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唐国公那三万大军,已将地面踏得隐约震动起来。头里已三人一组,驰来三拨开道的,随后左右两排擎着硕大唐字旌旗的骑兵,带着风鼓吹旌旗的咧咧声响,意气风发地入了城门。
紧随其后的便是一身戎甲的唐国公,虽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神彩却还张扬。他身后轰轰隆隆地随着他最为精悍的骑兵营,离着城门还有大约十来步的距离,他一手带住马缰,另一首向后抬举示意止步,方才还小跑腾跃的骑兵队伍,竟快速地停驻了,队伍丝毫不乱。
围观百姓不知谁先发的声,一时之间众人哗然,啧啧声,惊叹声,议论声,沸腾成一片。
张长史不敢跑在头里,偷眼瞧见李世民上前去了,才拱抱着手疾步跟在后头。
李世民恭敬地行过礼,端素着脸站在一边。唐国公下得马来,将二郎上下打量了一番,大笑着拍抚了几下他的肩膀,“这一番历练,果然精壮了。”
说着又向着上前行礼的杜如晦道:“可见托付予克明是无误的。”杜如晦又再拱手,口中直歉然推让。
后头自张长史起,一应大小官员俱拥立着,寻找合适的时机上前行礼寒暄。唐国公忙于应付,不曾留意到李世民犹寒着脸,拖拖蹭蹭地在后面随着。杜如晦轻叹了一口气,低唤一声“二郎”,向他丢了个眼色。
窦夫人离世之时情形他未亲见,匆匆赶至屋前,却听得屋内已是一片哀泣,李世民红着眼睛,满脸怒气地自内室冲将出来,自那日起,但凡唐国公在场,二郎的面色便无和缓过。
那日内室究竟发生了甚么,本是李家的家事,他终究是外人,只不好多问多言,怎奈二郎羽翼未丰,尚离不得唐国公的庇荫,只得私底下规劝着他,不论发生何事,莫要太过纵情,在唐国公面前只说是二郎因丧母,哀思不绝,日久不能平复,他亦知时日久了唐国公必不会深信,好在二郎虽年轻,终是个明白人,任是心中多少怨怼,犹能隐忍着。
暂设的留守府流水般的热闹了两天,唐国公一再言明尚在夫人的丧期内,不便多见客,大门口候着的大车仍是每日不断。直到了第三日上,闭起了府门,门口挂上了谢客的知照,方才止住了那些钻营着要攀附的大小官员。
李世民心里悬挂着城外那五万件军衣,急切地要等唐国公批示那四百缗钱出去,好容易待到留守府清静下来,便赶着从军营往府内去。进了正院,才刚踏上正厅的石阶,就有小厮在头前阻拦,“二郎且稍候,正有客在内说话。”
他心中不免奇怪,这不是才报称已谢退了所有访客了么。“里头是哪一位?”他向小厮问道。
“张长史,还有杜阿郎。”
李世民挥手遣退了那小厮,在门下站立了一会儿,因天已热起来,屋子内外隔绝不严,能听见里头的说话声,他不愿听那壁脚,径直在门上叩了几下,“父亲可在内?”
里头的说话声骤停了,隔了一息,想起了唐国公的声音。“可是二郎?便进来无妨。”
得了应允,李世民抬脚便跨进了正厅。唐国公正居正中席案坐着,前方左右两边各置一案,张长史与杜如晦各自坐着。张长史见状要起身行礼,唐国公却道:“他本是年轻后辈,又无官职,如何敢受长者礼。”
“正是呢。”李世民淡淡地扯起唇角,勉强算是有了些笑容,“见过长史。”
这张长史见他谦恭,不禁忘了形,也不知偏身让礼,居然着着实实地受了。
“正说着军中事务,你便来了。”唐国公边说着边指了指一边的另一案,示意他坐下,“当日你带兵走得急,一些琐碎事竟未及筹备下,倒是张长史想在了头里。如今天热了,我且问你,你那营中可发放了夏衣?”
