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杨震突然造访的时候就已猜到了他的来意,但听他如此直接问出这话时,钟裕的心还是忍不住一阵揪紧,随后面上也微微出现了为难之意来,只是却并没有很快就作出回答。
杨震也不急,只是静静地看着面前的昔日故友,等着对方想好说辞。
终于,一丝苦笑从钟裕的眉宇间现了出来,他叹了口气道:“想不到这些年过去了,你杨二郎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哪。”
“那钟大人你呢?你又是否因为身份的改变而变了曾经的心志?”杨震突然反问了一句。
这让钟裕再次一阵愕然,一抹复杂的神情迅速流露了出来,但很快又被他遮掩了过去:“我为国为民的初衷一直都未曾有过改变!”
杨震并没有纠缠于这一点,而是再次问了刚才的问题:“钟大人可否解释一下,为何在今日的朝堂之上,群臣就没一个点出北边边军里所存在的弊病的呢?这些并不是什么太难查的事情,我们锦衣卫能查到,那些言官一样也可以,可为何他们却不说呢?”
钟裕定定地看了杨震好一会儿,才问了一句:“你因为那些言官御史没有在今日的朝会上针对此点攻讦边军将领,所以才来找的我?你甚至以为这一切都是我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其中做了手脚?”
“难道不是么?”杨震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就这么直接回望着对方,反问道。
钟裕苦笑摇头:“二郎,你也太高看我这个左都御史的权力了,我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本事,都察院和朝廷的其他衙门可不相同,我虽忝为言官之首,但真正能从我命者可不太多哪。”
“嗯?”杨震也是一愣,对这一点,他还真没有细究过,只道朝廷衙门都是差不多的,当然是第一把手的权势最大,下面的人便得听从指挥,但听对方的意思,事情显然没这么简单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朝廷六部和其他衙门,内里的架构都与杨震一直所熟悉的没有两样,里面等级森严不说,底下的人都要以最上面的官员马首是瞻。无论你是侍郎还是郎中,又或是最底层的书吏、主事,服从上司命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然今后一定有你好果子吃。
可偏偏这个都察院却是朝廷各衙门中的一大异类。虽然在其中的官员身份也有高低之别,从最底层的普通言官到佥都御史、都御史,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相反,每一个言官在人格上都是完全独立的,他们要弹劾,或不想弹劾某人某事都只在他们自身的意愿!
做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朝廷的一般衙门就相当于后世的事业单位,一把手二把手什么的无论地位还是职权都分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只能照章办事,听令办事;可这都察院却是个合股的公司了,那些御史言官算是股东,作为董事长的钟裕虽然有权让他们做些什么,但他们也有权不照着办,而且钟裕拿他们还没有太多的 办法。
这是在太祖时就已定下来的规矩,为的自然就是避免有人控制言路,蒙蔽天子了。也正因如此,两百年下来,大明朝的言官总是那么凶猛,什么人都敢参,什么人都敢干,只因他们并不被人钳制。
听完钟裕的简单解释后,杨震已明白了个中情由,也知道自己确实是有些冤枉对方了。但同时,他心中的疑惑却并未就此得解:“既然那些言官连你这个都御史的话都可以不从,为何这一次却会集体失声?”
见杨震依然不依不饶地做着追问,钟裕知道只有把话说透了,便苦笑道:“虽然他们不惧我这个左都御史,但这天下间却还是有他们所畏惧之人的。”
“却是何人?”杨震皱起了眉头来。这些咬人比疯狗还凶的家伙居然会怕人?要知道他们有时候可是连天子都敢参奏的,试问这天下间还有比皇帝更大,更不好招惹的存在么?
还真就有!
