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御门听政、临朝决事是国朝常例。按照朝廷规制,每逢三六九例行大朝之日,皇上在皇极门金台御幄中升座,京城中四品以上官员待太监鸣过响鞭之后,分文东武西鱼贯入门行叩拜大礼,然后分班侍立,按照吏礼户兵刑工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等衙门的排序依次奏事。至于那些级别较低的官员,则只能等候在午门之外,在鸿胪寺官员的导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礼,然后朝北面向帝阙,静候旨意。
但是,今日是正月十六,例朝却跟平日有所不同:概因官员一年到头唯一的一次假期春假自今日起就算结束了,为了收拢官员新正月上终日优游宴饮的“放心”,尽快使朝廷各部门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鸿胪寺的导引官照例要认真清查各大衙门职官司员的人数,那些没有参加例朝的官员,不但吏部要记档并处以罚俸数月的处分;都察院监察御史还要上疏弹劾。而且,按照前朝定例,对于缺席例朝官员,皇上还要说上一句“着锦衣卫打着来问”,把那些胆敢缺席的官员揪出来惩戒示众,轻则下旨切责,重则罢官贬谪。有如此严苛的律法在上,哪怕是前一天赏灯玩节一夜不睡,所有的京官也还是都要出席今日的例朝,不敢在这个重要的时候偷懒懈怠被抓个正着。可是,同样是朝廷规制,自今日起到正月十八日元宵灯会结束,各部院寺司的职官司员如无要紧公务,都可以在午时过后离衙回府,继续与家人亲朋欢度春节。也就是说,各大衙门的工作其实还都没有走上正规。除非九边有紧急军情奏报,或是各地有民变情事,今日大朝就由内阁辅代表文武百官敬献贺表,率领群臣山呼万岁,恭祝皇上新年快乐,而不会奏陈国事政务,皇上也会体谅臣子们难得有个舒心的长假,随即宣布退朝了事。因此,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时,就有不少官员来到午门外,不过,个个都是表情轻松,浑然不象是出席庄严肃穆的朝会一般;彼此见面也只是拱手作揖、互致问候,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凑在一起,谈些新正月上、元宵灯节的逸闻趣事。
却说东南角的的高墙下,几个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围在一起说话。正如吕芳方才在乾清宫里奏报的那样,今日的天气还真是很冷,随同圣驾从京城来的官员习惯了北地的严寒,还好一点;这些一直在南方为官的御史们就有些受不了了,一个个锦袍雕囊,手笼在袖子里,跺着脚还嫌冷。其中有位名叫陈信衡的御史一个人没有戴护耳,伸手捂着耳朵不停地搓动。
另一位名叫刘炫的御史瞧他那样子,便取笑道:“陈大人,你说这世上最不抗冻的禽兽是什么?”
信衡哈着气说,“这畜牲,天一冷,就躲在里不出来。”
“老兄差矣,”刘炫故作高深说道:“最畏寒的不是猪,是鸡。”
陈信衡不明就里,追问道:“鸡?你有何根据?”
刘炫并不直接回答,反问道:“敢问陈大人,人若冷,从哪儿冷起?”
皇朝铨选御史,一向要求很高,都是科甲正途出身的饱学之士,但这个问题从未见诸于经史子集、三坟五典,陈信衡也不知到底是哪里,只得用试探的语气说道:“脚?”
刘炫摇头晃脑地说道:“非也非也。”
见他一副故弄玄虚的表情,陈信衡索性也就不猜了,径直问道:“那你说从哪儿?”
“耳朵。”
陈信衡追问道:“有何凭据?”
刘炫一本正经地解释说道:“脚冷了,可以跺可以跑,耳朵若是冷了,自己完全没有解救之方。惟有一途,就是象你陈老弟如今这样,举起两只手不停地搓。”
陈信衡却还是不明白:“刘兄,就算你那歪理儿成立,也扯不上鸡呀。”
“为啥扯不上?”刘炫笑道:“鸡生有双足,用以站立;徒生双翼,却无法象你陈老弟这样搓耳朵,干脆只长两只比绿豆还小的耳朵,不是畏寒又是什么?”
刘炫绕了半天的,原来是变着法儿嘲弄陈信衡。众人顿时哄笑起来,陈信衡虽吃了闷亏,倒也不气恼,反而开怀大笑起来,用手指着刘炫等人,奚落道:“我看你们更没出息,一个个戴着耳罩,要把耳朵罩起来,简直比鸡还畏寒。”
刘炫愚弄别人不成,反倒被人反诘,不得不尴尬地笑道:“子谦兄言之有理,耳朵畏寒,也只能罩起来。”
“你也知道耳朵畏寒,只能罩起来?”陈信衡冷笑一声,说道:“那朝廷给文武百官的耳罩,为何要给取消了?”
