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惊堂木重重地落下,将神游四方的吴毅唤醒,钱通判在此官位最低,审讯也是他来,到时候做差了,则有刘府尊与钦差大臣纠正。
钱通判喝道:“大胆刁民,钦差当前,如何不跪?”
许是自己如今一点法力也没有的缘故,面对身负皇恩的钦差大臣,吴毅感受不到一点压力。
若是自己此刻修为在身,仙道人道相抵触,只怕在赫赫官威下,完全无法动弹。
此番不动用法力,以人道之身游走大极王朝,虽然命运无法自主,但是也少了很多的风险,祸兮福所倚呀!
自己身上连个秀才的身份也没有,否则倒是可以硬气一点,用王朝尊重文人的法律,站着回答。
惊堂木落下,吴毅没有半点犹豫,该跪跪,该磕头磕头。
又是一声惊堂木,钱通判道:“辰留县骚乱一事,前后如何,详细道来,若敢欺瞒,定斩不饶!”
对,骚乱而已,只是骚乱,不是民变,钱通判这一问,算是给了吴毅回答的方向,看来朝堂想要将此事如此引导下去。
钱通判给了方向重点,那么这场回答,就是开卷考试,何况之前几日,钱通判这个“考官”在言谈之中,还不时将答案告诉吴毅,比开卷考试还要简单,是以吴毅也是驾轻就熟,顺口就来。
首先说辰留县干旱一事,而后引出辰留县县令欺上瞒下,违背上恩的罪过,在口述的时候,吴毅也不是全不看外界,不时以余光打量那钦差许大人。
见到对方面色严肃如水,不为所动,吴毅拿捏不出对方内心想法,只能够尽量将罪过推到辰留县县令身上。
皇上那是一点罪过也没有,这一点,务必要明确,否则,即便吴毅有无数条性命,也没有人能够保住。
再之后的内容,大同小异,这几日,吴毅就不相信,这位钦差大臣,受任处置此事,一点经过也不知道,初次审讯,多是走个过场而已,关键还是之后的博弈。
吴毅将自己所知叙述一遍,跪在地上,等候宣判,钱通判看了看钦差大臣,见对方没有表态的意思,不知道是收押大牢,还是让吴毅继续回驿站,派兵丁看守。
一狠心,钱通判看也不看吴毅,就让衙役将吴毅拉下,收押大牢。
这个结果,倒也没有出乎意料,吴毅欣然接受,没有傻乎乎地质问钱通判为什么不保他。
开玩笑,同盟从来没有落于纸面,都是心照不宣,还有,吴毅从来也没有相信过这个同盟。
站在朝廷的角度,无论吴毅是因为什么,有什么理由,但是与官府作对,就是错的,对于钱通判而言,收押大牢是最保险的手段,不会出错。
哪怕外面百姓会议论,对此不满,但是百姓又动不了钱通判的官位,体现王朝的意志,才是他这个官僚需要做的。
若是吴毅处于钱通判那个位置,吴毅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讨好百姓而违背官场规则,无疑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吴毅被带下去,接下来,数十人,每个人都被审讯过去,所得内容,大同小异,些许差错,完全在容许范围之内。
吴毅在暗中煽动民变的时候,就做好了完全准备,这场案件,逻辑其实十分简单,只要派下来的钦差不是蠢货,或是限于朝堂内的争斗,了解经过不难。
一方父母官,大灾之年,不蠲免税收,任由治下百姓活活饿死,生灵涂炭,是其罪一;借大灾之名,欺骗皇上,请求蠲免税收,是其罪二;贪婪成性,勾结地方豪强,亏空难补,是其罪三。
三罪之中,在百姓眼中,罪名恶劣程度一二三递减,但是,在官场之中,可不是如此,而是罪二大于罪三大于罪一。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免税收,让百姓饿死,竟然是最轻的罪名。
百姓如草,割了一轮又一轮,只要留根,到底还是能够茁壮成长。
大极王朝统御近乎整个上界西土,地方万万里,天灾,几乎年年都有,月月都有,天天都有,每日都能够听见下面报来的死伤数字,久了自然就麻木了。
一发生天灾,哪怕危害不重,甚至就是无中生有,可是所有官员都请求蠲免税收,久而久之,王朝财税自何处而来。
但是想要查清楚受灾程度,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些时候,为了保持王朝正常运行,“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百姓,就这样被牺牲了。
宦海沉浮者,真的未必有昔日诵读圣贤书的心境,初心全无,屠龙者没有屠龙成功,就已经甘为伥鬼。
可悲吗?但是这是现实,所以说百姓的死伤,是辰留县县令最轻的罪,毕竟,与整个王朝相比,一县之民,实在算不了什么。
而欺瞒皇上,动摇的是君主**;与地方豪强勾结,动摇的是中央集权。这两点,说是大极王朝立国根本也不为过,所以动摇这二者,罪名才更重。
嘴上说的,与自身相信的,并不是一致,也就使得,很多官员是个阴阳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持续多年,可见其合理性。
如果此番不是吴毅暗中帮扶,派出石碑世界的鬼物,不及成势的起义,会被官府瞬间剿灭,更不用说攻破县城,击杀县令了。
吴毅插了一手后,之前的法则已经改变,那三道罪名的恶劣程度,也发生改变。
倘若欺压百姓过甚,百姓揭竿而起,动摇到整个王朝,可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事情闹大之后,朝堂反应迅速,派出六部大员处置此事。
可以说,吴毅改变了大极王朝的官场规则,让官员在欺压百姓的时候,多了一份忌惮。
不要以为百姓都是羊,都是兔子,不吃肉,真要饿急了,你试试看。
由光亮清爽的驿站,来到低暗卑湿的地牢,吴毅既来之则安之,盘坐下来,闭目养神,不为外界纷扰所动。
钱通判喝道:“大胆刁民,钦差当前,如何不跪?”
