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大吃一顿再说-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大吃一顿再说-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笔趣阁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作者:金0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个人嘻嘻哈哈地空着手出了商店,什么也没买。
也确实没什么买的,别的女人到商店里主要是看布料和服装,但栾凤和江敏本身就是干这个的,对于这些东西她们几乎就是走马观花。
女人进商店不看服装基本也就没别的看的了,因此两人在万峰的陪同下白逛了一圈。
出了商店万峰就带着她们拐进了五交化,他想看一看自行车配件,主要是想看看二六车整个轱辘多少钱,用零配件组装又需要多少钱。
在自行车组,万峰找到了零配件,只是配件的数量并不多。
一个完整的二六车轱辘是十九元,自己组装…反倒还贵了两块。
什么世道!
十九元的价钱比万峰预计还便宜了一块钱,这是个好兆头。
咦!那两货跑哪里去了?
好像有几分钟没听到她们发出的噪音了,万峰一转头就看到栾凤和江敏站在家电柜台,探头探脑地不知在看什么。
万峰走到两人背后顺着她们的视线望去,发现她们在看柜台里一个放着吱哩哇啦声音的东西。
栾凤和江敏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但万峰却认识。
那是一个卡式录音机的机芯带着一个收音机机芯,明显还没完成攒机,只不过是一个半成品,连外壳都没做出来。
现在放的是收音机,信号不好,吱哩哇啦的也不知道在放什么。
万峰依稀记得八十年代初城市里曾经流行过一阵用录音机机芯攒收录机的事儿,当时录音机刚出现的时候大几百元的售价人们根本买不起,国内的一些厂家看到了商机就开始制作出售录音机的机芯,大概是四十多块钱一个。
人们就花钱买一个这样的机芯然后再一点一点的买收音机配件,自己制作外壳组装,最后攒成一台收录机。
当年还有杂志举办过征集大赛,还有奖金,声势很是浩大了一阵。
天京一个无线电厂的机芯还获得过国家大奖。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那些攒机的人还真就没有几个攒成功的,除了少数几个持之以恒的人以外,大部分攒机者的产品最后都成了历史文物。
万峰记得好像这是再过几年才会发生的事情,难道现在就出现了吗?这是不是早了点?
哪里出现问题了呢?不会是自己重生造成的时间紊乱吧?
只是现在攒机有用吗?这没有卡带这玩意就是攒出来也没什么用呀!
国内79年就一个朱姓的女歌唱家出过一本磁带专辑,但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痕迹,开放后第一批进入国内的磁带是海外孤岛上的刘文正,依然也是八二年上下才进入的。
当年这货可是华语第一天王,不拉不拉不拉地唱过无数的歌曲。
但万峰就记得了他两首歌一首《热线你和我》一首是《太阳一样》,至于他其余的歌曲就没什么印象了。
好像回忆的太远了。
万峰把自己从记忆里拽出来,重新看着面前这个东西。
面前这台机器就是这么个二吊子产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正在装模作样地摆弄。
“哥!你这机芯是打哪儿买的?”万峰在柜台外面探出脑袋问。
小伙回头非常诧异地看了万峰一眼,心里大概在想这小子懂的东西还不少,竟然还认识录音机机芯。
如果万峰知道小伙心里这么想弄不好会告诉他老子还会摆弄4呢。
“是别人出差在首都买的。”
“多少钱买的?”
“四十七块。”
卧槽,等于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那你攒好了有卡带放吗?”
小伙欲言又止,最后说没有。
万峰从小伙的表情分析,他一定有磁带,可能不多,大概一本两本应该有。
盒式磁带和录音机在国内正式销售好像是八二年左右,这个万峰记得不是很清楚,毕竟上一世这个时间段他还年轻,很多事情都是不怎么在意的也就造成记忆有很多模糊之处。
反正他记得他第一次跳迪斯科的时候是八二年的冬天,当时用的曲子是《成吉思汗》和《阿里巴巴》,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当时这两首曲子给他造成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这个小伙现在就能拥有盒式磁带还是让万峰刮目相看。
“走吧,我们吃饭去。”万峰提议。
这两个傻妞就这也能听半天,你们家没有广播匣子吗?
