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收官
王静辉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又继续说道:“韩相既然知道我给颍王出的主意就应该知道那所谓的‘下策’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实在是有违圣人之道但事有从权还望韩相能善加使用。虽知韩相关心提拔晚辈但改之真的无意步入仕途还请韩相谅解!不过想我一介小小郎中无权无势若此事走漏出去牵连我个人是小耽误韩相大事就是罪过了还请韩相代为保密!”
韩琦听后也知道王静辉的苦衷便点点头答应下来保证他给颍王赵顼出主意的事情不会有人知道。王静辉心中虽然对这样的保证并不看重但也没有办法只有事到临头再想办法了。“回去之后要多准备几道护身符才行!”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
王静辉又转移话题和韩琦讨论了一会儿沙盘的制作和使用上的一些说明根据自己那一点儿可怜的军事知识向他解释了一下如何在沙盘上进行兵棋推演和模拟对抗的要点后便起身告辞了。
在回到自己的书房后王静辉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宰辅韩琦已经承诺立刻着手建立城市防疫体系而濮议角斗按照王静辉的估计也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一并解决。在他的眼中如果濮议真的能够在年内解决的话那今后自己所读过的历史恐怕就要全都作废了没有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角斗英宗赵曙可以腾出双手建立起属于他自己威信之下的统治阶层原本属于后仁宗时代的英宗执政时期恐怕真的要变成名副其实的英宗时代了这就足以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这就使得他王静辉也不能再靠从二十一世纪所学到的历史知识来钻空子了但他根本就在乎这一点因为他最为关心的便是城市防疫体系的建成这对他有着莫大的意义毕竟这次行动是他第一次开始影响历史不仅比较顺利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还顺带解决了困扰历史上英宗整个执政期的濮议争论。
想到这里王静辉摇摇头笑着想:“就历史意义来说自己的这个防疫体系要远远比不上平息濮议争论的大不过解决濮议毕竟自己实现目标的副产品自己也不在乎当什么官所以对自己无用。倒是这次得罪了慈寿宫的老太太她可不是好惹得主儿自己要多加防备了……”
大宋治平二年五月初二宰辅韩琦上书英宗:近年来大宋屡遭天灾侵袭瘟疫四起百姓困苦不堪为体恤百姓建议构建大宋境内的防疫体系以及时控制和医治瘟疫……
韩琦的这道奏章让朝堂上还沉迷于濮议争论的百官都摸不到头脑:韩琦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写这么一道奏章?皇上和宰辅韩琦认输了?!尽管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以及依附他们的百官对宰辅韩琦这道奏章的用意纷纷猜测但最后的结论毫无疑问是韩琦示弱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英宗的退让会让韩琦到哪里去钓鱼的问题了!这使得这段时间把所有精力全部都用在濮议角斗上的百官都从心底畅快了一回:执政时间长达七年的韩相也在自己面前低头求饶了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凭良心而言韩琦当宰辅的时间内做的好事不少朝堂上的威望也高至极点去年提议开立校正医书局不是最近终于出版了医道典籍《素问》了吗?这次韩琦提议构建的防疫体系看上去也不错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拦更何况这道奏章很可能是韩琦当宰辅的最后一道奏章了还是放过他吧!
