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被擒拿的匪徒有不少,有大极百姓,也有北地部族之民,就人数对比而言,其实相差不多,甚至于大极这边的百姓自甘为匪的人数更多一些。
只不过,消息传开,却是说,北虏凶性不改,冥顽不灵,很多部族之民面对军队的时候,并没有抵抗,选择束手就擒。
但是消息传开,却是说他们穷凶极恶,不仅杀伤生民,连军士也一并击杀。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百姓喜欢听这一套,在民族大义之下,批判他们不久之前的敌人,那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你要是告诉他们,主要的劫匪是他们自己,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吗?
人们,总是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这个世界之上,并不缺乏真知灼见,但是傲慢与偏见蒙蔽了许多人的双眼。
于是乎,作为此事的一个微观见证者,吴毅也算是从此事之起,再到现在的**迭起,都亲身经历了。
部族之民背井离乡,朝夕警惕,一日三惊,本来生活就已经非常艰难了,勉强度日,现在随着外界舆论对他们的转向,变得更加艰难了,起初还能够与附近百姓进行物物交易,获取生活所需,现在好了,几乎断绝了一切的联系,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大范围饥荒带来的,必定是不满心绪的滋长。
无论是驻守附近的军方,还是管理粮食调运的当地官府,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情绪的发展,或者说,有意识地忽视了。
那么,结果,也就可以预料了。
当那夜外出盗窃的部族之民被捉住之后,不过是半月时间? 这个有五万部族之民栖息的地方? 就饿死了近三千人,内中已经出现人相食的惨剧,酋长苦求将校拨粮无果,甚至连门都没有进去。
酋长回来之后,满心苦涩,自尽而死? 轰动整个聚集点。
只是如此巨大的消息传到驻守将校的案桌之上? 对方还是无动于衷? 不仅没有一粒粮食拨下? 反倒加强了戒备? 意欲为何? 不言而明。
不能够说他铁石心肠,如果有粮食? 他也不会不拨? 只是每次同县令提及此事? 对方都推脱没有,条子打到上面去,也是泥牛入海,没有个回应。
所以,起义,或者说叛乱也就在所难免。
天子一番苦心,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维系两族之间的和平,你说,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呢?
说鬼话,就是主客观共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但是究竟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这场暴风雪的影响大一些,还是主观因素,也就是繁琐缓慢的官僚体制和双方互相的猜忌之心的影响大一些呢?
两者,是五五开,三七开,还是七三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战争时时刻刻都有,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那么战争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导致战争发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吴毅人身与心魔身都已经晋升太初,而且心魔身还炼化有血魔像,并且深深参与到大劫之中,自然不可能从一个底层或是中层的角度看待问题,超然之人,自然有超然的态度。
叛乱无人组织,数万部族之民如同一群乱羊一样,尽管人数占优,却手无寸铁,很快被剿灭,接下来就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血流遍野,白雪为之消融,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无法遮掩其中的血色。
在极度绝望之下,一部分人跪下乞求投降,却被呼啸而来的军士削下了头颅,一蓬热血喷涌而起,身子就这样笔直地倒下。
最后,只剩下不足千人,侥幸在乱军之中逃生,奔逃向四方,他们,是最早传出消息的一批人,也是掀起这场两族之争进入**的人。
吴毅抬头看向天边,天数又变了,劫气增长,无边劫气笼罩整片北方,战争的阴影积压在所有人的心头,归降的部族之民,心中都生起了嘀咕,自己是继续维持现状,等着一步步饿死好呢?还是奋起拼搏一把,说不定能够抢到粮食。
总而言之,这件事,开了一个很坏很坏的头,大极王朝朝野上下对部族之民的敌视之心空前上升。
“看,怎么说?我就说,这些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吧!现在果然造反了吧!”很多人如是道,一脸洋洋自得,好像预测对了此事让他们很是自豪。
更大的一场战争眼见就要掀起,中都城的那位天子,又会如何抉择呢?
这位的做法,你可能想象不到,所有平叛的普通兵士,该赏赐的赏赐,该慰劳的慰劳,消除了朝野上下对他更亲外人的指责。
但是那些个指挥战争的将校,包括治理当地的县令,县丞,县尉,反正一系列人,通通落马,虽然对外的名义是处事无能,以生叛乱,但是明眼之人都明白,今上的眼睛,亮着呢?想要糊弄他,可是不容易。
一赏一罚,赏是对内,罚是对外,各取所需,各打五十大板,再一次调和了两族之间的矛盾,以一己之力将两族之争推迟。
吴毅好像看见了一个努力堆积木的孩子,正在将积木一块块地累加上去,只不过孩子的积木塌也就塌掉了,天子搭建的积木若是塌掉了,受难的可是九州百姓。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做了错事被排挤,哪怕算不上错事,但是事实上已经被周围的学生排挤了,你如果是这个孩子的家长,你会怎么办?
