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攘外先安内第一百五十七章绝不妥协
待我冷静下来后,回思登基后执行的种种政策措施。现原来今日殿上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偶然生的,而是大臣们认为我在突破他们的底线。虽然我自认为这几年实行了不少新政,但实际上来说,真正让他们无法忍受的还没有!
约束宦官这本就是大臣们所希望的,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削减皇家宗室的支出,这也不是我崇祯朝提出来的,早在嘉靖年间就有过;官绅一体收税,开放海禁,甚至是让田弘遇走私,弄彩票店,开银行,他们都能忍受!这个默许是在朝廷财政困难的重大压力下通过的,因为他们没办法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当然还有一点,所有的措施都没有过分冲击到他们士大夫的阶级利益,他们仍旧是大明朝廷里的主流。现在不同的是,我允许官员里最下层的胥吏可以为官,技术人员可以为官,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他们不允许在科举外再设一条入仕之路。
而我对科举制度一向都很有意见,看过《儒林外史》,就知道现行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实在是有问题。即便朝廷录取的是其中翘楚,但也要看到那些广大的童生。最终读书一辈子,若是考不中,就成了一无是用的书呆子。这对朝廷跟社会都是负担,同时也是一种人员浪费。
况且现行的官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技术部门比如钦天监,火器司等等,都是从进士,举人里边调取有兴趣的人员加入。这无疑对科研限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很多天才明家说不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淘汰掉了。再者就是胥吏问题,大明建立地方政府的时候,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往往设立些低薪甚至是无薪的职位,而这些人员的薪酬由自己解决。比如催税的,打官司的,往往尽量敲诈百姓牟取钱财。他们在处理地方政务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由于没有提升的机会,所以他们都把心思放在了收敛钱财上,这对朝廷还是百姓都是一大祸害!
为士大夫所追捧科举是学而优则仕,但十年寒窗教出来的书呆子,就是当了官也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何况甚至有些人除了书本什么都不会,让他们主理地方,只会搞得一团糟,难怪那些胥吏们不服气。作为选取官吏的主流——科考制度,进行改革是必然的。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参照后世的现代模式,提倡全面教育。
而解决科研的问题,是要建立天工学院这样专门传授自然科学的学校,然后在提拔能力突出者进入研究院。赋予研究员官职,可以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也给他们相应的荣耀。这样才能让有志学技术的人看到希望,渐渐形成风气。胥吏的弊端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单靠严刑峻法。他们这些人久任地方,论能力足以当任一方父母。所以不应该从出身上来压制住他们,而是将他们纳入官职体系中,给予升迁的机会,从而使得这些下层胥吏能够得到良性展。最终要使大明的官员队伍不仅仅从科举中来,而是以科考为主,天工学院,胥吏升迁为补充。在官员中加入各方各面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大明的施政。
虽然这些事情我早就有了想法,但我也知道时候还未到。有一点需要承认,如果不是这些大臣死硬的顽抗,我也不会当场提出要改革科举。我也知道既然是从上到下的改良,就只能慢慢来。但事已至此,明日还要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如果就这个问题再跟大臣们弄僵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让大臣认同我的作法,实在是件头疼的事。我不禁长叹:难道只有铁血的强硬政策才能改革吗?!
这一天晚上,不单是我一个人失眠,夜色中还有许多人都还在忙碌着。我站在窗前,看着外边冷清的月光,放弃了去坤宁宫的想法,直接回了乾清宫。
第二天,内阁辅韩鑛眯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从轿子上下来。今儿还要商议天工学院的事,他是辅不得不有所准备。但他刚一落轿,成基命就匆忙围了上来,只见他神色慌张的说道:
“辅大人,事情不好了!昨日皇上同我等商议的事情不知怎的泄漏了出去,弄得满朝文武都知道。今儿一大早,上百名官员上奏折,要求皇上撤销天工学院,恢复科考。”
“什么?”韩鑛一个趔趄几乎没有站稳,慌的成基命连忙架住他。
韩鑛挣扎着起来道:“不要管我,奏折呢?那些奏折还在通政使司吧?快点把它截回来!”
