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在死去的李大将军与活着的犟小子李旭之间任选其一的话黄门侍郎参掌朝政裴矩大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虽然李旭的所作所为曾经让人甚感头疼但活着的李旭从没主动给他惹过半点实际上的麻烦并且一年四季孝敬不断。而死了的李大将军却把他推到了浇满了油脂的薪柴堆上稍有不慎便会被烧得尸骨无存。
已经常年不问政事的杨广很容易糊弄特别是在取得了萧皇后的肯的情况下裴矩和虞世基二人随便编造个诸如“被瓦岗军遣刺客所害”之类的谎言就能将李旭的死因搪塞过去。但文武百官的悠悠之口却很难塞自从李大将军战死的消息传到江都后那些以前跟其有过交情的没有交情的甚至早就巴不得这一天到来的家伙们突然都变得正义起来各类问责的奏折如雪片般向行宫里飞。两位参掌朝政的处理动作刚一迟缓河南就传来了荥阳通守裴仁基率部造反的消息。还没等裴、虞两位从震惊中回过神儿襄城通守郑勃又以“似有不轨图谋”的罪名剁了东都派去的监军王孝逸。紧跟着河东李渊借故杀了高君雅和王威彭城张芮斩了朝散大夫柳茂就连近两年刚刚被朝廷破格提拔素有“忠义”之名的江都通守王世充都按兵于淮北不奉号令了。上书朝廷说久领大军在外恐为流言所伤身死兵散云云。
裴矩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拿借机生事的人却无可奈何。凭心而论东都这次做得的确太过。大伙看姓李的不顺眼找机会倾轧他一下是正常之举。但无论如何也不该将此人向绝路上逼。先前有这样一位盖世名将震慑着某些蠢蠢欲动的家伙还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现在口实有了威胁尽去人家能不把握这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么?
眼下唯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敷衍办法就是由江都下旨将背后陷害李旭的那个人揪出来当众处死借此平息一下各地军官们的愤怒。但这个替罪羊又实在难找。能调动王辩和裴仁基二人让他们放开虎牢关防线者的官职绝不可能太小此外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倾东都之兵堵李旭的后路也是个大手笔行为没有越王杨侗的肯虎贲郎将刘长恭自己绝对没那个胆儿。
“怎么着咱们也不能将越王殿下治罪吧他小小年纪又懂什么?”朝房里都不是外人所以裴矩也不怕有人弹劾自己诽谤监国皇亲。众所周知越王杨侗不过是个摆设东都的军政大权眼下实际掌握在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手里。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非将李旭逼上绝路的原因不用猜他也能略知一二。
“其实这事儿不怪段大夫他们下手狠李大将军骁勇是骁勇但做事有些太不自量力了!”另一个参掌朝政的大臣虞世基也为李旭的死而深感叹婉。在他眼里李旭的死绝不是因为东都方面误信李家叔侄即将造反的谣言那样简单。即便没有这个谣言段达等人依旧会想方设法除掉他。而谣言的出现只是为东都提供了一个良机而已。
只是段达等人行事过于肆无忌惮并且落下了太多的把柄。其实即便他们不出手再缓个一年半载朝廷之中也有无数大人物跳出来用尽一切手段让姓李的身败名裂。这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好的任何人改变不了。
“是啊有些东西先帝都浅试则止李将军居然一头就撞了上去!不头破血流才怪!”秘书郎虞世南对其兄的说法深表赞同。早在李旭未战没之前他就和很多秘书学士私下里议论过认为此人眼下名声虽然响亮将来必不得善终。因为其所作所为的那些事情已经远远出了一名武将的职权范围!
秘书学士们私下认为李旭必死之罪有三。第一擅开官仓沽名钓誉。第二擅更选士之道扰乱地方官秩。第三私分匪患区田产示私恩于士卒。
洛阳附近的官仓里装的都是朝廷为了战备而储存的粮食先帝早有遗训擅动官仓者处斩。但在李旭所犯下的三条死罪之中这一条反而最轻。毕竟他奉命督师河南没有理由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和流寇拼命。况且如果管城被贼军攻克粮仓里的存储也会便宜了瓦岗众不如先给郡兵和饥民们分了反而断了贼军的念想。
但第二和第三两条大过却是罪无可恕。无论李旭当初的立意有多善良这两条政策施行起来效果多么好都于事无补。九品中正制选材已经是绵延了数百年的旧例以先帝之人望曾经想以科举完全代之尚不可得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敢比先帝走得更远不是自己嫌寿命长了么?至于分荒地给有功将士的举动更是主动撩拨世家大族们的虎须!特别是河南的千里沃土眼下虽然陷入流寇手里但没有一寸找不到原来的主人。李旭问都不问原主的意思便分了它对方能不恨之入骨么?