换个学校,换个学习环境,重新构建孩子的人际关系。我猜你一定会这样想,事实上,大极天子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得。
北地部族之民在北方的生存环境,因为种种事态的发生,变得越来越恶劣,想要根除当地百姓的观念,非一时功果,所以,大极天子选择继续迁徙部族之民,让他们继续向南。
除却让部族之民换个生活环境之外,也是因为南方受暴风雪影响比较小,当地粮食可以维持部族之民的口粮,不至于再次生出这样的变故来。
只不过,消息传开,却是说,北虏凶性不改,冥顽不灵,很多部族之民面对军队的时候,并没有抵抗,选择束手就擒。
但是消息传开,却是说他们穷凶极恶,不仅杀伤生民,连军士也一并击杀。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百姓喜欢听这一套,在民族大义之下,批判他们不久之前的敌人,那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你要是告诉他们,主要的劫匪是他们自己,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吗?
人们,总是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这个世界之上,并不缺乏真知灼见,但是傲慢与偏见蒙蔽了许多人的双眼。
于是乎,作为此事的一个微观见证者,吴毅也算是从此事之起,再到现在的**迭起,都亲身经历了。
部族之民背井离乡,朝夕警惕,一日三惊,本来生活就已经非常艰难了,勉强度日,现在随着外界舆论对他们的转向,变得更加艰难了,起初还能够与附近百姓进行物物交易,获取生活所需,现在好了,几乎断绝了一切的联系,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大范围饥荒带来的,必定是不满心绪的滋长。
无论是驻守附近的军方,还是管理粮食调运的当地官府,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情绪的发展,或者说,有意识地忽视了。
那么,结果,也就可以预料了。
当那夜外出盗窃的部族之民被捉住之后,不过是半月时间? 这个有五万部族之民栖息的地方? 就饿死了近三千人,内中已经出现人相食的惨剧,酋长苦求将校拨粮无果,甚至连门都没有进去。
酋长回来之后,满心苦涩,自尽而死? 轰动整个聚集点。
只是如此巨大的消息传到驻守将校的案桌之上? 对方还是无动于衷? 不仅没有一粒粮食拨下? 反倒加强了戒备? 意欲为何? 不言而明。
不能够说他铁石心肠,如果有粮食? 他也不会不拨? 只是每次同县令提及此事? 对方都推脱没有,条子打到上面去,也是泥牛入海,没有个回应。
所以,起义,或者说叛乱也就在所难免。
天子一番苦心,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维系两族之间的和平,你说,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呢?
说鬼话,就是主客观共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但是究竟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这场暴风雪的影响大一些,还是主观因素,也就是繁琐缓慢的官僚体制和双方互相的猜忌之心的影响大一些呢?
两者,是五五开,三七开,还是七三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战争时时刻刻都有,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那么战争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导致战争发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吴毅人身与心魔身都已经晋升太初,而且心魔身还炼化有血魔像,并且深深参与到大劫之中,自然不可能从一个底层或是中层的角度看待问题,超然之人,自然有超然的态度。
叛乱无人组织,数万部族之民如同一群乱羊一样,尽管人数占优,却手无寸铁,很快被剿灭,接下来就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血流遍野,白雪为之消融,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无法遮掩其中的血色。
在极度绝望之下,一部分人跪下乞求投降,却被呼啸而来的军士削下了头颅,一蓬热血喷涌而起,身子就这样笔直地倒下。
最后,只剩下不足千人,侥幸在乱军之中逃生,奔逃向四方,他们,是最早传出消息的一批人,也是掀起这场两族之争进入**的人。
吴毅抬头看向天边,天数又变了,劫气增长,无边劫气笼罩整片北方,战争的阴影积压在所有人的心头,归降的部族之民,心中都生起了嘀咕,自己是继续维持现状,等着一步步饿死好呢?还是奋起拼搏一把,说不定能够抢到粮食。
总而言之,这件事,开了一个很坏很坏的头,大极王朝朝野上下对部族之民的敌视之心空前上升。
“看,怎么说?我就说,这些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吧!现在果然造反了吧!”很多人如是道,一脸洋洋自得,好像预测对了此事让他们很是自豪。
更大的一场战争眼见就要掀起,中都城的那位天子,又会如何抉择呢?
这位的做法,你可能想象不到,所有平叛的普通兵士,该赏赐的赏赐,该慰劳的慰劳,消除了朝野上下对他更亲外人的指责。
但是那些个指挥战争的将校,包括治理当地的县令,县丞,县尉,反正一系列人,通通落马,虽然对外的名义是处事无能,以生叛乱,但是明眼之人都明白,今上的眼睛,亮着呢?想要糊弄他,可是不容易。
一赏一罚,赏是对内,罚是对外,各取所需,各打五十大板,再一次调和了两族之间的矛盾,以一己之力将两族之争推迟。
吴毅好像看见了一个努力堆积木的孩子,正在将积木一块块地累加上去,只不过孩子的积木塌也就塌掉了,天子搭建的积木若是塌掉了,受难的可是九州百姓。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做了错事被排挤,哪怕算不上错事,但是事实上已经被周围的学生排挤了,你如果是这个孩子的家长,你会怎么办?
换个学校,换个学习环境,重新构建孩子的人际关系。我猜你一定会这样想,事实上,大极天子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得。
北地部族之民在北方的生存环境,因为种种事态的发生,变得越来越恶劣,想要根除当地百姓的观念,非一时功果,所以,大极天子选择继续迁徙部族之民,让他们继续向南。
除却让部族之民换个生活环境之外,也是因为南方受暴风雪影响比较小,当地粮食可以维持部族之民的口粮,不至于再次生出这样的变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