成基命苦笑道:“奏折早就让通政使吕图南送到了内宫,即便没有送走,下官没有圣旨也截不下奏折。”
韩鑛才知道自己一时情急说错了,通政使管理奏折,做臣子是无权拦截的。现在奏折递到了皇上那里,事情可就麻烦了。皇上会以为这是群臣为了阻止皇上而故意泄漏出去,让百官来施加压力。此事都还在商议中,皇上昨日虽然态度坚决,但毕竟还允许再商议。现在一下子传了出去,皇上岂能不恼火。在盛怒之下,皇上那是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了。不仅科考的事情谈不了,就连那些上折的大臣也会遭到皇上的严惩。
韩鑛跌足叹息道:“这可如何是好?”
正当两人愁眉不展的时候,钱龙锡也带着六部官员过来。从彼此面上忧虑的神色知道,这件事情已经传开了!钱龙锡拱手向韩鑛道:
“辅大人,昨日没有注意,应该嘱咐大家不要将事情泄漏出去了。现在午门外等候早朝的官员,准备今日便谏言天工学院的事。事情恐怕要闹大!”
郑三俊可不管这么多,他吭声道:“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再商议也是无能为力,该来的总会来。事情闹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皇上知道百官们的态度。”
郑三俊的话虽说有些莽撞,但也是大实话,立时就有官员附和。韩鑛知道郑三俊一向都跟他不合,这个不合的根源在于辅的位置。郑三俊在南京很有官声,历来在地方也做得有声有色,施政经验丰富。而韩鑛从中进士后就进了翰林院,从未放过外差,郑三俊自然对韩鑛任辅不服。在论及政事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要抢风头。
韩鑛还未答话,钱龙锡就无不忧虑道:“郑大人,此事岂可儿戏!皇上要是龙颜大怒,上奏章的官员可就糟了。就是我等也脱不了干系,是谁泄漏出去的,皇上也会要追查!”
郑三俊不以为然道:“自古武死战,文死谏!我等尽一个臣子的责任罢了,在下坦荡荡面对就是!”
韩鑛现在没有心思跟郑三俊扯,他沉声道:“事情到底如何,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各位内阁大臣随我去求见皇上,争取将今日早朝延迟,先跟皇上商量出一个结果。”
既然辅这么说,其他人都不好再讲什么了,便随着韩鑛齐齐来到午门,准备让小太监入宫禀告。正在此时,只见午门突然开出一条小缝,一个太监闪了出来。韩鑛一看,正是方正华。
“方公公,我等内阁大臣求见皇上,有劳公公通报一声。”韩鑛见到来人正好,马上招呼道。
方正华行礼道:“各位大人,皇上差小人过来就是给大人们宣旨!”
“哦!”大臣们连忙跪下!方正华站正了身子才道:“奉皇上口谕,宣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侍郎往乾清宫觐见!”
“臣等遵旨!”
韩鑛听到是这个旨意后,稍微心安了一点,众人在百官的议论中进了午门。
——分割线——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望着下边跪着的臣子,嘴里充满着苦涩。这些人都是我登基以后选出来的,也是我自认为可以辅助我一把的臣子,没有想到今日他们却联合起来跟我对抗,而且还动了满朝文武。可笑我昨日还想着怎么缓解君臣之间的矛盾,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改革总是有人要死的,我没有必要手软。
待我定下决心后,神情反而平静下来:“起来吧!”
“谢皇上!”几人在我的注视下显得有些心虚,他们大概也知道惹怒我后果是很严重的。
“知道朕在早朝前召你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嘛?朕今日一早就接到几十份奏折,说的就是昨天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殿内一片寂静,下边没有人说话,就连那喜欢驳我的郑三俊也只是站在那里。最后仍旧是韩鑛站出来道:“皇上,这可能是有人无意漏了口风。”
我冷笑道:“是吗?!无意!你们都是二品的重臣,难道不明白昨日朕跟你们说的是什么吗?难道你们就不知道泄漏出去是什么样的情形?现在都有官员上奏折要朕连天工学院都废了。”我将案台上的奏折一扔:
“这个是不是你们想要的效果啊?!”