“唉――!”黄门侍郎裴矩长叹。
“唉―――!”内史侍郎虞世基以长叹声附和。
虞世南所暗示的理由他们两个何尝看不到只是那些借机闹事的人怎会听秘书学士们的解释?他们只看重眼前的机会和现实利益。大火已经燃起而肯救火的张须陀和李旭先后都倒下了尽力向火上添柴的家伙们却活得一个比一个滋润。既然如此众人干脆都做添柴者好了又何必做那费力不讨好地救火人反被烧得焦头烂额呢?
“大人如果觉得处置活人为难的话不如在李将军的身后哀荣上想想办法?”见两位肱股重臣愁得形容憔悴虞世南继续建议道。
这也是他和秘书学士们商议后得出的结论。“反正李大将军已死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武夫追究活人的责任甚至使得东都和江都离心实在得不偿失!”看了看众人的脸色虞世南没有现太多愤怒因此话说得更加顺畅“皇帝和皇后对此事不想深究估计也是看到了其中后果。河南的局面已经很乱了若是几位留守的辅政大臣再寒了心东都更是岌岌可危!”
“开始时我和裴大人也是这么打算但你没看到这两天都生了什么事情么?”虞世基苦笑着摇头。弟弟的主意不能不算高明但显然在此时行不通。据有人私下汇报掌管着江都一半兵马的宇文士及都在骁果营中私下摆了香案祭奠李旭在天之灵如果他和裴矩再不做出些壮士断腕的举措来造反者就不一定是千里之外的齐郡精锐了。
“那些借机闹事的家伙能跟李旭有什么实在交情不过是借机讨要好处罢了。无伤大局的朝廷尽量答应一些就是。待将他们安抚住后再寻找其他机会逐个击破!”虞世南笑了笑冷冷地道。“总之是无外乎‘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八个字慢慢拖着终能拖出个结果来。倒是李将军身后事不能办得太轻他既然死得委屈死得壮烈。朝廷就认可他的名分借机竖立一个忠义的典型来安慰往者在天英灵同时也能激励后来人以其为榜样!”
后半段话倒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权宜手段抓紧时间落实下去也能多少起到些给活人看的效果。但裴矩和虞世基却互相交换着目光一边听一边摇头。待虞世南把所有话都说完了沉吟了一下同时开口“唉——!”
两位肱股之臣居然都以叹息声作为话引。在官员们的记忆中这也不失为一道稀罕景了。“虞大人你先说…….!”裴矩尴尬地笑了笑谦让。
“还是裴大人先请对于武事虞某毕竟了解不多!”到了关键时刻虞世基倒懂得谦虚抬了抬胳膊做了个能者优先的手势。
“唉我曾这样想过往昔已以来者可追!但河东李渊那里恐怕已经不容我等讨价还价!”裴矩喟然长叹声音听起来带着股说不出的哀愁。
“莫非裴大人还以为李渊真的准备造反不成?”
“难道当初的流言是真的!”
众人被吓了一跳七嘴八舌地问。
“无论当初流言是真是假河东李家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了!”裴矩苦笑脸上的表情仿佛刚刚吃下一个大苍蝇般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东都此举已经充分说明了朝廷对李渊一直不信任。而李旭的治所博陵六郡又紧挨着河东。我听说李旭的一个宠妾就是李渊的庶出女儿两家本来就是同气连枝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如今女婿死了丈人刚好名正言顺地接管博陵。有大半个河东和小半个河北在手李渊还用再对朝廷继续忍气吞声么?”
换了别人一样会抓紧时机。非但李渊恐怕罗艺也会有所行动。以往李大将军就像一根钉子般钉在六郡既逼得罗艺头大如斗又羁绊住了李渊令他们二人很难仓猝起事。如今朝廷自己将钉子拔了李渊和罗艺难道还有等新的钉子出现的道理么?
