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见皇上说得这么郑重,慌得起身答允。朵颜部前几年跟他们辽东军配合相当默契,但是到了这一两年便有了独大的情形。去年连着皇上召集赤峰聚会都不来,双方表明虽然还客客气气,但实际上猜忌之心更加重了!现在皇上这么说,摆明了以后肯定要跟蒙古人决出胜负!
袁崇焕想了下道:“皇上,北方仍旧九边兵马,京军又是精锐之师。我们方灭了赫赫有名的女真八旗,斡赤伦跟满桂还是八拜之交的安达,他应该还不敢跟大明作对!”
“呵呵,朕也希望是这样,但是权力往往迷住人的双眼,让人变得贪婪!人一旦贪婪的话就会变得愚蠢!”
“皇上所言甚是精辟!”
“唉,其实他现在反叛也很难说是聪明还是愚蠢,不过漠南的事情我们现在还管不到,朕的手想着伸长点,但现在还够不着啊!”
对于皇上的想法,袁崇焕是非常震惊的。从大明太祖开国以来,屡屡对蒙古人开战,但都是将其击溃,无从说将蒙古纳入到大明版图。(袁崇焕久在辽东,不像其他大臣经常听到皇上的‘狂言’)但皇上虽然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的。就好像当初在乾清宫起复他的时候,他原本说五年平辽的,皇上当时也是淡淡说了一句十年平辽,结果却是如皇上所说那般。这种强大的自信让袁崇焕不由自主的顺从了皇上的想法,他毫不犹豫的表态道:“皇上,若是斡赤伦胆敢叛乱,微臣便亲自督师率九边将士将其斩除!”
“哦?”我顿了一顿道:“有决心是好的!但现在不是时候,这打战打的是大明的财力,平辽三十年已经将大明弄得千疮百孔,再继续打下去,大明也是有心无力!何况蒙古跟女真不同,女真已经走出了森林,而蒙古人还在草原,一旦开战,大明就要面对无休止的战争。”
说到这个,袁崇焕就不好话了!事实上他在辽东这些年,他也从来没有理会过朝廷是否能够征收足够的军饷,反而是他们辽东军缺少粮饷的时候便往户部催讨。如今给皇上这么一说,他心中不由暗暗惭愧,作为兵部尚书跟地方的统帅果然眼界是不同的!
“微臣惶恐,这些年微臣醉心于战事不及皇上高瞻远瞩,既然这朵颜不能打,大明也要让其不敢窥视!”
我笑道:“怎么,有想法了?”
袁崇焕也笑了下:“微臣对此有点心得!”
“哦,那坐下说说吧!”
袁崇焕担任督师这么多年,自然也有两把刷子,他想了下道:“微臣以为除了惯例的抚赏,还应让九边整顿人马,让斡赤伦知道我大明兵力强盛!特别是原来辽东镇的兵马补充到大同一线后,斡赤伦应该会相当忌惮!”
“刚柔并济算个法子!”
皇上这么轻声点评让袁崇焕陡然一惊,也就是说这种常规的法子皇上是知道的,自己如果老生常谈,即使实用那也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不待他细想赶紧将自己平日想到的办法都说了出来:“微臣以为蒙古难治,主要是因为地广人稀,打不过大明便可逃跑,恢复了元气再来!而大明跟蒙古是几百年的仇敌,他们不信任我们汉人,即使是彼此同盟也相互提防。”
“那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呢!”袁崇焕说的也是我担心的,毕竟大明不比女真人。
“微臣觉得皇上跟察哈尔部落联姻已为我大明得到了相当的理由插手蒙古之事,大明既是盟主那就应担待盟主之职,是虚名亦可成为一个实名!蒙古人善斗,又喜分家,每每老台吉死后,子孙往往会因争牧场部族而争斗不已。大明在当中担任中立盟主,行裁判之事,不知不觉中蒙古便会以大明马是瞻!”
我点了点头,袁崇焕说开了题目就继续说下去:“平辽之后,辽东蒙古悉数划入大明治下,他们虽然不成气候但也以从他们开始,皇上为他们划分牧场就是一个绝佳的主意,部落头领悉数重新推举,规定其上供之物,部落之间的争端则上告大明裁定,大明以茶盐为制衡。时日久后,他们即成为我大明之部落,亦可成为其他蒙古部落之榜样!”
“哈哈,果然英雄所见略同,你说的,孙承宗跟朕也议过了!”
“皇上谬赞了,微臣远远不及,是后知后觉!”袁崇焕忙谦虚道。
“嗯,你能明白朕的意图那就对了,理藩院也该适时而动。这以后会盟的地方就设在赤峰,朕手里还有**的这张牌!”
说到这,袁崇焕全明白了。对于蒙古的一切皇上早就想好了,而且自己的老师孙承宗出谋划策,将方略定了下来,自己则是皇上看中去执行的人!
