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权力如何,其实就看三点,枪杆子,钱袋子,笔杆子。
枪杆子代表的是政治军事,钱袋子代表经济,笔杆子代表的则是文化,重要性依次递减。
能够握住三样,就有改革的基础,就有兴功立业的基础,换而言之,有机会成为大帝,不过最后能不能够成就,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能够握住两样,基本上做个守成之主不难,若是想要扩张,一些平日没有爆发出来的问题,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防不胜防。
能够握住一样,那样的话,这个皇帝就比较累了,可以说一直在走钢丝绳,一不小心就会被推翻。
一样都没有,嗯——,那是傀儡,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略过。
基础理论如此,但是落在现实生活中,则是多变的,无论是枪杆子,钱袋子,还是笔杆子,都有不听话与听话的分化,是笼络,是分化,是打压,是欲擒故纵,是……都看施政者的手腕,蕴含政治智慧。
与此同时,军有新军旧军之分,钱有新钱老钱之分,笔也有老手与新锐之差。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同行是冤家嘛!如何做到相对平衡,也是值得深思的。
一句话总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一点,很重要,对皇帝而言,更是如此。
惠帝时代,边界无事,有人说他上位时没有得到军方支持,故意打压冷落他们,真假已经难以考证,反正生活在惠帝时代的人民,是最为幸运的,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
以上就是大极王朝的九帝,对大极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说,今上完全可以成为第十位大帝,只是现在尚在位,尚不足以盖棺定论,但是今上雄心勃勃的姿态,还是显露无遗。
关于今上的事迹,就留待日后再加以介绍。
吴毅而今来到的京城,大极王朝的子民,称之为中京,中京之外,另有东西南北四京城,不同的时代,所选定的京城,也是不一样的。
简而言之,因为太祖自东方起兵,有着群众基础,根基稳固,所以都城靠东,是为东京。
明帝时期,为了摆脱一干保守势力的约束,也是为了稳固偌大的领土,将都城迁往北地,被称为北京。
明帝死后,王朝变乱不止,东京及北京因兵灾而破败不堪,当时的皇帝在当时的情境下,选择迁都西京。
睿帝以藩王的身份,清君侧,形成局部一统,因自南方起兵,是以立都南京。
宣帝北伐东征,颇有成效,也动过迁都的念头,但是真正迁到现在的中都,还是在平帝时期,就是那位厉行反腐的大帝。
与迁都相伴相随的,往往有大规模的迁徙富民行动,也是一场打击地方豪强的举动,这个政策,平帝贯彻地最为严厉。
都城,受整个国度供养,带来的消费能力,是极其庞大的,附近千万里的百姓,都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只是对于那些当惯了地主老财的人,以往山高皇帝远,现在皇帝就在不远处,未必满意。
中都在成为都城之前,是三州之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还有七条小河流纵横交错,是个典型的小盆地,易守难攻,即便是重军围困,也能坚持下去。
因为中都的这个特性,其素有“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的美名。
中都之人丁,只算户籍人口,已有五百万之巨,每年熙熙攘攘的流动人口,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此刻,吴毅便与钦差大人乘着一艘官船,沿着八水之一的凌河进入了中都地界。
清晨,杨柳依依,随风摇摆的柳枝,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等过了乡野,进了城门,但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丝竹管弦,沿街叫卖,真个是繁华难言。
想及一路所见,吴毅心有所感,张口就来,吟唱道:”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那钦差走在前边,听见吴毅之言,停下脚步,微笑着回应道:“有这般心情就对了!官家感念百姓,让他知道你们活得开心快乐,官家也能够开心!”
吴毅拱手道:“多谢公公指点!”
钦差摆了摆手,道:“无妨,官家是千年一出的大善人,心忧社稷,体恤百姓,见不得百姓受苦。”
千年一出的大善人这个说法,说的其实是今上在潜龙之时,获得近千年最高的支持率,因为此事,很多事情,都可以加上千年一出的说法。
吴毅作出保证道:“小子一定不敢胡言乱语!”