就这样韩琦的这道奏章居然毫无异议的通过了庭审韩琦也没有背弃对王静辉的诺言由户部拨款在汴都开封先按照王静辉给他的奏章中所言的方法建立一个城市防疫体系设汴都防疫局以汴都内的大小医馆为依托购进囤积防疫所需用的各种药材然后由校正医书局出面颁布王静辉去年所写的《瘟疫》一书各个医馆坐堂郎中必读之书。
这也是顺便给王静辉提提气这也就是他这个始作俑者在这个朝廷推行构建防疫体系上他唯一的好处连韩琦当时上书朝廷的奏章的署名都是韩琦自己本人当然韩琦也私下叫人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上面也对他做了一项许诺:将会把朝廷所有颁布的大部头的书籍交给商务印书馆来承接不过校正医书局所颁布的医书经典将会有朝廷官办印刷作坊承印只有王静辉修订的医书经典才会有官办印刷作坊和商务印书馆一起承印。
对于韩琦给他在信中的承诺王静辉也不太在意了不过能多赚钱的事情自己送上门来他也不会拒绝。不过做为对宰辅韩琦好意的回敬王静辉在给他的回信中详细叙述了商务印书馆所采用的铅活字印刷术的巨大意义并且把向辽国输出书籍的用意也详细给韩琦解释清楚并且请求他对商务印书馆向辽国和今后要向西夏输出的书籍给予一定的方便最后向他保证在五年以后商务印书馆将会把铅活字印刷技术完整的交给朝廷以此来挥更大的作用。
与韩琦给他的好处相比王静辉的回赠可就要大方的多了他之所以这么答复韩琦也是因为他从韩琦的来信当中感觉到韩琦非常注意自己的商务印书馆了正是由于商务印书馆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不仅快崛起并且还斩断了以钱、燕两家为的江浙印刷作坊在北方的市场大幅削低了书籍的利润。很难说像钱、燕这样的老牌印刷业巨头兼大富豪与朝廷当中的高官有什么关系但韩琦的来信足以使他正视这方面的问题放弃商务印书馆的巨额利润固然有些让他心疼但相比被整个同行业的人敌视要好的多更何况技术垄断并不能促进技术进步王静辉更希望看到这个时代技术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再说商务印书馆已经形成了品牌规模在《梅雪》行进入正轨后已经没有哪家印刷作坊能够在北方市场给它带来什么麻烦了。
不知道是韩琦由于忙于平息濮议的布置还是怎么了王静辉回信之后韩琦就再也没有来过信。不过这样反而让王静辉更安心对于将来会产生的损失他虽然会有些心痛但他作为从一千年后来到宋朝的人来说财的东西还多着呢不说别的比较复杂的东西单单是镜子一项就会比商务印书馆厉害的多。“想当年这可是威尼斯人把法国人逼得狗急跳墙的利器啊!”王静辉在书房中独自一人呵呵的笑道。
正当所有的官员都在猜测韩琦会到哪里去钓鱼的时候英宗赵曙把韩琦和欧阳修召进宫中议事在见面的时候欧阳修从袖中取出两份诏书交给赵曙。赵曙看过两份诏书后留下一份然后将一个在殿外等候的太监叫了进来把另外一份诏书交给这名太监太监接过诏书后也不打开看一眼便推出殿外。
第二天各位中枢大臣和英宗赵曙议事与垂拱殿到了正午时分太后派来一位宦官传达诏书传达诏书的太监正是昨晚从赵曙手中接过诏书的太监。欧阳修和韩琦等人打开诏书一看后与英宗赵曙相视而笑——这份诏书正是昨天晚上欧阳修写得两份诏书中交给太监的那份不过诏书上多了曹太后的亲笔签押。
“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潐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特此手谕!”
当司礼太监那尖细的鸭公嗓子出难听的声音在垂拱殿里渐渐消逝后百官的脸上可谓什么样的神情都有不过颍王赵顼此时的脸上更为有趣。韩琦等奉到此诏立刻转送英宗。英宗赵曙看过后说道:“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所有称皇称后诸尊号朕不敢闻令内外臣民知之!此诏!”
这时底下的官员才开始反应过来不过已经大势已去十天前他们手中还奉为尚方宝剑的太后手诏居然成了今天击败他们的法宝这对于他们来说可真是够讽刺的。不过这还不算最后的结束御史吕诲见苦劝赵曙不成便缴纳敕诰在家称病待罪;包括司马光在内的所有台谏官员都全部自动请辞;连英宗赵曙在濮邸时的幕僚王猎、蔡抗均反对他称亲之举这是英宗赵曙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使得他又立刻感到头大如斗。
在宰辅韩琦和欧阳修的帮助下英宗赵曙在严厉处置了于是吕诲让他到蔪州散心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到休宁县当县官还拉拢反对濮王称亲的主力人物王圭答应他许以执政之位可谓是软硬兼施才最终完全平息了濮议之争前后两个月这可比王静辉那个历史时空中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角斗短多了。
王静辉才茶楼中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茶客们在一旁三五成群的议论着濮议角斗的最终结果。当他听到吕诲、范纯仁、吕大防三个御史被英宗修理的消息后也感到无奈毕竟这三个人是无辜的他们没有什么错只是想提出皇帝行为不妥的地方就这么被放逐京师之外实在是有些很可惜。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们不这么逼迫英宗赵曙和韩琦、欧阳修等人也不会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还是曹老太太的一纸诏书管用不知道要是她老人家知道背后这个馊主意是我出的那我瘦弱的肩膀是否能够抗得住呢?”王静辉一边喝茶一边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自己肩膀的承压能力……
