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舟飞快地划向大明海军东海舰队南路巡防分舰队的旗舰“抚远号”,还未及近前,就听到一声断喝:“什么人?”
徐海从船上站起身来,扬声喊道:“罪人徐海,特来拜见汪军门。”
听到来人是南洋海面上最大的匪、亦是东海舰队最大的耻辱徐海,“抚远号”上的大明海军兵士立刻把手中的步枪举了起来,瞄向了他们乘坐的那条小船。
方才狠狠地连扎自己两刀,骤然失血过多,徐海饶是铁打的身子骨,也感到有些虚弱疲惫;加之小船在海面上行驶,即便无风,也颠簸的厉害,他身子摇摇晃晃,几乎站不稳了,随他同来的黄易安连忙扶着了他。可这个迂腐书生只在海上厮混了两年时间,自顾尚且不暇,浪花一个起伏,他便先跌倒在船上,反倒还把徐海给带着一起摔了个四脚朝天。
“抚远号”上的大明海军兵士见他们这样狼狈地跌作一团,觉得甚是好笑,又以为他们这样是被自己黑洞洞的枪口吓的,更觉得甚是解气,不由自主地把指着徐海的枪口稍稍偏移了几分。
带队的哨官也强忍着笑,喝道:“候着!”
接着,他又对自己手下的兵士喝道:“盯着他们,再敢靠近,格杀勿论!”
听着象是在给自己的兵士下命令,可他的声音十分响亮,倒更象是在提醒徐海等人。
徐海挣扎着从船舱里爬了起来,瞥了船头摇橹的水手一眼,压低声音对黄易安说:“待会见着汪军门,若是他当场翻脸,你那本册子就不要拿出来了,只说你是被我们挟持入伙的,早就有心要逃出匪窝了。”
黄易安怔怔地问道:“为何如此?”
徐海长叹一声:“我们这些人携械叛逃,又杀人无数,罪过之大,九死难恕,也早就入了阎王爷的勾魂簿。你家中还有老母幼子,实在不该与我们一起死。汪军门纵然恨我入骨,却并非滥杀无辜之人,兴许会放你一条生路。”
黄易安却倔强地摇头说道:“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跟你们厮混了这么久,重于泰山是不必想了。可我若是欺心蒙骗、苟且偷生,那便不及鸿毛之轻……”
徐海也象麻叶那样烦躁起来:“去你娘的‘太史公曰’、鸿毛泰山!你不是想让别人知道你跟的不是一帮只知道打家劫舍的鸡鸣狗盗之徒,还曾做过一星半点的好事吗?汪军门当真要翻脸,难道就不会杀人灭口?!”
黄易安恍然大悟:“大当家的意思是让我活下来,想办法替弟兄们申冤?”
徐海心中对眼前这位书呆子的异想天开苦笑不已,不过,他这样理解也成,便说:“能这样当然最好,事情可为则为,也不要勉强。”
黄易安按按揣在怀里的那本书簿,誓一般说:“但得不死,誓不辱命!”
这边徐海刚刚替黄易安安排了一条求生之路,就听到头顶的“抚远号”上又响起了那位哨官的喊声:“底下的人听了,汪军门有令,只许徐海一人上舰,其他的人就在下面候着。”
刚刚站起来的徐海突然觉得一阵眩晕,身子再度摇晃起来,不过,他很快就稳住了身形,扬声应道:“得令!”
黄易安人虽迂腐,却也并非是懵懂无知之辈,他敏感地察觉出,徐海的声音之中已经全然没有了方才的忧虑,反而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欣喜。他怔怔地望着徐海,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大当家的又恢复了往日纵横四海、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自信。
黄易安当然不明白,早在“扬威号”上之时,徐海已经设想过自己面见汪宗翰最坏的结局――不是一刀杀掉,悬示众;而是把他扣下,以他的名义召麻叶和船队其他头目来议事,把他们一网打尽。惟有这样,才能最干净利落地收拾到徐海船队这股南洋海面上最大的海寇,也能最大限度地保全那些仍滞留在徐海船队上的负伤大明官兵的性命。而今汪军门传下将令,既没有让随自己同来的人一同上舰,又没有吩咐他们先行离去,显然是还要放自己回去――这就是说,纵然汪军门尚不知晓自己承担着“月之暗面”绝密行动的内情,却也念及往日师徒情分、袍泽之谊,更念及自己今次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无意取自己的性命;更无意趁机剿灭徐海船队!
