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七月,艳阳高照,蔚蓝的天空,点点白云,好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天气,可是孟获等人回望着银坑洞,俱有些心灰意冷,一败再败,如今连祖居之地也丢了。而大片南方之地落入诸葛亮之手后,并无不满,在抚夷之策引导下,各自安居乐业。
孟获望了望颓废的众人,强自打气道:“诸位何必自堕其志,而今尚有一处援兵,可以破蜀,此去东南不远,有一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刃破竹也。”
孟优、带来等人闻听,稍振精神,随孟获一道投乌戈国,来见兀突骨。
乌戈国并无宇舍,皆居土**之内。孟获入洞,再拜哀告前事。兀突骨大手摸着光头,不为意地摆手道:“蛮王何必伤心,此事不难,待我起本洞之兵,与你报仇。”孟获欣然拜谢。
于是兀突骨唤两个领兵俘长: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万兵,皆穿藤甲,离乌戈国望东北而来。行至一江,名叫桃花水,两岸有桃树,历年落叶于水中,若别国人饮之尽死,惟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兵至桃花渡口下寨,以待蜀兵。
探马早将孟获消息回报,孟获请动乌戈国主,引三万藤甲军,现屯于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聚集蛮兵,并力拒战。
诸葛亮听说,提兵大进,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见蛮兵,不类人形,甚是丑恶;又问土人,言说即日桃叶正落,水不可饮,不得已退五里下寨。
次日,对岸金鼓大震,兀突骨亲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人人皆穿藤甲,一手执藤盾,一手持钢叉,脑袋光溜,只脑门中央一络有,腮帮抹着血红油彩,样极凶残怪异。
诸葛亮引众将出迎,两军对圆,蜀兵见藤甲军模样,心中多有惴惴之意。诸葛亮见状示意左右,擂鼓助威。
“咚、咚、咚…”三通鼓毕,万声齐喝——“嗬”,震天动地,耳膜鼓荡,如劲风席卷,将蜀兵疑惧一扫而空。
“何人敢试为一战?”诸葛亮话音刚落,一将应声而出,又是吴瑞。吴瑞深恨番人,此次随诸葛军师平南,每欲争先。前次阵前出战,因座骑惧怕战象,以致被动,吴瑞深以为耻,是以此次未等众人反应,先自冲出军阵,李文心知兀突骨及藤甲军之异,本待自己先战,见吴瑞一马当先,已经不及提醒。
兀突骨手持兵器甚怪,头似狼牙棒,棒头处还挂着两个小铁球,布满尖刺,因身材魁梧,并无座骑。见蜀军阵中出来一将,兴奋地使劲一拍光脑壳,怪叫着大踏步迎了上来。
两将相迎,当啷一声,吴瑞身体巨震,双手麻,钢枪几乎脱手飞出,知兀突骨乃力大之人,遂借马匹灵活与度,只在兀突骨身边闪转腾挪,枪如灵蛇,急的兀突骨哇呀呀乱叫。
吴瑞瞅准空档,纵马挺枪疾刺,使出浑身力气,一枪正中兀突骨腹部。蜀军众人看得分明,高声欢呼,吴瑞大喜之下,忽觉有异,枪尖被异物阻住,竟刺不进去。
兀突骨吃痛,痛不可耐,大吼一声,甩起怪异兵器,吴瑞急避,不料刚避过棒头,却没避过那两个小铁球,“砰”声巨响,脑袋被砸烂了半边,吴瑞身体砰然倒下,登时身亡。巨变骤起,蜀军震惊异常,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孟获见状大喜,呼喝着驱兵大进,蛮兵卷地而来。
诸葛亮急命放箭,无数箭矢伴着怒火喷泄而,怎料一阵叮当之声,箭矢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蛮兵冲至阵前,蜀兵奋起相抗,却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蛮兵手持钢叉,一阵乱捅,蜀兵大惊,不能抵当,尽皆败走。
诸葛亮忙鸣金而退,蛮兵追赶了一里地,见蜀兵溃泄如水,也不再追,趾高气扬而回。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去,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
诸葛亮率众人败回大营,收殓吴瑞已毕,众人坐于帐内,念及吴瑞勇武忠直,皆伤心不已。
帐内气氛有些凝重,诸葛亮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吴瑞将军忠勇,我当奏明王上,厚加抚恤。”众人都点头称善。
诸葛亮随即问道:“藤甲军极是猖獗,众人有何高见?”此时帐内气氛略微活跃,众人纷纷论及藤甲之奇异,此番却是费祎先言:“乌戈国人有藤甲护身,急切难伤。又有桃叶恶水,本国人饮之,反添精神;别国人饮之即死,如此蛮方,纵使全胜,有何益焉?而今连番大胜,军威已展,蛮人短期威逼敢再反,不如班师早回。”
诸葛亮本待要言,想了想却停下,目视李文,有些期待。李文深知诸葛亮之意,便昂然说道:“长史之言差矣,我军到此不易,全赖三军用命,钱粮耗费颇巨,若不能竟全功,使之为国家之坚实后方,岂不惜哉?况留此后患,北上伐魏,匡扶汉室,终受掣肘。”
费祎叹口气说道:“李将军言之有理,我岂不知,奈何蛮人猖獗,孟获三次被擒,仍不肯归顺王化,藤甲奇异,难以克制?”
