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天子之大权要握第四章出宫(新版)
虽然好吃好喝的过了这么久,但是日子真的过的有些沉闷了。宫里消息闭塞,什么都听不到,也不好去打听,所以也没什么事可供消磨。这个时代的书籍,我根本就没有兴趣看(其实是看不懂)。原本在宫外以为可以解下闷的,但是来来去去看到的都是那样,也就没了新鲜感。也没有碰到什么有趣的人、物和事。魏忠贤依旧嚣张着,我也没有心情去理会这样的事,只希望他们不要把我的天下搞得太糟糕。
正当我郁闷的时候,曹化淳屁颠颠的跑过来。
“王爷,奴才找到个解闷的法儿。”
“哦,说来听听。”我听到有好玩的事,精神为之一振。
“王爷,去年乌斯藏进贡了几匹好马,就养在西苑,咱们可以去那玩。”曹化淳讨好的说。
“骑马?”我走起来度了下步,觉得那还算是有意思,回头兴奋说道:“不错,就去骑马!”
曹化淳见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咧嘴就笑开了。他怎知道我心里所想,以后我要是做了皇帝,去点将、巡视什么的,要是连马都不会骑只坐在车里,也太丢面子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学骑马去。
西苑是皇家园林,在太掖池的左边,不过面积太大,少了很多人工的修饰。是皇城内比较适合骑马的地方。我从西华门出去后,还要走两刻钟。皇城内臣子无特许不给骑马,只好一路走过去。明朝后期的皇帝都不善武事,那些马除了仪仗时要用,也就只能养来看了。
等我到了西苑,那的马监看到我手中的金牌哪敢怠慢,马上迎着我去选马匹。那马房中的马果然长得雄壮,见到人来,嘴中还喷出热气,有些还扬头嘶鸣。我看了一遍,没有指定那匹。曹化淳心思剔透知道我的心意,对身边的马监道:“我们王爷金贵,你去选匹温顺的马来,别颠着王爷了。”
“是,是!下官马上去。”马监躬着身退了下去准备。
不一会,马监牵来一匹马,样子很是温顺,马鞍具齐。我尝试着骑了上去,他们两个在下面小心翼翼地护着我,唯恐我会掉下去。慢慢熟悉后,我开始让马儿小跑起来。曹化淳可不好受,一直在后面一路逛跟着。
“你就在这等着吧。我不会有事的。”我停下来对跑着跟过来的曹化淳说。
“可是王爷…”
“不用多说了”我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一个人开始在平坦的草地上驱马前进。
而后的两个月我都在骑马锻炼,骑累了也就和马监们请教下。每次来我都让曹化淳带些酒食,大家边饮边聊。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骑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在平地上飞奔了。但是想到在野外飞驰,那还是算了,太过颠簸,真不知道满洲的铁骑是怎么练出来的。那马监一喝酒倒是话多,不过看不出来,马监对养马的造诣非凡。
“王爷,不是小老儿吹,什么是好马,我一看就知道。你看我大明朝的马,除了亦力巴里的好,其他的都不行,南方的马太矮,北方的马没耐力,都不适合做战马。如今我朝已经没有骑兵了,这些马都只是来看的,军队中的马也是来做工的。满洲的骑兵,那真是马弓娴熟,我大明怎么去驱逐它。”
我倒没想到这皇城里还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不过也是,像宋应星,徐霞客,李时珍…有几个有职位的。这就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不过这骑兵的建制,我没有想过,在我心中觉得火器才是强者。要是在元代,那恐怖的骑兵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面对满洲,以骑兵对抗骑兵又会怎样?还是等我以后接手了再说吧。
这日我骑完马,回到勖勤宫。宫女晓月就跑到跟前说:“恭喜王爷!皇上已经下旨为王爷成婚!”
