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这个冒牌皇帝原本是个理科生,这些年里为了掩人耳目,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钻研辞章、舞文弄墨,但终究基础太差,顶多是个半吊子文士的水平,能瞒得过旁人,却瞒不过跟着他一同微服南下的这些天子近臣。更何况在场的诸人之中,还有高拱、张居正两位朝野瞩目的大才子,不用想也知道,古往今来吟诵扬州的诗文,无有出杜牧其右;而杜诗之中,吟诵扬州的千古名句有两阙,一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一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身为皇上,说什么青楼薄情,当然十分不妥。再联想到眼下已是金乌西沉,过不了一时半刻,便有明月冉冉升起,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
高拱、张居正异口同声地吟诵出这两句诗,朱厚熜笑得越开心了:“呵呵,不错,正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朕幼年时便读过这诗,至今想起来仍叫人遐想不已!好不容易来江南一趟,若不能得偿所愿,岂不抱憾终生?”
说着说着,他又遗憾地摇头叹息道:“说起来也怪朕沉不住气,赵自翱和王可两人都把那个盐商李纪家里的扇厅吹捧到了天上,朕真不该那么早就题下那两句诗来扫了大家的兴,害得大家也未能欣赏到小秦淮的夜景。这样吧,今晚左右无事,咱们就一道踏月赏景,耍子去也!”
高拱一向对游玩嬉戏之事了无兴趣,加之皇上在扬州以他高拱的名目示人,不用说日后又将在扬州施行的那项大计交付给他,让他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便大着胆子说:“皇上,扬州之事关系重大,一旦有失,势必引起朝野内外轩然大波;又必须在龙舟船队驾临之前见到分晓,微臣要好好琢磨圣意,踏月赏景就恕微臣不能恭与了。”
高拱这么说,等若是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朱厚熜不免觉得有些扫兴,摇头叹息道:“朕之所以要把扬州之事交给你打理,一是你崇尚实学,素有变通之才;二来你曾主持开放海禁一事,既对经商之道并不陌生,又在商贾人士之中享有崇高威望,是故才要借你高肃卿的名头去说服那些盐商。说句心里话,在朕看来,我大明朝眼下若是有人能办成这件大事,大概也就非你高肃卿莫属了。不过,有位上古贤人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龙舟船队还有五日才能抵达扬州,时间绰绰有余,你高肃卿何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
高拱自认通览三坟五典、经史子集,却想不起来到底那位上古贤人能说出如此直白的村话,但皇上时常语出惊人,他早已是习以为常,又听到皇上话语之中那样强烈的赞许之意、怜惜之情,心中十分感动,垂下头去,说:“皇上身为万民君父,尚且每日宵衣旰食、操劳国事,微臣既食君禄,更辱蒙浩荡天恩,敢不殚精竭虑、勤勉任事……”
朱厚熜说:“也罢。杨金水如今也算是商人了,扬州之事也跟他关系密切,就让他也留下了跟你一同谋划,朕明日再与你们商榷。这段日子一直奔波在外,你们也不要太劳累了。”
“微臣谢皇上恩恤抚慰。”
“那你就多多辛苦了。”
“身奉王命,敢辞辛劳。”
温言抚慰了高拱,朱厚熜便带着张居正和镇抚司三位太保出了馆驿的门,讲定自己还是京城里来的“王先生”,张居正装扮成文士,对“王先生”持弟子礼;而镇抚司三位太保因负有护卫之责,就装扮成“王先生”的家丁随从,彼此之间称呼言谈一定要注意,且不能露出马脚,让人窥破了自己的身份。
一边走,朱厚熜一边兴致勃勃地问道:“太岳,刚才我们提到杜诗中的那阕千古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朕当初读到那里就有一个疑问,你说他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到底说的是二十四座桥,还是有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
这个问题倒也生僻,但张居正本是江南人氏,又曾在临近扬州的苏州做过两年多的县令,对扬州的典故还算熟悉,当即应道:“回王先生,自有杜诗,二十四桥便有这两种说法,一种是真的有二十四座桥,分别是茶园桥、浊河桥、大明桥、九曲桥、作坊桥、上马桥、下马桥、洗马桥、阿师桥、南桥、周家桥、广济桥、新桥、小市桥、开明桥、顾家桥、太平桥、通明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驿桥、参佐桥,都在瘦西湖上,其中驿桥就在我们下榻的馆驿旁边。还有一种说法,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也在瘦西湖上,但桥名不叫‘二十四桥’,而是叫做吴家砖桥,因赵宋词人姜白石在他那传诵天下、脍炙人口的《扬州慢》一词中有一句‘念桥边红药’,便有好事将原名吴家砖桥改为红药桥。当今之世,赞同后一种说法的人居多,许多文人墨客、闺眷女史不但时时去那红药桥上凭吊感怀,更有人在桥边专门修了一座园林,就取名叫听箫园。”
听到张居正张口就报出一连串的桥名,朱厚熜就暗自佩服他的博闻强记,等他说完之后,忍不住出声赞叹道:“太岳不愧是江南秀士,博古通今,让愚兄不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啊!不过,我问你,你赞同哪种说法?”
