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这几十年中,能够平辽就是最大的功绩,也同时能够证明施政策略的对错。我带领京军亲征将女真人平定,已然证明我的政策可行,我就是要用平辽来带领大明往我设计的方向前进。这许直却认为我的做法还是不妥,这种睁眼说白话让我心里隐隐生出怒气,脸上反而平静了下来道:
“朕有什么不妥,你倒说说看!”
到了这个时候,许直豁出去了,脸胀得通红道:“那微臣就直言了,皇上登基之后虽然内剪阉党,外平女真,但却非皇上一己之力,皇上固然天资英纵,但亦靠众朝廷大臣凛然正气不畏权阉,是以一呼百应,阉党烟消云散。平辽中诸位大臣皆先帝简拔,如孙承宗、袁崇焕天启年间已督师辽东,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乃其麾下大将,只因阉党为乱以致人事更替。皇上将他们官复原职亦是遵循先帝旧制。是以大明中兴只须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皇上一意改革,却有山东之乱,黄道周巡抚河南,满省学子皆哭,扶立朵颜却成虎狼之势,南解海运却是尾大不掉,许直虽为小臣,但见众大臣附和皇上本末倒置,是以不得不言!”
好家伙,一席话说得我这个皇帝登基十年,一点功劳都没有了!剪除魏忠贤靠大臣,平辽的功劳还落在天启帝身上。许直仍旧是站在下边,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下头的大臣什么表情都有,更多的是作壁上观看我怎么处理这个胆大妄为的许直。
“你的意思是朕不改制,这女真仍旧可以平复?!”
“正是!”
“哈哈”我仰头一声长笑道:“想不到朕御极十年,这沽名钓誉之风还未刹尽,尔不过七品小吏怎知朝廷大事,难不成朕亲帅十万雄狮平定辽东之功会因你一言抹杀?!各位九卿大臣,许直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关于皇上的功劳,钱龙锡作为最资深的内阁大臣心里当然明白。事实上没有皇上的高瞻远瞩,现在大明朝政已经败坏的不知成这么样子了。当时九边欠饷长达一年,士兵哗变就迫在眉睫,内乱一生便是大厦将倾。这些钱都是皇上自己拿出来的,但内库总有一天会空,其后田赋、驻兵、海运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大明财政问题,扶立朵颜是为了遏制女真,这些决策钱龙锡都是经历过的,而且从目前来看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重建京军更是不用多说,女真最后还是靠京军平定的,崇祯元年京军十二万额度,结果只有六万人在,能够操练的只有一万人。万历末年到天启七年都整顿不了,若不是皇上亲自坐镇,那些京军里的勋功子弟哪有这么好相与。重建后的京军不仅平定了辽东而且还保证了京师对地方的震慑。
许直虽然是言官,但这话说得有失公允。钱龙锡见皇上面色不善,又恐皇上一怒之下将许直拖出去斩了!钱龙锡又想起那天老友南居益跟自己说的一番话,这许直的话虽然无理,但也代表了一部分臣僚的心思。这许直是自己出来说的,还是给别人推出来探路的棋子呢?钱龙锡身为辅,不想此事闹大,先站出来道:
“皇上,这许直言语虽狂乱了点,但他本是吏科给事中,纠察审核是其分内之事,出言是在于尽责。善言则采之,谬误则去之,亦是朝廷设置六科之本意。”
我点了点头,钱龙锡的意思很明白,言官们最喜欢用特异的言论来搏出位,他们说话对就采纳,不对就不用放在心上,跟他们较劲无异于让他们出名。
我正想挥退许直,谁知道这许直不领情,昂然道:“小臣所言句句属实,何来狂乱?!