“啊!”成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宫人也在不住的贺喜,看来是真的。我回思了下,好像历史上崇祯也是这个时候成婚,看来是跑不掉的了。
“本王爷成婚,你们好日子到头了。”宫人见我这么一说都面面相觑,我接着道:“还不知哪个人嫁到咱们府上来,到时她没本王爷这么好讲话你们就惨了。”
宫人听了心里也是一惊,不由的担心要是王妃难侍侯,他们做下人的也是受罪。晓月看到大家神色一黯,便笑嘻嘻的道:
“王爷,那你多顾着我们不就行了。”我正暗悔自己不该说这些玩笑话吓着他们,便顺着晓月的话道:“呵呵,你们要是乖乖,本王自会顾着你们,不给其他人作践。放心,本王说话算话!”听到王爷的允诺,原本有些担心的宫人才展颜。
到了五月十八日,礼部正式奏报皇上,已在顺天府共选了77位淑女备选。一月之后,天启帝令正式选婚。
按本朝的惯例,像这种宗亲的大婚之选,一般由皇后主持,外加两位贵妃陪同。各名媛淑女被召进宫后,由皇后等人过目定夺。选取的标准,最重要的倒不是美丽动人,而是要身材匀称、举止端庄,再考虑生辰八字是否合宜之类的因素。选中的淑女,则由皇太后或身份类似的长者,用青纱布蒙盖其头,再在她手臂上套上金玉手镯之类的吉祥物,算是信物。而那些未被选上的,则将庚帖塞回那些人的袖中,赐些银两,劝慰一番遣还家乡。这样的经历,对落选的淑女而言,不仅无伤大雅,或许还会给日后的婚嫁挣些资本,因为她们毕竟是被召入宫过的淑女!
77位淑女,被一一召进宫中,由皇后张氏及陪同的两位贵妃过目挑选。最后被选中的是大兴县生员周奎的女儿周氏。周奎原是苏州人氏,后落籍大兴。因此他的女儿略带点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不像一般北方女子那样粗壮。不过张皇后觉得这位周氏过于弱小,大概是担心她不像能生善育之辈。当时我未来的王妃,也不过是个16虚岁的少女,自然不会像**那般丰满。最后还是刘昭妃说道:
“现在看起来是稍微瘦弱一点,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得丰满健壮。”刘昭妃的话极有安如磐石之效。既然她这样说了,便最后确定册封周氏为信王妃。
这刘昭妃是万历帝的妃子,在万历六年(1578)就与万历帝的王皇后同时册立,资格很老,而且也深受大家敬重。万历四十八年2o)王皇后死后,这位刘昭妃便掌太后之室,住慈宁宫,说话很有分量。
我松闲的日子过到头了,勖勤宫现在开始修缮,改为信王府第。同时还加了数十个太监宫女。礼部开始有人来教我相关的礼仪。弄得我不可开交,我才知道古人结婚这么麻烦的。
礼部奏报信王由检婚礼仪举。闰六月,钦天监选出吉日,婚事便依此而有条不紊、恪守礼制地进行起来:
天启六年26)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搬移;
十二月初八日午时当冠;
十二月十六日辰时纳征册;
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安床;
天启七年27)正月二十七日卯时开面;
二月初三日卯时迎亲,信王出府成婚;
二月初五日文武百官身穿吉服赴信王府行礼;
二月初六日信王与王妃周氏行庙见礼。
整个婚礼持续了半年,我都快崩溃了,他们一次给我找了三个王妃,一正二则。作为男人,我倒是不介意什么的,但等我心急了了的一看,原来是三个未成年少女!模样倒是水灵,可是年纪偏小,下不了手啊!搞得现在结婚跟没结一样,真是‘枉担了个虚名’。
在我结婚的这段时间,魏忠贤也没有闲着,此时东林党已经冰消瓦解,内阁大臣与魏忠贤沆瀣一气,当时,顾秉谦、冯铨等人主宰着内阁。其下文臣则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谋杀,号“五彪”;其他如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卿曹钦程等,号“十狗”;此外尚有“十孩儿”、“四十孙”之类的人物。在地方大员中,更是有不少追随者,朝廷已是他的朝廷!