“皇上恕罪!”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哈哈,要朕恕罪,恐怕你们是要朕向你们请罪吧!联合这么多大臣,逼朕来了!是不是朕不答应就要满朝文武都罢工啊?”
“臣等不敢!”
“不敢?你们要是不敢就不会这么做了!”
贺逢圣出来叩头道:“回禀皇上,此事诸位大臣实在不知,昨日出宫后,微臣还会同各位大臣约定不可妄言妄动,等今日商议结果。微臣也是今日早朝来时听闻的,皇上若是不相信,可以询问上奏折的官员,便可知道是谁无意透露了出去。”
我凝视了贺逢圣一阵,仔细分析他的话,内心觉得此人不可能骗我。罢了,再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事情如何展。
“既然如此,朕也不问是谁透露出去的先。现在这个情况,你们说说吧,如何处置?”
韩鑛犹豫了好一阵才道:“皇上,老臣以为还是顺从官员的谏言,这样可以迅平息朝野的议论,也可以让学子们安心。如今消息只还是百官知道,不出几日,所有读书人便会知晓,以讹传讹,老臣觉得应该先行平定这些潜在的动乱。”
“顺从谏言?!”韩鑛的回答让我一时又火起:“是啊,真是想得周到,居然想连读书人都煽动起来,是不是朕不答应,所有的学子就要出来造反啊?!朕改革天工学院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要是能够为朝廷明有用的东西,朕一样给他们官职。朕就不明白你们反对什么,他们没有贡献吗?火枪,火炮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没有他们,前线能守得稳?!你们只晓得……”
“皇上……”正当我还要怒斥群臣的时候,居然给人打断了。我就要把这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抬头看到方正华小跑着进来。我冷着脸道: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方正华可能被我的阴戾的神色给吓到,小心的回奏道:“回皇上,在午门外突然聚集了一批学子,说是有要事禀奏皇上。他们都跪在外边,而且越来越多人。曹公公见不是一回事,就让奴才来回禀皇上!这是他们递上的万言书!”
万言书?!我拿过一看,满满写了一大章纸。头头尾尾的看了一下,不能不让我心惊,同时也让我哭笑不得。这万言书是一个叫沈迅的书生主笔,满篇写的是科举的由来,用处什么的,最后要求我不能废除了科考这项祖制,否则就有礼教不兴等等一堆后果。文章最后是密密麻麻的签名。
大略的看完,我感觉自己胸口就憋了一把火。我将万言书一扬,厉声对下边的大臣道:“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说的无意泄漏?朕看你们是完全有居心的!方正华,拿下去给诸位大臣们看看外边的学子再说什么!”
方正华小心翼翼的把万言书递给下边的大臣,韩鑛他们见皇上怒,连忙拿过来看。各个看后,都面色惨白。
“皇上,此事微臣跟诸大臣真的不知道!”
我根本就不相信,冷笑着道:“才过一日,就算有流言也未传出京师,以讹传讹也不是传成这样的。朕难道说过要取消科考吗?方才还说着读书人要闹事,他们现在就跪在午门外了!”
“皇上,这并非微臣们的意思!出现这样的局面,微臣难辞其咎,请皇上降罪!”韩鑛知道此时再多说什么都没用,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学子在午门闹事。但他是辅,出了问题他总要出来承担责任。
面对大臣们的冥顽不灵,此时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丝杀意:“你们就懂得一昧的推卸责任,朕就不明白怎么有学子说朕要取消科考,而且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难道这不是有人故意安排的?你们就想凭借这样来让朕屈服,想都不用想!朕是不会妥协的!”
“请皇上三思!”
“哼!方正华,去叫谷刚进来!”我已经站起身,准备让谷刚去调禁军。
“皇上,请听微臣一言!”温体仁膝行出来跪奏道。
“你又有什么话要说!”
