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俞大猷却又有些怀疑自己的担忧是否杞人忧天——无论是安营扎寨地点的选择,还是军中各部的驻守,都经过了他和戚继光、徐渭等军中将帅的反复推敲斟酌,都认为没有什么疏漏之处。若说他一个人或许会犯错误的话,如今的中朝联军汇聚了大明王朝近年来涌现出的几乎全部的后起名将,大家一同犯错误,这大概比公鸡生蛋、母鸡打鸣还要稀罕……
平生绝无仅有的,俞大猷对自己打卦的结果产生了怀疑,便捡起散落在帅案之上的那三十六枚制钱,又闭上眼睛,默默祷告一番,然后再次将手中的制钱抛出。
三十六枚制钱落定,俞大猷睁眼看去,帅案之上显示出的,竟然还是一个“艮下,震上”的卦象!
上天一再向自己示警,俞大猷再也不能也不敢质疑打卦的结果,正要扬声叫醒门外的亲兵护卫,想让他们去请副帅戚继光、参谋长徐渭两人来商议,再把大营的防御推敲一番;或者不妨按照皇上当年倡议在军中搞演习的作法,由他或是戚继光分别扮演那个倭奴联军的总大将、人称“战国第一武将”的武田信玄,来攻一攻中朝联军的大营,看看是否存在疏漏之处,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就在话到嘴边、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俞大猷突然听到,帅帐的外面,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而且越来越近,那是有人在悄悄接近帅帐!
俞大猷抬起眼帘,疑惑地看了看出声响的地方,喝问道:“谁?”
有人在帅帐之外应道:“大人,小人是坡井家的松下次郎,有紧急军情求见。”
俞大猷无声地冷笑一下,心说:卦象果然应验不爽,倭奴联军俘获了被派出去采买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没有堂堂正正地来攻打我军,反倒动起了谋刺我军将帅的歪脑筋。那个武田信玄人称“战国第一武将”,行止却是如此卑劣下作,看来也不过尔尔,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俞大猷能听得出来,外面那人**着一口学说汉语不久的倭人惯常的生硬语调。就像俞大猷要求全军将士都要学会常用的倭国话一样;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要求九州诸藩大名随军出阵的那些将士,上至家老、下到足轻,也都要学会常用的汉语,“以利与天朝王师诸君交流恳谈”。但是,他完全可以肯定,外面那人绝对不是什么“坡井家的松下次郎”,概因坡井家的松下次郎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副团长,除了向大明军官讲授倭人战法,从来不承担具体军务,也不安排他当值。而按照中朝联军奉行的大明军规律法,为防军中有人谋刺主帅,不是当值的军官将佐,一律不得深夜晋见主帅。在俞大猷的强烈要求之下,九州诸藩大名随军出阵的那些倭人兵士曾集中了半个月的时间学习大明军规律法,松下次郎不应该忘记这条军规;其二,既然不承担具体军务,哪里会有什么紧急军情禀报?其三,就算是当值军官有紧急军情禀报,也总是要通过守护在帅帐门外的亲兵护卫通禀,亲兵护卫打瞌睡,叫醒就是,怎能这样不懂规矩,直接通名报姓就要进来?还有其四,那些倭人普通兵士倒也罢了,被任命为副师长、副团长到副营长的那些倭人军官,因为时常和明军军官打交道的缘故,遣词用语都不免带上了大明军官的烙印。而大明军官至今仍习惯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军中将帅称为“军门”,自称也是“职部”或“卑职”,哪里会是什么“大人”、“小人”的称谓!