七月间《三朝要典》成,刊布中外。接着巡抚浙江佥都御史潘汝桢请建魏忠贤生祠,潘汝桢疏请建祠的创举,立即得到了热烈的响应。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不甘落后,也立即请令杭州卫百户守祠。天启帝则御书“普德”两字,赐作祠额。内阁大臣们则妙笔生花,为功德碑撰文书丹。杭州臣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盛举。不久,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座富丽堂皇的生祠拔地而起,整日香火不断,热闹非凡。
杭州生祠之立,令天下大震!许多人追悔莫及,继而奋起直追。在短短一年之中,供奉魏忠贤的生祠,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一时之间,天底下最气派、最漂亮的新建筑大概都是生祠。
蓟辽总督阎鸣泰,在其管辖区内建了7所生祠,花费白银数十万两。这钱当然不是出自阎鸣泰的腰包,而是从军费中开支的。当时前线的军费已是捉襟见肘,至少没有富裕到可以挪作他用的程度。但又有谁敢反对如此盛举呢?又有谁能说这是非军事用途式的浪费呢?因为前方将士很有可能受此感召,从而激士气,再创奇迹。在阎鸣泰眼里,这几十万两白银是花在刀口上了。正如生祠中的匾额所言:
“民心依归,即天心向顺。”
既然是“天心向顺”,则战无不胜,万事可成。
开封城为了建生祠,拆毁民房2ooo多间。所造生祠,有宫殿九楹,一如帝王格式。巡抚朱童蒙在绥延建生祠时,还用了琉璃瓦。刘诏在蓟州建造的生祠中,魏忠贤已是金像冕旒。巡抚杨邦宪。他在南昌造生祠,为了扩充范围,竟悍然下令拆毁供奉周(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颢)的三贤祠,先贤偶像,尽被捣毁,让出地方来建生祠。
如今的魏忠贤,真是人人顶礼膜拜。人世中所有赞美的辞句,都被大用特用,毫不吝啬。像“尧天舜德”、“至圣至神”之类的颂词,一时充斥宇内。无数的赞美诗,也铺天盖地而来。督饷尚书黄运泰,在迎接魏忠贤的偶像时,竟行五拜五稽的大礼,连呼“九千岁”。自从督饷尚书黄运泰喊出“九千岁”后,后来又有人给他加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离万寿无疆仅一步之遥了。
到了八月,宁锦大捷传来,朝野为之一振,毕竟多年没有打过胜战。敌酋努尔哈赤还死在了宁远,更是让大明上下觉得平定辽东有望,这祸害辽东二十年的巨魁终于死了。魏忠贤把这功劳归于自己,然后大封子侄。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十一月庚寅,再予魏良卿铁券。
好家伙,我一结完婚,魏忠贤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过现在的我,实在无能为力。
天启七年三月,我的大婚结束后,礼部就上奏,让我到宫外建府。
四月,皇兄天启皇帝下令兴建信王府第,遣工部尚书薛凤翔操办。
不过,当时的国库中实在没有多少余银可供大兴土木。辽东的边饷,像一个无底洞,总是填不满,弄得国库匮乏空虚。而就在前不久,我的3位叔叔,即瑞王常浩、惠王常润、桂王常瀛,分别被遣至汉中、荆州、衡州的封地,破费了不少钱粮。或许是国库已空,因此三王之藩的仪物礼数,已是很将就马虎,国库实在拿不出什么钱来铺张浪费,而魏忠贤当然也不会拿自己的钱来为皇帝撑什么场面。
既然无钱,自然就应变通。于是内官监太监李永贞提出把惠王常润原先居住的惠王府修理装饰一番,改成信王府,一来惠王府空着也是空着,二来国库也实在没有余银来新建信王府,这一方案最终得到天启帝的肯。经过修葺之后的惠王府,便改成了信王府,由我搬入居住。
这种安排,我当然不能有什么意见。能出宫我心里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新王府在皇城西面,规模还算大,修缮后,看起来似模似样的。我的王府现在已经有一百零八的宫女太监,五十二个杂役,还有三十个卫士。人多了很多,我全部交给曹化淳打理。
皇兄待我不错,还给了我个皇庄,可惜现在已经四月了,他只还有四个月的命,心下有些不忍。但是要给他在这样误国下去,恐怕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我就静心等待我的威风时刻来临吧,现今也只能如此。
虽然好吃好喝的过了这么久,但是日子真的过的有些沉闷了。宫里消息闭塞,什么都听不到,也不好去打听,所以也没什么事可供消磨。这个时代的书籍,我根本就没有兴趣看(其实是看不懂)。原本在宫外以为可以解下闷的,但是来来去去看到的都是那样,也就没了新鲜感。也没有碰到什么有趣的人、物和事。魏忠贤依旧嚣张着,我也没有心情去理会这样的事,只希望他们不要把我的天下搞得太糟糕。
正当我郁闷的时候,曹化淳屁颠颠的跑过来。
“王爷,奴才找到个解闷的法儿。”
“哦,说来听听。”我听到有好玩的事,精神为之一振。
“王爷,去年乌斯藏进贡了几匹好马,就养在西苑,咱们可以去那玩。”曹化淳讨好的说。
“骑马?”我走起来度了下步,觉得那还算是有意思,回头兴奋说道:“不错,就去骑马!”