臣还要弹劾辅钱龙锡,身为辅不持正议,阿附皇上,纵使皇上率性而为。今国家方宁,皇上又想西进乌斯藏,北吞蒙古,如此兵祸连连,百姓如何安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且兵战之道难以料胜负,此两处皆绝荒之地,强行用兵数十万,粮饷数千万,所得能有几何?是以占之无益!太祖以开国之强势尚且不能吞此二地,此时太仓已空,诸事待兴,皇上何以支撑?!小臣虽陋知,也明息兵,养民方是正道。”
许直又是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段,顺带着将钱龙锡也绕了进去。钱龙锡此时的脸色不好看,原本他说那番话是两边都维护,给皇上一个台阶下,让许直免于受罚,不想此人不知好歹,竟一个劲的跟皇上磕上了。这个时候钱龙锡也不好说话了,温体仁虽然想插话,可也顾忌不少,这许直如此大胆拂逆皇上,摆明了是不要小命。这样的事情在万历年纪生过很多回,往往出头帮皇上的臣子很容易给攀咬到。温体仁自己的底子可不是很干净,只好缩着脑袋躲在一边,跟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想出头又没胆!
我听着许直的话,心里有些不对味了。进攻乌斯藏跟吞并蒙古的事情我似乎只跟几个心腹大臣说过,而且这些计划还在布局当中,这个许直怎么就知道呢?!难道是我亲信的大臣里边有人泄露了出去,还是这许直见识了得,也看破了这点!不,如果许直真的有这么聪明,只怕就不会作这个出头鸟!
文震孟啊文震孟,想不到你死了后还给我留下一个学生来唱反调!我该怎么处置他呢?杀了嘛?我登基之后是极少杀臣子的,何况以言问斩不是明君所为;放了他呢,就会让后来人肆无忌惮,胡乱诋毁朝政,这样不利于统一人心。
我环视了殿下众大臣一圈后,心里有了主意,沉声道:“朕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世人评说,今日许直大放阙言,朕本拟惩戒,但此法不足以让他明白,也无法让众臣子心服,所以朕有了个主意。许直方才不是弹劾钱辅嘛?现在内阁中书舍人还差一个职位,许直你就调任中书舍人吧,专司钱辅的文书奏折!”
在殿中的大臣没有想到皇上会这样处置,这个旨意可以说处罚也可以说没有处罚,没有处罚是因为这中书舍人是从七品,给事中也是从七品,这样算是平迁!说有处罚的是,这中书科的舍人是分两殿两房的,文华殿跟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是由进士中挑选,掌旨撰写旨意、册宝、书籍等事,容易跟皇上接触,仕途虽然比不上翰林院的编修们,但也容易外迁科道。而内阁诰敕、制敕两房中书则是从监生、生儒、布衣中挑选来的,只是负责奏折文书的堪合书写。进士哪有进两房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皇上,如此设置只怕不妥!”出来反对的是钱龙锡。
“钱爱卿,有什么意见?”
钱龙锡赶紧解释道:“老臣的意思是皇上将许直调入中书科并无不妥,只是专司老臣,这这不太妥当,内阁不设属官!”
大明开国取消了宰相一职,从而保证了皇权的威信。虽然内阁辅在私下大家也会称呼为阁相,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皇上如果让辅重设属官,那么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就会重蹈旧制。钱龙锡断然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出言反对!
“呵呵,钱爱卿不用担心,这中书舍人一职本就是辅助内阁处理杂务,只是在细节上未免不上心,朕暂时提许直给你,就是让他明白一下大明朝政之艰难,其后朕再将他调
出去。以后嘛,内阁大臣都是要配个专职的舍人,用以帮大臣处理杂务、跑跑腿,这样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至于这舍人来源,内阁事关机密,朕看就从内官派出,这样大家都放心点!”
这种折中的提法让众大臣眼前一亮,而且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中书舍人也是由内官担任的。现在皇上这么说,许直更是涨红了脸,原来说跟监生、布衣同列已经很没面子了,现在还跟阉人一起,士可杀不可辱,许直刚要开口,我就拦住他道:
“怎么你不乐意调到中书科?你就不想看看到底谁人对错?朕还想靠你来说服天下人!”