“回王先生,我学生倒是觉得‘二十四桥’绝非一座桥。”
“理由何在?”
皇上如此不耻下问,张居正也就放开了,也不谦恭地言必称“回王先生”,笑着说道:“答案还在杜诗之中。下句是说‘玉人何处教吹箫’,若是只有一座桥,何必要用‘何处’一词?”
“哈哈哈!”朱厚熜开怀大笑起来:“太岳考证得有理!若是只有一座桥,明月当空,在桥上吹箫的玉人一眼便能看见,哪里用得着四处去找?不过呢,既然好多人都认为‘二十四桥’就是那座红药桥,我们就先从那里而始,逛遍二十四座桥,看看有没有玉人在桥上为我们这些远来的过客吹箫唱曲。”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镇抚司三太保高振东开口了:“请老爷恕罪,今晚只怕没有人会如此凑趣,给老爷吹箫助兴。”
“哦?”朱厚熜诧异地问道:“这是为何?”
高振东见皇上兴致颇高,有心要逗个乐子,便故意说道:“小的敢问老爷,可知道今日是几号?”
“呵呵,好你个高三,竟敢和我卖起关子来了。今日不就是七月初七嘛……”
才说到这里,朱厚熜猛然醒悟过来:“哈哈,真是巧了,我竟忘了今日便是江南女儿节,都去放灯游玩了,难怪瘦西湖上难觅芳踪啊!”
原来,在朱厚熜原来的那个时空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在大明朝叫盂兰节,是江南女子的节日,是故又有“女儿节”之称。江南各地每到七夕这一天,不管是小家碧玉,还是富家千金,都要去河上放莲花灯。一些有钱人家的女眷,还会在晚上雇船游河。灯的多少,全凭各家财力,家景贫寒,一盏两盏亦可;豪门富户,放灯少则千盏,多则数千乃至上万盏。一河之上,千朵万朵莲花灯顺流而下,是何等的美景!
高振东跟着笑道:“小人有幸跟随吕公……吕老爷在南京住了两年,秦淮河上放灯的盛景至今难忘,但不知扬州城这小秦淮何如?”
张居正笑着接口道:“江南诸省都是这个风俗,扬州城岂能自外。在下尝闻每年的盂兰节,无论是巨商大户,还是升斗小民家里的女眷都会在小秦淮河放灯。一到晚上戌时,知府衙门就会封河,连渡船也不许通行,把整个一条河道尽数留给莲花灯。届时一天星月一河花灯,两岸都是看灯的游人,喧喧闹闹熙熙攘攘直到天明才散,即便无法与秦淮河相提并论,也算是江南难得的一大盛景了。”
杨尚贤突然笑了:“难怪赵自翱和王可两人不惜违制,也要将我们这些京里来的钦差请到那个李纪家中吃酒,想必是认定我们一定会大感兴趣,在扇厅里流连忘返……”
朱厚熜佯装嗔怪道:“韶安这么说,又是在怪我不该题那几个字了!这样吧,今晚看灯游玩的一应开销就由我来承担好了。”
几位天子近臣都放开了,笑呵呵地说着:“岂敢,岂敢。”
朱厚熜笑道:“请客倒也不难。不过,我的口袋里素来不装银子,你们也是知道的,我请客还得是你们出钱。若是不愿这样,不拘哪一个财东先挪借给我一点,回京之后,我一定加倍奉还!”