李文朗笑道:“行百里者半九十,长史何须泄气,况藤甲要破之不难。”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众人皆齐视李文,诸葛亮脸露微笑,这小子果未让我失望。
李文感受到众人齐刷刷的眼光聚焦在自己脸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世间五行,金木水火土,藤甲长于土,本为木,金不能伤,水不能沉,当以火可克之。”
诸葛亮抚掌大笑,“鹏飞之言,深得我心,我意已决,众人且退,明日自有平蛮之策。”
次日,诸葛亮令土人引路,独与李文到桃花渡口北岸山僻去处,遍观地理。山险岭峻之中,望见一谷,形如长蛇,皆光峭石壁,并无树木,中间一条大路。诸葛亮问土人道:“此谷何名?”土人答道:“此处名为盘蛇谷。出谷则三江城大路,谷前名塔郎甸。”
诸葛亮喜形于色,李文见之,不禁笑道:“军师可是已有良策?”心想诸葛亮终还是与演义所说一样,用那绝户计了。
诸葛亮略有迟疑之色,微笑不语,李文哈哈一笑,“军师,此计与不,存乎一心,若能以计迫之,或可为国家留一支奇兵。”
诸葛亮惊异地望了李文一眼,“鹏飞,你怎知我心中犹豫,此计大损,有违天和,是以踌躇。”随即神清气爽,灿然道:“鹏飞解我心中疑惑,大才也。”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而回。
诸葛亮擂鼓聚将,唤张翼吩咐道:“可将本部兵去把住盘蛇谷两头,如此如此。依法而行,与你半月限,一切完备。”
又唤王平道:“你沿路去盘蛇谷,依所指之处,筑立寨栅,插上白旗,然后去三江大路口如此守把,一应诸事,克日完备。”
再唤李文,“你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蛮兵渡水来敌,你便弃了寨,望白旗处而走。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李文微笑,欣然领命。
然后令魏延引降兵千人并本部兵马,赵云引本部军马如此行之,各人都依计领将令而去。
孟获望了望颓废的众人,强自打气道:“诸位何必自堕其志,而今尚有一处援兵,可以破蜀,此去东南不远,有一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刃破竹也。”
孟优、带来等人闻听,稍振精神,随孟获一道投乌戈国,来见兀突骨。
乌戈国并无宇舍,皆居土**之内。孟获入洞,再拜哀告前事。兀突骨大手摸着光头,不为意地摆手道:“蛮王何必伤心,此事不难,待我起本洞之兵,与你报仇。”孟获欣然拜谢。
于是兀突骨唤两个领兵俘长: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万兵,皆穿藤甲,离乌戈国望东北而来。行至一江,名叫桃花水,两岸有桃树,历年落叶于水中,若别国人饮之尽死,惟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兵至桃花渡口下寨,以待蜀兵。
探马早将孟获消息回报,孟获请动乌戈国主,引三万藤甲军,现屯于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聚集蛮兵,并力拒战。
诸葛亮听说,提兵大进,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见蛮兵,不类人形,甚是丑恶;又问土人,言说即日桃叶正落,水不可饮,不得已退五里下寨。
次日,对岸金鼓大震,兀突骨亲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人人皆穿藤甲,一手执藤盾,一手持钢叉,脑袋光溜,只脑门中央一络有,腮帮抹着血红油彩,样极凶残怪异。
诸葛亮引众将出迎,两军对圆,蜀兵见藤甲军模样,心中多有惴惴之意。诸葛亮见状示意左右,擂鼓助威。
“咚、咚、咚…”三通鼓毕,万声齐喝——“嗬”,震天动地,耳膜鼓荡,如劲风席卷,将蜀兵疑惧一扫而空。
“何人敢试为一战?”诸葛亮话音刚落,一将应声而出,又是吴瑞。吴瑞深恨番人,此次随诸葛军师平南,每欲争先。前次阵前出战,因座骑惧怕战象,以致被动,吴瑞深以为耻,是以此次未等众人反应,先自冲出军阵,李文心知兀突骨及藤甲军之异,本待自己先战,见吴瑞一马当先,已经不及提醒。
兀突骨手持兵器甚怪,头似狼牙棒,棒头处还挂着两个小铁球,布满尖刺,因身材魁梧,并无座骑。见蜀军阵中出来一将,兴奋地使劲一拍光脑壳,怪叫着大踏步迎了上来。
