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野望(二)-2021年烧脑大师答案大全
三十六 野望(二)-2021年烧脑大师答案大全-脑洞公主与她的奇妙大臣们-笔趣阁
脑洞公主与她的奇妙大臣们
作者:淡定不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辩言服伟,攻战不息,繁饰文辞,天下不治···闰鸢公主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大义凛然的虚言,也许实际上打动人心的,就是赢筝那种干练务实的风范。身处当今的天下,去追随一个能够带来胜利的主君,也不能说不是一种人之常情。试想他日赢筝她走到自己面前,举三尺之剑而誓言曰:“终有一日吾将夺取整个天下,而现在汝可以做一次选择,是螳臂当车地死在这里,还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做我秦国的关内侯。”也许这样,真的也是一种选择···当然,闰鸢公主绝不甘心走向这样的未来,超越人智的她,有着自己的信念,身为瓜国公主的她,有着自己的承担,十四岁就去国离乡的她,在天下间也有着无数的羁绊。
瓜国固然是天下的弱国,但她闰鸢公主,却绝非天下的庸才。当初她只身去国游历天下,第一站就到了楚国的寿春。当时楚幽王初继大统,锐意进取,于天下间广募贤士。当时他于城门之上悬千金,任有德者取之。于是闰鸢公主以为此乃磨砺自我的大好时机,欣然取之而见楚王。计定之初,公主怀抱忧国之心,想要让楚王减免边贸的课税,由此商路畅通,百货流转,楚国可以得天下之物力为己用,而瓜国,也可以沐浴雨露,于财用而有所补益。
于是,她这样向楚王陈说道:“我听说燕国所产的鹿肉鲜美多汁,然而一定要用齐国的盐腌制才能长久的保存。秦人善于烧烤牛羊之肉,然而吃的时候一定要配上三晋的美酒才能尽兴。由此观之,则天下之国虽然各有所长,但终归不能尽占其美。大王之国地方千里,物产丰盈,名川大泽之利闻名于天下,但终归还是要配上瓜国之国才能尽善尽美。臣窃为大王计之,不如免去边关重税,使商路畅通,百货流转,得瓜国之瓜以补楚国之瑜。”
这样的说辞以他事作比,因之陈说宗旨,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游说之法。这样说浅显易懂,姿态恭谦,而本身又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果楚王以为平淡浅薄,不满于此的话,还保留有进一步申说的余地。可以说有进有退,乃是闰鸢公主对楚王的第一次试探。公主说完之后就停了下来,不动声色地观察楚王的反应。她发现楚王端坐于御案之前,两肘抵在案台上,双手交叉,托住下巴,脸上毫无表情,眼睛平平地直视前方,目光凌厉,为整个人点化出一股若隐若现的威势。如果说说客欲言又止是对人君的试探,那么人君喜怒不流于形色,无疑则是对纵横游说之士的回敬。面对楚王这样的反应,闰鸢公主自知此人定然怀抱大才,不能等闲应对,必须见以真章,从而打动其心。于是她进一步说道:
“大王之国有名川大泽之利,然必有瓜国之瓜补之才能尽美。然而使名山大川之利尽美,只是一般平庸之主的功业。真正的明主贤君一定是像齐桓晋文那样,建立不世之功,成就伯王之名,如此才能无愧于明主贤君之称,从而名垂青史。如今大王之国理当为列国盟主,大王您也确实有成就伯王之名的可能,但就像名川大泽之利需要瓜国之瓜一样,要建立这样的不世功业,您就需要有山东六国的瓜啊。”
语之至者,不可以言传。话说到这一步,若真是怀抱大才,志在天下的英主,那么就必然能明白这说客绝非庸人。而接下来的谈话,也必然是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左右天下时局的真章。于是闰鸢公主满怀期待的抬起头,去看楚王的反应。然而此时的楚王依旧是先前那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两只手依旧托着下巴,目光依旧平直的先前伸展,只有其中的锐气较之先前更有所长。这样的反应大出闰鸢公主所料,虽说山东六国合纵已是陈词滥调,然而越是陈词滥调,越说明此事势在必行。而且再怎么说,此事左右天下,关乎国运,乃是决断的重中之重。就算楚王听腻了这样话,也绝不可能一无所感,至少应该表现出烦腻之态吧?
难道说,是楚王他听腻了这样的说法不假,但此人的城府已然深不可测,就算是这样的话题也不能使他动容。或者说,虽然这样的话题是他所关心的没错,但仅仅这样程度的陈说并不能让他有特别程度的反应,必须要说出真正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打动其心?
如果说这就是楚王对说客的试探的话,那也太可怕了吧?不,这个时候应该换一个角度想,策士欲言又止,都是因为某种顾虑。或是担心会触动人君遭致杀身之祸,或是担心让旧臣心生嫉妒,暗中进谗言挑拨。但是若是人君无论如何都无所动摇的话,那么任何的顾虑都是无端之词,考虑它就是徒劳无功的做法。也就是说,这样的无所动摇,实际上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是对策士说客的保护?
