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便是如此!你我均知,唐代皇帝,因为道教尊奉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十六年前,当今圣上更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对道教更加崇奉和扶植,不然怎会对翰林书院如此重待。”临淮郡王面色略有欣然之意。
“还别说,俞太尉这一巧立名目还真是精妙得紧,拉拢住翰林院与自己倾力相助,无疑会在李姓皇室中更具有威慑力,或许就是老爷子听闻二王、十王对李先生颇有成见,才泛生此意。”关鲁公另有估计。
“还用他听闻?明眼人一眼就渴望出,今日里台上何人对正文这般名声鹤起悻悻怨怒,更不能排除,他们之间嫌隙早已人尽皆知!但借以保护正文乃是其中之一,您老没见到正文述说胸中宏愿时,老爷子两眼烁烁生光?借助大唐经济发达,来促进国土平定,国民富足,秩序稳定,需要怎样一种雄才大略才可达成?能力之外,还需要迁善远罪,一秉虔诚,方可不变初心!在我看来,老爷子主要目的还是想侧面帮他一把。”
翰林学士,简单的说就是皇帝秘书,因为能够接近皇帝,所以很有话语权,实际品阶虽然不高,却往往出现后来各部尚书来兼任大学士,才显得大学士很牛,毕竟各部部长,可都是二品甚至从一品官员。
甚至后世有皇上废弃了丞相,自己太忙,就让翰林学士帮助自己办理事情,可见俞太尉将他曾把持过的翰林书院介绍给李之,其潜在意义,在某些特殊时刻要大于千军万马。
因而,也就像临淮郡王所说的那样,俞太尉目的,并非令李之面对某些李姓皇室时似有所持,更有极深远瞻作用方为可能。
而俞太尉本人是三公之一,正二品。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如果把枢密院比作现代中央军委的话,那末,不妨先把“太尉”的职权比作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
但是,他又比现在的“防长”、“总长”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他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姑且算是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吧。
以他如此高龄,仍被当今皇上念念不忘,并无摒弃不用之意,原因就在于翰林书院里,他的弟子门生影响力实在厚重,因而即使俞太尉虽位居极品而实权甚少,却依然任其开府,置僚佐,并非没有原因的。
能得如此人物暗里相助,无疑对李之方面来讲,远比意外惊喜还要重要,故而临淮郡王脸上喜意渐生,之前向李之传递眼神,就是要他顺杆而上,可惜被自己闺女临时插了一脚。
此时的李之对这一切尚一无所知,他只留意着方才被他强推出来几十人,因心有愧疚,就盯着这些人,以保证在接下来第一时间入店采购。
如此过得好久,仍不减多少顾客走出来,他只好将此事交予李怿看着,另对封行做了些交代,这才引着关铭返回三层。
由于晚上有慰犒酒宴,像是明王等人也要前往入席,李之可不敢将这一众大佬置于不理。
俞太尉这时候已将题书撰写完毕,几人正围着字迹未干条幅鉴赏,见李之来到纷纷闪开令其观瞧,李家老祖李桐李贤辇可是当代书法大家,由他先做提醒:“李先生,你可要善待此书,寻常人想获得与老爷子一幅墨宝可是极难,便是我屡次相求才勉强求得一个‘静’字!”
淞王也是面显艳慕,“老爷子书法既承道统、优入圣域,又兼备书圣道中笔意,而于翰墨亦工。更善行草,尤善此类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却为人争珍秘。你小子有福,我等却只能干望!”
俞太尉哈哈大笑,“你几位少在这里哭酸,这些年里,你们在场几人,哪一个没少往我那里跑了?尤其是你关老夫子,我可是知道,又几次你把我那纸篓丢弃纸类也搜捡一空!”
关鲁公毫不以为羞,“你我同朝为官为临可有不少年数,就是我去了你那里也要百般推诿,何况别人?您老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超逸绝伦,留于后世墨宝多几幅又有何难?搞不清你为何如此执拗!”
李桐笑曰:“太尉大人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想是无意令人过多关注表面东西,而忽视掉行书简牍里义理之学与格物致知。”
俞太尉大赞,“贤辇老兄果然不愧于书法大家,深悉书者与做学问者之间心理矛盾冲突!格物致知讲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将之理念化为思想学说乃我个人坚持,期望借此盛名,把其书法艺术光芒掩却为我一生所愿!盖因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就往往使人更关注于书法本身,从而忽视掉了思想文化远播所产生巨大影响力,我很为此等另有偏颇而耿耿于怀!”
