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辽东攻略第一百零九章启蒙老师
天气渐冷,我已经没有多去丰台了,京师的京营交给几位提督我很是放心,现在只等神策、神羽两军成立。因为连着下了几场大雪,我又免了早朝,这些日子我倒落得自在。皇后跟田妃都忙着照顾孩子,秀儿一如既往的管理着后宫的大小事务,就连原本空闲的淑妃孝明因为有了身孕也没在我身边侍候。整个宫里就我空闲了下来,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的第一个儿子炜儿已经快七岁了,在后世的世界里这个年纪就是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了。虽然傅山是他的师傅,但同时我也让半退休状态的内阁大臣韩鑛兼任了经史的教学。有他二人教导,我不用担心炜儿的国学,不过这还是不够的。他既然是我的儿子,就有可能会继承我的皇位成为下一任的帝王。如果我的后人忘记了一个皇帝的责任,而只顾着贪图享乐,那么即使我中兴后的大明也将进入另外一个兴衰的循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是维持一个王朝兴盛的关键,但是作为王朝最高的领导人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所以我要对炜儿进行适当的后世教育,让他明白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我想到就做,很快让人给傅山跟韩鑛捎了个口信给他们放大假,这个冬季由我来教导炜儿。不过很不幸,我这个老师第一天就睡过头了,等我到的时候,炜儿已经拿着三字经在摇头换脑的读了。炜儿见到我,很快就放下书起身跪下道:
“儿臣参见父皇!”
“炜儿快点起来,嗯,看来你真勤奋啊,这么大早就起来看书了!”
炜儿站起来,一脸正经的回道:“这是韩师傅跟傅师傅教导的,他们还跟儿臣说父皇小时候也很勤奋读书,要我以父皇为榜样。”
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面红,自己小的时候读书还算认真,但勤奋就说不上了。而且一直来因为怕冷的缘故留下个坏毛病,那就是睡懒觉,到大了以及转世来到明朝都无法改变这个恶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只有在人小的时候教育好,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炜儿六岁出阁读书的时候我就定下了规矩,以后宗亲读书无论风雨必须卯时前起身,卯时四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必须到学堂读书。
我来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辰时四刻,足足迟到了一个时辰,也就是说炜儿已经在这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了。要是在后世,我也决不会这样严厉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炜儿他们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必须要比别人勤奋努力,要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我并非一昧的赞赏后来的清朝制度,但他们在皇子的教育上确实有称道的地方。不管皇子们长大后是否能继承王位,但有着良好教育的他们至少不会是无用之人。所以我现在对皇子们严厉点,至少不会出现昏君。
看着年幼的炜儿,我摸了摸他的头道:
“炜儿能够勤奋读书,父皇心里很高兴。不过今天父皇不是教你三字经,也不说什么经义,父皇要教你算数。”
得到我的夸奖,炜儿很是高兴,满脸兴奋道:“算数?儿臣听过傅师傅说过,不过说要等儿臣大点时候才学!”
“来,咱们到这边来,父皇今日就叫你算数!”说着我摊开大大的一张宣纸,在上边写下一二三到十的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一相对应的汉字。
“父皇,这些字儿臣认识,是壹、2、3、肆、伍、6、柒、捌、玖、拾。”
这些字对于七岁的孩子还是难了点,但是炜儿却全部都认得。因为宫中所有的帐簿上都是用这些大写的数字来计数。在明以前是有小写的计数的,但是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当时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其中那些官员就是通过涂改数字来贪污的,从而太祖布了新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用大写来计数。久而久之,在宫中都是用大写来计数了。
“不错,炜儿全部都认识,但是你知道它们上边一一对应的是什么嘛?”我指着阿拉伯数字问炜儿道。
炜儿迷惑的摇摇头,他长在深宫中还是第一次见这些蝌蚪文。我把他抱到书桌上来道:“这些也是数字,它们跟下边的大写数字一一对应,跟你认识的这些数字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呢,它们比大写的汉字要方便,容易计数也容易计算。你看,11就是拾壹,是不是要比你写汉字快很多,还有计算1+1=2”
我手把手教着炜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我这样教他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能有什么造诣,而是使他的智力能够均衡展。本来按着以前小学的课程,我应该开始教他拼音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教材,所以暂时教他数学。
不过教着炜儿的时候我心里有了其它的想法,推行普及教育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在现有的制度里加入了杂学,但对于刚启蒙的儿童还是没有相配套的教科书。趁着教育炜儿的基础上,我自己弄一套完整的小学课程教材出来,以后各县的教谕或者秀才们就可以此来普及教育了。
既然是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在司礼监调了几个文笔出众的小太监,我一边教炜儿学习,一边让小太监将我教学的内容整理下来。渐渐的,炜儿跟不上了进程,毕竟他才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每日也不会教他太多,他每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练武,我让傅山做炜儿的师父就是想炜儿能够做到文武双全。炜儿倒不负我的期望,一套太极长拳打得似模似样。