“尚未发放。”李世民摇头道。
张长史面上显了得意,“既这么着,我为一方长史的,理应多使些力,二郎只管告知所需件数,这事便包管在某身上。”
“已着了一名仁勇副尉督办,不日便成。”李世民哪里会不懂他的盘算,告知了他件数,好教他知晓兵将人数,却不知父亲欲作何打算,故他语带迟疑,看向唐国公。唐国公含笑稳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势,并不打算开腔。
张长史忍不住在心里替自己叫了一声好,外边都传这李二郎年少机敏,智勇双全的,如今自己略编了个制衣的幌子,哄他说出手中兵将人数,他便顿住了,可见也是庸常。一时他心下称意,口中又道:“军中用度最是紧要的,采买置办向来个是窟窿洞,二郎或年轻不知,那些人,皆指着私下克扣军费资用来填塞。索性由官中一并置办了,倒也干净省事。”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不愿与他啰唣。这话一出,杜如晦料定了在乡间那一日,尾随跟梢的必是这位长史的亲随无疑了,这便坐实了城门口迎唐国公时的那一探。他从容谦和地笑道:“张长史乃真表率。论理原是不该推却的,实是夏衣已备办下了,只怕是要辜负了长史的这番美意。”
张长史只觉兜头淋了一盆冷水,才起的一点得意,立时消散无踪。他本无应对之能,来时反复打了腹稿的话一时也说尽了,竟不知该说些什么,略略地应付过几句,起身告辞。
待小厮将那张长史送出门去,唐国公方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与杜如晦。笺上赫然是贺遂兆的字迹,展开一读,心头不觉一震。
原来唐国公的外甥女王氏,早年入宫,因姿色出众,颇受盛宠,顾念着舅家昔日抚养之恩,时常暗中通递些消息出来予唐国公。近日圣上因深惧了杨玄感的兵乱,将朝中统兵的将臣一一猜忌了一遍,也不知哪个好事的进的言,竟教圣上将疑虑锁牢在了唐国公身上,王氏因此也受了牵连,连日来遭了冷落,赶忙将消息传递出去,贺遂兆接了消息亦不敢怠慢,遣人日夜加急地直送唐国公手中。
杜如晦看毕书信,连着深吸了两口气,“圣意应尚未抵达弘化郡,那张长史若是得了授意,忙着上达圣听犹不及,也不必特来试探了。如今握了兵权着实不易,须得仔细筹谋了应对,且容我细思量。”
唐国公沉着脸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了甚么,对着李世民道:“为今之计一切皆要谨慎再三,那四百缗钱暂不得挪动。”
李世民蓦地怔在了原处,默然点头,面上神色虽无改,脑中已然全空。
紧随其后的便是一身戎甲的唐国公,虽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神彩却还张扬。他身后轰轰隆隆地随着他最为精悍的骑兵营,离着城门还有大约十来步的距离,他一手带住马缰,另一首向后抬举示意止步,方才还小跑腾跃的骑兵队伍,竟快速地停驻了,队伍丝毫不乱。
围观百姓不知谁先发的声,一时之间众人哗然,啧啧声,惊叹声,议论声,沸腾成一片。
张长史不敢跑在头里,偷眼瞧见李世民上前去了,才拱抱着手疾步跟在后头。
李世民恭敬地行过礼,端素着脸站在一边。唐国公下得马来,将二郎上下打量了一番,大笑着拍抚了几下他的肩膀,“这一番历练,果然精壮了。”
说着又向着上前行礼的杜如晦道:“可见托付予克明是无误的。”杜如晦又再拱手,口中直歉然推让。
后头自张长史起,一应大小官员俱拥立着,寻找合适的时机上前行礼寒暄。唐国公忙于应付,不曾留意到李世民犹寒着脸,拖拖蹭蹭地在后面随着。杜如晦轻叹了一口气,低唤一声“二郎”,向他丢了个眼色。
窦夫人离世之时情形他未亲见,匆匆赶至屋前,却听得屋内已是一片哀泣,李世民红着眼睛,满脸怒气地自内室冲将出来,自那日起,但凡唐国公在场,二郎的面色便无和缓过。
那日内室究竟发生了甚么,本是李家的家事,他终究是外人,只不好多问多言,怎奈二郎羽翼未丰,尚离不得唐国公的庇荫,只得私底下规劝着他,不论发生何事,莫要太过纵情,在唐国公面前只说是二郎因丧母,哀思不绝,日久不能平复,他亦知时日久了唐国公必不会深信,好在二郎虽年轻,终是个明白人,任是心中多少怨怼,犹能隐忍着。
暂设的留守府流水般的热闹了两天,唐国公一再言明尚在夫人的丧期内,不便多见客,大门口候着的大车仍是每日不断。直到了第三日上,闭起了府门,门口挂上了谢客的知照,方才止住了那些钻营着要攀附的大小官员。
李世民心里悬挂着城外那五万件军衣,急切地要等唐国公批示那四百缗钱出去,好容易待到留守府清静下来,便赶着从军营往府内去。进了正院,才刚踏上正厅的石阶,就有小厮在头前阻拦,“二郎且稍候,正有客在内说话。”
他心中不免奇怪,这不是才报称已谢退了所有访客了么。“里头是哪一位?”他向小厮问道。
“张长史,还有杜阿郎。”
李世民挥手遣退了那小厮,在门下站立了一会儿,因天已热起来,屋子内外隔绝不严,能听见里头的说话声,他不愿听那壁脚,径直在门上叩了几下,“父亲可在内?”