“皇上,微臣敢以阖家性命担保,此事绝非事先预谋!外边传出科考的流言,只怕是某些听墙根的闲人断章取义得来的。殿内的臣子都是皇上一手提拔,微臣等身受知遇之恩,即便有不同政见,也不会妄自动群臣上奏折劝谏,更不会乱说废除科考之事!”
我冷声道:“朕凭什么信你所说?”
温体仁又叩了一个响头道:“微臣本就赞成改组天工学院,只是昨儿皇上盛怒之下,微臣不敢言语!这是微臣回府后写的奏章!”说罢,他从袖中拿出一封奏章,恭敬的垂呈上。
方正华看到我示意,走下去拿了上来。我打开一看,这温体仁倒没有说谎,里边居然都是颂扬改革天工学院的言辞。
温体仁见我看了奏折,又一边道:“皇上,古语常言:“有容乃大’。天工学院的研究员虽未经科考,然他们所负责的研究亦是头等大事,昔年袁崇焕便是靠着红夷大炮才能击毙敌酋。陕西赈灾,他们又出力极多。所以微臣赞成设立研究院。”
“启奏皇上,温大人所言极是!远的不说,就是钦天监可以授予官职,那研究院也可以授予官职!微臣也觉得天工学院选拔学子进研究院任官无可厚非!”这次出来说话的是礼部右侍郎王应熊。
“微臣虽在兵部,但也支持天工学院改革!微臣知道,前方将士兵器之利,少不了研究员们的努力改进。将士杀敌尚且封赏,研究员们也应该授予相应的官职予以奖励!”兵部右侍郎梁廷栋也出来如是说。
我还没看完温体仁的折子就有些愣了,这几个大臣里边还是有几个反对派嘛!难怪我昨天还在纳闷他们这么多大臣怎么会这么团结?原来温体仁三人跟他们不是一条心,那么眼前这些事就非大臣们集体对抗了。大臣里边还有不少支持我的人马,这下事情就更好办了,我仍旧可以强硬的推行我的改革!
待我冷静下来后,回思登基后执行的种种政策措施。现原来今日殿上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偶然生的,而是大臣们认为我在突破他们的底线。虽然我自认为这几年实行了不少新政,但实际上来说,真正让他们无法忍受的还没有!
约束宦官这本就是大臣们所希望的,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削减皇家宗室的支出,这也不是我崇祯朝提出来的,早在嘉靖年间就有过;官绅一体收税,开放海禁,甚至是让田弘遇走私,弄彩票店,开银行,他们都能忍受!这个默许是在朝廷财政困难的重大压力下通过的,因为他们没办法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当然还有一点,所有的措施都没有过分冲击到他们士大夫的阶级利益,他们仍旧是大明朝廷里的主流。现在不同的是,我允许官员里最下层的胥吏可以为官,技术人员可以为官,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他们不允许在科举外再设一条入仕之路。
而我对科举制度一向都很有意见,看过《儒林外史》,就知道现行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实在是有问题。即便朝廷录取的是其中翘楚,但也要看到那些广大的童生。最终读书一辈子,若是考不中,就成了一无是用的书呆子。这对朝廷跟社会都是负担,同时也是一种人员浪费。
况且现行的官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技术部门比如钦天监,火器司等等,都是从进士,举人里边调取有兴趣的人员加入。这无疑对科研限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很多天才明家说不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淘汰掉了。再者就是胥吏问题,大明建立地方政府的时候,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往往设立些低薪甚至是无薪的职位,而这些人员的薪酬由自己解决。比如催税的,打官司的,往往尽量敲诈百姓牟取钱财。他们在处理地方政务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由于没有提升的机会,所以他们都把心思放在了收敛钱财上,这对朝廷还是百姓都是一大祸害!