“如果李大将军没死就好了!”见时局糜烂如此地步众官员们终于想起李旭的好处来叹息着道。
如果李旭活着他们不会像现在这般头疼李渊和罗艺也都有所忌惮!可姓李的早不死晚不死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撒了手呢?
叹息归叹息事实既成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大伙即将面对的将是不断的指责接二连三的叛乱。无论他们想什么办法临时敷衍大隋朝这艘船已经四处漏水距离沉没时日无多!
“可能可能李大将军真活着!”不知道是被屋子里的压抑气氛逼疯了还是突然被痰迷了心一直没有说话的中书舍人王圭喃喃地道。
“王大人莫非以为李将军归降了瓦岗么?”尽管与李旭没什么交情封德彝依旧有些不满地质问道。
他这样做倒不是想维护李旭的名誉而是不相信一个做事莽撞的武夫能突然学会了权衡变通。况且瓦岗军主帅李密因此人而毁容瘸腿对素有美髯公之名的李密来说这是比杀父夺妻还大的仇恨又岂肯收留已致陌路穷途的李旭?
“以李将军的为人他必定不会投奔瓦岗!”王圭想了想对着满眼狐疑的众同僚们解释“在最初的死讯传来时老夫也觉得五内为之俱焚。但这几天越琢磨越不对劲儿此子乃知兵之人断不会自寻死路。而观其在最后时刻的作为居然散兵遣将直奔渡口!这不是找死又是在做什么呢?”
“还不是刘长恭那厮干得好事!居然带兵堵住了自己人的后路!李将军若是跟瓦岗拼命两败俱伤之后刘、段等人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拿下。而李将军若是与东都开战麾下郡兵必然士气不高。凭着个人勇武他即便能打败刘长恭也没有力量再面对徐、翟二人联手一击!”封德彝皱紧眉头大声回应。
他对李旭的评价不高但对刘、段等人的评价更低。在一干文人眼里李将军虽然行事鲁莽举止失礼但却仍然可划为忠臣范畴。而段、刘等人则是不折不扣的奸贼佞臣!这也是他在看出朝廷不想惩处段、刘等人的端倪后力主高规格操办李旭身后事的原因之一。既然到了最后关头姓李的依旧没有与东都兵戎相见则说明他心中还装着朝廷装着忠义宁死也不肯辜负了圣恩!这种忠臣义士在儒者的眼中是万世楷模无论彼此之间有没有矛盾其行动都该被称颂而不是被诋毁!
“德彝不要忙着打报不平。”一直愁眉紧锁的裴矩眼神突然灵动起来出言制止了封、王两人的争执。“王大人只是说其举止不符合用兵之道并未说其对朝廷不忠。况且是东都挑起事端在先他即便先动手与段达、刘长恭、王辩等人开战过后上本自表陛下也会谅解!”
王圭的话虽然有些一厢情愿但无疑让裴矩在漫天乌云的缝隙间看到了一线阳光。数日来曾经多次参赞军务的裴矩对李旭的举动也是百思不解。如果换了他和对方易地而处他一定不会遣散部众而是携刚刚大胜之威一举击溃段达等人。然后进入虎牢关内闭门不出同时向各地请求援军。只要能确保东都和荥阳不被瓦岗攻破过后朝廷也只能像现在一样认可段、刘二人身败名裂的既成事实。手握重兵的他非但不会受到任何追究还会得到陛下的好言嘉奖。
这就是忠臣和能臣之间的区别。忠臣这东西传说中的五帝三皇时代可能有过但在大隋朝他的结局只会是一声叹息。而能臣行事时则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途径心中不会有任何道义羁绊。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把江山社稷与百姓福趾都作为赌注押在台上亦在所不惜!