大宋英宗二年六月二十九在朝堂上闹得风风雨雨的濮议还没有过去十天王静辉投资在汴都郊外的书院所有的建筑终于全部完工了。韩琦、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果然没有食言在他们努力动员下不少名噪一时的大儒都来到这个名叫“华英书院”的书院来授课。说起这个“华英书院”的名字是王静辉起的但这书院山门上的牌匾可是大有来头——英宗赵曙亲笔题写的书院牌匾这也是王静辉请韩琦帮忙才得到的。
可惜王静辉在文学上只知道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还有一堆词人外加上朱程理学的开山人程氏兄弟外这些所谓的“大儒”竟然很少知道这不禁让他很是汗颜。不过王静辉还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听了苏轼的介绍后还认出一个来:周敦颐。
此时的周敦颐还并不是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在这个还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他的学术思想传播的范围还很有限不仅是他就是他的弟子程氏兄弟在生前也没有享受到理学大家的学术待遇。现在的周敦颐有四十八岁本来辞官后准备在九江讲学的不过他和苏偶像的老爹有过交往苏洵对他的学问很是佩服听到苏轼说王静辉要在汴都城外建一所专门供贫家子弟读书的书院还正缺一些学俱佳的教书先生时便写信给周敦颐请他来汴都讲学并把书院的来历介绍给他。周敦颐看到苏洵的来信后就二话不说赶到汴都王静辉的华英书院来教书了。
听到苏轼说起周敦颐的来历后王静辉突然想到苏偶像的老爹苏洵好像就是今年驾鹤西归的本来想着找个机会给苏洵检查一下身体的不过这段时间忙着修订医书和向朝廷推荐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事情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不说苏洵本来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个王静辉还梦想着自己的《梅雪》编辑阵营中有着剩下的六个唐宋八大家来组成空前绝后的明星阵容如果少了一个岂不是让他遗憾死?
想到这里王静辉便问道苏轼:“子瞻兄听闻伯父苏公进来身体不好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小弟帮忙的话尽管提出来只要是在下能做到的必不敢推辞!另外子瞻兄也知道我是个郎中对看病救人还是有些心得的如果苏公身体不舒服我们等今天书院这边的事情一了便到伯父那里怎么样?”
苏轼听后脸色一暗说道:“多谢改之还能惦记家父身体安康不过家父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们请过‘同安堂’的头牌坐堂郎中许天易给家父看过病不过那许天易说家父得的是不治之症——肺痨现在家父身体更差了每夜都无法安然入睡痰中多带血丝!想必改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算了吧!”
“什么?!”王静辉有些失态的说道不过他马上就从苏轼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把苏轼拉到一旁说道:“子瞻兄伯父的病真的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苏轼有些悲痛的说道:“现在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改之你也是郎中我听许天易说你的医术也很高明也许会有办法若能减轻家父的病痛子瞻感激不尽!”
王静辉听后也没有什么反应在苏轼旁边走来走去不断的在思考着:自己手头还有不到十五支青霉素还有其他少量的抗生素药品但除了青霉素以外其他的那些抗生素数量太少自己也不是抗着药房回到宋朝那点儿东西根本就不够用。如果使用青霉素的话就要看苏洵命够不够大对青霉素的反应如何了……
盘算再三王静辉便不管华英书院的事情了反正这里有欧阳修之辈的文坛领袖在这里抗着多自己也不多少自己也不少他向欧阳修说明了一下要随苏轼回家给苏洵看病就劳烦他照顾一下了。欧阳修一听立刻答应了下来韩琦那里他去解释。王静辉搞定书院这里的事情后便拉着苏轼上车往城中赶先到平民医馆取出自己的那套吃饭的家伙后就由苏轼引路直奔苏府。
在去苏轼家的路上王静辉还询问了苏轼家中还有没有人在苏洵犯病之后有咳嗽现象当得到苏轼肯定没有的回答后他的心中还是稍微放心了些:这肺痨就是肺结核的俗称还分为开放性和非开放性两种开放性的肺结核可以通过打喷嚏等飞沫传染而非开放性的则不转染。开放性的肺结核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王静辉最怕的便是苏洵得肺结核连带着苏轼、苏辙一锅端那可就麻烦了虽然史书上说苏轼兄弟还有很多年可以活但也没有说他们不是得肺痨死的。
经过一路奔波王静辉和苏轼终于到了苏府此时的三苏还没有做什么大官所以要比韩琦的府第可要寒酸多了但布置的也是极为有情趣。王静辉这次是为了救人而来也就没有细细打量园林的优劣跟着苏轼就直奔后院苏洵的房间去了。
王静辉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又继续说道:“韩相既然知道我给颍王出的主意就应该知道那所谓的‘下策’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实在是有违圣人之道但事有从权还望韩相能善加使用。虽知韩相关心提拔晚辈但改之真的无意步入仕途还请韩相谅解!不过想我一介小小郎中无权无势若此事走漏出去牵连我个人是小耽误韩相大事就是罪过了还请韩相代为保密!”