李之一直不曾开口,一则在场人无一不是德高望重或位高权重者,二是他对于书法上的研究极为缺乏,冒昧吐露出不适言辞,岂不是令人贻笑大方。
再者,有几人显露出为得到俞太尉墨宝而喋喋不休,此时闭嘴为最好规避目标所指手段。
他只表现出兴奋模样,以显示自己内心不平静,以他目前鉴读水平,也能体会出其中不凡来,却也不是在完全作假。
“关于这幅大字,我认为李先生居功至伟,因为他所研制出来极品宣纸,远比什么硬黄纸类宣纸更具润墨性,只要控制好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能令自己深感一种艺术效果,且让墨之五色尽数体现无遗。而且此类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
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后,墨迹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常年浸于临池学书,方能得到五色辨识。
“不仅如此,这种纸质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极强之外,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也是硬黄纸不能达到的!半月前李先生给我几刀,却又比之前研制品更绵韧些,想来李先生日后还有将之品质提升可能!” 李桐补充。
李之这才开口,“的确,目前宣纸原材料,已为长安城附近所能寻找到之最佳,但以我对于工艺认知,距离心目中那种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境界,尚有一些距离!早在一月前,我就撒出人去全国各地寻找更适宜原材料,根据反馈,前景看好!”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果然文采非凡,但这种最理想状态宣纸,以我个人观点看来,只感有如梦幻!不过,我相信李先生能够做到,仅是目前宣纸,也超出早先认知,再持以己见怕是真老糊涂了!风云,来,给我研墨!”
风云字临薄,年仅三旬有余,为俞太尉最小弟子,现是翰林供奉,主要从事起草诏令,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
老人家共有正式弟子一十三人,大多在翰林书院或兼或专,各自司职不同,大弟子訾仪訾汉典,已年逾六旬,为待诏翰林学士,品阶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之前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既为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也是作为私人参谋文士,以备顾问。
但随着武后去往洛阳,訾仪就被病患缠身的高宗特诏入禁,从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成为如今高宗最亲近顾问兼秘书官。更因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大禁内有个编外内相之称。
俞太尉此时要风云研墨,便是他为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其中意境打动,便升起留书与李之,既为未来更高品质宣纸宣传之用,也希望藉此来激励他,将理想中品质宣纸早日研制出来。
作为一千多年后仍具名气一代书法大家,只因所留存于世作品极其稀少,较之后世更盛名行书苏、黄、米、蔡四大家名气上大大不如,但造诣上也不让分毫。
十三个字一气呵成也仅在盏茶之间,关鲁公高声赞道:“纵横跌宕,笔势矫健如渴骥奔泉,书风自成一格,果不愧时人推崇备至!”
俞太尉微笑,“我之以为,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方能令书意点画信手而来。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即为我一生此道心得!心目手俱得于何而来?乃我日常观夏云变幻而悟得!”
另几人里,以李桐李贤辇书法为最,闻其语,便陷入心浸感察当中,众人也就不再言语,默默将书中笔画在自己心内反复临摹。
良久李桐忽睁两眼,开口喟叹:“今日里可是受益匪浅,老爷子行书如贵胃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但您这一番点拨更令我恍然似有顿悟!古有王羲之观赏白鹅浮水而悟得意境,今有俞太尉观夏云变幻,悟得变化气势,寻得书法之结体更精妙之处,贤辇在这里向俞公致谢了!”