作为能臣的裴矩无法看透李旭在战没之前的一举一动。此人既然是百战名将就不该自寻死路。除非他对心中所坚持的一切早已失望。但即便如此他还有投降瓦岗的选择不见得非要以黄河作为最后归宿。
“我听谣传说李将军一个心爱的女人为了给他报信策马狂奔了二百余里。当时此人怀着身孕天上又大雨倾盆所以赶到军营后很快就香消玉陨了!”御史大夫裴蕴叹了口气补充道。
“昔日楚霸王宁死不过江东姓李的在最后一刻的心境估计和西楚霸王差不多。美人已逝弟兄们又全军覆没他即便回到博陵去又有何面目见那些曾经劝说他不要渡河的部将?”虞世南这个时候倒没冷嘲热讽以一种忧古伤今的口吻叹息着点评。作为文人他很喜欢这些惨烈且带一些香艳的典故。年青时也曾梦想着有很多虞姬为了自己接二连三地抹脖子当然感动过后他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一定不让家里的其他妻妾失望。
“他不是楚霸王。楚霸王自刎乌江时麾下兵卒全军覆没。博陵军只有四千轻骑跟着他南渡在六郡之中还有三万多人足够他卷土重来好几次!”王圭继续摇头否认了关于李旭可能是为情而死的谣传。
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不会如此轻易地被击倒更不会只因为一个女人就方寸大乱。他不认为李旭会如此脆弱更希望自己的推测正确从而让眼前的麻烦顿时消失。况且只要李旭活着那些以其死为理由的闹事借口便都不成立。朝廷处理善后事宜来也轻松得多简单得多。
“王大人人以为死在黄河中的不是李将军?”裴矩越顺着王圭的提示去想脸上的表情越震惊。一把揪住对方的衣袖大声追问。
如果事实不幸被王圭猜中他和虞世基二人要面临的麻烦不会再是眼前这些非难。但可能更不轻松。姓李的平生就败了一次还是被东都从背后陷害所致。如果他领博陵大军向朝廷讨还公道试问东都众人还有继续活命的理由么?
“死在黄河中的可能是李将军的部属或者根本没有人投河!”王圭点了点头低声道。
“没投瓦岗也没投河身死那王大人以为李将军会往哪里去?”封德彝被王圭脸上的郑重表情吓了一跳伸手扯住了对方的另一只袖子追问。但论才学不论人品王圭在群臣之中绝对能排得上前三位。他既然说得如此肯定必然是从纷繁复杂的流言中看出了某些蛛丝马迹。
王圭轻轻甩了甩胳膊将封德彝的手甩开。然后以长者身份拍了拍裴矩扯在自己衣袖上的手笑着提醒道:“如果换了裴大人领兵既不想跟瓦岗军斗得两败俱伤让刘长恭等人收了渔利去。又不想与官军手足相残有损于江山社稷应该如何?”
“如何?”震惊中的裴矩顺着王圭的问话回应然后骤然被自己的话惊醒。他突然现自己先前只想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却没考虑到李旭的为人。此人做事素来有一个原则在坚持自家原则的情况下又不想死于非命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一走了之了。
“我会一走了之!”裴矩皱着眉头幽幽地回答。“我会让郡兵们各自回乡反正刘、段等人只想杀我必然不会难为这些郡兵。而带着他们反而影响了轻骑的度。不对不光如此这四千博陵弟兄都是我的安身立命本钱!”他越说越快越说眼神越明亮“放一伙人走也是走两伙人走也是走。我把四千博陵弟兄中的大部分散进入四万郡兵当中也能稀里糊涂从段、刘两人的眼皮底下混出去。甚至向南绕道从来路返回老家!当时瓦岗和洛阳的注意力都在我的身上决不会顾及到那些郡兵!”
“反正明知必败李将军以一二死士装扮成自己也能吸引瓦岗军来追。待瓦岗军现上当他和博陵轻骑早就不知道溜到何方去了!”虞世基的反应也不慢顺着裴矩的推测补充了下去。
“既然如此瓦岗军为什么散布谣言说他死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辩谣?”封德彝还不服气急急地问。
“李将军死讯传开的后果大伙不都看到了么?对瓦岗军而言其中好处还不够大?”裴矩大步转回书案一边翻看有关李旭之死的那些奏折一边大声怒气冲冲地骂。上当了这个当上得忒窝囊。东都方面凭着一个谣言便出手自毁长城。而瓦岗军也仅仅凭着一个谣言便让所有图谋不轨的家伙们都主动跳了出来分散开了朝廷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大败之后的最佳喘息时间。
唯一倒霉的是他和虞世基等人一边要给东都惹下的大祸收拾残局一边还要分心去应付那些讨价还价者。这参掌朝政的差事也真是难做!