陈信衡说的这句气话大家都懂:朝廷旧有规矩,每年立夏日,凡京师各衙门命官,皆可于工部领取折扇一把;每年立冬领取护耳两只。去年,皇上驾幸南京之初,偶尔起兴微服出巡,却遇到了应天府衙役凌虐商户、强令铺户采办货物之情事。那件事情当时就传得很邪乎,甚或有人说白龙鱼服的皇上还吃了暴徒的打,是故龙颜大怒,不但罢了刘清渠的应天巡抚之职;又因衙役强抢商户东西,缘起便是应天巡抚衙门要采办分给朝廷命官的折扇,皇上索性就把这两项例赐取消了。理由是京师各大衙门的官员到衙理事都坐在值房之中里,夏有凉茶,冬有炭火,热也热不着,冷也冷不着。如果他们可以得到皇上赏赐的折扇和护耳,那么,驻守九边重镇乃至全国各处关津要隘的百万将士常年曝晒烈日、卧冰踏雪地保卫皇朝疆土,就更应该得到。虽说这是一件小事,但因更改了祖制,也就跟这些年里推行嘉靖新政一样,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每逢冬天例朝碰到恶劣天气,就有官员大牢骚,陈信衡便是其中一位。
刘炫听出陈信衡的话中有讥刺辅的意思,立刻沉下脸来反驳:“陈大人,你真是吃了豹子胆!不要忘了,取消折扇、护耳赏赐是皇上的旨意!”
陈信衡偏着脑袋,轻蔑地瞥了刘炫一眼,问道:“身为谏官,不平则鸣。难道就因为是皇上的旨意,便不能够畅所欲言吗?”
“一副折扇,两只护耳,值不到一分半分银子。我辈臣子世受皇恩,岂能因之对君父心生不满?”
陈信衡梗着脖子说:“价值几何暂且不论,这是煌煌祖制,岂能轻言弃之!”
接着,他又提高了声调:“设若后世人君可以不守祖宗成法,当今圣上推行的诸般富国强兵之新政,岂不是亦能弃而不遵?”
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周围的几位御史无不为之色变。而刘炫身为同僚,深知陈信衡年岁不大,不过三十出头,在都察院中资历尚浅,却是出了名的脾气执拗之人,说话做事无所顾忌,便不敢更不愿跟他再纠缠这个或许会丢官掉脑袋的问题,一边踱步走开,一边却又犯了言官们都有的“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老毛病,忍不住讥讽道:“只在私底下空议论,算什么本事?真有种,何不上本谏诤,让大家看看你的风骨?”
陈信衡没有带护耳,对刘炫的话听得分明,当即冷笑一声:“为这等事情上本谏诤,倒叫世人笑陈某器小了。陈某不上本则已,要上,即便不能为天下苍生普降甘霖,也要在我大明万马齐喑的朝堂之上响他一记惊雷!”
刘炫担心惹火烧身,假装没有听到陈信衡的话,不接他的茬。旁边另一位御史大概和陈信衡私交不错,低声问道:“子谦,你当真要上本?为兄可要提醒你,江南几项大政圣心已决,不容我辈臣子随便置喙。”
原来,陈信衡本是吴中世家子弟,家中拥有良田万亩,朝廷如今在江南诸省推行的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兼并几项大政都触犯了他的切身利益,那位同僚便以为他是对此心怀不满,要上疏谏诤。但是,陈信衡却摇头说道:“我兄多虑了。某对于皇上在江南推行的几项大政,确是自有看法,亦认定其不合祖宗朝养士为先之成法,更为凌虐士绅、动摇国基之乱政。但某家中田亩甚多,设若为此上本谏诤,岂不令人误会谋己之私?某虽出于公心一片,却难掩天下哓哓众口,徒生是非,亦于事无补。两京科道言官甚多,还有那么多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还是留待其他梗骨直臣为天下士绅做杖马之鸣。”
那位御史心里稍稍轻松了一点,好奇心却被激起来,低声追问道:“那么,你老弟到底要谏何事?”
“兹事体大,我兄还是不要知道的好。”陈信衡说:“某之奏疏已经具草,待再斟酌几日,便要拜了。”
那位御史还要问,只听得三通鼓响,原来已到了寅时,赶紧住口,肃容整冠,站在了都察院的班队之中。
注:请弥明大大注意,反复斟酌,贵公子陈信衡的字还是用“子谦”的好因为“子贡”这个名字可不敢随便乱用,毕竟人家是圣人门徒,大小学堂里都供有牌位的!还有,请大大看看,这个样子让贵公子走上历史舞台,是否合你心意。
另注:本书已进入完全yy的阶段,在原有的历史人物之外,急需大量虚构人物。愿意出演角色的读大大可在书评区或群里留言,自拟姓名、字号、愿意出演的角色,尽量满足各位热心读的要求能为自己设计出场的桥段更好,一来可以增加各位大大的参与感,二来在下也可以偷点懒嘛!