被我一激,许直的书生意气就出来了:“那微臣就去中书科!”
“好了,那等你证明你对了朕再来采纳你的奏议,今日巡抚之事就这么定了,吏部公文任命,散朝!”
“朕有什么不妥,你倒说说看!”
到了这个时候,许直豁出去了,脸胀得通红道:“那微臣就直言了,皇上登基之后虽然内剪阉党,外平女真,但却非皇上一己之力,皇上固然天资英纵,但亦靠众朝廷大臣凛然正气不畏权阉,是以一呼百应,阉党烟消云散。平辽中诸位大臣皆先帝简拔,如孙承宗、袁崇焕天启年间已督师辽东,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乃其麾下大将,只因阉党为乱以致人事更替。皇上将他们官复原职亦是遵循先帝旧制。是以大明中兴只须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皇上一意改革,却有山东之乱,黄道周巡抚河南,满省学子皆哭,扶立朵颜却成虎狼之势,南解海运却是尾大不掉,许直虽为小臣,但见众大臣附和皇上本末倒置,是以不得不言!”
好家伙,一席话说得我这个皇帝登基十年,一点功劳都没有了!剪除魏忠贤靠大臣,平辽的功劳还落在天启帝身上。许直仍旧是站在下边,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下头的大臣什么表情都有,更多的是作壁上观看我怎么处理这个胆大妄为的许直。
“你的意思是朕不改制,这女真仍旧可以平复?!”
“正是!”
“哈哈”我仰头一声长笑道:“想不到朕御极十年,这沽名钓誉之风还未刹尽,尔不过七品小吏怎知朝廷大事,难不成朕亲帅十万雄狮平定辽东之功会因你一言抹杀?!各位九卿大臣,许直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关于皇上的功劳,钱龙锡作为最资深的内阁大臣心里当然明白。事实上没有皇上的高瞻远瞩,现在大明朝政已经败坏的不知成这么样子了。当时九边欠饷长达一年,士兵哗变就迫在眉睫,内乱一生便是大厦将倾。这些钱都是皇上自己拿出来的,但内库总有一天会空,其后田赋、驻兵、海运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大明财政问题,扶立朵颜是为了遏制女真,这些决策钱龙锡都是经历过的,而且从目前来看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重建京军更是不用多说,女真最后还是靠京军平定的,崇祯元年京军十二万额度,结果只有六万人在,能够操练的只有一万人。万历末年到天启七年都整顿不了,若不是皇上亲自坐镇,那些京军里的勋功子弟哪有这么好相与。重建后的京军不仅平定了辽东而且还保证了京师对地方的震慑。
许直虽然是言官,但这话说得有失公允。钱龙锡见皇上面色不善,又恐皇上一怒之下将许直拖出去斩了!钱龙锡又想起那天老友南居益跟自己说的一番话,这许直的话虽然无理,但也代表了一部分臣僚的心思。这许直是自己出来说的,还是给别人推出来探路的棋子呢?钱龙锡身为辅,不想此事闹大,先站出来道:
“皇上,这许直言语虽狂乱了点,但他本是吏科给事中,纠察审核是其分内之事,出言是在于尽责。善言则采之,谬误则去之,亦是朝廷设置六科之本意。”
我点了点头,钱龙锡的意思很明白,言官们最喜欢用特异的言论来搏出位,他们说话对就采纳,不对就不用放在心上,跟他们较劲无异于让他们出名。
我正想挥退许直,谁知道这许直不领情,昂然道:“小臣所言句句属实,何来狂乱?!