“至于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辩谣恐怕不是不做而是不敢吧!”王圭叹了口气将最后的答案呈给了众人。一个死迅让多少人为之手舞足蹈。若是他没有返回自己的势力范围多少人又巴不得将谣言变成事实。”
“把李旭可能没死的消息想办法传出去一定要让东都、河东知道。也想办法给河北窦建德、高开道等人透个信儿说他们的死对头可能轻车简从混回博陵!”刹那之间裴矩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
一个活着的李旭还有一个死去的李大将军如今他只需要后者。
已经常年不问政事的杨广很容易糊弄特别是在取得了萧皇后的肯的情况下裴矩和虞世基二人随便编造个诸如“被瓦岗军遣刺客所害”之类的谎言就能将李旭的死因搪塞过去。但文武百官的悠悠之口却很难塞自从李大将军战死的消息传到江都后那些以前跟其有过交情的没有交情的甚至早就巴不得这一天到来的家伙们突然都变得正义起来各类问责的奏折如雪片般向行宫里飞。两位参掌朝政的处理动作刚一迟缓河南就传来了荥阳通守裴仁基率部造反的消息。还没等裴、虞两位从震惊中回过神儿襄城通守郑勃又以“似有不轨图谋”的罪名剁了东都派去的监军王孝逸。紧跟着河东李渊借故杀了高君雅和王威彭城张芮斩了朝散大夫柳茂就连近两年刚刚被朝廷破格提拔素有“忠义”之名的江都通守王世充都按兵于淮北不奉号令了。上书朝廷说久领大军在外恐为流言所伤身死兵散云云。
裴矩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拿借机生事的人却无可奈何。凭心而论东都这次做得的确太过。大伙看姓李的不顺眼找机会倾轧他一下是正常之举。但无论如何也不该将此人向绝路上逼。先前有这样一位盖世名将震慑着某些蠢蠢欲动的家伙还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现在口实有了威胁尽去人家能不把握这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么?
眼下唯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敷衍办法就是由江都下旨将背后陷害李旭的那个人揪出来当众处死借此平息一下各地军官们的愤怒。但这个替罪羊又实在难找。能调动王辩和裴仁基二人让他们放开虎牢关防线者的官职绝不可能太小此外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倾东都之兵堵李旭的后路也是个大手笔行为没有越王杨侗的肯虎贲郎将刘长恭自己绝对没那个胆儿。
“怎么着咱们也不能将越王殿下治罪吧他小小年纪又懂什么?”朝房里都不是外人所以裴矩也不怕有人弹劾自己诽谤监国皇亲。众所周知越王杨侗不过是个摆设东都的军政大权眼下实际掌握在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手里。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非将李旭逼上绝路的原因不用猜他也能略知一二。
“其实这事儿不怪段大夫他们下手狠李大将军骁勇是骁勇但做事有些太不自量力了!”另一个参掌朝政的大臣虞世基也为李旭的死而深感叹婉。在他眼里李旭的死绝不是因为东都方面误信李家叔侄即将造反的谣言那样简单。即便没有这个谣言段达等人依旧会想方设法除掉他。而谣言的出现只是为东都提供了一个良机而已。
只是段达等人行事过于肆无忌惮并且落下了太多的把柄。其实即便他们不出手再缓个一年半载朝廷之中也有无数大人物跳出来用尽一切手段让姓李的身败名裂。这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好的任何人改变不了。
“是啊有些东西先帝都浅试则止李将军居然一头就撞了上去!不头破血流才怪!”秘书郎虞世南对其兄的说法深表赞同。早在李旭未战没之前他就和很多秘书学士私下里议论过认为此人眼下名声虽然响亮将来必不得善终。因为其所作所为的那些事情已经远远出了一名武将的职权范围!
秘书学士们私下认为李旭必死之罪有三。第一擅开官仓沽名钓誉。第二擅更选士之道扰乱地方官秩。第三私分匪患区田产示私恩于士卒。
洛阳附近的官仓里装的都是朝廷为了战备而储存的粮食先帝早有遗训擅动官仓者处斩。但在李旭所犯下的三条死罪之中这一条反而最轻。毕竟他奉命督师河南没有理由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和流寇拼命。况且如果管城被贼军攻克粮仓里的存储也会便宜了瓦岗众不如先给郡兵和饥民们分了反而断了贼军的念想。
但第二和第三两条大过却是罪无可恕。无论李旭当初的立意有多善良这两条政策施行起来效果多么好都于事无补。九品中正制选材已经是绵延了数百年的旧例以先帝之人望曾经想以科举完全代之尚不可得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敢比先帝走得更远不是自己嫌寿命长了么?至于分荒地给有功将士的举动更是主动撩拨世家大族们的虎须!特别是河南的千里沃土眼下虽然陷入流寇手里但没有一寸找不到原来的主人。李旭问都不问原主的意思便分了它对方能不恨之入骨么?