皇后她们看到我悉心教导炜儿也很是开心,尽量在教学的时候少来打搅我们爷俩。每日看着炜儿学习,一点点成长也很是幸福。外廷的大臣们知道我在言传身教炜儿,更是麻烦我的奏折都少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我能这样教导炜儿就是要将他立为皇太子的前奏。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也懒得去解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教案已经完成到了三年级,不过很快新年就到了,转眼就是崇祯九年的春节。西北、西南以及海外的使者开始到京师进贡,外出的御史们6续回来叙职,各种的典礼也在礼部主持下一一进行。
已经在江苏安徽落根的郑三俊仍旧兼着两省的巡抚,不过他已经给我又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年老了,要求加派一个巡抚给他。我知道这是郑三俊还咽不下一口气,他是在位的大学士兼内阁大臣,却偏偏给我踢出了朝廷的权力中心。按理来说,他已经有了作辅的资格,但就是因为他跟我的政见不同,所以我才派到地方去开导开导他。我记得明史记载郑三俊明亡后活了十几年才死,所以放心的让他办差。而且江苏有上海等口岸城市,在那郑三俊能真切的感受到海外通商的好处。等他想通了我再将他调回朝廷不迟,况且以后江南方面的事情还需要郑三俊帮手料理,于是乎我又给他下了道旨意安抚,并且从崇祯七年的进士里边挑了几个给他作手下。
另外原先跟我崇祯六年打赌的文震孟出任东昌府知府也已经快三年了,我倒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让文震孟出任地方的知府他就会明白现在下边百姓的情况,而且他慢慢的也会知道现有的制度的缺陷所在。但是可惜这位固执的官员没有等到打赌的日子,还差三个月的时候东昌府同知递上了一封奏折,告诉我文震孟挂了。
他挂的原因比较简单,这三年来他日夜操劳不停的在东昌府的各县巡视,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渐渐不行。东昌府的情况虽然比以前要有好转,但是距离当初文震孟夸下的海口还差了不少。他日夜忧心又任期渐近,没多久便老病作了。原本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是他亲若儿子的外甥在这个时候病死了,文震孟一直把这个外甥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现在居然白人送黑人,文震孟顿时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我还是要表示下的,我让礼部给他拟个追谥,赠为少詹府少卿。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了,后边按着旧年的规矩,祭拜宗庙、赏赐大臣,谢礼啊等等,春节也是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什么事,我仍旧是教导炜儿以及编写我的教材,就在我的教材差不多完工的时候,孙承宗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神策、神羽两军已经集结完毕!
天气渐冷,我已经没有多去丰台了,京师的京营交给几位提督我很是放心,现在只等神策、神羽两军成立。因为连着下了几场大雪,我又免了早朝,这些日子我倒落得自在。皇后跟田妃都忙着照顾孩子,秀儿一如既往的管理着后宫的大小事务,就连原本空闲的淑妃孝明因为有了身孕也没在我身边侍候。整个宫里就我空闲了下来,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的第一个儿子炜儿已经快七岁了,在后世的世界里这个年纪就是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了。虽然傅山是他的师傅,但同时我也让半退休状态的内阁大臣韩鑛兼任了经史的教学。有他二人教导,我不用担心炜儿的国学,不过这还是不够的。他既然是我的儿子,就有可能会继承我的皇位成为下一任的帝王。如果我的后人忘记了一个皇帝的责任,而只顾着贪图享乐,那么即使我中兴后的大明也将进入另外一个兴衰的循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是维持一个王朝兴盛的关键,但是作为王朝最高的领导人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所以我要对炜儿进行适当的后世教育,让他明白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我想到就做,很快让人给傅山跟韩鑛捎了个口信给他们放大假,这个冬季由我来教导炜儿。不过很不幸,我这个老师第一天就睡过头了,等我到的时候,炜儿已经拿着三字经在摇头换脑的读了。炜儿见到我,很快就放下书起身跪下道:
“儿臣参见父皇!”
“炜儿快点起来,嗯,看来你真勤奋啊,这么大早就起来看书了!”
炜儿站起来,一脸正经的回道:“这是韩师傅跟傅师傅教导的,他们还跟儿臣说父皇小时候也很勤奋读书,要我以父皇为榜样。”
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面红,自己小的时候读书还算认真,但勤奋就说不上了。而且一直来因为怕冷的缘故留下个坏毛病,那就是睡懒觉,到大了以及转世来到明朝都无法改变这个恶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只有在人小的时候教育好,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炜儿六岁出阁读书的时候我就定下了规矩,以后宗亲读书无论风雨必须卯时前起身,卯时四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必须到学堂读书。
我来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辰时四刻,足足迟到了一个时辰,也就是说炜儿已经在这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了。要是在后世,我也决不会这样严厉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炜儿他们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必须要比别人勤奋努力,要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我并非一昧的赞赏后来的清朝制度,但他们在皇子的教育上确实有称道的地方。不管皇子们长大后是否能继承王位,但有着良好教育的他们至少不会是无用之人。所以我现在对皇子们严厉点,至少不会出现昏君。
看着年幼的炜儿,我摸了摸他的头道:
“炜儿能够勤奋读书,父皇心里很高兴。不过今天父皇不是教你三字经,也不说什么经义,父皇要教你算数。”
得到我的夸奖,炜儿很是高兴,满脸兴奋道:“算数?儿臣听过傅师傅说过,不过说要等儿臣大点时候才学!”