为士大夫所追捧科举是学而优则仕,但十年寒窗教出来的书呆子,就是当了官也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何况甚至有些人除了书本什么都不会,让他们主理地方,只会搞得一团糟,难怪那些胥吏们不服气。作为选取官吏的主流——科考制度,进行改革是必然的。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参照后世的现代模式,提倡全面教育。
而解决科研的问题,是要建立天工学院这样专门传授自然科学的学校,然后在提拔能力突出者进入研究院。赋予研究员官职,可以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也给他们相应的荣耀。这样才能让有志学技术的人看到希望,渐渐形成风气。胥吏的弊端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单靠严刑峻法。他们这些人久任地方,论能力足以当任一方父母。所以不应该从出身上来压制住他们,而是将他们纳入官职体系中,给予升迁的机会,从而使得这些下层胥吏能够得到良性展。最终要使大明的官员队伍不仅仅从科举中来,而是以科考为主,天工学院,胥吏升迁为补充。在官员中加入各方各面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大明的施政。
虽然这些事情我早就有了想法,但我也知道时候还未到。有一点需要承认,如果不是这些大臣死硬的顽抗,我也不会当场提出要改革科举。我也知道既然是从上到下的改良,就只能慢慢来。但事已至此,明日还要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如果就这个问题再跟大臣们弄僵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让大臣认同我的作法,实在是件头疼的事。我不禁长叹:难道只有铁血的强硬政策才能改革吗?!
这一天晚上,不单是我一个人失眠,夜色中还有许多人都还在忙碌着。我站在窗前,看着外边冷清的月光,放弃了去坤宁宫的想法,直接回了乾清宫。
第二天,内阁辅韩鑛眯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从轿子上下来。今儿还要商议天工学院的事,他是辅不得不有所准备。但他刚一落轿,成基命就匆忙围了上来,只见他神色慌张的说道:
“辅大人,事情不好了!昨日皇上同我等商议的事情不知怎的泄漏了出去,弄得满朝文武都知道。今儿一大早,上百名官员上奏折,要求皇上撤销天工学院,恢复科考。”
“什么?”韩鑛一个趔趄几乎没有站稳,慌的成基命连忙架住他。
韩鑛挣扎着起来道:“不要管我,奏折呢?那些奏折还在通政使司吧?快点把它截回来!”
成基命苦笑道:“奏折早就让通政使吕图南送到了内宫,即便没有送走,下官没有圣旨也截不下奏折。”
韩鑛才知道自己一时情急说错了,通政使管理奏折,做臣子是无权拦截的。现在奏折递到了皇上那里,事情可就麻烦了。皇上会以为这是群臣为了阻止皇上而故意泄漏出去,让百官来施加压力。此事都还在商议中,皇上昨日虽然态度坚决,但毕竟还允许再商议。现在一下子传了出去,皇上岂能不恼火。在盛怒之下,皇上那是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了。不仅科考的事情谈不了,就连那些上折的大臣也会遭到皇上的严惩。
韩鑛跌足叹息道:“这可如何是好?”
正当两人愁眉不展的时候,钱龙锡也带着六部官员过来。从彼此面上忧虑的神色知道,这件事情已经传开了!钱龙锡拱手向韩鑛道:
“辅大人,昨日没有注意,应该嘱咐大家不要将事情泄漏出去了。现在午门外等候早朝的官员,准备今日便谏言天工学院的事。事情恐怕要闹大!”
郑三俊可不管这么多,他吭声道:“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再商议也是无能为力,该来的总会来。事情闹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皇上知道百官们的态度。”
郑三俊的话虽说有些莽撞,但也是大实话,立时就有官员附和。韩鑛知道郑三俊一向都跟他不合,这个不合的根源在于辅的位置。郑三俊在南京很有官声,历来在地方也做得有声有色,施政经验丰富。而韩鑛从中进士后就进了翰林院,从未放过外差,郑三俊自然对韩鑛任辅不服。在论及政事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要抢风头。
韩鑛还未答话,钱龙锡就无不忧虑道:“郑大人,此事岂可儿戏!皇上要是龙颜大怒,上奏章的官员可就糟了。就是我等也脱不了干系,是谁泄漏出去的,皇上也会要追查!”