曹化淳见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咧嘴就笑开了。他怎知道我心里所想,以后我要是做了皇帝,去点将、巡视什么的,要是连马都不会骑只坐在车里,也太丢面子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学骑马去。
西苑是皇家园林,在太掖池的左边,不过面积太大,少了很多人工的修饰。是皇城内比较适合骑马的地方。我从西华门出去后,还要走两刻钟。皇城内臣子无特许不给骑马,只好一路走过去。明朝后期的皇帝都不善武事,那些马除了仪仗时要用,也就只能养来看了。
等我到了西苑,那的马监看到我手中的金牌哪敢怠慢,马上迎着我去选马匹。那马房中的马果然长得雄壮,见到人来,嘴中还喷出热气,有些还扬头嘶鸣。我看了一遍,没有指定那匹。曹化淳心思剔透知道我的心意,对身边的马监道:“我们王爷金贵,你去选匹温顺的马来,别颠着王爷了。”
“是,是!下官马上去。”马监躬着身退了下去准备。
不一会,马监牵来一匹马,样子很是温顺,马鞍具齐。我尝试着骑了上去,他们两个在下面小心翼翼地护着我,唯恐我会掉下去。慢慢熟悉后,我开始让马儿小跑起来。曹化淳可不好受,一直在后面一路逛跟着。
“你就在这等着吧。我不会有事的。”我停下来对跑着跟过来的曹化淳说。
“可是王爷…”
“不用多说了”我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一个人开始在平坦的草地上驱马前进。
而后的两个月我都在骑马锻炼,骑累了也就和马监们请教下。每次来我都让曹化淳带些酒食,大家边饮边聊。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骑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在平地上飞奔了。但是想到在野外飞驰,那还是算了,太过颠簸,真不知道满洲的铁骑是怎么练出来的。那马监一喝酒倒是话多,不过看不出来,马监对养马的造诣非凡。
“王爷,不是小老儿吹,什么是好马,我一看就知道。你看我大明朝的马,除了亦力巴里的好,其他的都不行,南方的马太矮,北方的马没耐力,都不适合做战马。如今我朝已经没有骑兵了,这些马都只是来看的,军队中的马也是来做工的。满洲的骑兵,那真是马弓娴熟,我大明怎么去驱逐它。”
我倒没想到这皇城里还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不过也是,像宋应星,徐霞客,李时珍…有几个有职位的。这就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不过这骑兵的建制,我没有想过,在我心中觉得火器才是强者。要是在元代,那恐怖的骑兵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面对满洲,以骑兵对抗骑兵又会怎样?还是等我以后接手了再说吧。
这日我骑完马,回到勖勤宫。宫女晓月就跑到跟前说:“恭喜王爷!皇上已经下旨为王爷成婚!”