许是自己如今一点法力也没有的缘故,面对身负皇恩的钦差大臣,吴毅感受不到一点压力。
若是自己此刻修为在身,仙道人道相抵触,只怕在赫赫官威下,完全无法动弹。
此番不动用法力,以人道之身游走大极王朝,虽然命运无法自主,但是也少了很多的风险,祸兮福所倚呀!
自己身上连个秀才的身份也没有,否则倒是可以硬气一点,用王朝尊重文人的法律,站着回答。
惊堂木落下,吴毅没有半点犹豫,该跪跪,该磕头磕头。
又是一声惊堂木,钱通判道:“辰留县骚乱一事,前后如何,详细道来,若敢欺瞒,定斩不饶!”
对,骚乱而已,只是骚乱,不是民变,钱通判这一问,算是给了吴毅回答的方向,看来朝堂想要将此事如此引导下去。
钱通判给了方向重点,那么这场回答,就是开卷考试,何况之前几日,钱通判这个“考官”在言谈之中,还不时将答案告诉吴毅,比开卷考试还要简单,是以吴毅也是驾轻就熟,顺口就来。
首先说辰留县干旱一事,而后引出辰留县县令欺上瞒下,违背上恩的罪过,在口述的时候,吴毅也不是全不看外界,不时以余光打量那钦差许大人。
见到对方面色严肃如水,不为所动,吴毅拿捏不出对方内心想法,只能够尽量将罪过推到辰留县县令身上。
皇上那是一点罪过也没有,这一点,务必要明确,否则,即便吴毅有无数条性命,也没有人能够保住。
再之后的内容,大同小异,这几日,吴毅就不相信,这位钦差大臣,受任处置此事,一点经过也不知道,初次审讯,多是走个过场而已,关键还是之后的博弈。
吴毅将自己所知叙述一遍,跪在地上,等候宣判,钱通判看了看钦差大臣,见对方没有表态的意思,不知道是收押大牢,还是让吴毅继续回驿站,派兵丁看守。
一狠心,钱通判看也不看吴毅,就让衙役将吴毅拉下,收押大牢。
这个结果,倒也没有出乎意料,吴毅欣然接受,没有傻乎乎地质问钱通判为什么不保他。
开玩笑,同盟从来没有落于纸面,都是心照不宣,还有,吴毅从来也没有相信过这个同盟。
站在朝廷的角度,无论吴毅是因为什么,有什么理由,但是与官府作对,就是错的,对于钱通判而言,收押大牢是最保险的手段,不会出错。
哪怕外面百姓会议论,对此不满,但是百姓又动不了钱通判的官位,体现王朝的意志,才是他这个官僚需要做的。
若是吴毅处于钱通判那个位置,吴毅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讨好百姓而违背官场规则,无疑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吴毅被带下去,接下来,数十人,每个人都被审讯过去,所得内容,大同小异,些许差错,完全在容许范围之内。
吴毅在暗中煽动民变的时候,就做好了完全准备,这场案件,逻辑其实十分简单,只要派下来的钦差不是蠢货,或是限于朝堂内的争斗,了解经过不难。
一方父母官,大灾之年,不蠲免税收,任由治下百姓活活饿死,生灵涂炭,是其罪一;借大灾之名,欺骗皇上,请求蠲免税收,是其罪二;贪婪成性,勾结地方豪强,亏空难补,是其罪三。
三罪之中,在百姓眼中,罪名恶劣程度一二三递减,但是,在官场之中,可不是如此,而是罪二大于罪三大于罪一。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免税收,让百姓饿死,竟然是最轻的罪名。
百姓如草,割了一轮又一轮,只要留根,到底还是能够茁壮成长。
大极王朝统御近乎整个上界西土,地方万万里,天灾,几乎年年都有,月月都有,天天都有,每日都能够听见下面报来的死伤数字,久了自然就麻木了。
一发生天灾,哪怕危害不重,甚至就是无中生有,可是所有官员都请求蠲免税收,久而久之,王朝财税自何处而来。
但是想要查清楚受灾程度,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些时候,为了保持王朝正常运行,“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百姓,就这样被牺牲了。
宦海沉浮者,真的未必有昔日诵读圣贤书的心境,初心全无,屠龙者没有屠龙成功,就已经甘为伥鬼。
可悲吗?但是这是现实,所以说百姓的死伤,是辰留县县令最轻的罪,毕竟,与整个王朝相比,一县之民,实在算不了什么。
而欺瞒皇上,动摇的是君主**;与地方豪强勾结,动摇的是中央集权。这两点,说是大极王朝立国根本也不为过,所以动摇这二者,罪名才更重。
嘴上说的,与自身相信的,并不是一致,也就使得,很多官员是个阴阳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持续多年,可见其合理性。
如果此番不是吴毅暗中帮扶,派出石碑世界的鬼物,不及成势的起义,会被官府瞬间剿灭,更不用说攻破县城,击杀县令了。
吴毅插了一手后,之前的法则已经改变,那三道罪名的恶劣程度,也发生改变。
倘若欺压百姓过甚,百姓揭竿而起,动摇到整个王朝,可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事情闹大之后,朝堂反应迅速,派出六部大员处置此事。
可以说,吴毅改变了大极王朝的官场规则,让官员在欺压百姓的时候,多了一份忌惮。
不要以为百姓都是羊,都是兔子,不吃肉,真要饿急了,你试试看。
由光亮清爽的驿站,来到低暗卑湿的地牢,吴毅既来之则安之,盘坐下来,闭目养神,不为外界纷扰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