不过,俞大猷可冤枉了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固然没有反对派出刺客暗杀中朝联军将帅,但始作俑者却是纪伊三好氏的家主三好长庆,煽风点火的是萨摩岛津氏的家主岛津义久,身为倭人联军总大将的武田信玄只是没有反对这么做而已。这也是因为俞大猷尚不是很了解倭人联军的内情,不知道武田信玄被推举为联军总大将,只是因为关东管领、越后国主上杉谦信不齿于三好长庆的卑劣为人,坚决不同意三好长庆做联军总大将。为了说服上杉谦信出阵,三好长庆只得答应了他的这个条件。但是,那些被派出去侦察敌情的兵士,都是三好长庆的部下,捉住了被派出去采买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自然送到三好氏的军中,联军总大将武田信玄连这件事情都未必知道……
正因有那四点疑惑,俞大猷第一时间便断定,来人一定是倭人联军派来的刺客,立刻将悬挂在腰间的家传龙泉宝剑抄到手中,握紧了剑柄。
明军军官如今一律都装备了嘉靖帝朱厚熜“梦得神授”、其实是剽窃了后世左轮**设计原理、人称“六眼神机”的御制**。可是,象俞大猷这样的高级将领、边军大帅仍然喜欢腰悬宝剑,反而将御制的**束之高阁。这其中,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俗话说得好“红粉送佳人,宝剑配英雄”,那些边军大帅认为,惟有腰悬宝剑,方可配得上自己统御千军万马的身份,指挥作战之时也更有派头。对于他们的这个习惯,就连嘉靖帝朱厚熜也不好横加干涉,概因对于那些边军大帅来说,无论是宝剑,还是**,除了兵败之后用于自裁之外,都只是一个装饰品,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可是,宝剑对于俞大猷来说,却更有一番意义,远远不止父子世代相传这么简单——当年俞大猷还是福建边防御倭卫所金门卫的一个副千户,因进献平倭御寇之策,被妒贤嫉能的上司以“一个微末小校,安得上书言军国大事”为由责打了二十军棍,还撤去了他的千户之职,让他在家赋闲长达五年之久。男儿生于世间,又已承袭父职做了大明军官,却只能困守农田,无法一伸平生杀敌报国之志,俞大猷实在是不甘心,就千里迢迢赶往京城谋起复,却因穷困潦倒,不得不当了这柄家传的龙泉宝剑,在京城最豪华的酒楼“淮扬酒肆”请兵部武选司的官员吃酒。武选司主管百万明军所有的军官将佐的擢黜任用,权势何其之大,从郎中到主事每日都有边关大帅、卫所指挥使之类的高官大将排着队地请吃酒,哪里会给他一个来自边荒卫所的小小副千户面子!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俞大猷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所请的客人来,却偏偏遇到了微服出宫、化名“王上白”的嘉靖帝朱厚熜。那个穿越过来的冒牌货偏偏又是个军事烧友,对明朝为数不多的几位名将之一的俞大猷那是耳熟能详、钦佩不已,碰巧遇到了岂能放过?便硬拉着俞大猷一同吃酒闲聊。随后,俞大猷便时来运转,一步登天,被擢升为刚刚复设的营团军指挥使,从此开始了征战四方、威震四夷的辉煌历程。那柄龙泉宝剑也被朱厚熜指令镇抚司的缇骑校尉连夜砸开当铺的门“赎”了回来,赐还给俞大猷,却不算是完璧归赵——为了笼络这位未来的名将,朱厚熜让内廷兵杖局给俞大猷重新打制了剑鞘,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嵌以金丝;还说自己要留着俞大猷原来的剑鞘,每当看到剑鞘之时就能想起俞大猷,想起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杀敌报国贱买了祖传宝剑的大明军官。俞大猷哪里受得了那位冒牌皇上二十一世纪电视剧里的**作法?一个堂堂男子汉、铁血军人当场哭得稀里哗啦,不但从此对朱厚熜死忠不已;那柄龙泉宝剑更是须臾不曾离身,就连睡觉也要放在目所能及的地方;时常还要把镌刻在御赐剑鞘上的“精忠报国”四个金字抚**一番。而且,每当这个时候,俞大猷就会想起那位与他在酒肆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并将他简拔于草莽之中、给了他杀敌报国机会的圣主明君……
此刻,俞大猷将那柄龙泉宝剑抽了出来,一手握着剑柄,一手握着御赐的剑鞘,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帅帐的门帘,眼皮眨也不眨一下。
突然,巨大的门帘被猛然掀开,几个身穿深蓝色紧身衣、头蒙面罩的人冲了进来,无数的光点出一阵密集却又低不可闻的“哧、哧、哧”轻响,如同雨点般的朝着帅帐之后的俞大猷疾飞而来。
俞大猷脑海之中电石火花般地闪过一个念头:敌暗我明,刺客可以暗器,情势大为不利!
说时迟那时快,他急地挥动着手中的宝剑,先是一剑刺去,将立于帅案一侧的烛台之上的牛油巨烛灯芯削断;接着又在身前舞出了一道剑花,挡住了飞向自己的多枚暗器!
姑且不说能如此正确地判断形势、又能迅地做出反应,显示出俞大猷有多么丰富的实战对敌经验;就凭一剑削断灯芯而烛台上的蜡烛不倒,还能用密不透风的剑花挡住多枚暗器,若是被醉心于剑道的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看到,只怕要当即拜他为师,跪地磕头都愿意!