随着他躬身深施一礼,众人也为他书法上悟境再进一层而感到兴奋,老明王为长安城除俞太尉之外另一书法大家,能够因此而得福,无疑是大唐文坛又一大幸事。
不等墨迹干透,淞王就提醒时辰已到,需要赶往晚宴之地。
李之早辞了今晚事,此间生意之忙碌也是人尽皆知,因而也无人置以他词。
而俞太尉年事已高,也不会前往,但同样需要返回府中静养了。
听闻李之早安排人在后院墙开出另一门户,众人均赞其细心周祥,一样如来时将俞太尉背负下楼,台阶上,两人已约定两日后午时在城南门俞府相见。
90612/
“还别说,俞太尉这一巧立名目还真是精妙得紧,拉拢住翰林院与自己倾力相助,无疑会在李姓皇室中更具有威慑力,或许就是老爷子听闻二王、十王对李先生颇有成见,才泛生此意。”关鲁公另有估计。
“还用他听闻?明眼人一眼就渴望出,今日里台上何人对正文这般名声鹤起悻悻怨怒,更不能排除,他们之间嫌隙早已人尽皆知!但借以保护正文乃是其中之一,您老没见到正文述说胸中宏愿时,老爷子两眼烁烁生光?借助大唐经济发达,来促进国土平定,国民富足,秩序稳定,需要怎样一种雄才大略才可达成?能力之外,还需要迁善远罪,一秉虔诚,方可不变初心!在我看来,老爷子主要目的还是想侧面帮他一把。”
翰林学士,简单的说就是皇帝秘书,因为能够接近皇帝,所以很有话语权,实际品阶虽然不高,却往往出现后来各部尚书来兼任大学士,才显得大学士很牛,毕竟各部部长,可都是二品甚至从一品官员。
甚至后世有皇上废弃了丞相,自己太忙,就让翰林学士帮助自己办理事情,可见俞太尉将他曾把持过的翰林书院介绍给李之,其潜在意义,在某些特殊时刻要大于千军万马。
因而,也就像临淮郡王所说的那样,俞太尉目的,并非令李之面对某些李姓皇室时似有所持,更有极深远瞻作用方为可能。
而俞太尉本人是三公之一,正二品。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如果把枢密院比作现代中央军委的话,那末,不妨先把“太尉”的职权比作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
但是,他又比现在的“防长”、“总长”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他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姑且算是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吧。
以他如此高龄,仍被当今皇上念念不忘,并无摒弃不用之意,原因就在于翰林书院里,他的弟子门生影响力实在厚重,因而即使俞太尉虽位居极品而实权甚少,却依然任其开府,置僚佐,并非没有原因的。
能得如此人物暗里相助,无疑对李之方面来讲,远比意外惊喜还要重要,故而临淮郡王脸上喜意渐生,之前向李之传递眼神,就是要他顺杆而上,可惜被自己闺女临时插了一脚。
此时的李之对这一切尚一无所知,他只留意着方才被他强推出来几十人,因心有愧疚,就盯着这些人,以保证在接下来第一时间入店采购。
如此过得好久,仍不减多少顾客走出来,他只好将此事交予李怿看着,另对封行做了些交代,这才引着关铭返回三层。
由于晚上有慰犒酒宴,像是明王等人也要前往入席,李之可不敢将这一众大佬置于不理。
俞太尉这时候已将题书撰写完毕,几人正围着字迹未干条幅鉴赏,见李之来到纷纷闪开令其观瞧,李家老祖李桐李贤辇可是当代书法大家,由他先做提醒:“李先生,你可要善待此书,寻常人想获得与老爷子一幅墨宝可是极难,便是我屡次相求才勉强求得一个‘静’字!”
淞王也是面显艳慕,“老爷子书法既承道统、优入圣域,又兼备书圣道中笔意,而于翰墨亦工。更善行草,尤善此类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却为人争珍秘。你小子有福,我等却只能干望!”
俞太尉哈哈大笑,“你几位少在这里哭酸,这些年里,你们在场几人,哪一个没少往我那里跑了?尤其是你关老夫子,我可是知道,又几次你把我那纸篓丢弃纸类也搜捡一空!”
关鲁公毫不以为羞,“你我同朝为官为临可有不少年数,就是我去了你那里也要百般推诿,何况别人?您老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超逸绝伦,留于后世墨宝多几幅又有何难?搞不清你为何如此执拗!”
李桐笑曰:“太尉大人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想是无意令人过多关注表面东西,而忽视掉行书简牍里义理之学与格物致知。”
俞太尉大赞,“贤辇老兄果然不愧于书法大家,深悉书者与做学问者之间心理矛盾冲突!格物致知讲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将之理念化为思想学说乃我个人坚持,期望借此盛名,把其书法艺术光芒掩却为我一生所愿!盖因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就往往使人更关注于书法本身,从而忽视掉了思想文化远播所产生巨大影响力,我很为此等另有偏颇而耿耿于怀!”