至少在那些言官们眼里,皇帝并不是最可怕的,哪怕因为参皇帝而惹得龙颜大怒,把你拉出去廷杖,或是直接革职,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在仕林中的名声将鹊起,说不定反而是好事。
可要是得罪了那个人,他们不但会丢官罢职,就是作为言官清流最看重,也可能唯一的依仗的名声也会因此尽丧,成为被人所唾弃的存在。
“他们最惧者,不是天子,更不是我这个名义上的上司,而是天官!”钟裕终于道出了答案。
天官,并不是天上的神官,而是吏部尚书的美称。因为大唐武则天当政时改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之名,位列首位的吏部尚书就被人尊称为了天官。
见杨震依然是一副疑惑的模样,钟裕就再次解释道:“其实他们所惧者,也不是什么吏部尚书,而是京察!负责京察的,正是吏部尚书。”
这一回,杨震总算是明白个中道理了。虽然他的身份一直是在朝廷官场体系之外的,什么京察外察的也与他没有关系,但兄长之前可没少被这事所折腾。
所谓京察,便是每三年一次,由吏部尚书牵头的,对京城里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倘若有查出其犯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毛病的,便能将之从京官的序列里剔除掉。如此一来,你不但丢了官,还得背负上一些罪名,这对所有大明官员来说都是噩梦了。
而这还不是最坑爹的,毕竟吏部平时也有自己的差事要办,是不可能真个了解那成百上千京官们的具体情况的,或许这由锦衣卫来做倒是更有说服力。但他们却有自己的办法,我们确实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功过,那就由官员们自己来写吧!
就跟后世单位年终时写总结一样,除了写些什么成绩优势之类的,最后也总要写一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吧?每次京察时,京官们也要写这么份东西,所以若接下来吏部要拿捏你的不是理由证据就更充分了,因为那都是你自己写的呀。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那他们干脆就别写自己的过错什么的就得了。但这也不行,因为那样人家也能抓你的把柄,一个自大不谨或是浮躁的帽子,就能夺了你头上的乌纱。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吏部能够稳稳立于六部之首,几乎可与内阁分庭抗礼的依仗所在了。深明制衡之道的先帝们,就是靠着这个,才能让内阁无法太强的。当然,张居正这样的存在就另当别论了。
在好一阵沉默后,杨震才点头道:“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吏部尚书严清在其中发了话了?”
钟裕没有作声,却也算是默认了。
可杨震却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会包庇那些犯下了无数错误,致使出现如今危局的边关将领们。他也不想弄明白这一切,既然在这事上钟裕并没有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他自然就不必再有所顾忌了:“如此,我明白了。既然钟大人还有那些言官们没一个肯向陛下说实话的,那说不得,这得罪人的事情就要由我这个锦衣卫都督来说了。”说着杨震便站起了身来,想要告辞。
“不可!”听出他言下之意的钟裕顿时就慌了,赶紧叫道。
这让杨震为之一愣,不明白钟裕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稍作沉默之后,钟裕方才道:“刚才我所说的,只是那些一般的言官未曾上疏直奏北地种种弊病的原因,但这却不是所有人都不谈此事的原因。”
不错,吏部所能威慑的,也只是六七品的言官而已,但朝中还有不少不在其控制里的言官呢,至少钟裕就不是吏部尚书能控制得了的。
杨震明白过来后,便拿目光定定地看着对方,虽然没有说话,但其心思已表露无疑。
钟裕神色凝重地道:“你以为我不想为国家除此蠹虫么?不,非不愿,实是不能哪。现在的边军看着与当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内部早不是那番光景了。就兵部所得来的情报看,那些贪赃枉法的将领,早已把军权控制在手,那些真正能战的军队,都是他们的亲信,牵一发而动全身哪。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情况下,倘若再不顾一切地拿他们开刀,结果将不堪设想!如今的北地,可乱不得哪!”
“乱不得?”杨震重复了一遍这句话,一抹森冷的笑意从唇边绽放了出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你们才放任他们不断侵蚀大明边军,最终闹到如今这个地步?钟大人,你可还记得当初我们在大同所做的一切么?”