郑三俊不以为然道:“自古武死战,文死谏!我等尽一个臣子的责任罢了,在下坦荡荡面对就是!”
韩鑛现在没有心思跟郑三俊扯,他沉声道:“事情到底如何,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各位内阁大臣随我去求见皇上,争取将今日早朝延迟,先跟皇上商量出一个结果。”
既然辅这么说,其他人都不好再讲什么了,便随着韩鑛齐齐来到午门,准备让小太监入宫禀告。正在此时,只见午门突然开出一条小缝,一个太监闪了出来。韩鑛一看,正是方正华。
“方公公,我等内阁大臣求见皇上,有劳公公通报一声。”韩鑛见到来人正好,马上招呼道。
方正华行礼道:“各位大人,皇上差小人过来就是给大人们宣旨!”
“哦!”大臣们连忙跪下!方正华站正了身子才道:“奉皇上口谕,宣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侍郎往乾清宫觐见!”
“臣等遵旨!”
韩鑛听到是这个旨意后,稍微心安了一点,众人在百官的议论中进了午门。
——分割线——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望着下边跪着的臣子,嘴里充满着苦涩。这些人都是我登基以后选出来的,也是我自认为可以辅助我一把的臣子,没有想到今日他们却联合起来跟我对抗,而且还动了满朝文武。可笑我昨日还想着怎么缓解君臣之间的矛盾,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改革总是有人要死的,我没有必要手软。
待我定下决心后,神情反而平静下来:“起来吧!”
“谢皇上!”几人在我的注视下显得有些心虚,他们大概也知道惹怒我后果是很严重的。
“知道朕在早朝前召你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嘛?朕今日一早就接到几十份奏折,说的就是昨天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殿内一片寂静,下边没有人说话,就连那喜欢驳我的郑三俊也只是站在那里。最后仍旧是韩鑛站出来道:“皇上,这可能是有人无意漏了口风。”
我冷笑道:“是吗?!无意!你们都是二品的重臣,难道不明白昨日朕跟你们说的是什么吗?难道你们就不知道泄漏出去是什么样的情形?现在都有官员上奏折要朕连天工学院都废了。”我将案台上的奏折一扔:
“这个是不是你们想要的效果啊?!”
“皇上恕罪!”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哈哈,要朕恕罪,恐怕你们是要朕向你们请罪吧!联合这么多大臣,逼朕来了!是不是朕不答应就要满朝文武都罢工啊?”
“臣等不敢!”
“不敢?你们要是不敢就不会这么做了!”
贺逢圣出来叩头道:“回禀皇上,此事诸位大臣实在不知,昨日出宫后,微臣还会同各位大臣约定不可妄言妄动,等今日商议结果。微臣也是今日早朝来时听闻的,皇上若是不相信,可以询问上奏折的官员,便可知道是谁无意透露了出去。”
我凝视了贺逢圣一阵,仔细分析他的话,内心觉得此人不可能骗我。罢了,再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事情如何展。
“既然如此,朕也不问是谁透露出去的先。现在这个情况,你们说说吧,如何处置?”
韩鑛犹豫了好一阵才道:“皇上,老臣以为还是顺从官员的谏言,这样可以迅平息朝野的议论,也可以让学子们安心。如今消息只还是百官知道,不出几日,所有读书人便会知晓,以讹传讹,老臣觉得应该先行平定这些潜在的动乱。”
“顺从谏言?!”韩鑛的回答让我一时又火起:“是啊,真是想得周到,居然想连读书人都煽动起来,是不是朕不答应,所有的学子就要出来造反啊?!朕改革天工学院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要是能够为朝廷明有用的东西,朕一样给他们官职。朕就不明白你们反对什么,他们没有贡献吗?火枪,火炮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没有他们,前线能守得稳?!你们只晓得……”
“皇上……”正当我还要怒斥群臣的时候,居然给人打断了。我就要把这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抬头看到方正华小跑着进来。我冷着脸道: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方正华可能被我的阴戾的神色给吓到,小心的回奏道:“回皇上,在午门外突然聚集了一批学子,说是有要事禀奏皇上。他们都跪在外边,而且越来越多人。曹公公见不是一回事,就让奴才来回禀皇上!这是他们递上的万言书!”