见大家言谈欢笑,气氛如此热烈,朱厚熜便说:“现在离戌时还有近两个时辰,要看放河灯大概还早,我们不如先到别处去玩。太岳,我看你刚才说起扬州的典故头头是道,那么,你可知道扬州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刹那间,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一样,张居正和镇抚司三位太保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
高拱、张居正异口同声地吟诵出这两句诗,朱厚熜笑得越开心了:“呵呵,不错,正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朕幼年时便读过这诗,至今想起来仍叫人遐想不已!好不容易来江南一趟,若不能得偿所愿,岂不抱憾终生?”
说着说着,他又遗憾地摇头叹息道:“说起来也怪朕沉不住气,赵自翱和王可两人都把那个盐商李纪家里的扇厅吹捧到了天上,朕真不该那么早就题下那两句诗来扫了大家的兴,害得大家也未能欣赏到小秦淮的夜景。这样吧,今晚左右无事,咱们就一道踏月赏景,耍子去也!”
高拱一向对游玩嬉戏之事了无兴趣,加之皇上在扬州以他高拱的名目示人,不用说日后又将在扬州施行的那项大计交付给他,让他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便大着胆子说:“皇上,扬州之事关系重大,一旦有失,势必引起朝野内外轩然大波;又必须在龙舟船队驾临之前见到分晓,微臣要好好琢磨圣意,踏月赏景就恕微臣不能恭与了。”
高拱这么说,等若是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朱厚熜不免觉得有些扫兴,摇头叹息道:“朕之所以要把扬州之事交给你打理,一是你崇尚实学,素有变通之才;二来你曾主持开放海禁一事,既对经商之道并不陌生,又在商贾人士之中享有崇高威望,是故才要借你高肃卿的名头去说服那些盐商。说句心里话,在朕看来,我大明朝眼下若是有人能办成这件大事,大概也就非你高肃卿莫属了。不过,有位上古贤人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龙舟船队还有五日才能抵达扬州,时间绰绰有余,你高肃卿何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
高拱自认通览三坟五典、经史子集,却想不起来到底那位上古贤人能说出如此直白的村话,但皇上时常语出惊人,他早已是习以为常,又听到皇上话语之中那样强烈的赞许之意、怜惜之情,心中十分感动,垂下头去,说:“皇上身为万民君父,尚且每日宵衣旰食、操劳国事,微臣既食君禄,更辱蒙浩荡天恩,敢不殚精竭虑、勤勉任事……”
朱厚熜说:“也罢。杨金水如今也算是商人了,扬州之事也跟他关系密切,就让他也留下了跟你一同谋划,朕明日再与你们商榷。这段日子一直奔波在外,你们也不要太劳累了。”
“微臣谢皇上恩恤抚慰。”
“那你就多多辛苦了。”
“身奉王命,敢辞辛劳。”
温言抚慰了高拱,朱厚熜便带着张居正和镇抚司三位太保出了馆驿的门,讲定自己还是京城里来的“王先生”,张居正装扮成文士,对“王先生”持弟子礼;而镇抚司三位太保因负有护卫之责,就装扮成“王先生”的家丁随从,彼此之间称呼言谈一定要注意,且不能露出马脚,让人窥破了自己的身份。
一边走,朱厚熜一边兴致勃勃地问道:“太岳,刚才我们提到杜诗中的那阕千古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朕当初读到那里就有一个疑问,你说他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到底说的是二十四座桥,还是有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
这个问题倒也生僻,但张居正本是江南人氏,又曾在临近扬州的苏州做过两年多的县令,对扬州的典故还算熟悉,当即应道:“回王先生,自有杜诗,二十四桥便有这两种说法,一种是真的有二十四座桥,分别是茶园桥、浊河桥、大明桥、九曲桥、作坊桥、上马桥、下马桥、洗马桥、阿师桥、南桥、周家桥、广济桥、新桥、小市桥、开明桥、顾家桥、太平桥、通明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驿桥、参佐桥,都在瘦西湖上,其中驿桥就在我们下榻的馆驿旁边。还有一种说法,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也在瘦西湖上,但桥名不叫‘二十四桥’,而是叫做吴家砖桥,因赵宋词人姜白石在他那传诵天下、脍炙人口的《扬州慢》一词中有一句‘念桥边红药’,便有好事将原名吴家砖桥改为红药桥。当今之世,赞同后一种说法的人居多,许多文人墨客、闺眷女史不但时时去那红药桥上凭吊感怀,更有人在桥边专门修了一座园林,就取名叫听箫园。”
听到张居正张口就报出一连串的桥名,朱厚熜就暗自佩服他的博闻强记,等他说完之后,忍不住出声赞叹道:“太岳不愧是江南秀士,博古通今,让愚兄不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啊!不过,我问你,你赞同哪种说法?”