“我……”钟裕张了张嘴,目光最终没敢与杨震相交。
看着这个模样依旧,却已分外陌生的故友,杨震长长地一叹,没再说什么,只一拱手,便昂首而去……
杨震也不急,只是静静地看着面前的昔日故友,等着对方想好说辞。
终于,一丝苦笑从钟裕的眉宇间现了出来,他叹了口气道:“想不到这些年过去了,你杨二郎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哪。”
“那钟大人你呢?你又是否因为身份的改变而变了曾经的心志?”杨震突然反问了一句。
这让钟裕再次一阵愕然,一抹复杂的神情迅速流露了出来,但很快又被他遮掩了过去:“我为国为民的初衷一直都未曾有过改变!”
杨震并没有纠缠于这一点,而是再次问了刚才的问题:“钟大人可否解释一下,为何在今日的朝堂之上,群臣就没一个点出北边边军里所存在的弊病的呢?这些并不是什么太难查的事情,我们锦衣卫能查到,那些言官一样也可以,可为何他们却不说呢?”
钟裕定定地看了杨震好一会儿,才问了一句:“你因为那些言官御史没有在今日的朝会上针对此点攻讦边军将领,所以才来找的我?你甚至以为这一切都是我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其中做了手脚?”
“难道不是么?”杨震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就这么直接回望着对方,反问道。
钟裕苦笑摇头:“二郎,你也太高看我这个左都御史的权力了,我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本事,都察院和朝廷的其他衙门可不相同,我虽忝为言官之首,但真正能从我命者可不太多哪。”
“嗯?”杨震也是一愣,对这一点,他还真没有细究过,只道朝廷衙门都是差不多的,当然是第一把手的权势最大,下面的人便得听从指挥,但听对方的意思,事情显然没这么简单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朝廷六部和其他衙门,内里的架构都与杨震一直所熟悉的没有两样,里面等级森严不说,底下的人都要以最上面的官员马首是瞻。无论你是侍郎还是郎中,又或是最底层的书吏、主事,服从上司命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然今后一定有你好果子吃。
可偏偏这个都察院却是朝廷各衙门中的一大异类。虽然在其中的官员身份也有高低之别,从最底层的普通言官到佥都御史、都御史,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相反,每一个言官在人格上都是完全独立的,他们要弹劾,或不想弹劾某人某事都只在他们自身的意愿!
做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朝廷的一般衙门就相当于后世的事业单位,一把手二把手什么的无论地位还是职权都分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只能照章办事,听令办事;可这都察院却是个合股的公司了,那些御史言官算是股东,作为董事长的钟裕虽然有权让他们做些什么,但他们也有权不照着办,而且钟裕拿他们还没有太多的 办法。
这是在太祖时就已定下来的规矩,为的自然就是避免有人控制言路,蒙蔽天子了。也正因如此,两百年下来,大明朝的言官总是那么凶猛,什么人都敢参,什么人都敢干,只因他们并不被人钳制。
听完钟裕的简单解释后,杨震已明白了个中情由,也知道自己确实是有些冤枉对方了。但同时,他心中的疑惑却并未就此得解:“既然那些言官连你这个都御史的话都可以不从,为何这一次却会集体失声?”
见杨震依然不依不饶地做着追问,钟裕知道只有把话说透了,便苦笑道:“虽然他们不惧我这个左都御史,但这天下间却还是有他们所畏惧之人的。”
“却是何人?”杨震皱起了眉头来。这些咬人比疯狗还凶的家伙居然会怕人?要知道他们有时候可是连天子都敢参奏的,试问这天下间还有比皇帝更大,更不好招惹的存在么?
还真就有!
