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安置(求点月票)-将血小说免费全文阅读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安置(求点月票)-将血小说免费全文阅读-将血-笔趣阁
将血
作者:河边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年过去,宣抚使府前面的金人行宫旧地不但残垣断壁被清理一空,围墙也已经立了起来,因为大同这边也没那个心思真的修一座行宫出来,因陋就简之下,多数只是整理了一下外观,到是旁边的民房起的分外迅速,将以前金人行宫占去了老大一片。
不过饶是如此,从宣抚使府正门这里望过去,还是有了恍然一新的感觉。
实际上,从大同行宫重建之事上便能看出,无论是赋税,还是徭役,景兴鼎革其实并未结束,许多规矩都正在重建和改变当中,而且许多地方也还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可以变通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
大秦朝野上下,也在为轻徭薄赋努力,丁税在渐渐向田赋靠拢,徭役民夫也正在减少,不会彻底消失,却已经被其他形式取代了一大部分。
尤其是赈济流民上,大秦朝廷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变通的地方也就更多,最终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则,现在看来,以工代赈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办法了。
当然,根子上还在于大秦国库渐渐丰盈,能够拿出额外的钱粮出来,不然的话,以工代赈也就无从谈起。
而自古以来,每逢变革,实际上最重要的变革举措,就是在这两样上表现出来,至于官制,兵制等,和税赋,徭役比起来,都要靠后站的。
至于景兴鼎革最重要的一项,八分田亩制在河中,河东施行起来。却最是顺遂。没有什么豪门大族的抵制。多数肥沃之地以前都在女真贵族以及官吏名下,所以,秦人来到这里,要花费的功夫,就是在丈量田亩以及剿匪上面,其他阻力,都是微乎其微。
从柳世源话里话外也能感觉的到,河东的日子很是宽裕。这不但是朝廷有着法外之恩,而且从北边草原送回来的金银细软,一部分也留在了河东,河中,加上来来往往的商人,今年不说别处,就说大同这里,比去年可要繁华热闹的多了。
这些事情,赵石并不十分清楚,但作为河东宣抚使。从往来信笺中,到也不算一无所知。只是不太感兴趣罢了。
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宣抚使府,其他官员,就势告辞,只有河东宣慰使柳世源,河东按察使郑铎,还有张峰聚几个人陪着赵石进了宣抚使府。
不过在正厅中饮茶说了两句,柳世源这才正式将河东按察使郑铎引见给赵石,几个人又略略说了些话,赵石将接风晚宴改在了明日晚间,邀请众人前来,并让他们代为邀约大同官吏,之后几个人也不多留,趁机告辞,陆续离去。
张峰聚本待留下,但他身上事情也不少,冬天来到,草原大军陆续南归,已经这次赵石带回来的人,吃穿住行,都是马虎不得,所以也只能放弃和这位两年不见的大哥秉烛夜话的机会,先回军营处置军务,好明晚能脱身来参加晚宴。
等到人都去了,赵石这里也总算是清净了下来,除了一丝疲乏之外,到也没有其他什么感觉,不得不说,这些年过去,这等迎来送往的场面,他已经算是习惯了。
不过这里还只是大同,自己的地方,礼数什么的都要简单的多,等到回到长安,那才是真正享受无尽尊荣,并为之耗费大量心神的时刻。
河东宣抚使府向来冷清,不过今日可就热闹了起来,大将军南归,带回的随从人等不在少数,加上府中仆役侍女,安置起来很是忙乱。
大同城里的目光,也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里,如果按照金国人的官场惯例,这个时候不定有多少人已经上门,就算是见不到宣抚使大人,也总要送上厚礼才成,所以定是免不了一番宾客盈门,迎来送往的戏码。
但如今到底已经不是女真人主政了,经过几年的整饬,总算是让河东人大致明白了大秦官场的规矩。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里,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打扰,不过河东这里的官场风气,就算整饬多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扭转过来的。