“回王先生,我学生倒是觉得‘二十四桥’绝非一座桥。”
“理由何在?”
皇上如此不耻下问,张居正也就放开了,也不谦恭地言必称“回王先生”,笑着说道:“答案还在杜诗之中。下句是说‘玉人何处教吹箫’,若是只有一座桥,何必要用‘何处’一词?”
“哈哈哈!”朱厚熜开怀大笑起来:“太岳考证得有理!若是只有一座桥,明月当空,在桥上吹箫的玉人一眼便能看见,哪里用得着四处去找?不过呢,既然好多人都认为‘二十四桥’就是那座红药桥,我们就先从那里而始,逛遍二十四座桥,看看有没有玉人在桥上为我们这些远来的过客吹箫唱曲。”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镇抚司三太保高振东开口了:“请老爷恕罪,今晚只怕没有人会如此凑趣,给老爷吹箫助兴。”
“哦?”朱厚熜诧异地问道:“这是为何?”
高振东见皇上兴致颇高,有心要逗个乐子,便故意说道:“小的敢问老爷,可知道今日是几号?”
“呵呵,好你个高三,竟敢和我卖起关子来了。今日不就是七月初七嘛……”
才说到这里,朱厚熜猛然醒悟过来:“哈哈,真是巧了,我竟忘了今日便是江南女儿节,都去放灯游玩了,难怪瘦西湖上难觅芳踪啊!”
原来,在朱厚熜原来的那个时空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在大明朝叫盂兰节,是江南女子的节日,是故又有“女儿节”之称。江南各地每到七夕这一天,不管是小家碧玉,还是富家千金,都要去河上放莲花灯。一些有钱人家的女眷,还会在晚上雇船游河。灯的多少,全凭各家财力,家景贫寒,一盏两盏亦可;豪门富户,放灯少则千盏,多则数千乃至上万盏。一河之上,千朵万朵莲花灯顺流而下,是何等的美景!
高振东跟着笑道:“小人有幸跟随吕公……吕老爷在南京住了两年,秦淮河上放灯的盛景至今难忘,但不知扬州城这小秦淮何如?”
张居正笑着接口道:“江南诸省都是这个风俗,扬州城岂能自外。在下尝闻每年的盂兰节,无论是巨商大户,还是升斗小民家里的女眷都会在小秦淮河放灯。一到晚上戌时,知府衙门就会封河,连渡船也不许通行,把整个一条河道尽数留给莲花灯。届时一天星月一河花灯,两岸都是看灯的游人,喧喧闹闹熙熙攘攘直到天明才散,即便无法与秦淮河相提并论,也算是江南难得的一大盛景了。”
杨尚贤突然笑了:“难怪赵自翱和王可两人不惜违制,也要将我们这些京里来的钦差请到那个李纪家中吃酒,想必是认定我们一定会大感兴趣,在扇厅里流连忘返……”
朱厚熜佯装嗔怪道:“韶安这么说,又是在怪我不该题那几个字了!这样吧,今晚看灯游玩的一应开销就由我来承担好了。”
几位天子近臣都放开了,笑呵呵地说着:“岂敢,岂敢。”
朱厚熜笑道:“请客倒也不难。不过,我的口袋里素来不装银子,你们也是知道的,我请客还得是你们出钱。若是不愿这样,不拘哪一个财东先挪借给我一点,回京之后,我一定加倍奉还!”
见大家言谈欢笑,气氛如此热烈,朱厚熜便说:“现在离戌时还有近两个时辰,要看放河灯大概还早,我们不如先到别处去玩。太岳,我看你刚才说起扬州的典故头头是道,那么,你可知道扬州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刹那间,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一样,张居正和镇抚司三位太保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