至少在那些言官们眼里,皇帝并不是最可怕的,哪怕因为参皇帝而惹得龙颜大怒,把你拉出去廷杖,或是直接革职,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在仕林中的名声将鹊起,说不定反而是好事。
可要是得罪了那个人,他们不但会丢官罢职,就是作为言官清流最看重,也可能唯一的依仗的名声也会因此尽丧,成为被人所唾弃的存在。
“他们最惧者,不是天子,更不是我这个名义上的上司,而是天官!”钟裕终于道出了答案。
天官,并不是天上的神官,而是吏部尚书的美称。因为大唐武则天当政时改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之名,位列首位的吏部尚书就被人尊称为了天官。
见杨震依然是一副疑惑的模样,钟裕就再次解释道:“其实他们所惧者,也不是什么吏部尚书,而是京察!负责京察的,正是吏部尚书。”
这一回,杨震总算是明白个中道理了。虽然他的身份一直是在朝廷官场体系之外的,什么京察外察的也与他没有关系,但兄长之前可没少被这事所折腾。
所谓京察,便是每三年一次,由吏部尚书牵头的,对京城里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倘若有查出其犯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毛病的,便能将之从京官的序列里剔除掉。如此一来,你不但丢了官,还得背负上一些罪名,这对所有大明官员来说都是噩梦了。
而这还不是最坑爹的,毕竟吏部平时也有自己的差事要办,是不可能真个了解那成百上千京官们的具体情况的,或许这由锦衣卫来做倒是更有说服力。但他们却有自己的办法,我们确实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功过,那就由官员们自己来写吧!
就跟后世单位年终时写总结一样,除了写些什么成绩优势之类的,最后也总要写一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吧?每次京察时,京官们也要写这么份东西,所以若接下来吏部要拿捏你的不是理由证据就更充分了,因为那都是你自己写的呀。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那他们干脆就别写自己的过错什么的就得了。但这也不行,因为那样人家也能抓你的把柄,一个自大不谨或是浮躁的帽子,就能夺了你头上的乌纱。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吏部能够稳稳立于六部之首,几乎可与内阁分庭抗礼的依仗所在了。深明制衡之道的先帝们,就是靠着这个,才能让内阁无法太强的。当然,张居正这样的存在就另当别论了。
在好一阵沉默后,杨震才点头道:“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吏部尚书严清在其中发了话了?”
钟裕没有作声,却也算是默认了。
可杨震却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会包庇那些犯下了无数错误,致使出现如今危局的边关将领们。他也不想弄明白这一切,既然在这事上钟裕并没有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他自然就不必再有所顾忌了:“如此,我明白了。既然钟大人还有那些言官们没一个肯向陛下说实话的,那说不得,这得罪人的事情就要由我这个锦衣卫都督来说了。”说着杨震便站起了身来,想要告辞。
“不可!”听出他言下之意的钟裕顿时就慌了,赶紧叫道。
这让杨震为之一愣,不明白钟裕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稍作沉默之后,钟裕方才道:“刚才我所说的,只是那些一般的言官未曾上疏直奏北地种种弊病的原因,但这却不是所有人都不谈此事的原因。”
不错,吏部所能威慑的,也只是六七品的言官而已,但朝中还有不少不在其控制里的言官呢,至少钟裕就不是吏部尚书能控制得了的。
杨震明白过来后,便拿目光定定地看着对方,虽然没有说话,但其心思已表露无疑。
钟裕神色凝重地道:“你以为我不想为国家除此蠹虫么?不,非不愿,实是不能哪。现在的边军看着与当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内部早不是那番光景了。就兵部所得来的情报看,那些贪赃枉法的将领,早已把军权控制在手,那些真正能战的军队,都是他们的亲信,牵一发而动全身哪。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情况下,倘若再不顾一切地拿他们开刀,结果将不堪设想!如今的北地,可乱不得哪!”
“乱不得?”杨震重复了一遍这句话,一抹森冷的笑意从唇边绽放了出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你们才放任他们不断侵蚀大明边军,最终闹到如今这个地步?钟大人,你可还记得当初我们在大同所做的一切么?”
“我……”钟裕张了张嘴,目光最终没敢与杨震相交。
看着这个模样依旧,却已分外陌生的故友,杨震长长地一叹,没再说什么,只一拱手,便昂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