“啊!”成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宫人也在不住的贺喜,看来是真的。我回思了下,好像历史上崇祯也是这个时候成婚,看来是跑不掉的了。
“本王爷成婚,你们好日子到头了。”宫人见我这么一说都面面相觑,我接着道:“还不知哪个人嫁到咱们府上来,到时她没本王爷这么好讲话你们就惨了。”
宫人听了心里也是一惊,不由的担心要是王妃难侍侯,他们做下人的也是受罪。晓月看到大家神色一黯,便笑嘻嘻的道:
“王爷,那你多顾着我们不就行了。”我正暗悔自己不该说这些玩笑话吓着他们,便顺着晓月的话道:“呵呵,你们要是乖乖,本王自会顾着你们,不给其他人作践。放心,本王说话算话!”听到王爷的允诺,原本有些担心的宫人才展颜。
到了五月十八日,礼部正式奏报皇上,已在顺天府共选了77位淑女备选。一月之后,天启帝令正式选婚。
按本朝的惯例,像这种宗亲的大婚之选,一般由皇后主持,外加两位贵妃陪同。各名媛淑女被召进宫后,由皇后等人过目定夺。选取的标准,最重要的倒不是美丽动人,而是要身材匀称、举止端庄,再考虑生辰八字是否合宜之类的因素。选中的淑女,则由皇太后或身份类似的长者,用青纱布蒙盖其头,再在她手臂上套上金玉手镯之类的吉祥物,算是信物。而那些未被选上的,则将庚帖塞回那些人的袖中,赐些银两,劝慰一番遣还家乡。这样的经历,对落选的淑女而言,不仅无伤大雅,或许还会给日后的婚嫁挣些资本,因为她们毕竟是被召入宫过的淑女!
77位淑女,被一一召进宫中,由皇后张氏及陪同的两位贵妃过目挑选。最后被选中的是大兴县生员周奎的女儿周氏。周奎原是苏州人氏,后落籍大兴。因此他的女儿略带点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不像一般北方女子那样粗壮。不过张皇后觉得这位周氏过于弱小,大概是担心她不像能生善育之辈。当时我未来的王妃,也不过是个16虚岁的少女,自然不会像**那般丰满。最后还是刘昭妃说道:
“现在看起来是稍微瘦弱一点,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得丰满健壮。”刘昭妃的话极有安如磐石之效。既然她这样说了,便最后确定册封周氏为信王妃。
这刘昭妃是万历帝的妃子,在万历六年(1578)就与万历帝的王皇后同时册立,资格很老,而且也深受大家敬重。万历四十八年2o)王皇后死后,这位刘昭妃便掌太后之室,住慈宁宫,说话很有分量。
我松闲的日子过到头了,勖勤宫现在开始修缮,改为信王府第。同时还加了数十个太监宫女。礼部开始有人来教我相关的礼仪。弄得我不可开交,我才知道古人结婚这么麻烦的。
礼部奏报信王由检婚礼仪举。闰六月,钦天监选出吉日,婚事便依此而有条不紊、恪守礼制地进行起来:
天启六年26)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搬移;
十二月初八日午时当冠;
十二月十六日辰时纳征册;
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安床;
天启七年27)正月二十七日卯时开面;
二月初三日卯时迎亲,信王出府成婚;
二月初五日文武百官身穿吉服赴信王府行礼;
二月初六日信王与王妃周氏行庙见礼。
整个婚礼持续了半年,我都快崩溃了,他们一次给我找了三个王妃,一正二则。作为男人,我倒是不介意什么的,但等我心急了了的一看,原来是三个未成年少女!模样倒是水灵,可是年纪偏小,下不了手啊!搞得现在结婚跟没结一样,真是‘枉担了个虚名’。
在我结婚的这段时间,魏忠贤也没有闲着,此时东林党已经冰消瓦解,内阁大臣与魏忠贤沆瀣一气,当时,顾秉谦、冯铨等人主宰着内阁。其下文臣则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谋杀,号“五彪”;其他如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卿曹钦程等,号“十狗”;此外尚有“十孩儿”、“四十孙”之类的人物。在地方大员中,更是有不少追随者,朝廷已是他的朝廷!