“唉――!”黄门侍郎裴矩长叹。
“唉―――!”内史侍郎虞世基以长叹声附和。
虞世南所暗示的理由他们两个何尝看不到只是那些借机闹事的人怎会听秘书学士们的解释?他们只看重眼前的机会和现实利益。大火已经燃起而肯救火的张须陀和李旭先后都倒下了尽力向火上添柴的家伙们却活得一个比一个滋润。既然如此众人干脆都做添柴者好了又何必做那费力不讨好地救火人反被烧得焦头烂额呢?
“大人如果觉得处置活人为难的话不如在李将军的身后哀荣上想想办法?”见两位肱股重臣愁得形容憔悴虞世南继续建议道。
这也是他和秘书学士们商议后得出的结论。“反正李大将军已死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武夫追究活人的责任甚至使得东都和江都离心实在得不偿失!”看了看众人的脸色虞世南没有现太多愤怒因此话说得更加顺畅“皇帝和皇后对此事不想深究估计也是看到了其中后果。河南的局面已经很乱了若是几位留守的辅政大臣再寒了心东都更是岌岌可危!”
“开始时我和裴大人也是这么打算但你没看到这两天都生了什么事情么?”虞世基苦笑着摇头。弟弟的主意不能不算高明但显然在此时行不通。据有人私下汇报掌管着江都一半兵马的宇文士及都在骁果营中私下摆了香案祭奠李旭在天之灵如果他和裴矩再不做出些壮士断腕的举措来造反者就不一定是千里之外的齐郡精锐了。
“那些借机闹事的家伙能跟李旭有什么实在交情不过是借机讨要好处罢了。无伤大局的朝廷尽量答应一些就是。待将他们安抚住后再寻找其他机会逐个击破!”虞世南笑了笑冷冷地道。“总之是无外乎‘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八个字慢慢拖着终能拖出个结果来。倒是李将军身后事不能办得太轻他既然死得委屈死得壮烈。朝廷就认可他的名分借机竖立一个忠义的典型来安慰往者在天英灵同时也能激励后来人以其为榜样!”
后半段话倒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权宜手段抓紧时间落实下去也能多少起到些给活人看的效果。但裴矩和虞世基却互相交换着目光一边听一边摇头。待虞世南把所有话都说完了沉吟了一下同时开口“唉——!”
两位肱股之臣居然都以叹息声作为话引。在官员们的记忆中这也不失为一道稀罕景了。“虞大人你先说…….!”裴矩尴尬地笑了笑谦让。
“还是裴大人先请对于武事虞某毕竟了解不多!”到了关键时刻虞世基倒懂得谦虚抬了抬胳膊做了个能者优先的手势。
“唉我曾这样想过往昔已以来者可追!但河东李渊那里恐怕已经不容我等讨价还价!”裴矩喟然长叹声音听起来带着股说不出的哀愁。
“莫非裴大人还以为李渊真的准备造反不成?”
“难道当初的流言是真的!”
众人被吓了一跳七嘴八舌地问。
“无论当初流言是真是假河东李家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了!”裴矩苦笑脸上的表情仿佛刚刚吃下一个大苍蝇般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东都此举已经充分说明了朝廷对李渊一直不信任。而李旭的治所博陵六郡又紧挨着河东。我听说李旭的一个宠妾就是李渊的庶出女儿两家本来就是同气连枝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如今女婿死了丈人刚好名正言顺地接管博陵。有大半个河东和小半个河北在手李渊还用再对朝廷继续忍气吞声么?”
换了别人一样会抓紧时机。非但李渊恐怕罗艺也会有所行动。以往李大将军就像一根钉子般钉在六郡既逼得罗艺头大如斗又羁绊住了李渊令他们二人很难仓猝起事。如今朝廷自己将钉子拔了李渊和罗艺难道还有等新的钉子出现的道理么?
“如果李大将军没死就好了!”见时局糜烂如此地步众官员们终于想起李旭的好处来叹息着道。
如果李旭活着他们不会像现在这般头疼李渊和罗艺也都有所忌惮!可姓李的早不死晚不死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撒了手呢?
