重。
天子大行,新君未定。赵王执掌破碎山河,欲重新开天辟地。
刘凡传檄文到达各州各郡,通知各路诸侯。至于他们是什么表情、什么举动,刘凡管不着。
刘凡当下要做的是将洛阳的百姓,暂时安定。
拜相大典结束后,天已经黑。
刘凡将贾诩请入营帐之中。
“今日吾遍观诸臣,发现有亲吾者,也有逆吾者。还有看不透的人。故而在这夜晚,来找军师商议。”
刘凡与贾诩相对而坐后,开口向贾诩说道。
“亲王上者用之,逆王上者搁置,这朝堂的大事,皆由王上一念而决,王公大臣皆已失势,只要不助其成长,他们成不了气候。”
贾诩抚须说道。
“军师是否熟悉司徒王允,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吾该不该重用他。”
刘凡点头后,突然向贾诩问道。
刘凡观王允的一生,毫无疑问,王允是汉室忠臣。
历史上若没有王允使连环计,董卓便不会被谋诛。
但这个人的世家思想根深蒂固。太原王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要职。
刘凡很看重王允的才华,王允能文能武,在少年时便被有道先生郭林通夸赞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刘凡也能感觉到王允对旁人那种推心置腹。
王允本性刚直,嫉恶如仇,但是王允在杀董卓后,居功自傲,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他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将来之不易的胜果全部葬送。
就因为蔡邕为董卓之死叹息了一口气,王允就将正在写汉史的蔡邕杀死。他贬低司马迁的史记为谤书,他认为身为一个大汉的史官,只能记载天子的功绩,不能记载天子的过错。汉武帝就应该杀了司马迁,就如他杀了蔡邕一样。
但是王允这一次随董卓迁都,做了一件造福百世的事情。
他将皇宫中兰台、石室两大藏书阁的书籍、档案、文化典籍等全部收集整理,装入箱子,运往长安。使得这些书籍没有毁于战火之中。
王允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所以令刘凡很矛盾。
特别是在王允还不太支持刘凡的情况下。原本的尚书令是王允兼任的,现刘凡拿下他的尚书令,让给贾诩,也一定会给他带来不好的情绪。
由于尚书令这个官职太重要,刘凡不放心落在外人手中。
“王允聪明有余,明智却不足。今不能委以重任。等王上事成之后,可以用一下他。”
贾诩向刘凡回道。
“现在司隶百废待兴,需要良才相辅,军师以为朝中除了公卿、元老之外,哪几人可助吾?”
刘凡知道贾诩的洞察动力比强很多。使他辨别人,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司马直在庐江做太守的时候政治清廉,品德纯贞,被当地百姓称作父母官。之前赵温任颍川太守的时候执法公平,摧破奸党,扫清全境。盖勋不畏强权,治军作战,以身作则,威名远扬北方。这些人都可以助王上重起洛阳。”
贾诩思考一阵后,向刘凡举荐道。
“司马直和赵温乃吾故吏,盖勋吾也有耳闻。这些都是中兴的辅佐人才,是大汉的柱石。他们要是帮吾,吾的根基将更加稳固。”
刘凡轻点头,对贾诩举荐的这几人非常满意。
“总之,王上只要抓住内即可,外则留给他们决定,也算是给他们点事做。”
贾诩向刘凡说道。
刘凡明白贾诩所说的内是什么。其中一定有兵权,政令,国库,以及对州郡长官的任免权。
任免一郡太守,调动一支军队,必须有他的令件。
这样,才能在刘凡完成大事前,保持内部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