看看天快晌午了,商店马上就下班关门了应该去吃饭了。
三人走出五交化商店,没走几步就进了附近的一个饭店。
这个饭店万峰记得来过一回,厨师的菜抄得不错。
三人找了个座位。
“你们两要吃点什么?”
“我要吃熬白菜。”这是江敏要的菜。
“我要是熬酸菜。”这是栾凤要的菜。
万峰火了:“我带你们下饭店,你们就给我点这个?那咱回家吃去得了,跑这儿来干什么?”
栾凤和江敏对视一眼:“我们不会点,你看着弄吧。”
万峰不管她们了,跑到橱窗前就点了四个菜,然后要了两碗米饭和一个馒头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你要了什么菜?”栾凤忍不住问到。
“一个腌黄瓜,一个腌白菜,一个腌萝卜,还有一个腌茄子。”
栾凤黑脸:“咋不把你也腌了呢。”
阉老子?真把老子阉了,到时候你特么不哭才怪。
十多分钟后,服务员发出嗷的一声:“五号桌,采好了。”
万峰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手两个端了两趟。
一个京酱肉丝,一个糖醋排骨,一盘红烧鲤鱼最后一个是干炸里脊。
农村家庭的饭食油腥太少,而且还没什么变化,这两个家伙干起活来又不要命,万峰进来就是带她们来好好吃一顿的,给她们肚子里装点油水。
钱不是问题。
栾凤的眼睛立刻就亮了抄起筷子就准备动手。
江敏则和她正相反,拿着筷子的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万峰伸出筷子就挡住了栾凤的筷子:“呆瓜,京酱肉丝是你那么吃的吗?”
栾凤懵圈:“那怎么吃?”
“没看到那豆腐皮吗?把肉丝夹到豆腐皮上卷着吃,老土!”
栾凤一点没脸红也没听万峰的,依然把夹在筷子上的肉丝塞进了嘴里。
这没脸没皮的。
也确实没什么买的,别的女人到商店里主要是看布料和服装,但栾凤和江敏本身就是干这个的,对于这些东西她们几乎就是走马观花。
女人进商店不看服装基本也就没别的看的了,因此两人在万峰的陪同下白逛了一圈。
出了商店万峰就带着她们拐进了五交化,他想看一看自行车配件,主要是想看看二六车整个轱辘多少钱,用零配件组装又需要多少钱。
在自行车组,万峰找到了零配件,只是配件的数量并不多。
一个完整的二六车轱辘是十九元,自己组装…反倒还贵了两块。
什么世道!
十九元的价钱比万峰预计还便宜了一块钱,这是个好兆头。
咦!那两货跑哪里去了?
好像有几分钟没听到她们发出的噪音了,万峰一转头就看到栾凤和江敏站在家电柜台,探头探脑地不知在看什么。
万峰走到两人背后顺着她们的视线望去,发现她们在看柜台里一个放着吱哩哇啦声音的东西。
栾凤和江敏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但万峰却认识。
那是一个卡式录音机的机芯带着一个收音机机芯,明显还没完成攒机,只不过是一个半成品,连外壳都没做出来。
现在放的是收音机,信号不好,吱哩哇啦的也不知道在放什么。
万峰依稀记得八十年代初城市里曾经流行过一阵用录音机机芯攒收录机的事儿,当时录音机刚出现的时候大几百元的售价人们根本买不起,国内的一些厂家看到了商机就开始制作出售录音机的机芯,大概是四十多块钱一个。
人们就花钱买一个这样的机芯然后再一点一点的买收音机配件,自己制作外壳组装,最后攒成一台收录机。
当年还有杂志举办过征集大赛,还有奖金,声势很是浩大了一阵。
天京一个无线电厂的机芯还获得过国家大奖。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那些攒机的人还真就没有几个攒成功的,除了少数几个持之以恒的人以外,大部分攒机者的产品最后都成了历史文物。
万峰记得好像这是再过几年才会发生的事情,难道现在就出现了吗?这是不是早了点?