“微臣谨遵圣意!!”
“呵呵,你是在辽东干了这么多年,也同蒙古人打过交道,朕是闭门造车,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再提出来。朕希望大明有个稳定的北方先。蒙古那边的事情先交给满桂跟何可纲协同处理,以后朕再设一个理藩院的主事在那边!”
“是!”
袁崇焕跟皇上谈了半个时辰,总算将自己要担的职责理清楚,这样才不至于脱离了皇上的思路。告退出宫后,袁崇焕从驿馆拿了些辽东的土产去了韩爌老大人府上。韩爌虽然致休,但毕竟是任过辅的,再则他是袁崇焕的座主,所以袁崇焕回京之后第一个拜访他。
韩爌致休后自是颐养天年,身子骨越健壮,他知道袁崇焕回京后已经觐见过了,所以也没有跟他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家常话,问问辽东的情况而已,然后就道乏了!袁崇焕知道老师退下来之后不想再掺和朝政上的事,规规矩矩的告辞回来。
之后他又去了拜访孙承宗,孙府跟韩府也只是隔了一条街。对于袁崇焕的到访,孙承宗一点都不意外,他要不来才奇怪呢!孙承宗跟韩爌是一代人,对于袁崇焕即是上司又是老师。不过相处得久了,袁崇焕对孙老大人更有亲近感,有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素如,来坐!”孙承宗也很随意的招呼道。
“老大人客气了!”袁崇焕还是执弟子之礼,他回头看了下,偌大的厅上只有一个伺候的老家丁,他可是知道孙承宗有好几个儿子,人丁甚是兴旺。
“怎么不见几位世兄?”
孙承宗摆摆手道:“嘿,别说那几个不肖子,统统给我赶回高阳老家去了!几个孙儿去了国子监读书,十天半个月的才回来!”
“哦!”袁崇焕点了下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孙老大人虽然生有孙鉁、孙镐、孙铈、孙鋡四兄弟,但是却各个都达不到阁老大人的要求。科考十来年也只有孙鉁考到了举人。皇上对孙阁老甚是恩宠,屡次说要荫封其子,孙阁老都拒绝了,看样子孙阁老是寄希望于孙子一辈了。
袁崇焕不待阁老问,就自己将皇上召见的事情一一说了。孙承宗坐在太师椅上静静的听,时不时点下头。袁崇焕细细说了,连着自己去拜访韩爌也说了下。
“韩太师没话?”
袁崇焕苦笑的摇摇头。
孙承宗笑了:“看来你的老师是享清福了今儿皇上该说的都说了,你照着办总不会出错!即使有什么难事皇上也不会让你去顶着!”
“这还多得阁老筹划!”袁崇焕小小的奉承了下自己的老上司。孙承宗却摇头道:“这可不是老夫谋划的,而是皇上的意思!”
“啊~”袁崇焕哑然。
孙承宗似乎叹了一口气道:“就是老夫刚听闻的时候也是吃惊得很啊,皇上的方略无可挑剔,比我自己想的还长远。皇上命**进京都是几年前的事情,娶察哈尔公主更是一点风声没透出来。不单是你,就是老夫也是一样!”
一样?!什么意思,那就是跟他袁崇焕一样,即使才干老到的孙承宗也只能听命的份。可见皇上天资神纵,似乎老天将前几代先帝的聪明都弥补到了当今皇上的身上。
两人都沉默了下,许久袁崇焕才道:“那兵部求稳,皇上来年是不是要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孙承宗点点头道:“不是明年就是后年,这是皇上很久之前就定下了方略,不少大臣都反对,但皇上还是会推行的!”
袁崇焕知道平辽之后,皇上越来越有主见,很多事已经不再跟大臣商量就会下中旨!袁崇焕对于官绅一体纳粮说不上反对也说不上支持,只是他跟阁臣们考的较近,又算是皇上的亲信,所以不自觉中站在了支持的立场。说反对的原因就很简单了,自从始皇登基之后,历代官卿就没有交过税的。现在跟平民老百姓一样,官何以为官?!
“阁老,您觉得这可行嘛?”袁崇焕犹豫的问道。
孙承宗没有回答,反而是问了一句:“你有的选择嘛?”
袁崇焕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没有选择!皇上对他有知遇之恩,要他站出来反对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对错与否,包括孙承宗他们这一群人都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他们在临阵反戈一击,那么不论改革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会遭到皇上的忌恨,那可是大明无上的君主,自己一死百了,只怕连家人都要连累。他们没有胆量敢反对皇上,以前的老辅都是持个含糊的态度,然后一个劲的拖。现在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他们没得再拖延!
孙承宗见袁崇焕不语,呵呵一笑道:“元素何必想太多,你我都是臣子,为君分忧就是尽了臣子的责任!明白嘛?”