叹息归叹息事实既成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大伙即将面对的将是不断的指责接二连三的叛乱。无论他们想什么办法临时敷衍大隋朝这艘船已经四处漏水距离沉没时日无多!
“可能可能李大将军真活着!”不知道是被屋子里的压抑气氛逼疯了还是突然被痰迷了心一直没有说话的中书舍人王圭喃喃地道。
“王大人莫非以为李将军归降了瓦岗么?”尽管与李旭没什么交情封德彝依旧有些不满地质问道。
他这样做倒不是想维护李旭的名誉而是不相信一个做事莽撞的武夫能突然学会了权衡变通。况且瓦岗军主帅李密因此人而毁容瘸腿对素有美髯公之名的李密来说这是比杀父夺妻还大的仇恨又岂肯收留已致陌路穷途的李旭?
“以李将军的为人他必定不会投奔瓦岗!”王圭想了想对着满眼狐疑的众同僚们解释“在最初的死讯传来时老夫也觉得五内为之俱焚。但这几天越琢磨越不对劲儿此子乃知兵之人断不会自寻死路。而观其在最后时刻的作为居然散兵遣将直奔渡口!这不是找死又是在做什么呢?”
“还不是刘长恭那厮干得好事!居然带兵堵住了自己人的后路!李将军若是跟瓦岗拼命两败俱伤之后刘、段等人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拿下。而李将军若是与东都开战麾下郡兵必然士气不高。凭着个人勇武他即便能打败刘长恭也没有力量再面对徐、翟二人联手一击!”封德彝皱紧眉头大声回应。
他对李旭的评价不高但对刘、段等人的评价更低。在一干文人眼里李将军虽然行事鲁莽举止失礼但却仍然可划为忠臣范畴。而段、刘等人则是不折不扣的奸贼佞臣!这也是他在看出朝廷不想惩处段、刘等人的端倪后力主高规格操办李旭身后事的原因之一。既然到了最后关头姓李的依旧没有与东都兵戎相见则说明他心中还装着朝廷装着忠义宁死也不肯辜负了圣恩!这种忠臣义士在儒者的眼中是万世楷模无论彼此之间有没有矛盾其行动都该被称颂而不是被诋毁!
“德彝不要忙着打报不平。”一直愁眉紧锁的裴矩眼神突然灵动起来出言制止了封、王两人的争执。“王大人只是说其举止不符合用兵之道并未说其对朝廷不忠。况且是东都挑起事端在先他即便先动手与段达、刘长恭、王辩等人开战过后上本自表陛下也会谅解!”
王圭的话虽然有些一厢情愿但无疑让裴矩在漫天乌云的缝隙间看到了一线阳光。数日来曾经多次参赞军务的裴矩对李旭的举动也是百思不解。如果换了他和对方易地而处他一定不会遣散部众而是携刚刚大胜之威一举击溃段达等人。然后进入虎牢关内闭门不出同时向各地请求援军。只要能确保东都和荥阳不被瓦岗攻破过后朝廷也只能像现在一样认可段、刘二人身败名裂的既成事实。手握重兵的他非但不会受到任何追究还会得到陛下的好言嘉奖。
这就是忠臣和能臣之间的区别。忠臣这东西传说中的五帝三皇时代可能有过但在大隋朝他的结局只会是一声叹息。而能臣行事时则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途径心中不会有任何道义羁绊。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把江山社稷与百姓福趾都作为赌注押在台上亦在所不惜!