多少河东官吏,都在为明晚的接风宴努力,能在几位上官面前露脸的机会,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重要。
按察使大人如今为河东官员所惧,但说起来,这两年河东出身的官员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长安离这里千里之遥,经过一段时日的忙乱,也终于认识到,任用降臣,从地方上选拔底层官吏,已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不论是河中,河东,还是河洛,地方官吏的任用上,渐渐已经不是以大秦官吏为主。
成武三年,四年,皆有恩科,这还不算,无论县衙,还是府衙,都有着大量的地方人才涌入其中,隐隐间,大秦朝廷也在鼓励着这样的行为。
大秦也在加紧着从这些地方遴选人才的步伐,除了科举之外,也重新拾起了荐举之制,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也是人才缺乏的一个必要举措。
像河东这里,贪墨之事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但是因为风气如此,也是因为这几年任用的河东官吏越来越多的缘故……
不过天下纷乱,人心思变,所以河东人的钻营之心并非只是单纯的风气所致。
这不,自从宣抚使大人回府,宣抚使府门前的几个门房,就已经应付走了好几拨人,这些人可不是为了要见宣抚使大人。
他们多是大同各府邸官员的仆役随从,来这里混在脸熟,或者稍微打听一下宣抚使大人的行止什么的。
几个门房都是河东本地人,有那么两个还是海珠儿在的时候就在这里看门,几个人不知宣抚使大人脾性,而且这座府邸的主人名声太过吓人,所以这几位还算老实,并不敢仗势胡为。
只是胡乱的将人应付走了了事,连对方送上来的些许谢礼也不敢收,大同官场风声越来越紧,尤其是前些时,有那么些人扮作其他人等,给一些官员送礼,之后那些收了礼的官员直接被弄进了按察使衙门,立即大同城内城外就是一番震动。
今年,去年加起来,人头也掉了不下十个,听说太原那边掉脑袋的人更多,这么一来,不管怎么说,这段日子还是不要给自己惹事为好,顺便将几个送礼不成,嘀嘀咕咕的家伙记下来,说不准什么时候找到好机会就能收拾了这些不恭敬的王八蛋呢。
不提这些蝇营狗苟之事,赵石略略梳洗完毕,去寻到种七娘和达达儿真,夫妻三个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安生饭。
见种七娘两个都是满脸疲乏,让她们自去歇息,而他则又将府中几个管家,亲兵卫士都叫过来,略为布置了一番。
这才带上几个亲兵,出府径自往军营方向而去。
因为回城之后,多数在应付柳世源等人,军营这边也没细细安置,这些从草原上回来的军兵,,受惯了草原上的凛凛寒风,见惯了草原人的野蛮强横,一个个脾性都是见长,若无安抚一下,还真让人担心,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到了军营,将将领们招来,略为安排了一下,主要是再次告诫众军,严守军规戒律,不得生事云云。
当然,百战归来,也会给军兵们适当的放松机会,可以轮流出去走走,松缓一下精神,接着便是在军营中转了一圈。
让人满意的是,大同这里军营准备的很是完备,并无什么可以指摘之处。
等到赵石带人回转的时候,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候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宣抚使府才算真正的热闹起来。
先就是宣慰使柳世源偕同按察使郑铎前来拜访,这次,就是正经的下官拜见上官的礼数了,而且,谈的也是河东这两年的变化。
从柳世源口中说出来的,多数都是政务民生上的事情,而按察使郑铎,则说的是刑狱之事,以及这两年对于河东官场的整饬之种种……
一谈就是两个多时辰,索性,赵石便让人摆上酒菜,边吃边说。
对于两人口中的多数举措,赵石都是支持,不过在商人上,赵石却告诫于柳世源,起码在近两年间,来往于大同的商队,科以重税是一定的,而且,是只准出,不准入,也就是说,没有大秦开具的通关文书,任何草原商队,都不准进入北方边关。
来往商队,出去多少人,回来少了可以,但如果多了,全部拿问扣留,杜绝一切外间谍探从北边进入大同境内的可能。
尤其是大同这里的各种军器作坊,都要严加看管,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而且,从明年开始,在云中草原上设立边寨的事情也要开始做起来了……
至于驿站和道路,也要派人出去勘察,做好准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在草原上便要筑城,如果是那样的话,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同这边也要做好准备,而且,边关重镇,要有个边关重镇的样子……