韩琦听后也知道王静辉的苦衷便点点头答应下来保证他给颍王赵顼出主意的事情不会有人知道。王静辉心中虽然对这样的保证并不看重但也没有办法只有事到临头再想办法了。“回去之后要多准备几道护身符才行!”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
王静辉又转移话题和韩琦讨论了一会儿沙盘的制作和使用上的一些说明根据自己那一点儿可怜的军事知识向他解释了一下如何在沙盘上进行兵棋推演和模拟对抗的要点后便起身告辞了。
在回到自己的书房后王静辉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宰辅韩琦已经承诺立刻着手建立城市防疫体系而濮议角斗按照王静辉的估计也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一并解决。在他的眼中如果濮议真的能够在年内解决的话那今后自己所读过的历史恐怕就要全都作废了没有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角斗英宗赵曙可以腾出双手建立起属于他自己威信之下的统治阶层原本属于后仁宗时代的英宗执政时期恐怕真的要变成名副其实的英宗时代了这就足以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这就使得他王静辉也不能再靠从二十一世纪所学到的历史知识来钻空子了但他根本就在乎这一点因为他最为关心的便是城市防疫体系的建成这对他有着莫大的意义毕竟这次行动是他第一次开始影响历史不仅比较顺利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还顺带解决了困扰历史上英宗整个执政期的濮议争论。
想到这里王静辉摇摇头笑着想:“就历史意义来说自己的这个防疫体系要远远比不上平息濮议争论的大不过解决濮议毕竟自己实现目标的副产品自己也不在乎当什么官所以对自己无用。倒是这次得罪了慈寿宫的老太太她可不是好惹得主儿自己要多加防备了……”
大宋治平二年五月初二宰辅韩琦上书英宗:近年来大宋屡遭天灾侵袭瘟疫四起百姓困苦不堪为体恤百姓建议构建大宋境内的防疫体系以及时控制和医治瘟疫……
韩琦的这道奏章让朝堂上还沉迷于濮议争论的百官都摸不到头脑:韩琦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写这么一道奏章?皇上和宰辅韩琦认输了?!尽管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以及依附他们的百官对宰辅韩琦这道奏章的用意纷纷猜测但最后的结论毫无疑问是韩琦示弱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英宗的退让会让韩琦到哪里去钓鱼的问题了!这使得这段时间把所有精力全部都用在濮议角斗上的百官都从心底畅快了一回:执政时间长达七年的韩相也在自己面前低头求饶了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凭良心而言韩琦当宰辅的时间内做的好事不少朝堂上的威望也高至极点去年提议开立校正医书局不是最近终于出版了医道典籍《素问》了吗?这次韩琦提议构建的防疫体系看上去也不错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拦更何况这道奏章很可能是韩琦当宰辅的最后一道奏章了还是放过他吧!