作为能臣的裴矩无法看透李旭在战没之前的一举一动。此人既然是百战名将就不该自寻死路。除非他对心中所坚持的一切早已失望。但即便如此他还有投降瓦岗的选择不见得非要以黄河作为最后归宿。
“我听谣传说李将军一个心爱的女人为了给他报信策马狂奔了二百余里。当时此人怀着身孕天上又大雨倾盆所以赶到军营后很快就香消玉陨了!”御史大夫裴蕴叹了口气补充道。
“昔日楚霸王宁死不过江东姓李的在最后一刻的心境估计和西楚霸王差不多。美人已逝弟兄们又全军覆没他即便回到博陵去又有何面目见那些曾经劝说他不要渡河的部将?”虞世南这个时候倒没冷嘲热讽以一种忧古伤今的口吻叹息着点评。作为文人他很喜欢这些惨烈且带一些香艳的典故。年青时也曾梦想着有很多虞姬为了自己接二连三地抹脖子当然感动过后他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一定不让家里的其他妻妾失望。
“他不是楚霸王。楚霸王自刎乌江时麾下兵卒全军覆没。博陵军只有四千轻骑跟着他南渡在六郡之中还有三万多人足够他卷土重来好几次!”王圭继续摇头否认了关于李旭可能是为情而死的谣传。
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不会如此轻易地被击倒更不会只因为一个女人就方寸大乱。他不认为李旭会如此脆弱更希望自己的推测正确从而让眼前的麻烦顿时消失。况且只要李旭活着那些以其死为理由的闹事借口便都不成立。朝廷处理善后事宜来也轻松得多简单得多。
“王大人人以为死在黄河中的不是李将军?”裴矩越顺着王圭的提示去想脸上的表情越震惊。一把揪住对方的衣袖大声追问。
如果事实不幸被王圭猜中他和虞世基二人要面临的麻烦不会再是眼前这些非难。但可能更不轻松。姓李的平生就败了一次还是被东都从背后陷害所致。如果他领博陵大军向朝廷讨还公道试问东都众人还有继续活命的理由么?
“死在黄河中的可能是李将军的部属或者根本没有人投河!”王圭点了点头低声道。
“没投瓦岗也没投河身死那王大人以为李将军会往哪里去?”封德彝被王圭脸上的郑重表情吓了一跳伸手扯住了对方的另一只袖子追问。但论才学不论人品王圭在群臣之中绝对能排得上前三位。他既然说得如此肯定必然是从纷繁复杂的流言中看出了某些蛛丝马迹。
王圭轻轻甩了甩胳膊将封德彝的手甩开。然后以长者身份拍了拍裴矩扯在自己衣袖上的手笑着提醒道:“如果换了裴大人领兵既不想跟瓦岗军斗得两败俱伤让刘长恭等人收了渔利去。又不想与官军手足相残有损于江山社稷应该如何?”
“如何?”震惊中的裴矩顺着王圭的问话回应然后骤然被自己的话惊醒。他突然现自己先前只想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却没考虑到李旭的为人。此人做事素来有一个原则在坚持自家原则的情况下又不想死于非命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一走了之了。
“我会一走了之!”裴矩皱着眉头幽幽地回答。“我会让郡兵们各自回乡反正刘、段等人只想杀我必然不会难为这些郡兵。而带着他们反而影响了轻骑的度。不对不光如此这四千博陵弟兄都是我的安身立命本钱!”他越说越快越说眼神越明亮“放一伙人走也是走两伙人走也是走。我把四千博陵弟兄中的大部分散进入四万郡兵当中也能稀里糊涂从段、刘两人的眼皮底下混出去。甚至向南绕道从来路返回老家!当时瓦岗和洛阳的注意力都在我的身上决不会顾及到那些郡兵!”
“反正明知必败李将军以一二死士装扮成自己也能吸引瓦岗军来追。待瓦岗军现上当他和博陵轻骑早就不知道溜到何方去了!”虞世基的反应也不慢顺着裴矩的推测补充了下去。
“既然如此瓦岗军为什么散布谣言说他死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辩谣?”封德彝还不服气急急地问。
“李将军死讯传开的后果大伙不都看到了么?对瓦岗军而言其中好处还不够大?”裴矩大步转回书案一边翻看有关李旭之死的那些奏折一边大声怒气冲冲地骂。上当了这个当上得忒窝囊。东都方面凭着一个谣言便出手自毁长城。而瓦岗军也仅仅凭着一个谣言便让所有图谋不轨的家伙们都主动跳了出来分散开了朝廷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大败之后的最佳喘息时间。
唯一倒霉的是他和虞世基等人一边要给东都惹下的大祸收拾残局一边还要分心去应付那些讨价还价者。这参掌朝政的差事也真是难做!
“至于他自己为什么不出面辩谣恐怕不是不做而是不敢吧!”王圭叹了口气将最后的答案呈给了众人。一个死迅让多少人为之手舞足蹈。若是他没有返回自己的势力范围多少人又巴不得将谣言变成事实。”
“把李旭可能没死的消息想办法传出去一定要让东都、河东知道。也想办法给河北窦建德、高开道等人透个信儿说他们的死对头可能轻车简从混回博陵!”刹那之间裴矩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
一个活着的李旭还有一个死去的李大将军如今他只需要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