臣还要弹劾辅钱龙锡,身为辅不持正议,阿附皇上,纵使皇上率性而为。今国家方宁,皇上又想西进乌斯藏,北吞蒙古,如此兵祸连连,百姓如何安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且兵战之道难以料胜负,此两处皆绝荒之地,强行用兵数十万,粮饷数千万,所得能有几何?是以占之无益!太祖以开国之强势尚且不能吞此二地,此时太仓已空,诸事待兴,皇上何以支撑?!小臣虽陋知,也明息兵,养民方是正道。”
许直又是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段,顺带着将钱龙锡也绕了进去。钱龙锡此时的脸色不好看,原本他说那番话是两边都维护,给皇上一个台阶下,让许直免于受罚,不想此人不知好歹,竟一个劲的跟皇上磕上了。这个时候钱龙锡也不好说话了,温体仁虽然想插话,可也顾忌不少,这许直如此大胆拂逆皇上,摆明了是不要小命。这样的事情在万历年纪生过很多回,往往出头帮皇上的臣子很容易给攀咬到。温体仁自己的底子可不是很干净,只好缩着脑袋躲在一边,跟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想出头又没胆!
我听着许直的话,心里有些不对味了。进攻乌斯藏跟吞并蒙古的事情我似乎只跟几个心腹大臣说过,而且这些计划还在布局当中,这个许直怎么就知道呢?!难道是我亲信的大臣里边有人泄露了出去,还是这许直见识了得,也看破了这点!不,如果许直真的有这么聪明,只怕就不会作这个出头鸟!
文震孟啊文震孟,想不到你死了后还给我留下一个学生来唱反调!我该怎么处置他呢?杀了嘛?我登基之后是极少杀臣子的,何况以言问斩不是明君所为;放了他呢,就会让后来人肆无忌惮,胡乱诋毁朝政,这样不利于统一人心。
我环视了殿下众大臣一圈后,心里有了主意,沉声道:“朕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世人评说,今日许直大放阙言,朕本拟惩戒,但此法不足以让他明白,也无法让众臣子心服,所以朕有了个主意。许直方才不是弹劾钱辅嘛?现在内阁中书舍人还差一个职位,许直你就调任中书舍人吧,专司钱辅的文书奏折!”
在殿中的大臣没有想到皇上会这样处置,这个旨意可以说处罚也可以说没有处罚,没有处罚是因为这中书舍人是从七品,给事中也是从七品,这样算是平迁!说有处罚的是,这中书科的舍人是分两殿两房的,文华殿跟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是由进士中挑选,掌旨撰写旨意、册宝、书籍等事,容易跟皇上接触,仕途虽然比不上翰林院的编修们,但也容易外迁科道。而内阁诰敕、制敕两房中书则是从监生、生儒、布衣中挑选来的,只是负责奏折文书的堪合书写。进士哪有进两房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皇上,如此设置只怕不妥!”出来反对的是钱龙锡。
“钱爱卿,有什么意见?”
钱龙锡赶紧解释道:“老臣的意思是皇上将许直调入中书科并无不妥,只是专司老臣,这这不太妥当,内阁不设属官!”
大明开国取消了宰相一职,从而保证了皇权的威信。虽然内阁辅在私下大家也会称呼为阁相,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皇上如果让辅重设属官,那么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就会重蹈旧制。钱龙锡断然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出言反对!
“呵呵,钱爱卿不用担心,这中书舍人一职本就是辅助内阁处理杂务,只是在细节上未免不上心,朕暂时提许直给你,就是让他明白一下大明朝政之艰难,其后朕再将他调
出去。以后嘛,内阁大臣都是要配个专职的舍人,用以帮大臣处理杂务、跑跑腿,这样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至于这舍人来源,内阁事关机密,朕看就从内官派出,这样大家都放心点!”
这种折中的提法让众大臣眼前一亮,而且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中书舍人也是由内官担任的。现在皇上这么说,许直更是涨红了脸,原来说跟监生、布衣同列已经很没面子了,现在还跟阉人一起,士可杀不可辱,许直刚要开口,我就拦住他道:
“怎么你不乐意调到中书科?你就不想看看到底谁人对错?朕还想靠你来说服天下人!”
被我一激,许直的书生意气就出来了:“那微臣就去中书科!”
“好了,那等你证明你对了朕再来采纳你的奏议,今日巡抚之事就这么定了,吏部公文任命,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