就这样韩琦的这道奏章居然毫无异议的通过了庭审韩琦也没有背弃对王静辉的诺言由户部拨款在汴都开封先按照王静辉给他的奏章中所言的方法建立一个城市防疫体系设汴都防疫局以汴都内的大小医馆为依托购进囤积防疫所需用的各种药材然后由校正医书局出面颁布王静辉去年所写的《瘟疫》一书各个医馆坐堂郎中必读之书。
这也是顺便给王静辉提提气这也就是他这个始作俑者在这个朝廷推行构建防疫体系上他唯一的好处连韩琦当时上书朝廷的奏章的署名都是韩琦自己本人当然韩琦也私下叫人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上面也对他做了一项许诺:将会把朝廷所有颁布的大部头的书籍交给商务印书馆来承接不过校正医书局所颁布的医书经典将会有朝廷官办印刷作坊承印只有王静辉修订的医书经典才会有官办印刷作坊和商务印书馆一起承印。
对于韩琦给他在信中的承诺王静辉也不太在意了不过能多赚钱的事情自己送上门来他也不会拒绝。不过做为对宰辅韩琦好意的回敬王静辉在给他的回信中详细叙述了商务印书馆所采用的铅活字印刷术的巨大意义并且把向辽国输出书籍的用意也详细给韩琦解释清楚并且请求他对商务印书馆向辽国和今后要向西夏输出的书籍给予一定的方便最后向他保证在五年以后商务印书馆将会把铅活字印刷技术完整的交给朝廷以此来挥更大的作用。
与韩琦给他的好处相比王静辉的回赠可就要大方的多了他之所以这么答复韩琦也是因为他从韩琦的来信当中感觉到韩琦非常注意自己的商务印书馆了正是由于商务印书馆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不仅快崛起并且还斩断了以钱、燕两家为的江浙印刷作坊在北方的市场大幅削低了书籍的利润。很难说像钱、燕这样的老牌印刷业巨头兼大富豪与朝廷当中的高官有什么关系但韩琦的来信足以使他正视这方面的问题放弃商务印书馆的巨额利润固然有些让他心疼但相比被整个同行业的人敌视要好的多更何况技术垄断并不能促进技术进步王静辉更希望看到这个时代技术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再说商务印书馆已经形成了品牌规模在《梅雪》行进入正轨后已经没有哪家印刷作坊能够在北方市场给它带来什么麻烦了。
不知道是韩琦由于忙于平息濮议的布置还是怎么了王静辉回信之后韩琦就再也没有来过信。不过这样反而让王静辉更安心对于将来会产生的损失他虽然会有些心痛但他作为从一千年后来到宋朝的人来说财的东西还多着呢不说别的比较复杂的东西单单是镜子一项就会比商务印书馆厉害的多。“想当年这可是威尼斯人把法国人逼得狗急跳墙的利器啊!”王静辉在书房中独自一人呵呵的笑道。
正当所有的官员都在猜测韩琦会到哪里去钓鱼的时候英宗赵曙把韩琦和欧阳修召进宫中议事在见面的时候欧阳修从袖中取出两份诏书交给赵曙。赵曙看过两份诏书后留下一份然后将一个在殿外等候的太监叫了进来把另外一份诏书交给这名太监太监接过诏书后也不打开看一眼便推出殿外。
第二天各位中枢大臣和英宗赵曙议事与垂拱殿到了正午时分太后派来一位宦官传达诏书传达诏书的太监正是昨晚从赵曙手中接过诏书的太监。欧阳修和韩琦等人打开诏书一看后与英宗赵曙相视而笑——这份诏书正是昨天晚上欧阳修写得两份诏书中交给太监的那份不过诏书上多了曹太后的亲笔签押。
“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潐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特此手谕!”
当司礼太监那尖细的鸭公嗓子出难听的声音在垂拱殿里渐渐消逝后百官的脸上可谓什么样的神情都有不过颍王赵顼此时的脸上更为有趣。韩琦等奉到此诏立刻转送英宗。英宗赵曙看过后说道:“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所有称皇称后诸尊号朕不敢闻令内外臣民知之!此诏!”
这时底下的官员才开始反应过来不过已经大势已去十天前他们手中还奉为尚方宝剑的太后手诏居然成了今天击败他们的法宝这对于他们来说可真是够讽刺的。不过这还不算最后的结束御史吕诲见苦劝赵曙不成便缴纳敕诰在家称病待罪;包括司马光在内的所有台谏官员都全部自动请辞;连英宗赵曙在濮邸时的幕僚王猎、蔡抗均反对他称亲之举这是英宗赵曙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使得他又立刻感到头大如斗。
在宰辅韩琦和欧阳修的帮助下英宗赵曙在严厉处置了于是吕诲让他到蔪州散心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到休宁县当县官还拉拢反对濮王称亲的主力人物王圭答应他许以执政之位可谓是软硬兼施才最终完全平息了濮议之争前后两个月这可比王静辉那个历史时空中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角斗短多了。
王静辉才茶楼中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茶客们在一旁三五成群的议论着濮议角斗的最终结果。当他听到吕诲、范纯仁、吕大防三个御史被英宗修理的消息后也感到无奈毕竟这三个人是无辜的他们没有什么错只是想提出皇帝行为不妥的地方就这么被放逐京师之外实在是有些很可惜。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们不这么逼迫英宗赵曙和韩琦、欧阳修等人也不会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还是曹老太太的一纸诏书管用不知道要是她老人家知道背后这个馊主意是我出的那我瘦弱的肩膀是否能够抗得住呢?”王静辉一边喝茶一边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自己肩膀的承压能力……