里头的说话声骤停了,隔了一息,想起了唐国公的声音。“可是二郎?便进来无妨。”
得了应允,李世民抬脚便跨进了正厅。唐国公正居正中席案坐着,前方左右两边各置一案,张长史与杜如晦各自坐着。张长史见状要起身行礼,唐国公却道:“他本是年轻后辈,又无官职,如何敢受长者礼。”
“正是呢。”李世民淡淡地扯起唇角,勉强算是有了些笑容,“见过长史。”
这张长史见他谦恭,不禁忘了形,也不知偏身让礼,居然着着实实地受了。
“正说着军中事务,你便来了。”唐国公边说着边指了指一边的另一案,示意他坐下,“当日你带兵走得急,一些琐碎事竟未及筹备下,倒是张长史想在了头里。如今天热了,我且问你,你那营中可发放了夏衣?”
“尚未发放。”李世民摇头道。
张长史面上显了得意,“既这么着,我为一方长史的,理应多使些力,二郎只管告知所需件数,这事便包管在某身上。”
“已着了一名仁勇副尉督办,不日便成。”李世民哪里会不懂他的盘算,告知了他件数,好教他知晓兵将人数,却不知父亲欲作何打算,故他语带迟疑,看向唐国公。唐国公含笑稳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势,并不打算开腔。
张长史忍不住在心里替自己叫了一声好,外边都传这李二郎年少机敏,智勇双全的,如今自己略编了个制衣的幌子,哄他说出手中兵将人数,他便顿住了,可见也是庸常。一时他心下称意,口中又道:“军中用度最是紧要的,采买置办向来个是窟窿洞,二郎或年轻不知,那些人,皆指着私下克扣军费资用来填塞。索性由官中一并置办了,倒也干净省事。”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不愿与他啰唣。这话一出,杜如晦料定了在乡间那一日,尾随跟梢的必是这位长史的亲随无疑了,这便坐实了城门口迎唐国公时的那一探。他从容谦和地笑道:“张长史乃真表率。论理原是不该推却的,实是夏衣已备办下了,只怕是要辜负了长史的这番美意。”
张长史只觉兜头淋了一盆冷水,才起的一点得意,立时消散无踪。他本无应对之能,来时反复打了腹稿的话一时也说尽了,竟不知该说些什么,略略地应付过几句,起身告辞。
待小厮将那张长史送出门去,唐国公方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与杜如晦。笺上赫然是贺遂兆的字迹,展开一读,心头不觉一震。
原来唐国公的外甥女王氏,早年入宫,因姿色出众,颇受盛宠,顾念着舅家昔日抚养之恩,时常暗中通递些消息出来予唐国公。近日圣上因深惧了杨玄感的兵乱,将朝中统兵的将臣一一猜忌了一遍,也不知哪个好事的进的言,竟教圣上将疑虑锁牢在了唐国公身上,王氏因此也受了牵连,连日来遭了冷落,赶忙将消息传递出去,贺遂兆接了消息亦不敢怠慢,遣人日夜加急地直送唐国公手中。
杜如晦看毕书信,连着深吸了两口气,“圣意应尚未抵达弘化郡,那张长史若是得了授意,忙着上达圣听犹不及,也不必特来试探了。如今握了兵权着实不易,须得仔细筹谋了应对,且容我细思量。”
唐国公沉着脸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了甚么,对着李世民道:“为今之计一切皆要谨慎再三,那四百缗钱暂不得挪动。”
李世民蓦地怔在了原处,默然点头,面上神色虽无改,脑中已然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