(月初求月票,阿草上个月除了月初,就没怎么求了,这次重整旗鼓,大家支持啊……)(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不过饶是如此,从宣抚使府正门这里望过去,还是有了恍然一新的感觉。
实际上,从大同行宫重建之事上便能看出,无论是赋税,还是徭役,景兴鼎革其实并未结束,许多规矩都正在重建和改变当中,而且许多地方也还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可以变通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
大秦朝野上下,也在为轻徭薄赋努力,丁税在渐渐向田赋靠拢,徭役民夫也正在减少,不会彻底消失,却已经被其他形式取代了一大部分。
尤其是赈济流民上,大秦朝廷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变通的地方也就更多,最终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则,现在看来,以工代赈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办法了。
当然,根子上还在于大秦国库渐渐丰盈,能够拿出额外的钱粮出来,不然的话,以工代赈也就无从谈起。
而自古以来,每逢变革,实际上最重要的变革举措,就是在这两样上表现出来,至于官制,兵制等,和税赋,徭役比起来,都要靠后站的。
至于景兴鼎革最重要的一项,八分田亩制在河中,河东施行起来。却最是顺遂。没有什么豪门大族的抵制。多数肥沃之地以前都在女真贵族以及官吏名下,所以,秦人来到这里,要花费的功夫,就是在丈量田亩以及剿匪上面,其他阻力,都是微乎其微。
从柳世源话里话外也能感觉的到,河东的日子很是宽裕。这不但是朝廷有着法外之恩,而且从北边草原送回来的金银细软,一部分也留在了河东,河中,加上来来往往的商人,今年不说别处,就说大同这里,比去年可要繁华热闹的多了。
这些事情,赵石并不十分清楚,但作为河东宣抚使。从往来信笺中,到也不算一无所知。只是不太感兴趣罢了。
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宣抚使府,其他官员,就势告辞,只有河东宣慰使柳世源,河东按察使郑铎,还有张峰聚几个人陪着赵石进了宣抚使府。
不过在正厅中饮茶说了两句,柳世源这才正式将河东按察使郑铎引见给赵石,几个人又略略说了些话,赵石将接风晚宴改在了明日晚间,邀请众人前来,并让他们代为邀约大同官吏,之后几个人也不多留,趁机告辞,陆续离去。
张峰聚本待留下,但他身上事情也不少,冬天来到,草原大军陆续南归,已经这次赵石带回来的人,吃穿住行,都是马虎不得,所以也只能放弃和这位两年不见的大哥秉烛夜话的机会,先回军营处置军务,好明晚能脱身来参加晚宴。
等到人都去了,赵石这里也总算是清净了下来,除了一丝疲乏之外,到也没有其他什么感觉,不得不说,这些年过去,这等迎来送往的场面,他已经算是习惯了。
不过这里还只是大同,自己的地方,礼数什么的都要简单的多,等到回到长安,那才是真正享受无尽尊荣,并为之耗费大量心神的时刻。
河东宣抚使府向来冷清,不过今日可就热闹了起来,大将军南归,带回的随从人等不在少数,加上府中仆役侍女,安置起来很是忙乱。
大同城里的目光,也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里,如果按照金国人的官场惯例,这个时候不定有多少人已经上门,就算是见不到宣抚使大人,也总要送上厚礼才成,所以定是免不了一番宾客盈门,迎来送往的戏码。
但如今到底已经不是女真人主政了,经过几年的整饬,总算是让河东人大致明白了大秦官场的规矩。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里,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打扰,不过河东这里的官场风气,就算整饬多时,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扭转过来的。
多少河东官吏,都在为明晚的接风宴努力,能在几位上官面前露脸的机会,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重要。