一只绳梯从“抚远号”上放了下来,徐海正准备缘梯而上,却又停住了,蒲扇大的手掌向黄易安一伸:“拿来。”
黄易安怔怔地问道:“什么?”
“呆子!你记载有弟兄们功绩的账册啊!”
黄易安手忙脚乱地从怀中掏出那本书簿递了过去,嘴里说道:“大当家的可不要丢了。时过境迁,有些数目字我已经记不清楚,日后即便默书下来,亦与实情不符,便不能做呈堂证供了。”
徐海笑骂道:“去你娘的呈堂证供!这是老子的功劳簿,是要呈给皇上为诸位弟兄请功的,又怎会弄丢!”
说完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欢喜过了头,有失口泄密的可能,赶紧住了口。大明主力战舰高约丈许,旁人要爬绳梯也着实费力。但对于徐海这样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只需有缆绳借力,一个纵身便能上去。只是一来伤后身体虚弱,二来也不敢在昔日袍泽面前托大,徐海就将书簿叼在嘴上,老老实实双手扶梯,爬上了“抚远号”。
“抚远号”上,一些兵士船工忙着修补破损的船体,其他那些人已不再象先前那样剑拔弩张,而且,或许是看徐海赤露上身,也不象是身怀利刃前来刺杀本军主帅的样子,连闲杂人等进入军营例行的搜身都免了。不过,那些队官哨长,还有那些年岁稍大一些、大概从军已有数年之久的老兵们,无不对徐海怒目而视,有的人等他走过去之后,还略嫌夸张地大声咳着,将浓痰唾向大海。
这些昔日军中袍泽的鄙视和愤恨,顿时打消了徐海方才胸中洋溢的轻松和快乐,他的脚步沉重了起来,待得到了船舱门外,几乎要迈不开腿了。
正在犹豫之中,就听得船舱内响起一个冷淡的声音:“?大当家既然来了,为何还不进来?莫非嗔怪本军未能列队迎候,怠慢了你?”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徐海心头象是被猛地揪了一把,好痛。
船舱中话之人,正是大明海军东海舰队副提督汪宗翰。说真的,徐海最不愿意见也最怕见的人,也正是船舱之中那个于自己既有知遇之恩,又有再生之德的汪宗翰。若是他可以选择,他宁可面对佛朗机人的火炮,也不敢直视汪军门那痛心责备的眼神,更不愿听到他那样冷得宛如万年寒冰一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声音……
徐海当初甘愿背负“逃卒叛匪”的罪名,承担“月之暗面”绝密行动的重要使命,是因为皇上内库存银,把自己从倭人那里赎了回来,为了报答这份浩荡天恩,他连命都舍得,又何惜区区声名之累。他相信,因自己叛逃而被朝廷切责革职留用的戚继光,也同样不会在意那点浮名。可是,始终被蒙在鼓里的汪宗翰却一定会将此事视为一大耻辱;而且,他还曾经那么器重自己,视自己为得意门生,那份被心爱的门生背叛的痛心也远非戚继光可比。即便今次肯放过自己,那也只是出于对诏命和军令的服从,绝不是原谅了自己……
想到这里,徐海的眼泪险些要夺眶而出,膝盖一弯,“噗通”一声跪在了船舱门口,哽咽着说:“罪人徐海,叩见汪军门。”
船舱里的汪宗翰能听出徐海脚步声的停顿,自然也能听得到这声双膝跪地出的巨响和徐海满含酸楚的话,冷笑着说:“本军安敢受此大礼,?大当家快快请起,休要折杀本军了。”
徐海按照军中礼仪,应道:“谢军门!”却不起身,推开虚掩的舱门,膝行进入汪宗翰充作帅帐的船舱。舱内坐着两个人,一位身穿五品军服,徐海识得他是“抚远号”的管带张勇,和舱外那些队官哨长一样,对徐海怒目而视;另一位身穿七品文官袍服,年纪甚轻,徐海并不认得,大概是在他逃军之后调任来的经历官,或许也正因彼此之间并无袍泽之谊,也就没有那么浓厚的恨意,倒对他微微颌,算是打了个招呼。
而汪宗翰却背着手,背对着舱门,貌似在仔细地看那幅张挂在舱内的巨幅海图,微微耸动的肩膀却分明显示出他在竭力平复心中的怒涛。
徐海更觉得愧疚,正要俯身叩头,忽然眼前一花,有个人冲了上来,扬起蒲扇大的巴掌就要抡下来,却又在他脸前寸许之地硬生生地顿住了,改为戟指他的鼻尖,骂道:“娘希屁的叛卒海匪,背着几块破劈柴,把自己搞得要死不活的,就有脸来见汪军门了?”
