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六年七月十四日早上七点钟,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和护卫舰的掩护下,批约五千人的登6部队终于踏上了美洲大6。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迎接他们的不是如雨点般的炮弹,而是由朱建军上校率领的特种兵大队,以及八百多个美国大兵。
从十二号早上起,毛头率领一百个特种兵,一路攻击北上,只是,他们受到的抵抗并不激烈。那些美国大兵一开始还跟特种兵对打几下,可是只要伤亡稍微大一点,他们就乖乖地举起手,走出藏身地,其爽快程度跟法国人有得一比。这些人当然也知道,来的只能是中国人,给中国人当俘虏,既不丢脸,也不会丢脑袋,顶多干点儿苦活累活,等战后由政府赎回就是了。
事后一问才知道,这些大兵根本就不是美国的正规军。在一九一四年开战以前,美**队总兵力才五十多万人,这两年拼命征兵,才勉勉强强达到了三百万人的规模,要按人口比例算,跟西方列强简直就没得比了。美国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已经或者将要派往欧洲,在国内只有百多万战斗力相对较差的部队,就连这些部队,也随时准备开赴欧洲战场。阿拉斯加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布林顿根本就没有想到林杰会把阿拉斯加当做突破口,因此派往那里的,只是一些国民警卫队士兵。而且还是刚刚征召的士兵。这一千个基本上只能算是业余军人地士兵,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渔民,甚至于还有一些用钱骗来的流浪汉。这些人在进行了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就被扔到了阿拉斯加。他们能有什么战斗力?一路攻击下。打死打伤的美国大兵不多。俘虏的倒有一大堆,活生生地把特种大队的攻击度给拖了下来。等他们赶到特勒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十三号地早上,而毛头他们地身后,竟然跟了约六百名俘虏。美国俘虏倒是挺守纪律地,不离不弃,大步流星地跟在中国人的后面。整整两天,竟然一个也没有逃路,还能帮助特种兵做饭,宿营的时候也很合作。打到特勒后,毛头留下十个特种兵看守俘虏,自己带着九十个小伙子直扑美国的炮兵阵地。特种兵就是特种兵,个人作战能力以及相互间的配合,显然要比那些乌合之众要好得多。虽然防守炮兵阵地的美国人已经知道了消息。并且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可是仍然抵挡不住中国人的进攻。经过一番激战,在付出了伤亡六个人地代价后。毛头拿下了这个炮兵阵地,击毙击伤八十多个美国大兵,俘虏了两百多个。
批登6部队毫无伤地踏足阿拉斯加,这让卓志军中将高兴得半死,特种大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立刻提高了不少。原来,这些特种大队不是竹花枕头,既中看又中用。卓志军中将有些后悔,以前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要充分挥他们的战斗力?在进攻海参崴的时候,如果先派特种兵出击,干掉几个边防哨所的话,说不定打头阵的日本雇佣军就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不过,想了想,死的反正是日本人,用不着心痛,特种兵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地好小伙子,伤亡一个就够卓中将心痛老半天了。
批部队登6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白令海峡就那么宽,用不了几天,自己现在手中地三万多部队就可以全部踏上美洲的土地了。按照计划,陈剑大将手下的几个军,连同森口次朗地三十万日本雇佣军,都将越过白令海峡,攻入美洲。那个时候,美国人估计就要睡不着觉了。英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加拿大可是大英帝国最大的一块殖民地,虽然人口不多,可是资源丰富得可怕,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加拿大的资源十分重要。现在中国人控制了印度洋,英国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联系基本中断,要是加拿大再被中国人拿走,那英国真正够能抢劫资源的地方,就只剩下非洲了。非洲是列强的争夺重点,除了俄罗斯外,几乎每个强国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大块殖民地。被列强这么一分,英国人能够占到的份额就少了不少,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起这一次战争的需要。还有一点,英国本国的人口不是很多,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少了点,殖民地的兵力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殖民地被中国人一一抢走,等待英国的,就是沧为二流国家的命运。英国人有着辉煌的过去,他们还想有着辉煌的未来,而他们那辉煌的未来,必须用殖民地老百姓的血肉垫着。
得到中国6军登6阿拉斯加的消息后,布林顿总统两眼一黑,差点儿晕了过去。没有了阿拉斯加,对美国实力的影响不大,毕竟那只是一块荒无人烟的地方,有时候,不少美国人甚至于会忘记了它的存在。关键是,中国人在美洲有了立足点,凭着那可怕的装甲力量,中国人完全可以穿过加拿大,直接威胁美国本土。自建国以来,美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踏上他们的国土。现如今,巨大的威胁突然降临在美国人民的头上,一向过惯了好日子的美国人一时有点儿适应不过来。不少美国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退出协约国,与中国人搞好关系。可是,在已经宣战的情况下,那里有可能如此轻易地脱身?布林顿暗暗着急,他立刻联系了协约国的几个老大,经过一番电报来往之后,布林顿决定,派出三十万部队,与驻加拿大的五万英**队和刚刚组建、正准备派往欧洲战场的十万加拿大部队一起组成远征军,趁中国人立足未稳之际,尽可能快地把他们赶出美洲。同时,布林顿还下令,由哈尔西海军上将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立刻出,尽快消灭中国的太平洋舰队,切断阿拉斯加与亚洲的联系。由此,引了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中途岛海战。