哪里出现问题了呢?不会是自己重生造成的时间紊乱吧?
只是现在攒机有用吗?这没有卡带这玩意就是攒出来也没什么用呀!
国内79年就一个朱姓的女歌唱家出过一本磁带专辑,但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痕迹,开放后第一批进入国内的磁带是海外孤岛上的刘文正,依然也是八二年上下才进入的。
当年这货可是华语第一天王,不拉不拉不拉地唱过无数的歌曲。
但万峰就记得了他两首歌一首《热线你和我》一首是《太阳一样》,至于他其余的歌曲就没什么印象了。
好像回忆的太远了。
万峰把自己从记忆里拽出来,重新看着面前这个东西。
面前这台机器就是这么个二吊子产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正在装模作样地摆弄。
“哥!你这机芯是打哪儿买的?”万峰在柜台外面探出脑袋问。
小伙回头非常诧异地看了万峰一眼,心里大概在想这小子懂的东西还不少,竟然还认识录音机机芯。
如果万峰知道小伙心里这么想弄不好会告诉他老子还会摆弄4呢。
“是别人出差在首都买的。”
“多少钱买的?”
“四十七块。”
卧槽,等于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那你攒好了有卡带放吗?”
小伙欲言又止,最后说没有。
万峰从小伙的表情分析,他一定有磁带,可能不多,大概一本两本应该有。
盒式磁带和录音机在国内正式销售好像是八二年左右,这个万峰记得不是很清楚,毕竟上一世这个时间段他还年轻,很多事情都是不怎么在意的也就造成记忆有很多模糊之处。
反正他记得他第一次跳迪斯科的时候是八二年的冬天,当时用的曲子是《成吉思汗》和《阿里巴巴》,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当时这两首曲子给他造成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这个小伙现在就能拥有盒式磁带还是让万峰刮目相看。
“走吧,我们吃饭去。”万峰提议。
这两个傻妞就这也能听半天,你们家没有广播匣子吗?
看看天快晌午了,商店马上就下班关门了应该去吃饭了。
三人走出五交化商店,没走几步就进了附近的一个饭店。
这个饭店万峰记得来过一回,厨师的菜抄得不错。
三人找了个座位。
“你们两要吃点什么?”
“我要吃熬白菜。”这是江敏要的菜。
“我要是熬酸菜。”这是栾凤要的菜。
万峰火了:“我带你们下饭店,你们就给我点这个?那咱回家吃去得了,跑这儿来干什么?”
栾凤和江敏对视一眼:“我们不会点,你看着弄吧。”
万峰不管她们了,跑到橱窗前就点了四个菜,然后要了两碗米饭和一个馒头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你要了什么菜?”栾凤忍不住问到。
“一个腌黄瓜,一个腌白菜,一个腌萝卜,还有一个腌茄子。”
栾凤黑脸:“咋不把你也腌了呢。”
阉老子?真把老子阉了,到时候你特么不哭才怪。
十多分钟后,服务员发出嗷的一声:“五号桌,采好了。”
万峰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手两个端了两趟。
一个京酱肉丝,一个糖醋排骨,一盘红烧鲤鱼最后一个是干炸里脊。
农村家庭的饭食油腥太少,而且还没什么变化,这两个家伙干起活来又不要命,万峰进来就是带她们来好好吃一顿的,给她们肚子里装点油水。
钱不是问题。
栾凤的眼睛立刻就亮了抄起筷子就准备动手。
江敏则和她正相反,拿着筷子的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万峰伸出筷子就挡住了栾凤的筷子:“呆瓜,京酱肉丝是你那么吃的吗?”
栾凤懵圈:“那怎么吃?”
“没看到那豆腐皮吗?把肉丝夹到豆腐皮上卷着吃,老土!”
栾凤一点没脸红也没听万峰的,依然把夹在筷子上的肉丝塞进了嘴里。
这没脸没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