李之一直不曾开口,一则在场人无一不是德高望重或位高权重者,二是他对于书法上的研究极为缺乏,冒昧吐露出不适言辞,岂不是令人贻笑大方。
再者,有几人显露出为得到俞太尉墨宝而喋喋不休,此时闭嘴为最好规避目标所指手段。
他只表现出兴奋模样,以显示自己内心不平静,以他目前鉴读水平,也能体会出其中不凡来,却也不是在完全作假。
“关于这幅大字,我认为李先生居功至伟,因为他所研制出来极品宣纸,远比什么硬黄纸类宣纸更具润墨性,只要控制好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能令自己深感一种艺术效果,且让墨之五色尽数体现无遗。而且此类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
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后,墨迹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常年浸于临池学书,方能得到五色辨识。
“不仅如此,这种纸质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极强之外,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也是硬黄纸不能达到的!半月前李先生给我几刀,却又比之前研制品更绵韧些,想来李先生日后还有将之品质提升可能!” 李桐补充。
李之这才开口,“的确,目前宣纸原材料,已为长安城附近所能寻找到之最佳,但以我对于工艺认知,距离心目中那种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境界,尚有一些距离!早在一月前,我就撒出人去全国各地寻找更适宜原材料,根据反馈,前景看好!”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果然文采非凡,但这种最理想状态宣纸,以我个人观点看来,只感有如梦幻!不过,我相信李先生能够做到,仅是目前宣纸,也超出早先认知,再持以己见怕是真老糊涂了!风云,来,给我研墨!”
风云字临薄,年仅三旬有余,为俞太尉最小弟子,现是翰林供奉,主要从事起草诏令,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
老人家共有正式弟子一十三人,大多在翰林书院或兼或专,各自司职不同,大弟子訾仪訾汉典,已年逾六旬,为待诏翰林学士,品阶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之前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既为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也是作为私人参谋文士,以备顾问。
但随着武后去往洛阳,訾仪就被病患缠身的高宗特诏入禁,从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成为如今高宗最亲近顾问兼秘书官。更因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大禁内有个编外内相之称。
俞太尉此时要风云研墨,便是他为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其中意境打动,便升起留书与李之,既为未来更高品质宣纸宣传之用,也希望藉此来激励他,将理想中品质宣纸早日研制出来。
作为一千多年后仍具名气一代书法大家,只因所留存于世作品极其稀少,较之后世更盛名行书苏、黄、米、蔡四大家名气上大大不如,但造诣上也不让分毫。
十三个字一气呵成也仅在盏茶之间,关鲁公高声赞道:“纵横跌宕,笔势矫健如渴骥奔泉,书风自成一格,果不愧时人推崇备至!”
俞太尉微笑,“我之以为,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方能令书意点画信手而来。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即为我一生此道心得!心目手俱得于何而来?乃我日常观夏云变幻而悟得!”
另几人里,以李桐李贤辇书法为最,闻其语,便陷入心浸感察当中,众人也就不再言语,默默将书中笔画在自己心内反复临摹。
良久李桐忽睁两眼,开口喟叹:“今日里可是受益匪浅,老爷子行书如贵胃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但您这一番点拨更令我恍然似有顿悟!古有王羲之观赏白鹅浮水而悟得意境,今有俞太尉观夏云变幻,悟得变化气势,寻得书法之结体更精妙之处,贤辇在这里向俞公致谢了!”
随着他躬身深施一礼,众人也为他书法上悟境再进一层而感到兴奋,老明王为长安城除俞太尉之外另一书法大家,能够因此而得福,无疑是大唐文坛又一大幸事。
不等墨迹干透,淞王就提醒时辰已到,需要赶往晚宴之地。
李之早辞了今晚事,此间生意之忙碌也是人尽皆知,因而也无人置以他词。
而俞太尉年事已高,也不会前往,但同样需要返回府中静养了。
听闻李之早安排人在后院墙开出另一门户,众人均赞其细心周祥,一样如来时将俞太尉背负下楼,台阶上,两人已约定两日后午时在城南门俞府相见。
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