徐海从船上站起身来,扬声喊道:“罪人徐海,特来拜见汪军门。”
听到来人是南洋海面上最大的匪、亦是东海舰队最大的耻辱徐海,“抚远号”上的大明海军兵士立刻把手中的步枪举了起来,瞄向了他们乘坐的那条小船。
方才狠狠地连扎自己两刀,骤然失血过多,徐海饶是铁打的身子骨,也感到有些虚弱疲惫;加之小船在海面上行驶,即便无风,也颠簸的厉害,他身子摇摇晃晃,几乎站不稳了,随他同来的黄易安连忙扶着了他。可这个迂腐书生只在海上厮混了两年时间,自顾尚且不暇,浪花一个起伏,他便先跌倒在船上,反倒还把徐海给带着一起摔了个四脚朝天。
“抚远号”上的大明海军兵士见他们这样狼狈地跌作一团,觉得甚是好笑,又以为他们这样是被自己黑洞洞的枪口吓的,更觉得甚是解气,不由自主地把指着徐海的枪口稍稍偏移了几分。
带队的哨官也强忍着笑,喝道:“候着!”
接着,他又对自己手下的兵士喝道:“盯着他们,再敢靠近,格杀勿论!”
听着象是在给自己的兵士下命令,可他的声音十分响亮,倒更象是在提醒徐海等人。
徐海挣扎着从船舱里爬了起来,瞥了船头摇橹的水手一眼,压低声音对黄易安说:“待会见着汪军门,若是他当场翻脸,你那本册子就不要拿出来了,只说你是被我们挟持入伙的,早就有心要逃出匪窝了。”
黄易安怔怔地问道:“为何如此?”
徐海长叹一声:“我们这些人携械叛逃,又杀人无数,罪过之大,九死难恕,也早就入了阎王爷的勾魂簿。你家中还有老母幼子,实在不该与我们一起死。汪军门纵然恨我入骨,却并非滥杀无辜之人,兴许会放你一条生路。”
黄易安却倔强地摇头说道:“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跟你们厮混了这么久,重于泰山是不必想了。可我若是欺心蒙骗、苟且偷生,那便不及鸿毛之轻……”
徐海也象麻叶那样烦躁起来:“去你娘的‘太史公曰’、鸿毛泰山!你不是想让别人知道你跟的不是一帮只知道打家劫舍的鸡鸣狗盗之徒,还曾做过一星半点的好事吗?汪军门当真要翻脸,难道就不会杀人灭口?!”
黄易安恍然大悟:“大当家的意思是让我活下来,想办法替弟兄们申冤?”
徐海心中对眼前这位书呆子的异想天开苦笑不已,不过,他这样理解也成,便说:“能这样当然最好,事情可为则为,也不要勉强。”
黄易安按按揣在怀里的那本书簿,誓一般说:“但得不死,誓不辱命!”
这边徐海刚刚替黄易安安排了一条求生之路,就听到头顶的“抚远号”上又响起了那位哨官的喊声:“底下的人听了,汪军门有令,只许徐海一人上舰,其他的人就在下面候着。”
刚刚站起来的徐海突然觉得一阵眩晕,身子再度摇晃起来,不过,他很快就稳住了身形,扬声应道:“得令!”
黄易安人虽迂腐,却也并非是懵懂无知之辈,他敏感地察觉出,徐海的声音之中已经全然没有了方才的忧虑,反而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欣喜。他怔怔地望着徐海,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大当家的又恢复了往日纵横四海、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自信。
黄易安当然不明白,早在“扬威号”上之时,徐海已经设想过自己面见汪宗翰最坏的结局――不是一刀杀掉,悬示众;而是把他扣下,以他的名义召麻叶和船队其他头目来议事,把他们一网打尽。惟有这样,才能最干净利落地收拾到徐海船队这股南洋海面上最大的海寇,也能最大限度地保全那些仍滞留在徐海船队上的负伤大明官兵的性命。而今汪军门传下将令,既没有让随自己同来的人一同上舰,又没有吩咐他们先行离去,显然是还要放自己回去――这就是说,纵然汪军门尚不知晓自己承担着“月之暗面”绝密行动的内情,却也念及往日师徒情分、袍泽之谊,更念及自己今次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无意取自己的性命;更无意趁机剿灭徐海船队!
一只绳梯从“抚远号”上放了下来,徐海正准备缘梯而上,却又停住了,蒲扇大的手掌向黄易安一伸:“拿来。”
黄易安怔怔地问道:“什么?”