但是,今日是正月十六,例朝却跟平日有所不同:概因官员一年到头唯一的一次假期春假自今日起就算结束了,为了收拢官员新正月上终日优游宴饮的“放心”,尽快使朝廷各部门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鸿胪寺的导引官照例要认真清查各大衙门职官司员的人数,那些没有参加例朝的官员,不但吏部要记档并处以罚俸数月的处分;都察院监察御史还要上疏弹劾。而且,按照前朝定例,对于缺席例朝官员,皇上还要说上一句“着锦衣卫打着来问”,把那些胆敢缺席的官员揪出来惩戒示众,轻则下旨切责,重则罢官贬谪。有如此严苛的律法在上,哪怕是前一天赏灯玩节一夜不睡,所有的京官也还是都要出席今日的例朝,不敢在这个重要的时候偷懒懈怠被抓个正着。可是,同样是朝廷规制,自今日起到正月十八日元宵灯会结束,各部院寺司的职官司员如无要紧公务,都可以在午时过后离衙回府,继续与家人亲朋欢度春节。也就是说,各大衙门的工作其实还都没有走上正规。除非九边有紧急军情奏报,或是各地有民变情事,今日大朝就由内阁辅代表文武百官敬献贺表,率领群臣山呼万岁,恭祝皇上新年快乐,而不会奏陈国事政务,皇上也会体谅臣子们难得有个舒心的长假,随即宣布退朝了事。因此,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时,就有不少官员来到午门外,不过,个个都是表情轻松,浑然不象是出席庄严肃穆的朝会一般;彼此见面也只是拱手作揖、互致问候,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凑在一起,谈些新正月上、元宵灯节的逸闻趣事。
却说东南角的的高墙下,几个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围在一起说话。正如吕芳方才在乾清宫里奏报的那样,今日的天气还真是很冷,随同圣驾从京城来的官员习惯了北地的严寒,还好一点;这些一直在南方为官的御史们就有些受不了了,一个个锦袍雕囊,手笼在袖子里,跺着脚还嫌冷。其中有位名叫陈信衡的御史一个人没有戴护耳,伸手捂着耳朵不停地搓动。
另一位名叫刘炫的御史瞧他那样子,便取笑道:“陈大人,你说这世上最不抗冻的禽兽是什么?”
信衡哈着气说,“这畜牲,天一冷,就躲在里不出来。”
“老兄差矣,”刘炫故作高深说道:“最畏寒的不是猪,是鸡。”
陈信衡不明就里,追问道:“鸡?你有何根据?”
刘炫并不直接回答,反问道:“敢问陈大人,人若冷,从哪儿冷起?”
皇朝铨选御史,一向要求很高,都是科甲正途出身的饱学之士,但这个问题从未见诸于经史子集、三坟五典,陈信衡也不知到底是哪里,只得用试探的语气说道:“脚?”
刘炫摇头晃脑地说道:“非也非也。”
见他一副故弄玄虚的表情,陈信衡索性也就不猜了,径直问道:“那你说从哪儿?”
“耳朵。”
陈信衡追问道:“有何凭据?”
刘炫一本正经地解释说道:“脚冷了,可以跺可以跑,耳朵若是冷了,自己完全没有解救之方。惟有一途,就是象你陈老弟如今这样,举起两只手不停地搓。”
陈信衡却还是不明白:“刘兄,就算你那歪理儿成立,也扯不上鸡呀。”
“为啥扯不上?”刘炫笑道:“鸡生有双足,用以站立;徒生双翼,却无法象你陈老弟这样搓耳朵,干脆只长两只比绿豆还小的耳朵,不是畏寒又是什么?”
刘炫绕了半天的,原来是变着法儿嘲弄陈信衡。众人顿时哄笑起来,陈信衡虽吃了闷亏,倒也不气恼,反而开怀大笑起来,用手指着刘炫等人,奚落道:“我看你们更没出息,一个个戴着耳罩,要把耳朵罩起来,简直比鸡还畏寒。”
刘炫愚弄别人不成,反倒被人反诘,不得不尴尬地笑道:“子谦兄言之有理,耳朵畏寒,也只能罩起来。”
“你也知道耳朵畏寒,只能罩起来?”陈信衡冷笑一声,说道:“那朝廷给文武百官的耳罩,为何要给取消了?”