从十二号早上起,毛头率领一百个特种兵,一路攻击北上,只是,他们受到的抵抗并不激烈。那些美国大兵一开始还跟特种兵对打几下,可是只要伤亡稍微大一点,他们就乖乖地举起手,走出藏身地,其爽快程度跟法国人有得一比。这些人当然也知道,来的只能是中国人,给中国人当俘虏,既不丢脸,也不会丢脑袋,顶多干点儿苦活累活,等战后由政府赎回就是了。
事后一问才知道,这些大兵根本就不是美国的正规军。在一九一四年开战以前,美**队总兵力才五十多万人,这两年拼命征兵,才勉勉强强达到了三百万人的规模,要按人口比例算,跟西方列强简直就没得比了。美国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已经或者将要派往欧洲,在国内只有百多万战斗力相对较差的部队,就连这些部队,也随时准备开赴欧洲战场。阿拉斯加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布林顿根本就没有想到林杰会把阿拉斯加当做突破口,因此派往那里的,只是一些国民警卫队士兵。而且还是刚刚征召的士兵。这一千个基本上只能算是业余军人地士兵,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渔民,甚至于还有一些用钱骗来的流浪汉。这些人在进行了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就被扔到了阿拉斯加。他们能有什么战斗力?一路攻击下。打死打伤的美国大兵不多。俘虏的倒有一大堆,活生生地把特种大队的攻击度给拖了下来。等他们赶到特勒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十三号地早上,而毛头他们地身后,竟然跟了约六百名俘虏。美国俘虏倒是挺守纪律地,不离不弃,大步流星地跟在中国人的后面。整整两天,竟然一个也没有逃路,还能帮助特种兵做饭,宿营的时候也很合作。打到特勒后,毛头留下十个特种兵看守俘虏,自己带着九十个小伙子直扑美国的炮兵阵地。特种兵就是特种兵,个人作战能力以及相互间的配合,显然要比那些乌合之众要好得多。虽然防守炮兵阵地的美国人已经知道了消息。并且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可是仍然抵挡不住中国人的进攻。经过一番激战,在付出了伤亡六个人地代价后。毛头拿下了这个炮兵阵地,击毙击伤八十多个美国大兵,俘虏了两百多个。
批登6部队毫无伤地踏足阿拉斯加,这让卓志军中将高兴得半死,特种大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立刻提高了不少。原来,这些特种大队不是竹花枕头,既中看又中用。卓志军中将有些后悔,以前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要充分挥他们的战斗力?在进攻海参崴的时候,如果先派特种兵出击,干掉几个边防哨所的话,说不定打头阵的日本雇佣军就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不过,想了想,死的反正是日本人,用不着心痛,特种兵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地好小伙子,伤亡一个就够卓中将心痛老半天了。
批部队登6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白令海峡就那么宽,用不了几天,自己现在手中地三万多部队就可以全部踏上美洲的土地了。按照计划,陈剑大将手下的几个军,连同森口次朗地三十万日本雇佣军,都将越过白令海峡,攻入美洲。那个时候,美国人估计就要睡不着觉了。英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加拿大可是大英帝国最大的一块殖民地,虽然人口不多,可是资源丰富得可怕,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加拿大的资源十分重要。现在中国人控制了印度洋,英国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联系基本中断,要是加拿大再被中国人拿走,那英国真正够能抢劫资源的地方,就只剩下非洲了。非洲是列强的争夺重点,除了俄罗斯外,几乎每个强国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大块殖民地。被列强这么一分,英国人能够占到的份额就少了不少,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起这一次战争的需要。还有一点,英国本国的人口不是很多,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少了点,殖民地的兵力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殖民地被中国人一一抢走,等待英国的,就是沧为二流国家的命运。英国人有着辉煌的过去,他们还想有着辉煌的未来,而他们那辉煌的未来,必须用殖民地老百姓的血肉垫着。
得到中国6军登6阿拉斯加的消息后,布林顿总统两眼一黑,差点儿晕了过去。没有了阿拉斯加,对美国实力的影响不大,毕竟那只是一块荒无人烟的地方,有时候,不少美国人甚至于会忘记了它的存在。关键是,中国人在美洲有了立足点,凭着那可怕的装甲力量,中国人完全可以穿过加拿大,直接威胁美国本土。自建国以来,美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踏上他们的国土。现如今,巨大的威胁突然降临在美国人民的头上,一向过惯了好日子的美国人一时有点儿适应不过来。不少美国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退出协约国,与中国人搞好关系。可是,在已经宣战的情况下,那里有可能如此轻易地脱身?布林顿暗暗着急,他立刻联系了协约国的几个老大,经过一番电报来往之后,布林顿决定,派出三十万部队,与驻加拿大的五万英**队和刚刚组建、正准备派往欧洲战场的十万加拿大部队一起组成远征军,趁中国人立足未稳之际,尽可能快地把他们赶出美洲。同时,布林顿还下令,由哈尔西海军上将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立刻出,尽快消灭中国的太平洋舰队,切断阿拉斯加与亚洲的联系。由此,引了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中途岛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