“呆子!你记载有弟兄们功绩的账册啊!”
黄易安手忙脚乱地从怀中掏出那本书簿递了过去,嘴里说道:“大当家的可不要丢了。时过境迁,有些数目字我已经记不清楚,日后即便默书下来,亦与实情不符,便不能做呈堂证供了。”
徐海笑骂道:“去你娘的呈堂证供!这是老子的功劳簿,是要呈给皇上为诸位弟兄请功的,又怎会弄丢!”
说完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欢喜过了头,有失口泄密的可能,赶紧住了口。大明主力战舰高约丈许,旁人要爬绳梯也着实费力。但对于徐海这样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只需有缆绳借力,一个纵身便能上去。只是一来伤后身体虚弱,二来也不敢在昔日袍泽面前托大,徐海就将书簿叼在嘴上,老老实实双手扶梯,爬上了“抚远号”。
“抚远号”上,一些兵士船工忙着修补破损的船体,其他那些人已不再象先前那样剑拔弩张,而且,或许是看徐海赤露上身,也不象是身怀利刃前来刺杀本军主帅的样子,连闲杂人等进入军营例行的搜身都免了。不过,那些队官哨长,还有那些年岁稍大一些、大概从军已有数年之久的老兵们,无不对徐海怒目而视,有的人等他走过去之后,还略嫌夸张地大声咳着,将浓痰唾向大海。
这些昔日军中袍泽的鄙视和愤恨,顿时打消了徐海方才胸中洋溢的轻松和快乐,他的脚步沉重了起来,待得到了船舱门外,几乎要迈不开腿了。
正在犹豫之中,就听得船舱内响起一个冷淡的声音:“?大当家既然来了,为何还不进来?莫非嗔怪本军未能列队迎候,怠慢了你?”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徐海心头象是被猛地揪了一把,好痛。
船舱中话之人,正是大明海军东海舰队副提督汪宗翰。说真的,徐海最不愿意见也最怕见的人,也正是船舱之中那个于自己既有知遇之恩,又有再生之德的汪宗翰。若是他可以选择,他宁可面对佛朗机人的火炮,也不敢直视汪军门那痛心责备的眼神,更不愿听到他那样冷得宛如万年寒冰一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声音……
徐海当初甘愿背负“逃卒叛匪”的罪名,承担“月之暗面”绝密行动的重要使命,是因为皇上内库存银,把自己从倭人那里赎了回来,为了报答这份浩荡天恩,他连命都舍得,又何惜区区声名之累。他相信,因自己叛逃而被朝廷切责革职留用的戚继光,也同样不会在意那点浮名。可是,始终被蒙在鼓里的汪宗翰却一定会将此事视为一大耻辱;而且,他还曾经那么器重自己,视自己为得意门生,那份被心爱的门生背叛的痛心也远非戚继光可比。即便今次肯放过自己,那也只是出于对诏命和军令的服从,绝不是原谅了自己……
想到这里,徐海的眼泪险些要夺眶而出,膝盖一弯,“噗通”一声跪在了船舱门口,哽咽着说:“罪人徐海,叩见汪军门。”
船舱里的汪宗翰能听出徐海脚步声的停顿,自然也能听得到这声双膝跪地出的巨响和徐海满含酸楚的话,冷笑着说:“本军安敢受此大礼,?大当家快快请起,休要折杀本军了。”
徐海按照军中礼仪,应道:“谢军门!”却不起身,推开虚掩的舱门,膝行进入汪宗翰充作帅帐的船舱。舱内坐着两个人,一位身穿五品军服,徐海识得他是“抚远号”的管带张勇,和舱外那些队官哨长一样,对徐海怒目而视;另一位身穿七品文官袍服,年纪甚轻,徐海并不认得,大概是在他逃军之后调任来的经历官,或许也正因彼此之间并无袍泽之谊,也就没有那么浓厚的恨意,倒对他微微颌,算是打了个招呼。
而汪宗翰却背着手,背对着舱门,貌似在仔细地看那幅张挂在舱内的巨幅海图,微微耸动的肩膀却分明显示出他在竭力平复心中的怒涛。
徐海更觉得愧疚,正要俯身叩头,忽然眼前一花,有个人冲了上来,扬起蒲扇大的巴掌就要抡下来,却又在他脸前寸许之地硬生生地顿住了,改为戟指他的鼻尖,骂道:“娘希屁的叛卒海匪,背着几块破劈柴,把自己搞得要死不活的,就有脸来见汪军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