两将相迎,当啷一声,吴瑞身体巨震,双手麻,钢枪几乎脱手飞出,知兀突骨乃力大之人,遂借马匹灵活与度,只在兀突骨身边闪转腾挪,枪如灵蛇,急的兀突骨哇呀呀乱叫。
吴瑞瞅准空档,纵马挺枪疾刺,使出浑身力气,一枪正中兀突骨腹部。蜀军众人看得分明,高声欢呼,吴瑞大喜之下,忽觉有异,枪尖被异物阻住,竟刺不进去。
兀突骨吃痛,痛不可耐,大吼一声,甩起怪异兵器,吴瑞急避,不料刚避过棒头,却没避过那两个小铁球,“砰”声巨响,脑袋被砸烂了半边,吴瑞身体砰然倒下,登时身亡。巨变骤起,蜀军震惊异常,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孟获见状大喜,呼喝着驱兵大进,蛮兵卷地而来。
诸葛亮急命放箭,无数箭矢伴着怒火喷泄而,怎料一阵叮当之声,箭矢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蛮兵冲至阵前,蜀兵奋起相抗,却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蛮兵手持钢叉,一阵乱捅,蜀兵大惊,不能抵当,尽皆败走。
诸葛亮忙鸣金而退,蛮兵追赶了一里地,见蜀兵溃泄如水,也不再追,趾高气扬而回。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去,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
诸葛亮率众人败回大营,收殓吴瑞已毕,众人坐于帐内,念及吴瑞勇武忠直,皆伤心不已。
帐内气氛有些凝重,诸葛亮轻咳一声,缓缓说道:“吴瑞将军忠勇,我当奏明王上,厚加抚恤。”众人都点头称善。
诸葛亮随即问道:“藤甲军极是猖獗,众人有何高见?”此时帐内气氛略微活跃,众人纷纷论及藤甲之奇异,此番却是费祎先言:“乌戈国人有藤甲护身,急切难伤。又有桃叶恶水,本国人饮之,反添精神;别国人饮之即死,如此蛮方,纵使全胜,有何益焉?而今连番大胜,军威已展,蛮人短期威逼敢再反,不如班师早回。”
诸葛亮本待要言,想了想却停下,目视李文,有些期待。李文深知诸葛亮之意,便昂然说道:“长史之言差矣,我军到此不易,全赖三军用命,钱粮耗费颇巨,若不能竟全功,使之为国家之坚实后方,岂不惜哉?况留此后患,北上伐魏,匡扶汉室,终受掣肘。”
费祎叹口气说道:“李将军言之有理,我岂不知,奈何蛮人猖獗,孟获三次被擒,仍不肯归顺王化,藤甲奇异,难以克制?”
李文朗笑道:“行百里者半九十,长史何须泄气,况藤甲要破之不难。”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众人皆齐视李文,诸葛亮脸露微笑,这小子果未让我失望。
李文感受到众人齐刷刷的眼光聚焦在自己脸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世间五行,金木水火土,藤甲长于土,本为木,金不能伤,水不能沉,当以火可克之。”
诸葛亮抚掌大笑,“鹏飞之言,深得我心,我意已决,众人且退,明日自有平蛮之策。”
次日,诸葛亮令土人引路,独与李文到桃花渡口北岸山僻去处,遍观地理。山险岭峻之中,望见一谷,形如长蛇,皆光峭石壁,并无树木,中间一条大路。诸葛亮问土人道:“此谷何名?”土人答道:“此处名为盘蛇谷。出谷则三江城大路,谷前名塔郎甸。”
诸葛亮喜形于色,李文见之,不禁笑道:“军师可是已有良策?”心想诸葛亮终还是与演义所说一样,用那绝户计了。
诸葛亮略有迟疑之色,微笑不语,李文哈哈一笑,“军师,此计与不,存乎一心,若能以计迫之,或可为国家留一支奇兵。”
诸葛亮惊异地望了李文一眼,“鹏飞,你怎知我心中犹豫,此计大损,有违天和,是以踌躇。”随即神清气爽,灿然道:“鹏飞解我心中疑惑,大才也。”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而回。
诸葛亮擂鼓聚将,唤张翼吩咐道:“可将本部兵去把住盘蛇谷两头,如此如此。依法而行,与你半月限,一切完备。”
又唤王平道:“你沿路去盘蛇谷,依所指之处,筑立寨栅,插上白旗,然后去三江大路口如此守把,一应诸事,克日完备。”
再唤李文,“你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蛮兵渡水来敌,你便弃了寨,望白旗处而走。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李文微笑,欣然领命。
然后令魏延引降兵千人并本部兵马,赵云引本部军马如此行之,各人都依计领将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