同时,俞大猷心中突然又萌生了感慨:皇上果然料事如神,倭奴当真会派忍者前来谋刺我军将帅啊!
平生绝无仅有的,俞大猷对自己打卦的结果产生了怀疑,便捡起散落在帅案之上的那三十六枚制钱,又闭上眼睛,默默祷告一番,然后再次将手中的制钱抛出。
三十六枚制钱落定,俞大猷睁眼看去,帅案之上显示出的,竟然还是一个“艮下,震上”的卦象!
上天一再向自己示警,俞大猷再也不能也不敢质疑打卦的结果,正要扬声叫醒门外的亲兵护卫,想让他们去请副帅戚继光、参谋长徐渭两人来商议,再把大营的防御推敲一番;或者不妨按照皇上当年倡议在军中搞演习的作法,由他或是戚继光分别扮演那个倭奴联军的总大将、人称“战国第一武将”的武田信玄,来攻一攻中朝联军的大营,看看是否存在疏漏之处,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就在话到嘴边、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俞大猷突然听到,帅帐的外面,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而且越来越近,那是有人在悄悄接近帅帐!
俞大猷抬起眼帘,疑惑地看了看出声响的地方,喝问道:“谁?”
有人在帅帐之外应道:“大人,小人是坡井家的松下次郎,有紧急军情求见。”
俞大猷无声地冷笑一下,心说:卦象果然应验不爽,倭奴联军俘获了被派出去采买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没有堂堂正正地来攻打我军,反倒动起了谋刺我军将帅的歪脑筋。那个武田信玄人称“战国第一武将”,行止却是如此卑劣下作,看来也不过尔尔,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俞大猷能听得出来,外面那人**着一口学说汉语不久的倭人惯常的生硬语调。就像俞大猷要求全军将士都要学会常用的倭国话一样;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要求九州诸藩大名随军出阵的那些将士,上至家老、下到足轻,也都要学会常用的汉语,“以利与天朝王师诸君交流恳谈”。但是,他完全可以肯定,外面那人绝对不是什么“坡井家的松下次郎”,概因坡井家的松下次郎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副团长,除了向大明军官讲授倭人战法,从来不承担具体军务,也不安排他当值。而按照中朝联军奉行的大明军规律法,为防军中有人谋刺主帅,不是当值的军官将佐,一律不得深夜晋见主帅。在俞大猷的强烈要求之下,九州诸藩大名随军出阵的那些倭人兵士曾集中了半个月的时间学习大明军规律法,松下次郎不应该忘记这条军规;其二,既然不承担具体军务,哪里会有什么紧急军情禀报?其三,就算是当值军官有紧急军情禀报,也总是要通过守护在帅帐门外的亲兵护卫通禀,亲兵护卫打瞌睡,叫醒就是,怎能这样不懂规矩,直接通名报姓就要进来?还有其四,那些倭人普通兵士倒也罢了,被任命为副师长、副团长到副营长的那些倭人军官,因为时常和明军军官打交道的缘故,遣词用语都不免带上了大明军官的烙印。而大明军官至今仍习惯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军中将帅称为“军门”,自称也是“职部”或“卑职”,哪里会是什么“大人”、“小人”的称谓!