陈信衡说的这句气话大家都懂:朝廷旧有规矩,每年立夏日,凡京师各衙门命官,皆可于工部领取折扇一把;每年立冬领取护耳两只。去年,皇上驾幸南京之初,偶尔起兴微服出巡,却遇到了应天府衙役凌虐商户、强令铺户采办货物之情事。那件事情当时就传得很邪乎,甚或有人说白龙鱼服的皇上还吃了暴徒的打,是故龙颜大怒,不但罢了刘清渠的应天巡抚之职;又因衙役强抢商户东西,缘起便是应天巡抚衙门要采办分给朝廷命官的折扇,皇上索性就把这两项例赐取消了。理由是京师各大衙门的官员到衙理事都坐在值房之中里,夏有凉茶,冬有炭火,热也热不着,冷也冷不着。如果他们可以得到皇上赏赐的折扇和护耳,那么,驻守九边重镇乃至全国各处关津要隘的百万将士常年曝晒烈日、卧冰踏雪地保卫皇朝疆土,就更应该得到。虽说这是一件小事,但因更改了祖制,也就跟这些年里推行嘉靖新政一样,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每逢冬天例朝碰到恶劣天气,就有官员大牢骚,陈信衡便是其中一位。
刘炫听出陈信衡的话中有讥刺辅的意思,立刻沉下脸来反驳:“陈大人,你真是吃了豹子胆!不要忘了,取消折扇、护耳赏赐是皇上的旨意!”
陈信衡偏着脑袋,轻蔑地瞥了刘炫一眼,问道:“身为谏官,不平则鸣。难道就因为是皇上的旨意,便不能够畅所欲言吗?”
“一副折扇,两只护耳,值不到一分半分银子。我辈臣子世受皇恩,岂能因之对君父心生不满?”
陈信衡梗着脖子说:“价值几何暂且不论,这是煌煌祖制,岂能轻言弃之!”
接着,他又提高了声调:“设若后世人君可以不守祖宗成法,当今圣上推行的诸般富国强兵之新政,岂不是亦能弃而不遵?”
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周围的几位御史无不为之色变。而刘炫身为同僚,深知陈信衡年岁不大,不过三十出头,在都察院中资历尚浅,却是出了名的脾气执拗之人,说话做事无所顾忌,便不敢更不愿跟他再纠缠这个或许会丢官掉脑袋的问题,一边踱步走开,一边却又犯了言官们都有的“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老毛病,忍不住讥讽道:“只在私底下空议论,算什么本事?真有种,何不上本谏诤,让大家看看你的风骨?”
陈信衡没有带护耳,对刘炫的话听得分明,当即冷笑一声:“为这等事情上本谏诤,倒叫世人笑陈某器小了。陈某不上本则已,要上,即便不能为天下苍生普降甘霖,也要在我大明万马齐喑的朝堂之上响他一记惊雷!”
刘炫担心惹火烧身,假装没有听到陈信衡的话,不接他的茬。旁边另一位御史大概和陈信衡私交不错,低声问道:“子谦,你当真要上本?为兄可要提醒你,江南几项大政圣心已决,不容我辈臣子随便置喙。”
原来,陈信衡本是吴中世家子弟,家中拥有良田万亩,朝廷如今在江南诸省推行的清丈田亩、抑制豪强兼并几项大政都触犯了他的切身利益,那位同僚便以为他是对此心怀不满,要上疏谏诤。但是,陈信衡却摇头说道:“我兄多虑了。某对于皇上在江南推行的几项大政,确是自有看法,亦认定其不合祖宗朝养士为先之成法,更为凌虐士绅、动摇国基之乱政。但某家中田亩甚多,设若为此上本谏诤,岂不令人误会谋己之私?某虽出于公心一片,却难掩天下哓哓众口,徒生是非,亦于事无补。两京科道言官甚多,还有那么多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还是留待其他梗骨直臣为天下士绅做杖马之鸣。”
那位御史心里稍稍轻松了一点,好奇心却被激起来,低声追问道:“那么,你老弟到底要谏何事?”
“兹事体大,我兄还是不要知道的好。”陈信衡说:“某之奏疏已经具草,待再斟酌几日,便要拜了。”
那位御史还要问,只听得三通鼓响,原来已到了寅时,赶紧住口,肃容整冠,站在了都察院的班队之中。
注:请弥明大大注意,反复斟酌,贵公子陈信衡的字还是用“子谦”的好因为“子贡”这个名字可不敢随便乱用,毕竟人家是圣人门徒,大小学堂里都供有牌位的!还有,请大大看看,这个样子让贵公子走上历史舞台,是否合你心意。
另注:本书已进入完全yy的阶段,在原有的历史人物之外,急需大量虚构人物。愿意出演角色的读大大可在书评区或群里留言,自拟姓名、字号、愿意出演的角色,尽量满足各位热心读的要求能为自己设计出场的桥段更好,一来可以增加各位大大的参与感,二来在下也可以偷点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