万言书?!我拿过一看,满满写了一大章纸。头头尾尾的看了一下,不能不让我心惊,同时也让我哭笑不得。这万言书是一个叫沈迅的书生主笔,满篇写的是科举的由来,用处什么的,最后要求我不能废除了科考这项祖制,否则就有礼教不兴等等一堆后果。文章最后是密密麻麻的签名。
大略的看完,我感觉自己胸口就憋了一把火。我将万言书一扬,厉声对下边的大臣道:“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说的无意泄漏?朕看你们是完全有居心的!方正华,拿下去给诸位大臣们看看外边的学子再说什么!”
方正华小心翼翼的把万言书递给下边的大臣,韩鑛他们见皇上怒,连忙拿过来看。各个看后,都面色惨白。
“皇上,此事微臣跟诸大臣真的不知道!”
我根本就不相信,冷笑着道:“才过一日,就算有流言也未传出京师,以讹传讹也不是传成这样的。朕难道说过要取消科考吗?方才还说着读书人要闹事,他们现在就跪在午门外了!”
“皇上,这并非微臣们的意思!出现这样的局面,微臣难辞其咎,请皇上降罪!”韩鑛知道此时再多说什么都没用,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学子在午门闹事。但他是辅,出了问题他总要出来承担责任。
面对大臣们的冥顽不灵,此时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丝杀意:“你们就懂得一昧的推卸责任,朕就不明白怎么有学子说朕要取消科考,而且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难道这不是有人故意安排的?你们就想凭借这样来让朕屈服,想都不用想!朕是不会妥协的!”
“请皇上三思!”
“哼!方正华,去叫谷刚进来!”我已经站起身,准备让谷刚去调禁军。
“皇上,请听微臣一言!”温体仁膝行出来跪奏道。
“你又有什么话要说!”
“皇上,微臣敢以阖家性命担保,此事绝非事先预谋!外边传出科考的流言,只怕是某些听墙根的闲人断章取义得来的。殿内的臣子都是皇上一手提拔,微臣等身受知遇之恩,即便有不同政见,也不会妄自动群臣上奏折劝谏,更不会乱说废除科考之事!”
我冷声道:“朕凭什么信你所说?”
温体仁又叩了一个响头道:“微臣本就赞成改组天工学院,只是昨儿皇上盛怒之下,微臣不敢言语!这是微臣回府后写的奏章!”说罢,他从袖中拿出一封奏章,恭敬的垂呈上。
方正华看到我示意,走下去拿了上来。我打开一看,这温体仁倒没有说谎,里边居然都是颂扬改革天工学院的言辞。
温体仁见我看了奏折,又一边道:“皇上,古语常言:“有容乃大’。天工学院的研究员虽未经科考,然他们所负责的研究亦是头等大事,昔年袁崇焕便是靠着红夷大炮才能击毙敌酋。陕西赈灾,他们又出力极多。所以微臣赞成设立研究院。”
“启奏皇上,温大人所言极是!远的不说,就是钦天监可以授予官职,那研究院也可以授予官职!微臣也觉得天工学院选拔学子进研究院任官无可厚非!”这次出来说话的是礼部右侍郎王应熊。
“微臣虽在兵部,但也支持天工学院改革!微臣知道,前方将士兵器之利,少不了研究员们的努力改进。将士杀敌尚且封赏,研究员们也应该授予相应的官职予以奖励!”兵部右侍郎梁廷栋也出来如是说。
我还没看完温体仁的折子就有些愣了,这几个大臣里边还是有几个反对派嘛!难怪我昨天还在纳闷他们这么多大臣怎么会这么团结?原来温体仁三人跟他们不是一条心,那么眼前这些事就非大臣们集体对抗了。大臣里边还有不少支持我的人马,这下事情就更好办了,我仍旧可以强硬的推行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