不过,俞大猷可冤枉了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固然没有反对派出刺客暗杀中朝联军将帅,但始作俑者却是纪伊三好氏的家主三好长庆,煽风点火的是萨摩岛津氏的家主岛津义久,身为倭人联军总大将的武田信玄只是没有反对这么做而已。这也是因为俞大猷尚不是很了解倭人联军的内情,不知道武田信玄被推举为联军总大将,只是因为关东管领、越后国主上杉谦信不齿于三好长庆的卑劣为人,坚决不同意三好长庆做联军总大将。为了说服上杉谦信出阵,三好长庆只得答应了他的这个条件。但是,那些被派出去侦察敌情的兵士,都是三好长庆的部下,捉住了被派出去采买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自然送到三好氏的军中,联军总大将武田信玄连这件事情都未必知道……
正因有那四点疑惑,俞大猷第一时间便断定,来人一定是倭人联军派来的刺客,立刻将悬挂在腰间的家传龙泉宝剑抄到手中,握紧了剑柄。
明军军官如今一律都装备了嘉靖帝朱厚熜“梦得神授”、其实是剽窃了后世左轮**设计原理、人称“六眼神机”的御制**。可是,象俞大猷这样的高级将领、边军大帅仍然喜欢腰悬宝剑,反而将御制的**束之高阁。这其中,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俗话说得好“红粉送佳人,宝剑配英雄”,那些边军大帅认为,惟有腰悬宝剑,方可配得上自己统御千军万马的身份,指挥作战之时也更有派头。对于他们的这个习惯,就连嘉靖帝朱厚熜也不好横加干涉,概因对于那些边军大帅来说,无论是宝剑,还是**,除了兵败之后用于自裁之外,都只是一个装饰品,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可是,宝剑对于俞大猷来说,却更有一番意义,远远不止父子世代相传这么简单——当年俞大猷还是福建边防御倭卫所金门卫的一个副千户,因进献平倭御寇之策,被妒贤嫉能的上司以“一个微末小校,安得上书言军国大事”为由责打了二十军棍,还撤去了他的千户之职,让他在家赋闲长达五年之久。男儿生于世间,又已承袭父职做了大明军官,却只能困守农田,无法一伸平生杀敌报国之志,俞大猷实在是不甘心,就千里迢迢赶往京城谋起复,却因穷困潦倒,不得不当了这柄家传的龙泉宝剑,在京城最豪华的酒楼“淮扬酒肆”请兵部武选司的官员吃酒。武选司主管百万明军所有的军官将佐的擢黜任用,权势何其之大,从郎中到主事每日都有边关大帅、卫所指挥使之类的高官大将排着队地请吃酒,哪里会给他一个来自边荒卫所的小小副千户面子!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俞大猷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所请的客人来,却偏偏遇到了微服出宫、化名“王上白”的嘉靖帝朱厚熜。那个穿越过来的冒牌货偏偏又是个军事烧友,对明朝为数不多的几位名将之一的俞大猷那是耳熟能详、钦佩不已,碰巧遇到了岂能放过?便硬拉着俞大猷一同吃酒闲聊。随后,俞大猷便时来运转,一步登天,被擢升为刚刚复设的营团军指挥使,从此开始了征战四方、威震四夷的辉煌历程。那柄龙泉宝剑也被朱厚熜指令镇抚司的缇骑校尉连夜砸开当铺的门“赎”了回来,赐还给俞大猷,却不算是完璧归赵——为了笼络这位未来的名将,朱厚熜让内廷兵杖局给俞大猷重新打制了剑鞘,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嵌以金丝;还说自己要留着俞大猷原来的剑鞘,每当看到剑鞘之时就能想起俞大猷,想起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杀敌报国贱买了祖传宝剑的大明军官。俞大猷哪里受得了那位冒牌皇上二十一世纪电视剧里的**作法?一个堂堂男子汉、铁血军人当场哭得稀里哗啦,不但从此对朱厚熜死忠不已;那柄龙泉宝剑更是须臾不曾离身,就连睡觉也要放在目所能及的地方;时常还要把镌刻在御赐剑鞘上的“精忠报国”四个金字抚**一番。而且,每当这个时候,俞大猷就会想起那位与他在酒肆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并将他简拔于草莽之中、给了他杀敌报国机会的圣主明君……
此刻,俞大猷将那柄龙泉宝剑抽了出来,一手握着剑柄,一手握着御赐的剑鞘,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帅帐的门帘,眼皮眨也不眨一下。
突然,巨大的门帘被猛然掀开,几个身穿深蓝色紧身衣、头蒙面罩的人冲了进来,无数的光点出一阵密集却又低不可闻的“哧、哧、哧”轻响,如同雨点般的朝着帅帐之后的俞大猷疾飞而来。
俞大猷脑海之中电石火花般地闪过一个念头:敌暗我明,刺客可以暗器,情势大为不利!
说时迟那时快,他急地挥动着手中的宝剑,先是一剑刺去,将立于帅案一侧的烛台之上的牛油巨烛灯芯削断;接着又在身前舞出了一道剑花,挡住了飞向自己的多枚暗器!
姑且不说能如此正确地判断形势、又能迅地做出反应,显示出俞大猷有多么丰富的实战对敌经验;就凭一剑削断灯芯而烛台上的蜡烛不倒,还能用密不透风的剑花挡住多枚暗器,若是被醉心于剑道的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看到,只怕要当即拜他为师,跪地磕头都愿意!
同时,俞大猷心中突然又萌生了感慨:皇上果然料事如神,倭奴当真会派忍者前来谋刺我军将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