大宋英宗二年六月二十九在朝堂上闹得风风雨雨的濮议还没有过去十天王静辉投资在汴都郊外的书院所有的建筑终于全部完工了。韩琦、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果然没有食言在他们努力动员下不少名噪一时的大儒都来到这个名叫“华英书院”的书院来授课。说起这个“华英书院”的名字是王静辉起的但这书院山门上的牌匾可是大有来头——英宗赵曙亲笔题写的书院牌匾这也是王静辉请韩琦帮忙才得到的。
可惜王静辉在文学上只知道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还有一堆词人外加上朱程理学的开山人程氏兄弟外这些所谓的“大儒”竟然很少知道这不禁让他很是汗颜。不过王静辉还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听了苏轼的介绍后还认出一个来:周敦颐。
此时的周敦颐还并不是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在这个还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他的学术思想传播的范围还很有限不仅是他就是他的弟子程氏兄弟在生前也没有享受到理学大家的学术待遇。现在的周敦颐有四十八岁本来辞官后准备在九江讲学的不过他和苏偶像的老爹有过交往苏洵对他的学问很是佩服听到苏轼说王静辉要在汴都城外建一所专门供贫家子弟读书的书院还正缺一些学俱佳的教书先生时便写信给周敦颐请他来汴都讲学并把书院的来历介绍给他。周敦颐看到苏洵的来信后就二话不说赶到汴都王静辉的华英书院来教书了。
听到苏轼说起周敦颐的来历后王静辉突然想到苏偶像的老爹苏洵好像就是今年驾鹤西归的本来想着找个机会给苏洵检查一下身体的不过这段时间忙着修订医书和向朝廷推荐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事情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不说苏洵本来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个王静辉还梦想着自己的《梅雪》编辑阵营中有着剩下的六个唐宋八大家来组成空前绝后的明星阵容如果少了一个岂不是让他遗憾死?
想到这里王静辉便问道苏轼:“子瞻兄听闻伯父苏公进来身体不好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小弟帮忙的话尽管提出来只要是在下能做到的必不敢推辞!另外子瞻兄也知道我是个郎中对看病救人还是有些心得的如果苏公身体不舒服我们等今天书院这边的事情一了便到伯父那里怎么样?”
苏轼听后脸色一暗说道:“多谢改之还能惦记家父身体安康不过家父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们请过‘同安堂’的头牌坐堂郎中许天易给家父看过病不过那许天易说家父得的是不治之症——肺痨现在家父身体更差了每夜都无法安然入睡痰中多带血丝!想必改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算了吧!”
“什么?!”王静辉有些失态的说道不过他马上就从苏轼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把苏轼拉到一旁说道:“子瞻兄伯父的病真的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苏轼有些悲痛的说道:“现在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改之你也是郎中我听许天易说你的医术也很高明也许会有办法若能减轻家父的病痛子瞻感激不尽!”
王静辉听后也没有什么反应在苏轼旁边走来走去不断的在思考着:自己手头还有不到十五支青霉素还有其他少量的抗生素药品但除了青霉素以外其他的那些抗生素数量太少自己也不是抗着药房回到宋朝那点儿东西根本就不够用。如果使用青霉素的话就要看苏洵命够不够大对青霉素的反应如何了……
盘算再三王静辉便不管华英书院的事情了反正这里有欧阳修之辈的文坛领袖在这里抗着多自己也不多少自己也不少他向欧阳修说明了一下要随苏轼回家给苏洵看病就劳烦他照顾一下了。欧阳修一听立刻答应了下来韩琦那里他去解释。王静辉搞定书院这里的事情后便拉着苏轼上车往城中赶先到平民医馆取出自己的那套吃饭的家伙后就由苏轼引路直奔苏府。
在去苏轼家的路上王静辉还询问了苏轼家中还有没有人在苏洵犯病之后有咳嗽现象当得到苏轼肯定没有的回答后他的心中还是稍微放心了些:这肺痨就是肺结核的俗称还分为开放性和非开放性两种开放性的肺结核可以通过打喷嚏等飞沫传染而非开放性的则不转染。开放性的肺结核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王静辉最怕的便是苏洵得肺结核连带着苏轼、苏辙一锅端那可就麻烦了虽然史书上说苏轼兄弟还有很多年可以活但也没有说他们不是得肺痨死的。
经过一路奔波王静辉和苏轼终于到了苏府此时的三苏还没有做什么大官所以要比韩琦的府第可要寒酸多了但布置的也是极为有情趣。王静辉这次是为了救人而来也就没有细细打量园林的优劣跟着苏轼就直奔后院苏洵的房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