“属下明白!”
孙承宗又似感叹了一句:“老夫倒希望这前人所未的改革成功,不合体制也罢,至少我大明之弊端又少一处!”
袁崇焕想了下道:“皇上,北方仍旧九边兵马,京军又是精锐之师。我们方灭了赫赫有名的女真八旗,斡赤伦跟满桂还是八拜之交的安达,他应该还不敢跟大明作对!”
“呵呵,朕也希望是这样,但是权力往往迷住人的双眼,让人变得贪婪!人一旦贪婪的话就会变得愚蠢!”
“皇上所言甚是精辟!”
“唉,其实他现在反叛也很难说是聪明还是愚蠢,不过漠南的事情我们现在还管不到,朕的手想着伸长点,但现在还够不着啊!”
对于皇上的想法,袁崇焕是非常震惊的。从大明太祖开国以来,屡屡对蒙古人开战,但都是将其击溃,无从说将蒙古纳入到大明版图。(袁崇焕久在辽东,不像其他大臣经常听到皇上的‘狂言’)但皇上虽然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的。就好像当初在乾清宫起复他的时候,他原本说五年平辽的,皇上当时也是淡淡说了一句十年平辽,结果却是如皇上所说那般。这种强大的自信让袁崇焕不由自主的顺从了皇上的想法,他毫不犹豫的表态道:“皇上,若是斡赤伦胆敢叛乱,微臣便亲自督师率九边将士将其斩除!”
“哦?”我顿了一顿道:“有决心是好的!但现在不是时候,这打战打的是大明的财力,平辽三十年已经将大明弄得千疮百孔,再继续打下去,大明也是有心无力!何况蒙古跟女真不同,女真已经走出了森林,而蒙古人还在草原,一旦开战,大明就要面对无休止的战争。”
说到这个,袁崇焕就不好话了!事实上他在辽东这些年,他也从来没有理会过朝廷是否能够征收足够的军饷,反而是他们辽东军缺少粮饷的时候便往户部催讨。如今给皇上这么一说,他心中不由暗暗惭愧,作为兵部尚书跟地方的统帅果然眼界是不同的!
“微臣惶恐,这些年微臣醉心于战事不及皇上高瞻远瞩,既然这朵颜不能打,大明也要让其不敢窥视!”
我笑道:“怎么,有想法了?”
袁崇焕也笑了下:“微臣对此有点心得!”
“哦,那坐下说说吧!”
袁崇焕担任督师这么多年,自然也有两把刷子,他想了下道:“微臣以为除了惯例的抚赏,还应让九边整顿人马,让斡赤伦知道我大明兵力强盛!特别是原来辽东镇的兵马补充到大同一线后,斡赤伦应该会相当忌惮!”
“刚柔并济算个法子!”
皇上这么轻声点评让袁崇焕陡然一惊,也就是说这种常规的法子皇上是知道的,自己如果老生常谈,即使实用那也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不待他细想赶紧将自己平日想到的办法都说了出来:“微臣以为蒙古难治,主要是因为地广人稀,打不过大明便可逃跑,恢复了元气再来!而大明跟蒙古是几百年的仇敌,他们不信任我们汉人,即使是彼此同盟也相互提防。”
“那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呢!”袁崇焕说的也是我担心的,毕竟大明不比女真人。
“微臣觉得皇上跟察哈尔部落联姻已为我大明得到了相当的理由插手蒙古之事,大明既是盟主那就应担待盟主之职,是虚名亦可成为一个实名!蒙古人善斗,又喜分家,每每老台吉死后,子孙往往会因争牧场部族而争斗不已。大明在当中担任中立盟主,行裁判之事,不知不觉中蒙古便会以大明马是瞻!”
我点了点头,袁崇焕说开了题目就继续说下去:“平辽之后,辽东蒙古悉数划入大明治下,他们虽然不成气候但也以从他们开始,皇上为他们划分牧场就是一个绝佳的主意,部落头领悉数重新推举,规定其上供之物,部落之间的争端则上告大明裁定,大明以茶盐为制衡。时日久后,他们即成为我大明之部落,亦可成为其他蒙古部落之榜样!”
“哈哈,果然英雄所见略同,你说的,孙承宗跟朕也议过了!”
“皇上谬赞了,微臣远远不及,是后知后觉!”袁崇焕忙谦虚道。
“嗯,你能明白朕的意图那就对了,理藩院也该适时而动。这以后会盟的地方就设在赤峰,朕手里还有**的这张牌!”
说到这,袁崇焕全明白了。对于蒙古的一切皇上早就想好了,而且自己的老师孙承宗出谋划策,将方略定了下来,自己则是皇上看中去执行的人!
“微臣谨遵圣意!!”