闰鸢公主之心被一股莫名的暖意所包裹,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无所顾忌,直言陈说,于是她说道:“六国合纵,屡试屡败,归根到底是缺乏诚意所致的。纵使是苏秦之辈佩戴六国相印,然而在函谷关之前联军还是止步不前。虽然令秦人十余年不敢出关是伟大的成就,但是十余年之后,就再无一人能如苏秦一般,佩戴六国相印了啊。这件事臣曾经反复思考,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这六国相印上。即使是一国的丞相,也会被勾结秦国的小人所阻挠,也会被动摇不定的国君所困扰。如果是一国的丞相或许能够压制,但是若是要联合六国,佩戴六国相印,那么就变成人力所无法达到的事了啊。所以,在考虑到这些事之后,臣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佩戴六国相印不足以合纵灭秦的话,那么就佩戴六国的国玺好了——
臣斗胆请大王将楚王之外禅让于臣,臣将佩六国之国玺合纵而灭秦。”
瓜国固然是天下的弱国,但她闰鸢公主,却绝非天下的庸才。当初她只身去国游历天下,第一站就到了楚国的寿春。当时楚幽王初继大统,锐意进取,于天下间广募贤士。当时他于城门之上悬千金,任有德者取之。于是闰鸢公主以为此乃磨砺自我的大好时机,欣然取之而见楚王。计定之初,公主怀抱忧国之心,想要让楚王减免边贸的课税,由此商路畅通,百货流转,楚国可以得天下之物力为己用,而瓜国,也可以沐浴雨露,于财用而有所补益。
于是,她这样向楚王陈说道:“我听说燕国所产的鹿肉鲜美多汁,然而一定要用齐国的盐腌制才能长久的保存。秦人善于烧烤牛羊之肉,然而吃的时候一定要配上三晋的美酒才能尽兴。由此观之,则天下之国虽然各有所长,但终归不能尽占其美。大王之国地方千里,物产丰盈,名川大泽之利闻名于天下,但终归还是要配上瓜国之国才能尽善尽美。臣窃为大王计之,不如免去边关重税,使商路畅通,百货流转,得瓜国之瓜以补楚国之瑜。”
这样的说辞以他事作比,因之陈说宗旨,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游说之法。这样说浅显易懂,姿态恭谦,而本身又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果楚王以为平淡浅薄,不满于此的话,还保留有进一步申说的余地。可以说有进有退,乃是闰鸢公主对楚王的第一次试探。公主说完之后就停了下来,不动声色地观察楚王的反应。她发现楚王端坐于御案之前,两肘抵在案台上,双手交叉,托住下巴,脸上毫无表情,眼睛平平地直视前方,目光凌厉,为整个人点化出一股若隐若现的威势。如果说说客欲言又止是对人君的试探,那么人君喜怒不流于形色,无疑则是对纵横游说之士的回敬。面对楚王这样的反应,闰鸢公主自知此人定然怀抱大才,不能等闲应对,必须见以真章,从而打动其心。于是她进一步说道:
“大王之国有名川大泽之利,然必有瓜国之瓜补之才能尽美。然而使名山大川之利尽美,只是一般平庸之主的功业。真正的明主贤君一定是像齐桓晋文那样,建立不世之功,成就伯王之名,如此才能无愧于明主贤君之称,从而名垂青史。如今大王之国理当为列国盟主,大王您也确实有成就伯王之名的可能,但就像名川大泽之利需要瓜国之瓜一样,要建立这样的不世功业,您就需要有山东六国的瓜啊。”
语之至者,不可以言传。话说到这一步,若真是怀抱大才,志在天下的英主,那么就必然能明白这说客绝非庸人。而接下来的谈话,也必然是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左右天下时局的真章。于是闰鸢公主满怀期待的抬起头,去看楚王的反应。然而此时的楚王依旧是先前那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两只手依旧托着下巴,目光依旧平直的先前伸展,只有其中的锐气较之先前更有所长。这样的反应大出闰鸢公主所料,虽说山东六国合纵已是陈词滥调,然而越是陈词滥调,越说明此事势在必行。而且再怎么说,此事左右天下,关乎国运,乃是决断的重中之重。就算楚王听腻了这样话,也绝不可能一无所感,至少应该表现出烦腻之态吧?
难道说,是楚王他听腻了这样的说法不假,但此人的城府已然深不可测,就算是这样的话题也不能使他动容。或者说,虽然这样的话题是他所关心的没错,但仅仅这样程度的陈说并不能让他有特别程度的反应,必须要说出真正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打动其心?
如果说这就是楚王对说客的试探的话,那也太可怕了吧?不,这个时候应该换一个角度想,策士欲言又止,都是因为某种顾虑。或是担心会触动人君遭致杀身之祸,或是担心让旧臣心生嫉妒,暗中进谗言挑拨。但是若是人君无论如何都无所动摇的话,那么任何的顾虑都是无端之词,考虑它就是徒劳无功的做法。也就是说,这样的无所动摇,实际上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是对策士说客的保护?
闰鸢公主之心被一股莫名的暖意所包裹,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无所顾忌,直言陈说,于是她说道:“六国合纵,屡试屡败,归根到底是缺乏诚意所致的。纵使是苏秦之辈佩戴六国相印,然而在函谷关之前联军还是止步不前。虽然令秦人十余年不敢出关是伟大的成就,但是十余年之后,就再无一人能如苏秦一般,佩戴六国相印了啊。这件事臣曾经反复思考,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这六国相印上。即使是一国的丞相,也会被勾结秦国的小人所阻挠,也会被动摇不定的国君所困扰。如果是一国的丞相或许能够压制,但是若是要联合六国,佩戴六国相印,那么就变成人力所无法达到的事了啊。所以,在考虑到这些事之后,臣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佩戴六国相印不足以合纵灭秦的话,那么就佩戴六国的国玺好了——
臣斗胆请大王将楚王之外禅让于臣,臣将佩六国之国玺合纵而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