七月间《三朝要典》成,刊布中外。接着巡抚浙江佥都御史潘汝桢请建魏忠贤生祠,潘汝桢疏请建祠的创举,立即得到了热烈的响应。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不甘落后,也立即请令杭州卫百户守祠。天启帝则御书“普德”两字,赐作祠额。内阁大臣们则妙笔生花,为功德碑撰文书丹。杭州臣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盛举。不久,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座富丽堂皇的生祠拔地而起,整日香火不断,热闹非凡。
杭州生祠之立,令天下大震!许多人追悔莫及,继而奋起直追。在短短一年之中,供奉魏忠贤的生祠,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一时之间,天底下最气派、最漂亮的新建筑大概都是生祠。
蓟辽总督阎鸣泰,在其管辖区内建了7所生祠,花费白银数十万两。这钱当然不是出自阎鸣泰的腰包,而是从军费中开支的。当时前线的军费已是捉襟见肘,至少没有富裕到可以挪作他用的程度。但又有谁敢反对如此盛举呢?又有谁能说这是非军事用途式的浪费呢?因为前方将士很有可能受此感召,从而激士气,再创奇迹。在阎鸣泰眼里,这几十万两白银是花在刀口上了。正如生祠中的匾额所言:
“民心依归,即天心向顺。”
既然是“天心向顺”,则战无不胜,万事可成。
开封城为了建生祠,拆毁民房2ooo多间。所造生祠,有宫殿九楹,一如帝王格式。巡抚朱童蒙在绥延建生祠时,还用了琉璃瓦。刘诏在蓟州建造的生祠中,魏忠贤已是金像冕旒。巡抚杨邦宪。他在南昌造生祠,为了扩充范围,竟悍然下令拆毁供奉周(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颢)的三贤祠,先贤偶像,尽被捣毁,让出地方来建生祠。
如今的魏忠贤,真是人人顶礼膜拜。人世中所有赞美的辞句,都被大用特用,毫不吝啬。像“尧天舜德”、“至圣至神”之类的颂词,一时充斥宇内。无数的赞美诗,也铺天盖地而来。督饷尚书黄运泰,在迎接魏忠贤的偶像时,竟行五拜五稽的大礼,连呼“九千岁”。自从督饷尚书黄运泰喊出“九千岁”后,后来又有人给他加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离万寿无疆仅一步之遥了。
到了八月,宁锦大捷传来,朝野为之一振,毕竟多年没有打过胜战。敌酋努尔哈赤还死在了宁远,更是让大明上下觉得平定辽东有望,这祸害辽东二十年的巨魁终于死了。魏忠贤把这功劳归于自己,然后大封子侄。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十一月庚寅,再予魏良卿铁券。
好家伙,我一结完婚,魏忠贤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过现在的我,实在无能为力。
天启七年三月,我的大婚结束后,礼部就上奏,让我到宫外建府。
四月,皇兄天启皇帝下令兴建信王府第,遣工部尚书薛凤翔操办。
不过,当时的国库中实在没有多少余银可供大兴土木。辽东的边饷,像一个无底洞,总是填不满,弄得国库匮乏空虚。而就在前不久,我的3位叔叔,即瑞王常浩、惠王常润、桂王常瀛,分别被遣至汉中、荆州、衡州的封地,破费了不少钱粮。或许是国库已空,因此三王之藩的仪物礼数,已是很将就马虎,国库实在拿不出什么钱来铺张浪费,而魏忠贤当然也不会拿自己的钱来为皇帝撑什么场面。
既然无钱,自然就应变通。于是内官监太监李永贞提出把惠王常润原先居住的惠王府修理装饰一番,改成信王府,一来惠王府空着也是空着,二来国库也实在没有余银来新建信王府,这一方案最终得到天启帝的肯。经过修葺之后的惠王府,便改成了信王府,由我搬入居住。
这种安排,我当然不能有什么意见。能出宫我心里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新王府在皇城西面,规模还算大,修缮后,看起来似模似样的。我的王府现在已经有一百零八的宫女太监,五十二个杂役,还有三十个卫士。人多了很多,我全部交给曹化淳打理。
皇兄待我不错,还给了我个皇庄,可惜现在已经四月了,他只还有四个月的命,心下有些不忍。但是要给他在这样误国下去,恐怕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我就静心等待我的威风时刻来临吧,现今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