“呵呵,你是在辽东干了这么多年,也同蒙古人打过交道,朕是闭门造车,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再提出来。朕希望大明有个稳定的北方先。蒙古那边的事情先交给满桂跟何可纲协同处理,以后朕再设一个理藩院的主事在那边!”
“是!”
袁崇焕跟皇上谈了半个时辰,总算将自己要担的职责理清楚,这样才不至于脱离了皇上的思路。告退出宫后,袁崇焕从驿馆拿了些辽东的土产去了韩爌老大人府上。韩爌虽然致休,但毕竟是任过辅的,再则他是袁崇焕的座主,所以袁崇焕回京之后第一个拜访他。
韩爌致休后自是颐养天年,身子骨越健壮,他知道袁崇焕回京后已经觐见过了,所以也没有跟他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家常话,问问辽东的情况而已,然后就道乏了!袁崇焕知道老师退下来之后不想再掺和朝政上的事,规规矩矩的告辞回来。
之后他又去了拜访孙承宗,孙府跟韩府也只是隔了一条街。对于袁崇焕的到访,孙承宗一点都不意外,他要不来才奇怪呢!孙承宗跟韩爌是一代人,对于袁崇焕即是上司又是老师。不过相处得久了,袁崇焕对孙老大人更有亲近感,有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素如,来坐!”孙承宗也很随意的招呼道。
“老大人客气了!”袁崇焕还是执弟子之礼,他回头看了下,偌大的厅上只有一个伺候的老家丁,他可是知道孙承宗有好几个儿子,人丁甚是兴旺。
“怎么不见几位世兄?”
孙承宗摆摆手道:“嘿,别说那几个不肖子,统统给我赶回高阳老家去了!几个孙儿去了国子监读书,十天半个月的才回来!”
“哦!”袁崇焕点了下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孙老大人虽然生有孙鉁、孙镐、孙铈、孙鋡四兄弟,但是却各个都达不到阁老大人的要求。科考十来年也只有孙鉁考到了举人。皇上对孙阁老甚是恩宠,屡次说要荫封其子,孙阁老都拒绝了,看样子孙阁老是寄希望于孙子一辈了。
袁崇焕不待阁老问,就自己将皇上召见的事情一一说了。孙承宗坐在太师椅上静静的听,时不时点下头。袁崇焕细细说了,连着自己去拜访韩爌也说了下。
“韩太师没话?”
袁崇焕苦笑的摇摇头。
孙承宗笑了:“看来你的老师是享清福了今儿皇上该说的都说了,你照着办总不会出错!即使有什么难事皇上也不会让你去顶着!”
“这还多得阁老筹划!”袁崇焕小小的奉承了下自己的老上司。孙承宗却摇头道:“这可不是老夫谋划的,而是皇上的意思!”
“啊~”袁崇焕哑然。
孙承宗似乎叹了一口气道:“就是老夫刚听闻的时候也是吃惊得很啊,皇上的方略无可挑剔,比我自己想的还长远。皇上命**进京都是几年前的事情,娶察哈尔公主更是一点风声没透出来。不单是你,就是老夫也是一样!”
一样?!什么意思,那就是跟他袁崇焕一样,即使才干老到的孙承宗也只能听命的份。可见皇上天资神纵,似乎老天将前几代先帝的聪明都弥补到了当今皇上的身上。
两人都沉默了下,许久袁崇焕才道:“那兵部求稳,皇上来年是不是要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孙承宗点点头道:“不是明年就是后年,这是皇上很久之前就定下了方略,不少大臣都反对,但皇上还是会推行的!”
袁崇焕知道平辽之后,皇上越来越有主见,很多事已经不再跟大臣商量就会下中旨!袁崇焕对于官绅一体纳粮说不上反对也说不上支持,只是他跟阁臣们考的较近,又算是皇上的亲信,所以不自觉中站在了支持的立场。说反对的原因就很简单了,自从始皇登基之后,历代官卿就没有交过税的。现在跟平民老百姓一样,官何以为官?!
“阁老,您觉得这可行嘛?”袁崇焕犹豫的问道。
孙承宗没有回答,反而是问了一句:“你有的选择嘛?”
袁崇焕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没有选择!皇上对他有知遇之恩,要他站出来反对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对错与否,包括孙承宗他们这一群人都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他们在临阵反戈一击,那么不论改革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会遭到皇上的忌恨,那可是大明无上的君主,自己一死百了,只怕连家人都要连累。他们没有胆量敢反对皇上,以前的老辅都是持个含糊的态度,然后一个劲的拖。现在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他们没得再拖延!
孙承宗见袁崇焕不语,呵呵一笑道:“元素何必想太多,你我都是臣子,为君分忧就是尽了臣子的责任!明白嘛?”
“属下明白!”
孙承宗又似感叹了一句:“老夫倒希望这前人所未的改革成功,不合体制也罢,至少我大明之弊端又少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