按察使大人如今为河东官员所惧,但说起来,这两年河东出身的官员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长安离这里千里之遥,经过一段时日的忙乱,也终于认识到,任用降臣,从地方上选拔底层官吏,已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不论是河中,河东,还是河洛,地方官吏的任用上,渐渐已经不是以大秦官吏为主。
成武三年,四年,皆有恩科,这还不算,无论县衙,还是府衙,都有着大量的地方人才涌入其中,隐隐间,大秦朝廷也在鼓励着这样的行为。
大秦也在加紧着从这些地方遴选人才的步伐,除了科举之外,也重新拾起了荐举之制,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也是人才缺乏的一个必要举措。
像河东这里,贪墨之事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但是因为风气如此,也是因为这几年任用的河东官吏越来越多的缘故……
不过天下纷乱,人心思变,所以河东人的钻营之心并非只是单纯的风气所致。
这不,自从宣抚使大人回府,宣抚使府门前的几个门房,就已经应付走了好几拨人,这些人可不是为了要见宣抚使大人。
他们多是大同各府邸官员的仆役随从,来这里混在脸熟,或者稍微打听一下宣抚使大人的行止什么的。
几个门房都是河东本地人,有那么两个还是海珠儿在的时候就在这里看门,几个人不知宣抚使大人脾性,而且这座府邸的主人名声太过吓人,所以这几位还算老实,并不敢仗势胡为。
只是胡乱的将人应付走了了事,连对方送上来的些许谢礼也不敢收,大同官场风声越来越紧,尤其是前些时,有那么些人扮作其他人等,给一些官员送礼,之后那些收了礼的官员直接被弄进了按察使衙门,立即大同城内城外就是一番震动。
今年,去年加起来,人头也掉了不下十个,听说太原那边掉脑袋的人更多,这么一来,不管怎么说,这段日子还是不要给自己惹事为好,顺便将几个送礼不成,嘀嘀咕咕的家伙记下来,说不准什么时候找到好机会就能收拾了这些不恭敬的王八蛋呢。
不提这些蝇营狗苟之事,赵石略略梳洗完毕,去寻到种七娘和达达儿真,夫妻三个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安生饭。
见种七娘两个都是满脸疲乏,让她们自去歇息,而他则又将府中几个管家,亲兵卫士都叫过来,略为布置了一番。
这才带上几个亲兵,出府径自往军营方向而去。
因为回城之后,多数在应付柳世源等人,军营这边也没细细安置,这些从草原上回来的军兵,,受惯了草原上的凛凛寒风,见惯了草原人的野蛮强横,一个个脾性都是见长,若无安抚一下,还真让人担心,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到了军营,将将领们招来,略为安排了一下,主要是再次告诫众军,严守军规戒律,不得生事云云。
当然,百战归来,也会给军兵们适当的放松机会,可以轮流出去走走,松缓一下精神,接着便是在军营中转了一圈。
让人满意的是,大同这里军营准备的很是完备,并无什么可以指摘之处。
等到赵石带人回转的时候,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候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宣抚使府才算真正的热闹起来。
先就是宣慰使柳世源偕同按察使郑铎前来拜访,这次,就是正经的下官拜见上官的礼数了,而且,谈的也是河东这两年的变化。
从柳世源口中说出来的,多数都是政务民生上的事情,而按察使郑铎,则说的是刑狱之事,以及这两年对于河东官场的整饬之种种……
一谈就是两个多时辰,索性,赵石便让人摆上酒菜,边吃边说。
对于两人口中的多数举措,赵石都是支持,不过在商人上,赵石却告诫于柳世源,起码在近两年间,来往于大同的商队,科以重税是一定的,而且,是只准出,不准入,也就是说,没有大秦开具的通关文书,任何草原商队,都不准进入北方边关。
来往商队,出去多少人,回来少了可以,但如果多了,全部拿问扣留,杜绝一切外间谍探从北边进入大同境内的可能。
尤其是大同这里的各种军器作坊,都要严加看管,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而且,从明年开始,在云中草原上设立边寨的事情也要开始做起来了……
至于驿站和道路,也要派人出去勘察,做好准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在草原上便要筑城,如果是那样的话,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同这边也要做好准备,而且,边关重镇,要有个边关重镇的样子……
(月初求月票,阿草上个月除了月初,就没怎么求了,这次重整旗鼓,大家支持啊……)(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