“你可莫要以为我要让你欺君罔上,官家通天知地,熟稔人事,你想要骗他,是骗不下去的。”
钦差这个时候说这个,就如同掩耳盗铃一样,只不过,很快,吴毅就明白,钦差此言,并不是虚言,而今高坐龙椅的那位,所知晓的事情,真的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穿过外城,进入内城,这里是富贵人家的居所,堪称是寸土寸金,地面铺着坚硬的青石,入目所见,都是高门大户,朱户洞开,人流熙熙攘攘,不必看定运星盘,吴毅都能够看出行走此间之人的贵气。
在这里,扔下一块搬砖,砸到十人,说不定真的九人都是四五品官吏,入目所见,不少都是身着官服之人。
内城已经不允许纵马,能够有资格在内城乘坐马车的人,身份都不低,但凡看见马车通行而过,四方之人,都是避让不及。
好在领着吴毅的是钦差大人,身负皇命,是以不受这许多约束,还可以纵马而过,沿途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吴毅,思索这又是那家子侄,竟然有资格让钦差带路。
过了内城,再就是最中心的皇城了,城头高耸,有四五十丈高,甲兵林立,极其严密,一个个气宇轩昂,目光如炬。
到了此地,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笼罩着吴毅。
枪杆子代表的是政治军事,钱袋子代表经济,笔杆子代表的则是文化,重要性依次递减。
能够握住三样,就有改革的基础,就有兴功立业的基础,换而言之,有机会成为大帝,不过最后能不能够成就,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能够握住两样,基本上做个守成之主不难,若是想要扩张,一些平日没有爆发出来的问题,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防不胜防。
能够握住一样,那样的话,这个皇帝就比较累了,可以说一直在走钢丝绳,一不小心就会被推翻。
一样都没有,嗯——,那是傀儡,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略过。
基础理论如此,但是落在现实生活中,则是多变的,无论是枪杆子,钱袋子,还是笔杆子,都有不听话与听话的分化,是笼络,是分化,是打压,是欲擒故纵,是……都看施政者的手腕,蕴含政治智慧。
与此同时,军有新军旧军之分,钱有新钱老钱之分,笔也有老手与新锐之差。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同行是冤家嘛!如何做到相对平衡,也是值得深思的。
一句话总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一点,很重要,对皇帝而言,更是如此。
惠帝时代,边界无事,有人说他上位时没有得到军方支持,故意打压冷落他们,真假已经难以考证,反正生活在惠帝时代的人民,是最为幸运的,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
以上就是大极王朝的九帝,对大极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说,今上完全可以成为第十位大帝,只是现在尚在位,尚不足以盖棺定论,但是今上雄心勃勃的姿态,还是显露无遗。
关于今上的事迹,就留待日后再加以介绍。
吴毅而今来到的京城,大极王朝的子民,称之为中京,中京之外,另有东西南北四京城,不同的时代,所选定的京城,也是不一样的。
简而言之,因为太祖自东方起兵,有着群众基础,根基稳固,所以都城靠东,是为东京。
明帝时期,为了摆脱一干保守势力的约束,也是为了稳固偌大的领土,将都城迁往北地,被称为北京。
明帝死后,王朝变乱不止,东京及北京因兵灾而破败不堪,当时的皇帝在当时的情境下,选择迁都西京。
睿帝以藩王的身份,清君侧,形成局部一统,因自南方起兵,是以立都南京。
宣帝北伐东征,颇有成效,也动过迁都的念头,但是真正迁到现在的中都,还是在平帝时期,就是那位厉行反腐的大帝。
与迁都相伴相随的,往往有大规模的迁徙富民行动,也是一场打击地方豪强的举动,这个政策,平帝贯彻地最为严厉。
都城,受整个国度供养,带来的消费能力,是极其庞大的,附近千万里的百姓,都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只是对于那些当惯了地主老财的人,以往山高皇帝远,现在皇帝就在不远处,未必满意。
中都在成为都城之前,是三州之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还有七条小河流纵横交错,是个典型的小盆地,易守难攻,即便是重军围困,也能坚持下去。
因为中都的这个特性,其素有“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的美名。
中都之人丁,只算户籍人口,已有五百万之巨,每年熙熙攘攘的流动人口,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此刻,吴毅便与钦差大人乘着一艘官船,沿着八水之一的凌河进入了中都地界。
清晨,杨柳依依,随风摇摆的柳枝,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等过了乡野,进了城门,但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丝竹管弦,沿街叫卖,真个是繁华难言。
想及一路所见,吴毅心有所感,张口就来,吟唱道:”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那钦差走在前边,听见吴毅之言,停下脚步,微笑着回应道:“有这般心情就对了!官家感念百姓,让他知道你们活得开心快乐,官家也能够开心!”
吴毅拱手道:“多谢公公指点!”
钦差摆了摆手,道:“无妨,官家是千年一出的大善人,心忧社稷,体恤百姓,见不得百姓受苦。”
千年一出的大善人这个说法,说的其实是今上在潜龙之时,获得近千年最高的支持率,因为此事,很多事情,都可以加上千年一出的说法。
吴毅作出保证道:“小子一定不敢胡言乱语!”
“你可莫要以为我要让你欺君罔上,官家通天知地,熟稔人事,你想要骗他,是骗不下去的。”
钦差这个时候说这个,就如同掩耳盗铃一样,只不过,很快,吴毅就明白,钦差此言,并不是虚言,而今高坐龙椅的那位,所知晓的事情,真的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穿过外城,进入内城,这里是富贵人家的居所,堪称是寸土寸金,地面铺着坚硬的青石,入目所见,都是高门大户,朱户洞开,人流熙熙攘攘,不必看定运星盘,吴毅都能够看出行走此间之人的贵气。
在这里,扔下一块搬砖,砸到十人,说不定真的九人都是四五品官吏,入目所见,不少都是身着官服之人。
内城已经不允许纵马,能够有资格在内城乘坐马车的人,身份都不低,但凡看见马车通行而过,四方之人,都是避让不及。
好在领着吴毅的是钦差大人,身负皇命,是以不受这许多约束,还可以纵马而过,沿途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吴毅,思索这又是那家子侄,竟然有资格让钦差带路。
过了内城,再就是最中心的皇城了,城头高耸,有四五十丈高,甲兵林立,极其严密,一个个气宇轩昂,目光如炬。
到了此地,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笼罩着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