“来,咱们到这边来,父皇今日就叫你算数!”说着我摊开大大的一张宣纸,在上边写下一二三到十的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一相对应的汉字。
“父皇,这些字儿臣认识,是壹、2、3、肆、伍、6、柒、捌、玖、拾。”
这些字对于七岁的孩子还是难了点,但是炜儿却全部都认得。因为宫中所有的帐簿上都是用这些大写的数字来计数。在明以前是有小写的计数的,但是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当时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其中那些官员就是通过涂改数字来贪污的,从而太祖布了新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用大写来计数。久而久之,在宫中都是用大写来计数了。
“不错,炜儿全部都认识,但是你知道它们上边一一对应的是什么嘛?”我指着阿拉伯数字问炜儿道。
炜儿迷惑的摇摇头,他长在深宫中还是第一次见这些蝌蚪文。我把他抱到书桌上来道:“这些也是数字,它们跟下边的大写数字一一对应,跟你认识的这些数字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呢,它们比大写的汉字要方便,容易计数也容易计算。你看,11就是拾壹,是不是要比你写汉字快很多,还有计算1+1=2”
我手把手教着炜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我这样教他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能有什么造诣,而是使他的智力能够均衡展。本来按着以前小学的课程,我应该开始教他拼音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教材,所以暂时教他数学。
不过教着炜儿的时候我心里有了其它的想法,推行普及教育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在现有的制度里加入了杂学,但对于刚启蒙的儿童还是没有相配套的教科书。趁着教育炜儿的基础上,我自己弄一套完整的小学课程教材出来,以后各县的教谕或者秀才们就可以此来普及教育了。
既然是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在司礼监调了几个文笔出众的小太监,我一边教炜儿学习,一边让小太监将我教学的内容整理下来。渐渐的,炜儿跟不上了进程,毕竟他才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每日也不会教他太多,他每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练武,我让傅山做炜儿的师父就是想炜儿能够做到文武双全。炜儿倒不负我的期望,一套太极长拳打得似模似样。
皇后她们看到我悉心教导炜儿也很是开心,尽量在教学的时候少来打搅我们爷俩。每日看着炜儿学习,一点点成长也很是幸福。外廷的大臣们知道我在言传身教炜儿,更是麻烦我的奏折都少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我能这样教导炜儿就是要将他立为皇太子的前奏。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也懒得去解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教案已经完成到了三年级,不过很快新年就到了,转眼就是崇祯九年的春节。西北、西南以及海外的使者开始到京师进贡,外出的御史们6续回来叙职,各种的典礼也在礼部主持下一一进行。
已经在江苏安徽落根的郑三俊仍旧兼着两省的巡抚,不过他已经给我又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年老了,要求加派一个巡抚给他。我知道这是郑三俊还咽不下一口气,他是在位的大学士兼内阁大臣,却偏偏给我踢出了朝廷的权力中心。按理来说,他已经有了作辅的资格,但就是因为他跟我的政见不同,所以我才派到地方去开导开导他。我记得明史记载郑三俊明亡后活了十几年才死,所以放心的让他办差。而且江苏有上海等口岸城市,在那郑三俊能真切的感受到海外通商的好处。等他想通了我再将他调回朝廷不迟,况且以后江南方面的事情还需要郑三俊帮手料理,于是乎我又给他下了道旨意安抚,并且从崇祯七年的进士里边挑了几个给他作手下。
另外原先跟我崇祯六年打赌的文震孟出任东昌府知府也已经快三年了,我倒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让文震孟出任地方的知府他就会明白现在下边百姓的情况,而且他慢慢的也会知道现有的制度的缺陷所在。但是可惜这位固执的官员没有等到打赌的日子,还差三个月的时候东昌府同知递上了一封奏折,告诉我文震孟挂了。
他挂的原因比较简单,这三年来他日夜操劳不停的在东昌府的各县巡视,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渐渐不行。东昌府的情况虽然比以前要有好转,但是距离当初文震孟夸下的海口还差了不少。他日夜忧心又任期渐近,没多久便老病作了。原本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是他亲若儿子的外甥在这个时候病死了,文震孟一直把这个外甥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现在居然白人送黑人,文震孟顿时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我还是要表示下的,我让礼部给他拟个追谥,赠为少詹府少卿。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了,后边按着旧年的规矩,祭拜宗庙、赏赐大臣,谢礼啊等等,春节也是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什么事,我仍旧是教导炜儿以及编写我的教材,就在我的教材差不多完工的时候,孙承宗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神策、神羽两军已经集结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